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中山大學“百人計畫”人才引進。主要研究、教學領域包括文學理論、晚清小說、文化研究等。其數十篇中英文學術成果發表於《文藝研究》、《學術研究》、《文藝爭鳴》、《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魯迅研究月刊》、《中山大學學報》、《讀書》、《現代中文學刊》、《中國圖書評論》、《中國社會科學報》、《光明日報》等和中國台灣、英國、美國各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敦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東濟南
- 籍貫:北京
- 豆瓣主頁:王熊daddy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2008年11月,擔任中山大學中文系講師;2010年12月,任碩士研究生導師;2012年6月,任副教授。2013年9月中秋節後,將調往中國人民大學任教。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語言與文化系博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語言與文化系碩士。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
主講課程
2009- 中山大學中文系
藝術文化學/文化研究關鍵字(研究生)。2011秋。
細讀晚清小說及社會文化(本科專業選修)。2010春。
文學概論 (本科專業必修)。2009秋,2010春,2011秋,2012春,2012秋。
西方現代文論(研究生)。2009春。
文學/文化解讀(本科專業選修和公共選修)。2009春(公選、專選),2009秋(公選、專選),2010秋(公選、專選),2012春(公選)。
大學語文(本科公共必修)。2012秋。
2002-2007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方語言與文化系
中國文學概覽(英文)/ Chinese 7A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Pre-modern Period)。2004秋。
古代漢語/ Chinese 110B (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Chinese II)。2007秋。
中級現代漢語/ Chinese 10A and 10B (Second Year Chinese) and 10AX/BX (designed for Chinese-heritage students)。2003秋,2004春、夏、秋,2005春、夏、秋,2006春、夏。
初級現代漢語/ Chinese 1A and 1B (First Year Chinese) and 1AX/1BX (designed for Mandarin-heritage students) and 1AY/1BY (designed for other dialects-heritage students)。2002夏、秋,2003春、夏,2004夏,2005夏,2006夏,2007春。
研究方向
晚清小說與社會。
主要貢獻
博士學位論文:“Give Me a Day,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World”: Chinese Fiction Periodicals in Global Context,1900-1910(《“您給我一天,我給您一個世界”:全球語境下的中國小說期刊(1900-1910)》)。指導委員會成員:Andrew F. Jones, William Schaefer, Gautam Premnath。
碩士學位論文:“Producing Modernized Children: The Pedagogical Novel in the First Decade of Twentieth Century China”(〈培育現代兒童:中國二十世紀一十年代的教育小說〉)。指導委員會成員:Stephen H. West(奚如谷), Andrew F. Jones, Wen-Hsin Yeh(葉文心)。
學位論文:〈魯迅、周作人的兒童觀以及中國現代童話問題〉。指導教授:陳平原。
學術出版
1、(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康保成,通訊作者:羅伯特·巴龍(Robert Baron),第二作者:王敦,“States of the Profession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 Trialogue,” 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中、美民俗學現狀:三人談〉,《美國民俗學學刊》,(將出)。
2、英-漢翻譯(第一譯者),王敦,李之華譯,Andrew F. Jones著,《發展的童話:進化論與現代中國·第二章〈狼的傳人:魯迅·自然史·敘事形式〉》,《魯迅研究月刊》。
3、〈從晚清小說《新石頭記》第一回看時空表述的現代重構〉,《中山大學學報》雙月刊,(2012年第三期),38-43。
4、(第一作者)第一作者:王敦,通訊作者:羅伯特·巴龍(Robert Baron),〈他山之石:對話紐約州藝術委員會民俗部羅伯特·巴龍〉,《文化遺產》季刊(2012年第四期將出)。
5、〈聽覺的文化意義解讀:過去和現在〉,《中國圖書評論》(2012年5月),41-44。
6、 英-漢翻譯(第一譯者),王敦,李之華譯,Andrew F. Jones著,《發展的童話:進化論與現代中國·第一章〈敘事的“鐵屋子”: 魯迅及其晚清進化模式的歷險小說〉》,《現代中文學刊》雙月刊,(2012年第二期),10-27。
7、〈警察的聽覺地盤〉,《藝術世界》(2012年3月),143。
8、〈聽覺文化研究:為文化研究添加“音軌”〉,《學術研究》(2012年2月),154-158。(《人大複印資料·文化研究》2012年第6期全文轉載,74-78。)
9、〈聆聽歷史的聲音——從《現代性的“聲音風景”》看聽覺文化的現代史〉,《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11月8日“域外”版)。
10、〈聲音的風景——國外文化研究的“聽覺轉向”〉,《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7月12日“域外”版)。
11、〈流動在文化空間裡的聽覺:歷史性和社會性〉,《文藝研究》(2011年5月),14-22。(《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1年9月轉載,“前沿”類,21-22。全文13000字,縮編為4000字。)
12、〈聲音的風景:國外文化研究的新視野〉,《文藝爭鳴》(2011年1月),77-81。
13、〈為思想觀念“編家譜”:評《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看歷史》(原《國家歷史》)(2010年8月),152-153。
〈話語是戰場:評劉禾《帝國的話語政治:從近代中西衝突看現代世界秩序的形成》〉,《看歷史》(原《國家歷史》)(2010年4月),150-151。
14、〈再利用與再創造——細讀晚清小說《新石頭記》的第一回〉,《文景》(2009年11月),71-74。
15、 漢-英翻譯(第一譯者),王敦、Michael Rodriguez譯,王小波小說《革命時期的愛情》節選英譯:Love in an Age of Revolution。國際筆會(International PEN,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A類地位)專刊PEN International Volume 59, No. 2, Autumn/Winter 2009: "Context: Asia Pacific": 30-34.
16、"Changing Lanes: Fiction Translation and Modern Imagination in 1900's China"(“轉換軌道:中國二十世紀一十年代的小說翻譯及現代想像”),《中國人民大學學報(英文版)》4卷2期(2009年8月),86-93。
17、〈一個詞的遭遇:“不可思議”在晚清〉,《讀書》(2009年5月),92-94。
18、〈舊金山唐人街1900:狼醫焚埠〉,《國家歷史》(2008年12月),88-92。
19、〈詞與史〉,《文景》(2008年11月),70-73。
20、〈"糞肥"與“英諺”〉,《讀書》(2008年11月),145。
21、 "The Late Qing's Other Utopias: China's Science-Fictional Imagination, 1900-1910" Concentric: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Taipei,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34.2 Special Issue “Asia and the Other” (September 2008): 37-62. /〈晚清的它者式烏托邦:論中國科幻小說的想像力,1900-1910〉,《同心圓:文學及文化研究(英文)》(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34卷2期專刊“亞洲與它者”(2008年9月),37-62。
22、〈學長的“營養價值”〉,《書城》(2008年7月),51-52。
23、〈晚清科幻小說中的時空想像〉,《文景》(2008年4月),72-77。
24、〈晚清的“支那旅行記”〉,《讀書》(2007年7月),107-110。
25、 Jolly, Margaretta ed. Encyclopedia of Life Writing. London: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2001: 684-686. s.v. “Ouyang Xiu.” / (英國《傳記文學百科全書》“歐陽修”詞條,2001),684-686。
26、〈“閱讀”陳平原〉,《傳記文學》 (1999年4月),69-72。
27、(第一作者),王敦、張雨,〈世界語境中的傳記文學〉,《光明日報》(1999年4月8日)。
28、〈我看《浮生六記》〉,《傳記文學研究叢書(一)》(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7),213-223。
學術活動
1、〈“文學概論”課程的斷層:“期待”與“接受”之間〉,“文藝學新問題與教學改革”學術研討會,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主辦,北京:2011年10月22-23日。
2、〈賈寶玉為什麼“熱念如焚”地去了上海?——從1900年後中國舊小說的續寫看時空表述的現代重構〉,中國比較文學學會(CCLA)第10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比較文學學會主辦,上海:2011年8月9-11日。
3、〈聽覺文化研究:文化和審美研究的一個新角度〉,“美學與文化生態建設”國際論壇,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與中山大學中文系主辦,廣東省南崑山:2010年9月1-2日。
4、〈政治的高塔與藝術的幽穴——解析王小波《革命時期的愛情》第一章里的兩個中心意象〉,“文學研究、文化政治與人文學科的危機”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文藝理論學會與黑龍江大學文學院主辦,哈爾濱:2009年8月3-4日。
5、〈嘗試非“宏大”的批評:以細讀晚清《新石頭記》為例〉,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第九屆年會暨“批評理論與當代文學生產”學術研討會,中國文藝理論學會與暨南大學主辦,廣州:2008年12月26-28日。
6、"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Fiction Periodicals as ‘Theme Parks’ of Modernity." Western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Ogden, Utah: Weber State University, September 28-30, 2006./(〈做為現代性“主題公園”的中國二十世紀初期小說期刊〉,美國亞洲學會2006西部年會。奧格登,猶他州:韋伯州立大學,2006年9月28-30日。)
7、 "Notes on Different Auto/Biographical Mentalities in China and the West." Approaching the Auto/Biographical Turn: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Biography. June 21-24, 1999./ (〈中西自傳/傳記文體意識差異〉,自傳/傳記文學的契機:第一屆國際自傳/傳記文學研討會。北京:北京大學,1999年6月21-24日。)
主持研究項目
中山大學引進人才科研啟動985專項(國家)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009年度“西風東漸下的中國都市聽覺文化:從晚清到現代”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2009年度規劃項目“現代聽覺文化在中國的興起”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中山大學青年教師培育項目“晚清小說話語研究:百年前漢語遭遇現代世界所產生的表述問題”
主持教學項目
中山大學第三批素質教育課程(公共選修課)立項建設項目:“文學/文化解讀”(2010)
中山大學2010年度校級雙語課程:“文學/文化解讀”
主持2012年中山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立項項目:“概論”課的突圍:以“文學概論”為例
〈“文學概論”課程的斷層:“期待”與“接受”之間〉,《教學研究與實踐:教師論文集·2011》(中山大學教務處編,中山大學出版社,2012),374-379。
〈大學本科人文課程網路平台建設的實踐與思考——以“文學/文化解讀”課為案例〉
文藝作品
歌劇《山林之夢》編劇。(作曲王世光。)文化部2012年全國優秀劇目展演劇目,中央歌劇院出品。2012年8月29日北京保利劇院首演。
獲獎記錄
《中山大學報》專題報導:“儒氣芝蘭茂 春風桃李香——記中文系王敦老師以生為本的故事”(作者 胡佳艷、林業寧,《中山大學報》2010年7月5日第229期第三版“人物·故事”)。
2011年度中山大學優秀班主任、學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