2012年6月27日,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實現重大突破,下潛至7062米。從立項到突破7000米,“蛟龍號”整整歷時10年,採用集成創新技術路線,百餘家科研院所集體攻關,攻克了潛水器本體、水面支持系統、潛航員系統和潛...
國家海洋局表示,通過本次海試,“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各項指標得到進一步檢驗,實現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的突破,標誌著中國具備了到達全球70%以上海洋深處進行作業的能力,極大增強了中國科技工作者進軍深海大洋、探索海洋奧秘的信心和決心。7000米級海試 2012年6月1日上午,中國載人深潛7000米級海試全體參試人員在江蘇江陰的...
2012年6月27日,我國自主研製的“蛟龍”號海洋深潛器實現了7062米深潛,為中國海底深潛創造了新紀錄,並使中國海洋載人深潛技術走在了世界前列。本書以國寶級潛航員唐嘉陵的成長曆程為經,以海洋深潛實驗為緯,是與“蛟龍”號相關的第一部紀實文學作品,是一部現代科技與情感勵志高度融合的海洋文學力作。《探海蛟龍...
《第四極——中國“蛟龍”號挑戰深海》是當代作家許晨創作的報告文學,首次出版於2016年4月。該書由報告文學作家許晨歷時四年採訪創作而成,濃墨重彩地展現了中船重工集團、中國大洋協會、國家深潛基地等單位協力研發“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並實現深潛新紀錄的歷程,書寫了海洋人頑強拼搏、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跡,構思新穎...
蛟龍號採集到神秘未知生物,2015年1月蛟龍號採集到的未知生物。“蛟龍號”介紹 2002年中國科技部將深海載人潛水器研製列為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重大專項,啟動“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的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工作。2009年至2012年,“蛟龍”號接連取得1000米級、3000米級、5000米級和7000米級海試成功。20...
同時,他們還開展了承(耐)壓電子設備和電池試驗技術研究,設計了試驗系統,研製了微光纜收放系統,為今後承壓電子系統的設計奠定了基礎,實現了水下收放和控制。微型ROV本體自帶能源,運動靈活,具有深度大、體積小、光纜收放控制、可由載人潛水器搭載等特點,其配備的攝像機是一大亮點。該攝像機擴展了載人潛水器的...
均打破國內當年最大下潛記錄。2012年蛟龍號在馬里亞納海溝試驗海區創造了下潛7062 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同時也創造了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紀錄,海底作業技術和能力得到驗證,實現了中國深海技術發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是中國深海技術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標誌著中國載人深潛技術進入了國際領先行列。
在中國之前,世界上只有日本、法國、俄羅斯、美國擁有深海載人潛水器。但是日本、法國、俄羅斯這3個國家的載人潛水器最大工作深度均未超過6500米,經常下潛深度在5000米以內。 唯有美國“的里雅斯特”號在1960年1月23日下潛深度達10916米(近11公里)2012年6月24日,中國研製的深海載人潛水器 蛟龍號 成功下潛至7020米...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故障及處理方法》是2017年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崔維成。內容簡介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研製是我國海洋高技術領域的一個重大技術突破。立項之初,我國載人深潛技術基礎只有數百米,從數百米到7000米,是一個巨大的技術跨越。更為困難的是當時的設計團隊都沒有見過真正的大深度載人...
而啟動蛟龍號項目時,手頭沒有任何資料,只能看到國外的一些潛水器的外形而已。你看一個飛機,看到了外形是一回事;你要設計一個飛機,那是另一回事。很多設備,即便本身都是通常的設備,但是要把它們集成在一起,形成深海抗壓能力或者實現載人深潛器的性能,是需要花很多時間的。比如蛟龍號有一套浮力調整系統,可以...
試驗期間,“蛟龍”號共下潛6次,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創造了我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也創造了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實現了我國深海技術發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標誌著我國深海載人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使我國具備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處開展科學研究、資源勘探的能力。遼寧艦改裝和實驗試航...
楊波,中國國籍,1980年出生,西安人,從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畢業後進入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工作,參與“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研製工作。人物簡介 楊波,1980年出生,西安人,人物事件 原本暈船的他,從2009年至 今已先後參加“蛟龍”號載人潛水器17個潛次的下潛試驗。在執行此次7000米級海試任務之前,他將有孕在身...
“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圓滿完成,我國載人深潛器7000米級海試圓滿成功,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完成組網發射,我國自主研製亞洲最大射電望遠鏡落成,我國刷新多品種重型工具機極限制造世界紀錄,“嫦娥二號”700萬千米外飛越探測小行星、“嫦娥二號”工程完美收官,我國研製的鈾濃縮離心機成功實現工業化...
伴隨中國深海載人潛水器技術與作業能力的大幅提升,中國水下考古事業取得巨大進步。2022年9月,南海考古在深度上首次突破2000米 。蛟龍號 2002年中國科技部將深海載人潛水器研製列為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重大專項,啟動“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的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工作。2009年至2012年,“蛟龍”號接連...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與套用》,是依託於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等單位,主要由徐芑南、劉峰、崔維成等人完成的科研項目。參與情況 主要完成人:徐芑南,劉峰,崔維成,胡震,朱敏,王曉輝,劉濤,吳崇建,李向陽,侯德永,葉聰,楊波,劉開周,...
蛟龍號海試掠影 2010年5月31日-7月18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中國南海3000米級海上試驗中取得巨大成功,共完成17次下潛,其中7次穿越2000米深度,4次突破3000米,最大下潛深度達到3759米,超過全球海洋平均深度3682米,並創造水下和海底作業9小時零3分的記錄,驗證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3000米級水深的各項...
由國家海洋局組織實施,全國100多家科研單位參與聯合攻關、自主設計、集成創新,2012年6月成功完成蛟龍號7000米級下潛,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創造了國際上同類作業型載人深潛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標誌著我國已經具備在全球99.8%以上海域開展深海資源研究和勘查的能力,實現了我國深海技術的重大突破,標誌著我國載人...
2012年6月27日,主駕駛員唐嘉陵駕駛“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完成7000米級海試第五次下潛,本次下潛最大深度達到7062米。也成為迄今為止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下潛的最大深度,並取得驕人成績。付文韜 付文韜,漢族,湖南嶽陽人,1982年12月19日出生。2001年畢業於岳陽縣第一中學 。2005年畢業於蘭州理工大學通信工程專業,...
在他的帶領下,蛟龍號團隊十年磨一劍,實現了中國大深度載人潛器的“從無到有”,從淺藍走向深藍,締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輝煌篇章。(人民網評)徐芑南創造性地為中國自行研製出多型載人潛水器和水下機器人,是業內公認的載人深潛器領路人。(央視網評)
中國蛟龍號載人深潛器,***下潛深度7000m級,2002年建造,已完成熱液取樣、生物採集、海底布放等多項深海科考項目。2012年6月24日,蛟龍號在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試驗海域成功創造了載人深潛新的歷史記錄,***突破7000m,最深達到7020m海底。這意味著蛟龍號已經成為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可在...
2012年6月27日,我國自主研製的“蛟龍”號海洋深潛器實現了7062米深潛,為中國海底深潛創造了新紀錄,並使中國海洋載人深潛技術走在了世界前列。本書以國寶級潛航員唐嘉陵的成長曆程為經,以海洋深潛實驗為緯,是與“蛟龍”號相關的第一部紀實文學作品,是一部現代科技與情感勵志高度融合的海洋文學力作。《探海蛟龍...
2012年6月15日早上7時,中國3名試航員乘“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開始進行7000米級海試第一次下潛試驗。承擔第一次下潛任務的是潛航員、主駕駛葉聰。按計畫,此次海試安排6次下潛,並衝擊7000米深度。2012年6月27日,“蛟龍號”在進行的7000米級海試第5次下潛試驗中,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本次下潛試驗於台北時間...
6月30日,“蛟龍”號第6次下潛,到達當天的最大深度7035米,並坐底。下午2時33分浮出水面,順利完成7000米級海試的全部試驗,實現了我國深海技術的重大突破。2020年11月,獲得第八屆中國僑界貢獻獎一等獎。海試掠影 2012年6月24日9時07分,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三名潛航員的駕駛下,順利達到馬里亞納海溝...
3.“神十”飛天首次對接 “蛟龍”下海創新紀錄 6月24日,飛天“神十”與下海“蛟龍”分別創下紀錄: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實現手控交會對接。這是中國載人航天首次手控交會對接成功,標誌著中國全面掌握了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劉洋成為中國首位參與飛船實驗操作工作的女航天員;同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位於西...
用40多年時間實現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充分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
2011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是:1、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成功實現交會對接。11月3日1時36分,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在太空成功實現首次交會對接。繼美俄之後,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完整的太空對接技術的國家。 2、“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成功突破5000米。“蛟龍”號載人潛水器5000米級海試成功...
2022年江蘇省工人先鋒號”稱號。2022年4月,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水下工程研究開發部入選2022年全國工人先鋒號表彰名單。 2022年4月,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水動力學科研部基礎研究室被授予“無錫市工人先鋒 號”。2022年,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入圍“第七屆中國工業大獎候選項目”。
2010年6月 地點 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 兩年來,兩院院士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緊緊圍繞我國發展重大戰略需求,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開拓進取,銳意創新,奮勇拼搏,我國科技工作取得一系列新成就新進展。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成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創下5188米的下潛記錄,實現了我...
本航次第二階段首席科學家彭曉彤表示,這是蛟龍號自2012年7000米級海試成功以後,首次重返海溝區密集地開展超過6000米深度的下潛作業,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長期以來,由於深海探測技術的限制,深淵一直是人類探索地球的“禁區”。彭曉彤介紹,本航段依託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大深度作業優勢,在全球深淵的代表區域——...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目標,海洋強國是指在開發海洋、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管控海洋等方面擁有強大綜合實力的國家。而這些實力就體現在海洋科學和深海科技的發展水平,深淵科學和技術既然代表了海洋科學和技術的最前沿,海洋強國就不能缺席這兩個方向。2013年4月27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