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文化研究關鍵字叢書

文化研究/文化研究關鍵字叢書

《文化研究/文化研究關鍵字叢書》是2006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陶東風、和磊。

基本介紹

  • 書名:文化研究/文化研究關鍵字叢書
  • 作者:陶東風、和磊
  • ISBN:7563362754
  • 定價:¥12.00元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10
基本信息,內容提要,目錄,文化研究,歷史,其他定義,

基本信息

作者陶東風和磊
ISBN:10位[7563362754]13位[9787563362752]
出版日期:2006-10
定價:¥12.00元

內容提要

《文化研究/文化研究關鍵字叢書》全書分為六個章節,探討的“文化研究”不能顧名思義地理解為是“對文化的研究”。文化研究是一種新出現的、特定的研究文化的方式。
文化研究是一種新出現的、特定的研究文化的方式。本書探討的“文化研究”不能顧名思義地理解為是“對文化的研究”。作為專門詞組的“文化研究”具有更限定的含義,它特指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英國的知識—思想探求領域,其先驅人物是威廉斯(R.Williams)、湯普森(E.P.Thompson)、霍加特(R.Hoggart)。本書較為全面地描述了文化研究的面貌,幫助讀者獲得另一種分析問題的視角。

目錄

引言
一、文化研究:一個嘗試性的“界定”
(一)什麼是文化?
(二)什麼是文化研究?
(三)文化研究的基本主題
二、文化研究:歷史與發展
(一)文化研究興起的原因
(二)伯明罕當代文化研究中心
(三)文化研究的國際化
(四)文化研究的危機與對策
三、文化、權力與差異政治
(一)福柯的權力觀
(二)差異文化:反本質主_義與文學研究的開放性
(三)差異政治:階級、種族、性別與身份
四、大眾文化研究
(一)大眾、大眾社會與大眾文化
(二)大眾文化研究中的“轉向葛蘭西”
(三)亞文化研究
(四)中國大眾文化研究的三種範式
五、視覺文化研究
(一)從“語言論轉向”到“視覺轉向”
(二)何謂視覺文化?
(三)凝視的政治
六、身體政治
(一)身體是一種社會文化的建構
(二)身體的文化表征
(三)消費文化中的身體
(四)身體的結束?
附錄一:文化研究:源起與演進
附錄二:文化研究關鍵字
後記

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結合了社會學、文學理論、影像研究與文化人類學來研究工業社會中的文化現象。文化研究者時常關注某個現象是如何與意識形態、種族、社會階級或性別等議題產生關連。

歷史

1956年,英國學者雷蒙‧威廉斯 ( Raymond Williams )和李察‧霍加特 ( Richard Hoggart )對於當時英國文學研究中的“大傳說”不滿,認為文學不僅是為了受過高等教育的白人,而是更應該接近勞工階級。因為中下階層的大眾更喜歡通俗文化,所以後來的“文化研究”也逐漸以通俗文化 ( Popular Culture )為主要研究範圍,故此威廉士和霍加特於1964年成立了著名的“伯明罕當代文化研究中心”,“伯明罕學派” (Birmingham School) 之名也不脛而走。
文化研究關心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意義與活動。文化活動是指某個文化中的人們如何去進行某些事情(比如說觀看電視或外出用餐),而他們之所以這樣去進行事情則與某些文化意義有關。
在若丁·薩達(Ziauddin Sardar)的《文化研究介紹》(Introducing Cultural Studies)一書中,列舉了以下五個主要的文化研究特色:
文化研究意在檢視其主題中的文化活動以及文化活動與權力的關係。
文化研究的目的在於了解文化所有的複雜樣貌,以及分析社會與政治脈絡中的文化展現。
文化研究是研究的客體,同時也是政治批評與政治行動的場域。
文化研究試圖揭露與調解知識的分歧,試圖克服內隱知識(tacit knowledge,也就是文化知識)與客觀知識(objective knowledge)這兩者之間的裂縫。
文化研究致力於對現代社會進行道德評價,以及進行激進的政治行動。
1970年代文化研究領域開啟了之後,英國學者與美國學者之間發展出不太一樣的文化研究路線。英國的文化研究路線通常表現出明顯的政治左派觀點,並且批評資本主義大眾文化;它吸取了法蘭克福學派批判“文化工業”(也就是大眾文化)的某些觀點。這種觀點出現在早期英國文化研究學者的著作中,比如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與保羅·吉洛伊(Paul Gilroy)的著作。
相反地,美國的文化研究路線最初關注的,是從觀眾對大眾文化的反應與使用中去了解其主觀與正當的那一面;美國文化研究者會寫關於球迷影迷這類瘋狂愛好者(fandom)的解放面向。請見如約翰·紀樂里(John Guillory)這些批評家的著作。然而,美國與英國兩個路線之間的區別已經逐漸消失了。
有些學者,尤其是英國的早期文化研究,會將馬克思主義模型套用在這個領域中。正統的馬克思主義思想主要著焦於意義的生產之上。它假設存在有一種文化的大批生產,而權力則為那些生產文化產物的人所擁有。在馬克思主義觀點中,那些控制了生產工具(經濟基礎)的人,本質上就控制了文化。
文化研究的其他路線,比如說女性主義文化研究以及美國後期的文化研究發展,則遠離這種決定論觀點。他們批評馬克思主義為所有的文化產品都假設了一個單獨的、支配性的意義。非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者認為,不同的文化產物消費方式也會影響到產品的意義。
另外一個文化研究的主要批判點是傳統上會將消費者視為是被動的。有些人挑戰這種觀點,並且特彆強調人們會用不同的方式來閱讀、接收與詮釋文化文本。一個消費者可以挪用、積極地拋棄以及挑戰一個產品的意義。這個路線將焦點從物品的生產轉到其他面向上。他們認為消費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因為消費者消費產品的方式會賦予物品以意義。有些人則將生產活動與認同作了緊密的連結。史都華·赫爾(Stuart Hall)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影響。某些評論家會把這種意義的轉換形容是文化轉向(cultural turn)。
在文化研究的脈絡下,“文本”(text)這個概念不只是在講書寫下來的文字,還包括了電影、攝影、時尚或髮型;文化研究的文本對象包含了所有有意義的文化產物。同樣地,“文化”這個概念也被擴大。對一個文化研究者來說,“文化”不只是傳統上所謂的精緻藝術(high art)與普普藝術(popular art),還包括了所有日常的意義與活動。事實上,上述的後者已經變成了文化研究中的主要研究對象。

其他定義

在另外一個有些微關係但不同的用法裡,文化研究這個名詞有時會用來當作區域研究(area studies)的同義詞。區域研究這個名詞是用來指稱針對特別一個文化來進行的學術研究,比如說伊斯蘭研究、亞洲研究、非洲研究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