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式轟炸機

“蚊”式轟炸機

德·哈維蘭-蚊式戰鬥轟炸機,簡稱蚊式轟炸機,是由德·哈維蘭公司設計製造的木質輕型轟炸機,被視為英國航空史上的創新之作,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為數不多的木質軍用飛機之一,擁有“木頭奇蹟”的美譽(The Wooden Wonder)[1] ,其自重低,身輕如燕,性能優良,而且價格低廉、節省原料,迅速成為一種頗具特色的傑出機型,被大量生產和改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蚊式轟炸機創造了皇家空軍轟炸機作戰生存率的最佳記錄。“蚊”式飛機是英國人的驕傲,更是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一代名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蚊”式轟炸機
  • 類別:轟炸機
  • 國家:英國
  • 服役部隊英國皇家空軍
“蚊”式轟炸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戰爭時期通過起義和繳獲而得到並使用的加拿大制雙座雙發活塞式戰鬥轟炸機
1938年底,英國德·哈維蘭公司設計了一種依靠高速性能進行自衛、不裝自衛武器的晝間轟炸機“蚊”,原型機於1940年11月25日首飛。“蚊”式飛機採用全木質結構,木材加工簡便,可以緩解金屬材料供應緊張的困難,有利於組織大批生產,加之“蚊”式飛機飛行速度快,通用性強,很快就受到英國空軍的重視,成為二戰期間重要的作戰飛機。
1941~1950年間,各型累計生產了7781架,其中有部分型號是在德·哈維蘭公司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分公司生產的。“蚊”式飛機有多種改型,包括轟炸機、夜間戰鬥機、戰鬥轟炸機、偵察機等。“蚊”F B . M k Ⅳ是在英國本土生產的雙座雙發戰鬥轟炸機,除機身彈艙外,機翼下還可掛227千克炸彈或副油箱。“蚊”F B .26是在加拿大生產的戰鬥轟炸機。FB.Mk Ⅳ和FB.Mk 26是“蚊”式飛機中生產最多的型號。
1947年,國民黨政府為進行內戰,向加拿大德·哈維蘭公司訂購近200架“蚊”F B . M k 26戰鬥轟炸機(該公司一共生產了338架FB.Mk 26),實際進口137架。
解放軍於1948年秋遼瀋戰役時繳獲首架“蚊”式飛機。1948年12月10日,解放軍在北平南苑機場繳獲2架“蚊”式飛機及發動機8台。1949年3月7日,國民黨空軍第一大隊1架“蚊”式飛機起義,安全降落石家莊機場。
1949年8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個擔負作戰任務的飛行中隊在北平南苑機場組成,裝備“蚊”式戰鬥轟炸機2架,自9月5日起擔負北平地區的防空任務。1949年10月1日,2架“蚊”式戰鬥轟炸機參加了開國大典的閱兵式。到1949年11月正式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時,還有良好的“蚊”式戰鬥轟炸機2架,待修理的3架。由於該機的木質結構使用耐久性差,備件也無來源,1950年最後2架退役。到1953年10月,空軍各機場還存有報廢的“蚊”式飛機108架,均作廢品處理(1953年10月23日,經中央財委同意,空軍批准將各機場現存的各式日美殘破飛機174架報廢,其中金屬蒙皮飛機48架、木質“蚊”式飛機108架、木質教練機18架)。
20世紀80年代,空軍籌建中國航空博物館時,已無1架完整的“蚊”式飛機,後將一段殘存機翼配上機身其他部分,複製出整機展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