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分析
傳說一
古時候,有一對夫妻。妻子是一位主婦,生得嬌艷可人、
風韻猶存,平時在家裡做點針線活,因生得貌美,早就已招來一些
狂蜂浪蝶追求;丈夫是一個生意人,要經常到外地去做生意。兩口子的日子過得也富裕,在丈夫外出的日子裡,妻子就不免枕冷襟寒、寂寞難耐。終於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街市一個賣布的好上了,在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時候,他們就巫山雲雨地在一起廝混。有一次,丈夫回家後三個月都沒有外出,直急得那個賣布的天天在他們家附近打轉。一天,丈夫騎著馬到城外打獵去了,經過街市,那賣布的見了非常高興,以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當晚就迫不及待地竄進了妻子的臥室,準備和相好幽會。當晚丈夫回來了,幾乎將他逮了個正著,妻子也嚇了個半死,那賣布的只好哆嗦在人家的床底一整晚。這件事後,妻子就向那賣布的要了一塊綠色的布料,做了一頂帽子給丈夫,還和那賣布的約定,當你看見我丈夫戴上綠帽子外出的時候,你就可以來了。過了幾天,丈夫又要外出做生意了,妻子趕緊拿出那頂綠帽子對丈夫說:“外面的風沙大,戴上就不會弄髒頭髮。而且這顏色讓你看起來很俊,以後你每次外出我都為你做一頂,就像我跟在你身邊一樣,你就不用牽掛我了。”丈夫聽了很開心,以為自己真的很俊,於是高高興興戴上那頂綠帽子,騎著馬
得意洋洋穿過街市,到外地做生意去了。當晚,他妻子就和那賣布的睡在他的床上。以後,那個賣布的凡見了那丈夫戴著綠帽子外出時,心裡都不禁
心花怒放:“哈!你的綠帽子真是很俊,不過今晚該到我俊了。”於是,綠帽子的說法就這樣傳下來了。
傳說二
《元典章》規定:娼妓之家長和親屬男子裹著青頭巾。由此,“青頭巾”就與娼妓之男性親屬有了聯繫。由於青、綠二色比較接近,又同屬賤色,人們習慣於說“綠頭巾”。由於綠色與娼妓有關,後來,“綠頭巾”專用來指妻子有不貞行為的男人,並演變成了“綠帽子”。
形成因素
綠帽子形成心理和主要因素
心理因素
綠帽子的產生有多重心理因素,因人而異,很大程度上與男性
出軌的心理有相似之處。
後悔心理:部分女性在結婚前對婚姻往往不是把感情需求和家庭需求放在首位,而是錯誤地追求一種婚姻的附加值。例如男方經濟條件,男方家庭條件,男方家人是否好相處等。而實際上,婚姻的附加值是可以替代的。附加值在婚後得到以後便變得不再受到重視。這個時候就會產生嚴重的後悔心理。這是一個麵包與愛情的古老理論。而實際上無論選擇麵包還是愛情都會後悔。人們總是希望麵包與愛情兼得,當無法兼得的時候,選擇一種而放棄了另一種。但在接下來的生活中,缺少另一種的問題就會隨之凸顯。這個時候就會十分後悔,覺得當初的選擇是錯誤的。而往往忽視了正在擁有的快樂。因此,婚前應當考慮多方面因素,儘量能夠二者兼得,如果不能,也要慎重選擇。而婚後應當多多注意已經擁有的快樂。
寂寞心理:一種情況,由於工作原因或是兩地分居,一些丈夫經常不在妻子身邊。如果這樣的丈夫忽視家庭關懷不關心妻子,不經常寫信或以其他方式表達對妻子的思念之情。二種情況是,丈夫應酬過多,經常晚歸。三種情況是,丈夫缺乏家庭責任感,婚後依然和朋友花天酒地,自由玩耍,完全忽視了家裡還有一個等待的妻子。久而久之,必然使夫妻之間的感情趨向淡漠,使妻子產生寂寞心理,感到沒有精神依託。此時,如果遇上合適的異性恰好能夠填補這一空白,妻子就可能喪失抵禦誘惑的能力。
渴望心理:婚後生活或多或少與婚前有所不同,但是也不應當完全平淡。很多男性出軌者抱怨妻子婚後沒有戀愛時期的激情,或者性生活趨於冷淡。其實,女性婚後一樣有類似的需求。如果丈夫因為
性功能障礙,不能滿足妻子正常的生理需要,或因為追求事業終日忙碌,忽視了給予妻子溫情,沒有了婚前的浪漫,久而久之,就會使妻子產生渴望心理,從而有可能“
紅杏出牆”。
優越心理:有的妻子或姿色出眾,或地位不凡,或事業學歷突出,而丈夫各方面平庸甚至很差,這樣的差距如果過大,妻子就會產生優越心理。而如果此時丈夫不思進取,久而久之,更容易使妻子“
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從而覺得丈夫配不上自己。所以各方麵條件都比丈夫好的妻子出現
婚外戀的幾率大。
主要誘因
第一大誘因:
生活開始缺乏激情。有的男人一結婚卻往往就沒有了往日激情,對自己的女人日漸疏懶。
第二大誘因:
便利的條件。有的女人自身條件出色,出軌比男人更容易找到對象。有的女人一生比男人面臨更多的誘惑,研究表明,任何一個稍有姿色的女人從小到大從婚前到婚後都應有數不清的被男人糾纏的經歷。
誘發原因
誘發綠帽子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有很多男人對他的女人做到了
無微不至地關懷,睡覺抱著,吃飯帶著,上班想著,時刻沉迷於這類型男人自以為是的愛情故事,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男人的
一廂情願,這是非常危險的。在愛情的天平上,誰付出越多,誰就無足輕重,如果這類型男人總是付出、付出,這就想當於給對方不斷地添加愛情砝碼,勢必導致天平的指針偏離自己,讓自己變得很輕浮,最終不被女人重視,容易誘發
戴綠帽子。
2.企業家應酬太多,每天要處理很多事務,在情感上顧及不了妻子,時常陪客戶去一些色情場所,一旦把握不住就釋放了激情,回到家中倒頭就睡,在身體上滿足不了妻子,容易誘發戴綠帽子。
民工的生活大多艱苦,這些民工的妻子很無奈,為了尋求物質和金錢,便容易誘發戴綠帽子。
大學生雖然很單純,但是很多女生同時擁有幾個男朋友的情況也是不少的,很多女生想換新男朋友卻不想跟原來的舊男朋友分手,害怕跟舊的男朋友分手了,新的男朋友卻沒有著落,這樣感情就出現了“空載”的狀況,便給舊男友容易誘發戴綠帽子。
高學歷群體也是容易誘發戴綠帽子人群,有些高學歷的男人駕馭了知識卻駕馭不了女人,這些高學歷的男人在考場上的主動性削減了在情場上的能動性。男人別想拿畢業證書來壓倒女人,那是很古老的手段。
3.帥哥當中有陽痿者也有不陽痿者,陽痿者當中有帥哥者也有不帥者,帥哥與陽痿沒有必然的聯繫。但研究表明,帥哥與陽痿患者最容易被戴上綠帽子。帥哥給女人一種不安全感,很多帥哥明明沒有外遇,可總是不被人相信,這些人的女人或女友一但被帥哥冷遇或傷害了,就會極力去尋找一個愛情的支點來實現她與帥哥之間的人格平等,便誘發戴綠帽子。
常用語
我們現在經常掛在嘴邊的“綠帽”最早是唐朝一個叫
李封的縣官發明的,據說他任職延陵縣令期間,規定若官吏有罪,可不加杖罰,但須令頭裹綠頭巾以羞辱,且期滿後才能解下。這大概就是“綠帽”的最早來源了。
至元明時,政府部門更要求娼妓家中的男人都得戴綠頭巾。從此以後,就用戴綠頭巾、綠帽子等來譏諷妻子有外遇或淫行的男人。於是女人紅杏出牆,自家的男人便戴起了綠帽,所謂紅花還得綠葉配,一紅一綠交相輝映,真乃“紅杏枝頭春意鬧”也!
來歷
中國的男人們大抵最害怕自己戴上那“綠帽子”,說來有一段讓人饒有興趣的史話。“綠帽子”的演變過程長達兩千年,“
烏紗帽”則起源自南朝
劉宋年間(另有說東晉時宮中就開始流行)。有意思的是這頂“帽子”都是在朱元璋手上最後“定型”,成為一個具有特殊含義的詞。
秦漢時期規定犯人穿一種特製的衣服,稱為“
赭衣”,其色赤褐。
班固《漢書·刑法志》有載“奸邪並生,
赭衣塞路”,可見至遲在漢代“赭衣”已為罪犯的代稱。唐宋時期,視碧青綠諸色為賤民所穿服裝之色。唐代地方官吏對犯罪之人“不加杖罰,但令裹
碧頭巾以辱之”(《聞見錄》),並根據情節輕重“以日數為等,日滿乃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蘇州有不逞子弟,紗帽下著青巾,孫伯純知州判云:‘巾帽用青,屠沽何異?’”這表明在唐宋人心目中,穿戴碧綠青諸色的是最低賤的人。
自元代開始,碧綠青諸色的服裝限於“娼妓”、“樂人”所穿。《元典章》規定:“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兒;娼妓家長並親屬男子,裹青頭巾。”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三年(1370年)下詔規定:“教坊司樂藝著卍字頂巾,系燈線褡膊,樂妓明角冠皂
褙子,不許與民妻同。”同時還規定:“
教坊司伶人常服綠色巾,以別士庶人服”。朱元璋明令讓娼妓家的男子必須頭戴綠巾,腰系紅褡膊,足穿帶毛豬皮鞋,不許在街道中間行走,只準在左右兩邊“靠邊走”。由此一來,人們見著戴“綠帽子”的便知其家中那位是“青樓一族”,戴“綠帽子”也成為某男子的妻女賣淫或妻子私下“
偷漢子”的俗稱。據明朝
郎瑛所撰的筆記《
七修類稿》載,相傳於春秋時期,依靠妻女賣淫收入為生的男子以綠頭巾
裹頭作為識別。而綠色在中國古代被視為低賤者的用色,《漢書·東方朔傳》提到
館陶公主劉嫖的情夫
董偃,頭戴綠幘,
顏師古的注是:“綠幘,賤人之服也。”唐朝詩人李白在《古風》中也有“綠幘誰家子,
賣珠輕薄兒”之句,可見當時綠色為低賤者所用的顏色。
眾多傳說
綠頭巾、綠帽子、戴綠帽,自明清以來,都用以指那個妻子出軌的丈夫。這種稱呼不僅散見於小說里,更是庶民用語之一。除此之外,有關“
戴綠帽子”的笑話也頗不少。
當代學者
鮑威爾(Chris Powell)及林斯泰德(Steve Linstead)在《社會裡的幽默-抗拒和控制》論文集裡指出過,許多笑話真實的意義乃是在於反映恐懼,藉以加強和重塑道德的邊界,達到社會控制之目的。根據他們的理論,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中國人社會有關“戴綠帽子”的笑話極多,所反映的即是對妻子紅杏出牆的恐懼症。因此,這類笑話遂具有社會警戒與社會控制的作用。
因此,綠頭巾的稱呼應起於明代,明代的樂戶乃是一種半妓半伶的低賤職業,規定她們只能戴綠色的頭巾,因而綠頭巾遂成了低賤的娼妓式記號。老婆養漢,當然也就相當於這種戴了綠頭巾的行業。
不過,將綠頭巾認為起源於明代,其實並不十分正確。因為,早在元朝的至元五年,就已規定娼妓穿著紫皂衫子,戴角冠兒。娼妓之家長並親屬男子裹青頭巾,明代的所為顯然繼承了元制。
不過,若對中國古代的服裝、顏色,以及身分階級的區隔稍加研究,則可發現到元朝的綠頭巾並非向壁虛構而來。在更早的時代,巾和綠就一直是低賤者的專利。
以巾而論,它雖起源甚早,但直到東漢,它都是平民或賤民們的專屬冠飾,由巾並發展出類似的冠飾,如漢代的幘、唐代的頭等。清代
翟灝在《
通俗編》卷十二里指出,遠在春秋時代,有貨妻女求食者,綠巾裹頭,以別貴賤。足見綠頭巾之早。漢代有了由巾變過來的幘。唐代顏師古在註解《漢書·東方朔傳》里所提到的綠幘時,亦曰:綠幘,賤人之服也。
因此,東漢以前,士大夫階級所戴的乃是冠,而巾只能用於平民或賤民,當時的綠頭巾就已是娼妓之家的專屬。義大利近代符號學家
艾柯(Umberto Eco)曾經對西方的
色彩系統做過研究,認為每個時代雖然用同樣的顏色字詞,但這些字詞所指的顏色卻不可能一樣;意思就是說,古代的綠和近代的綠不可能相同。
這種情況在中國亦然,以前所謂的綠指的大概是帛布的自然綠,它可能是一種青青寡寡,被水漂白過,有點營養不足的綠色,難怪它會成為賤民階級專用的顏色。漢代的奴僕階級被稱為蒼頭,原因即在於他們所戴的巾也是這種綠色。這種情況在歐洲亦然。
中古時的藍色和今天不同,那是一種苔蘚式的顏色、修道院的石質牆壁即這種顏色,因而近代遂稱為修道士藍。
因此,綠在中國古代的顏色評等上,乃是最低級的顏色。在唐代,官吏有袍,品級最低者也是綠色。唐代
白居易的《懷微之》有詩句曰:分手各拋滄海畔,折腰俱老綠衫中。可以為證。
也正因為綠頭巾為低賤之裝束,唐代
李封在當延陵令時,遂吏人有罪,不加杖罰,但令裹碧綠以辱之,隨所犯輕重以定日數。
基於以上之論證,已可看出綠頭巾長期以來,即一直是賤民隸卒或仆庶者流所使用的裝束。正因如此,它到了元朝開始,遂日益成為娼妓之家男子們之裝束。將妻有淫行者稱為綠頭巾、綠帽子或戴綠帽子,乃是這種服色傳統一脈相承之後的終極結果。綠頭巾和綠帽子,也因此而從一種服裝旳記號語言,升格成日常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