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與“別”:茅盾小說創作的精神歷程研究(1927-1936)

“留”與“別”:茅盾小說創作的精神歷程研究(1927-1936)

《“留”與“別”:茅盾小說創作的精神歷程研究(1927-1936)》是202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留”與“別”:茅盾小說創作的精神歷程研究(1927-1936)
  • 作者:妥佳寧編
  • 出版時間:2024年4月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2730929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在政治史、軍事史、經濟史、文化史、社會史視角下研究茅盾1927-1936十年間小說創作。圍繞《子夜》這一軸心,綜合考察茅盾早期革命文學和“左聯”時期創作,並著力呈現這些作品相互之間的互文本關係。進而發掘茅盾小說創作與國民革命之間潛在的聯繫,呈現茅盾在國民黨左派、“托派”等各種複雜力量之間的進退取捨,以及其作為左翼知識分子的複雜精神歷程。

圖書目錄

緒論 回歸歷史視角的左翼文學研究
第一節 左翼文學評價“標準”再審視
第二節 茅盾左翼文學作品的研究歷史與現狀
第三節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的民國史視角
第四節 本書的研究構想
第一章 “留別”國民革命的革命文學續寫
第一節 實業家背後的國民黨改組派
第二節 國民革命與共產革命的交錯
第三節 “左翼經典”對國民革命的“留”與“別”
第四節 從一度期許到最終失望
第二章 從汪蔣之爭到“回答托派”的寫作主題轉換
第一節 關於中國社會性質的論戰
第二節 異於“立三路線”的托派觀點
第三節 汪蔣兩派的經濟政策
第四節 《子夜》對汪蔣之爭的複雜態度
第三章 “鐵軍”與中原大戰中的革命正統之爭
第一節 《子夜》與北伐戰爭
第二節 《幻滅》中的粵系第四軍
第三節 茅盾與“鐵軍”的共同經歷
第四節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失敗與文學的“追悼”
第四章 從實業與金融到民族資產階級與買辦的文獻譜系演變
第一節 《夕陽》前四章手稿中遺留的“前瞿”表述
第二節 最初構想《棉紗》《證券》《標金》中的實業與金融
第三節 《提要》中的投機交鋒與兩派同質
第四節 新大綱及對應《子夜》章節中的瞿秋白影響
第五節 從《夕陽》到《子夜》
第五章 對資產階級何以民族、經濟危機何以世界的i文本細讀
第一節 掣肘工業發展的公債投機
第二節 困於中原大戰的益中公司
第三節 因罷工而受損的裕華絲廠
第四節 資產階級何以民族
第五節 經濟危機何以世界
第六章 左翼觀念下國際主義對“民族主義”的批判
第一節 翻印本《子夜》與“立三路線”下的階級鬥爭書寫
第二節 抗日統一戰線語境中的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敘事
第三節 “左聯”時期茅盾批判“民族主義文學”的文化理念
第四節 國際主義思潮下被壓迫民族的內外雙重反抗敘事
第七章 小資產階級革命文學中的“五四”觀念
第一節 革命文學論爭前後茅盾的魯迅言說
第二節 《追求》中的“多餘人”
第三節 小資產階級文學觀中的“五四”時代與“五卅”時代
第四節 《動搖》中知識分子之外的小資產階級革命運動
第五節 茅盾小說對小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失敗的呈現
第八章 黃色工會與工人運動的複雜展現
第一節 黃色工會與工人運動
第二節 黃色工會中的國民黨改組派
第三節 “黃色國際”與工人階級的“變質”
第四節 夾在赤白之間的“實業黨”
第五節 茅盾小說創作的多重左翼理論資源
結語 左翼知識分子的精神歷程

作者簡介

妥佳寧,文學博士,四川大學特聘副研究員,劍橋大學訪問學者,入選內蒙古“草原英才”青年創新人才計畫,主要從事民國文學、華語語系文學研究,撰有專著《殖民與專制之間:日據時期蒙疆政權華語民族主義文學》,發表《偽蒙疆淪陷區文學中的“故國”之思》《作為〈子夜〉“左翼”創作視野的黃色工會》等論文,獲內蒙古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二等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