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與中國大眾文化研究》是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常生活”與中國大眾文化研究 張貞 著
- 作者:張貞
- 出版社: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 定價:45 元
- ISBN:9787562236702
《“日常生活”與中國大眾文化研究》是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貞
《日常生活與中國大眾文化研究》是2007年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貞。基本相信作 者:張貞著 叢 書 名:文學理論批評建設叢書版 次:1頁 數:244裝 幀:平裝開 本:32開所屬分類:圖書 > 文化 > ...
《文化的視覺系統Ⅱ:日常生活與大眾文化》是麥田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紀蕙 內容簡介 東、西方視覺文化理論的深入研究與精采對話! 什麼樣的影像是不可接受、怵目驚心、引發鄙視嫌惡甚至嘔吐之感的卑賤影像? 什麼樣的影像是賞心悅目、心嚮往之,甚至是膜拜彷效的崇高對象? 影像牽連了好與壞、美與醜、悅...
大眾文化,以大眾傳播媒介(機械媒介和電子媒介)為手段,按商品市場規律去運作、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獲得感性愉悅的日常文化形態。在這個意義上,通俗詩、報刊連載小說、暢銷書、流行音樂、電視劇、電影和廣告等無疑屬於大眾文化。大眾文化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西班牙哲學家奧特加·伊·加塞特《大眾的反叛》一書中,主要...
《中國當代大眾文化研究》是2014年11月1日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掖平。內容簡介 作為一種全新的文化模式,大眾文化藉助市場經濟運作規則和現代高科技手段,依憑娛樂性、流行性和大眾參與性接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已成為大眾普遍接受的文化形式。大眾文化研究看上去枝繁葉茂,然而不是巨觀概述,就是流於表面的個案...
導論 敘事研究與中國大眾文化研究 一、現實關照:大眾文化及中國語境的特殊性 二、敘事研究:背景與框架 三、敘事研究在中國大眾文化研究中的意義 第一章 日常生活與日常生活的想像:從宏大敘事到小敘事 第一節“日常生活”的凸現 一、“日常生活”範疇的相關研究及意義 二、“日常生活”之於精英文化與主流文化 三...
《民國武漢日常生活與大眾娛樂》是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俊修。內容簡介 近代中國,唯一能與上海並稱“大”的城市是武漢。“大上海”被稱為“東方巴黎”,“大武漢”則被譽為“東方芝加哥”。“東方芝加哥”繁華的背後,流淌著怎樣的日常生活和大眾歡愉呢?本書聚焦民國武漢日常生活與大眾娛樂...
、“跨文化研究範式及其方法論反思”、“民族志與日常生活理論”、“全球化、本土性與當代西方民族主義理論”、“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的關係”、”比較文學的文化轉向”、“文化詩學與文化研究”、“當代中國大眾文化”、“後冷戰時代的全球思想圖景”、“空間政治與都市文化”、“性別政治”、“文化研究的區域經驗”等...
日常生活審美化最早見於陶東風的文章《日常生活的審美化與文化研究的興起——兼論文藝學的學科反思》,[1] 根據陶東風的解釋,“日常生活審美化”意指審美活動超出所謂純藝術/文學的範圍,滲透到大眾的日常生活中的一種文化現象,具體表現在占據大眾文化生活中心的已經不是詩歌、繪畫等經典的藝術門類,而是一些新興的泛...
第8章 大眾文化與公共空、司研究的關鍵字 地方與國家,地方文化與國家文化 “公”與公共空間 “街”、“鄰”、“社”與公共空間 日常生活與大眾文化 下層民眾、改良精英和地方政治 第三篇 城市研究的實踐 第9章 公共領域中的士紳、官僚與地方政治 清初和清中期的社會重建和公共領域的出現 20世紀初的公共領域 ...
60年代以來,西方社會學對日常生活的研究發展較快。以法蘭克福學派為代表的社會批判理論,強調研究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官僚制和大眾文化控制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異化現象;美國現象學社會學派從M.韋伯的“主觀理解”出發,認為個人賦予日常生活各種情境的意義具有首要作用,他們重視日常生活中的社會交往過程,重視通過分析日常...
日常生活批判理論與現代化 論發展的多重內涵071 現代性與中國日常思維變革082 範式的悖論與決定論批判 ——馬爾庫什的範式理論述評094 論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性道德及其對現代文化的意義107 西方文化批判理論研究 20世紀西方文化危機的神學批判123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大眾文化批判理論及其啟示與限度136 大眾文化與日常生活界限...
因為中下階層的大眾更喜歡通俗文化,所以後來的“文化研究”也逐漸以通俗文化 ( Popular Culture )為主要研究範圍,故此威廉士和霍加特於1964年成立了著名的“伯明罕當代文化研究中心”,“伯明罕學派” (Birmingham School) 之名也不脛而走。文化研究關心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意義與活動。文化活動是指某個文化中的人們如何...
第三章 日常消費世界 第四章 日常交往世界 第五章 日常觀念世界 第六章 日常生活的一般運行 下篇 日常生活的批判重建 第七章 自在的日常生活:傳統文化的寓所——一種文化學闡釋 第八章 日常生活的歷史沿革——一種歷史學闡釋 第九章 日常生活的變革與重建——一種價值學闡釋 第十章 中國:人的現代化·文化...
它具有社會大眾性、日常生活性、複雜多樣性、商業贏利性、強烈滲透性、娛樂消遺性、意識形態性等特徵。大眾文化的歷史發展形成了自己特殊的發展規律。大眾文化樗了一種新的文化生產方式,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格局,預示了一種新的文化發展理念。當代中國大眾文化在其發展過程中,對我國的社會發展、對我國社會大眾的日常...
3. 從霸權角度看大眾文化 第五章 電視和大眾文化 1. 電視和大眾文化 2. 霍爾論制碼/解碼 3. 《達拉斯》與大眾文化意識形態 第六章 大眾文化研究在中國 1. 法蘭克福學派的影響 2. 重新定義大眾文化 3. 上海酒吧 4. 小資和咖啡館 第七章 日常生活審美化 1. 什麼是日常生活審美化 2. 日常生活審美化的...
事實上,大眾文化的流行已表明它在大眾日常生活中占據了主導性地位,它藉助於市場的力量已經滲透到大眾的文化心理結構中,如若無視它的事實存在,就會使主流話語在大眾層面陷入孤立、僵化以至空白,甚至處於“失語”進而失效的自說自話狀態,最終使大眾再也聽不懂或不再理會主流話語的聲音。“文化研究”實踐表明,文化...
一本關於明清江南文化史的傑作,通過運用文集、情歌、戲曲和圖像數據等資料,處理了十八至二十世紀的士大夫生活、普通民眾特別是婦女的情慾世界及近代上海的城市文化等課題。作者從最初的大眾文化研究出發,過渡到對“物質文化史”的研究,圍繞明末至民國初年士大夫文化與城市生活,以中國近世的城市、日常生活和明清江南...
“浙江潮”與近代以來中國文化變遷 蔡元培與“某籍某系”第三章“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民國初年文人日常交往研究 “夜飲於廣和居”——周氏兄弟在京交往圈子 從摯友到對手 ——對胡適與梅光迪“文學革命”爭論的再評價 章太炎與周氏兄弟 第四章“枯坐終日,極無聊賴”——民國初年魯迅日常生活研究 “無...
一 中國文論中的“教化”思想 二 馬克思主義文藝的“教化”觀 三 社會主義文藝必須執守“教化”原則 第六章 精英主義取向與文學藝術的小眾化危機 第一節 什麼是“精英主義”第二節 讓文學藝術遠離大眾 一 20世紀的文論轉向與西方文論的精英化 二 沒有大眾的大眾文化研究 三 沒有日常生活的日常生活研究 第三節...
《日常生活審美化批判》是2012年1月1日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陸揚。本書主要以文化研究的西學東漸和本土化努力為線索,對新世紀以來圍繞日常生活審美化的論爭,以及有關的西方理論資源作了梳理。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第一部系統論述“日常生活審美化”(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life)問題的學術論著。日...
本書是一部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的專著。作者從“馬克思主義應當是開放的和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這一原則出發,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文化根源、發展階段、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總體性理論與異化思想、意識形態批判理論、心理分析理論、日常生活批判和大眾文化批判理論及文化革命理論進行了縱橫把握。西方馬克思主義所關注的...
奢靡成風,苛求精雅,沉溺享樂,在成就了高度精緻的生活文化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負面的後果。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曾婷婷,女,中山大學文藝學博士,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廣東省中國古代文論研究會理事。研究領域為生活美學、文藝美學、大眾文化。
文學性”位移與其邊界、大眾文化與日常生活審美化的論爭、解構文化研究、藝術人類學、人文精神與新理性、重寫文學史、從文化詩學到經典文學理論,視圖敘事與消費文化理論、文藝生態與批評九類學術論爭,就中國大陸對文學進行泛文化研究中各家、各學派學術思想的精華加以提要鉤玄,臚列出泛文化研究中各個研究派別之間的學術...
《“日常生活”與中國大眾文化研究》,專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8年4月 科研項目 1. 中國當代文化生態體系中的大眾文化研究,湖北省教育廳指導項目,2008年3月立項 2. 武漢市方言欄目劇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武漢市教育局科學研究項目,2008年5月立項 3.延安文藝大眾化運動對當代中國文藝創作的意義研究,湖北省...
(5)吳冠軍:《愛、死亡與後人類:“後電影時代”重鑄電影哲學》(上海文藝出版社,2019)(獲選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2019年度資助項目)(6)吳冠軍:《後人類紀的共同生活:正在到來的愛情、消費與人工智慧》(上海文藝出版社,2018)(7)吳冠軍:《激活你的日常:吃喝玩樂的哲學視野》(上海文藝出版社,2017)(《...
看懂你自己的時代》,這是一本文化批評和社會評論著作,藉助於各種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文本與社會事件的分析,作者從日常生活中捕捉那些微妙而又重要的“寓言”式信息,再運用文化及文藝理論武器去分析,讓人見出生活中正在發生的不可抗拒的和無情的變化,讓讀者在司空見慣的生活場景中,看到令人震撼的中國社會困境...
《浮生胡言》是2006年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續冬。內容簡介 本書凸現了一個另類知識分子對日常生活和當下大眾文化進程的趣味性觀察,分成“浮生”和“胡言”兩個部分,“浮生”部分主要是以作者和妻子的日常生活為線索進行的雜感、雜議。“胡言”部分主要是作者的大眾文化時評和文化隨感,有一種獨特的“...
我們可以了解到,大眾文化所關心的正是人的生活的日常性,而審美文化所關心的也就在於如何使人的日常生活變得有趣味、有品位。在我看來,審美風尚史的寫作,其價值和意義,無非是為此審美觀念尋找歷史的淵源和根據,是為當下文化生活的審美風尚提供歷史的參照,這其實也是一種“尋根”工作,顯示出中國傳統在當代中國人...
《論美學現代性》,中國美學,總第一輯,2004/1。《徳里達:避免言說與否定神學》,道風山基督教文化評論,第20期,2004年。《論聖經的崇高美學特徵》,東方叢刊,2004年第1期。《後現代視域中的蔣孔陽美學》,南開學報,2004年第2期。《賽義德與文化批評》,河北學刊,2004年第3期。《論日常生活審美化》,...
大眾文化,以及與大眾文化密切相關的大眾日常生活,諸如廣告、時裝、電視劇、暢銷書、流行歌曲、兒童漫畫、新聞廣播、室內裝修乃至休閒方式都成為理論分析和批評的主要對象。因此,文化研究不是我們通常字面上所理解的那種對“文化”的討論,也不是在各種傳媒學科的名目下發展起來的一般意義上的大眾傳媒理論,而是特指近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