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印刷:歷史視域下的版畫與藝術

“在場”的印刷:歷史視域下的版畫與藝術

《"在場"的印刷:歷史視域下的版畫與藝術》試圖考察的,是那些建構著版畫處身其中的我們今天藝術意義的諸多因素:從中國古代“版畫”的性質到中國藝術傳統的本義,從西方版畫及其藝術的意義流變到圖像泛濫的藝術“終結”年代的當下境遇——藝術曾經是一個可以定義的概念,藝術在如今又是這么一個不可定義的概念中國的傳統、西方的傳統、中國的現實、西方的當下,所有的這些卻直接地發生在了作為個體的我們創作者的身上。我們通過回望自己的過去確立我們的未來,歷史並由著我們的“在場”而“在場”。我們的藝術,更由著我們對於傳統的占有而擁有了面向明天的意義:面對著技術時代被異化的人與物的存在關係,經歷了現代或者後現代的“顛覆”,當代藝術的使命或許在於“重建”——這是一種發於源初的對於“人的世界”與“物的世界”之間關係的重建,更在本質上要求著藝術之於現實的回歸。我們在“生活世界”中確立我們藝術的當下意義,我們通過藝術表達我們對於存在世界的“態度”——藝術並同時澄明我們的生存。

基本介紹

  • 書名:“在場”的印刷:歷史視域下的版畫與藝術
  • 出版社: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 頁數:196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 作者:孔國橋
  •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1083716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在場"的印刷:歷史視域下的版畫與藝術》由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孔國橋,1968年10月生於浙江杭州。
1986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版畫系,1993年碩士研究生畢業並留校任教至今。
2002-2007年在職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首屆“繪畫創作方法論”博士研究生班,2008年6月獲應槳凶文學博士學位。
2006年起任職為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教授。
作品曾獲得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銅獎(2004),第十三、十四屆全國版畫作品展覽銀獎(1996、1998),第十五屆全國版畫作品展覽銅獎(2000),第十六屆全國版畫作品展覽優秀獎(2002)等獎項;1992年獲“潘天壽美術基金獎”,1999年獲“魯迅版畫獎”。
作品為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浙江美術館等收藏。出版有《孔國橋版畫作品集》(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中國當代版畫名家實錄——孔國橋》(世紀集團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等。

圖書目錄

總序
引言
打造學院精英
上篇 有關版畫的歷史回溯
第一章 古代版畫考查
第一節 文本的批判
第二節 圖像的呈現
第二章 “新興版畫”的背後
第一節 “新興版畫”概述
第二節 作為“新興版畫”資源的西方藝術概念
第三節 古代雕版對照下的中國藝術精神
第四節 “新興版畫”的發生與“現代化”背景
下篇 在場的印刷
第三章 模仿的技術與技術的模仿——歷史“進程”恥習請享中的西方藝術意義
第一節 被“終結”的模仿
第二節 技術的顛覆
第三節 技術的追問
第四章 在場的印刷——“生活世界”中的藝術
第一節 藝術的真理與“版”的考古
第二節 被建微廈故構的感覺
第三節 “與史同在”的在場者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首先感謝許江老師。從論題的選定到結構的形成,他以一個藝術家的敏銳和學者的嚴謹自始至終關注和扶持了本文的寫作,他的“整合的文化意識”並特別啟發著本文結論的推出。在他課上課餘的嚴厲言辭之下,流露的卻是一個實踐者的殷殷期望——巨觀汗慨坑至於當代中國藝術多元格局的勉力促成,細微至於實踐類博士論文的意義強調,這樣的“實踐”同時讓我們感到了一個藝術家在“世界圖象的時代”所應承當的責任。
感謝司徒立老師。他的淵博的學識,以及因處身西方當代鮮活語境而生的對於藝術的冷靜而獨到的判斷,啟發著我們從藝術創生的根源之處追尋藝術的當下意義。建基於對現象學的深入領會進而在繪畫中的融會貫通,他以同樣的“思想者的挑剔和嚴厲”把握和指導了本文的寫作。
感謝張遠帆老師在這五年之中給予的所有幫助。在導師組的五位成員中,他是我接觸最為頻繁的一位。

序言

打造學院精英
當我們講“打造中國學院的精英”之時,並不是要將學院的藝術青年培養成西方樣式的翻版,培養成為少數人服務的文化貴族,培養成對中國的文化現實視而不見、與中國民眾以及本土生活相脫節的一類。中國的美術學院的使命就是要重建中拜幾國學院的精英性。一個真正的中國學院必須牢牢植根於中國文化的最深處。一個真正的學院精英必須對中國文化具有充分的自覺精神和主體意識。
當今時代,跨文化境域正深刻地疊合而成我們生存的文化背景,工業化、信息化發展深刻地籃刪蘭腳影響著如今的文化生態,城市化進程深刻地提出多種類型和多種關懷指向的文化命題,市場化環境帶來文化體制和身份的深刻變革,所有這一切都包裹著新時代新需求的沉甸甸的胎衣,孕育著當代視覺文化的深刻轉向。今天美術學院的學地欠蜜科專業結構已經發生變化。從美術學學科內部來講,傳統藝術形態的專業研究方向在持續的文化熱潮中,重溫深厚宏博的畫論和詩學傳統,一方面提出重建中國畫學與書學的使命方向,另一方面以觀看的存疑和詰問來拍尋繪畫的直觀建構的方法。
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首先感謝許江老師。從論題的選定到結構的形成,他以一個藝術家的敏銳和學者的嚴謹自始至終關注和扶持了本文的寫作,他的“整合的文化意識”並特別啟發著本文結論的推出。在他課上課餘的嚴厲言辭之下,流露的卻是一個實踐者的殷殷期望——巨觀至於當代中國藝術多元格局的勉力促成,細微至於實踐類博士論文的意義強調,這樣的“實踐”同時讓我們感到了一個藝術家在“世界圖象的時代”所應承當的責任。
感謝司徒立老師。他的淵博的學識,以及因處身西方當代鮮活語境而生的對於藝術的冷靜而獨到的判斷,啟發著我們從藝術創生的根源之處追尋藝術的當下意義。建基於對現象學的深入領會進而在繪畫中的融會貫通,他以同樣的“思想者的挑剔和嚴厲”把握和指導了本文的寫作。
感謝張遠帆老師在這五年之中給予的所有幫助。在導師組的五位成員中,他是我接觸最為頻繁的一位。

序言

打造學院精英
當我們講“打造中國學院的精英”之時,並不是要將學院的藝術青年培養成西方樣式的翻版,培養成為少數人服務的文化貴族,培養成對中國的文化現實視而不見、與中國民眾以及本土生活相脫節的一類。中國的美術學院的使命就是要重建中國學院的精英性。一個真正的中國學院必須牢牢植根於中國文化的最深處。一個真正的學院精英必須對中國文化具有充分的自覺精神和主體意識。
當今時代,跨文化境域正深刻地疊合而成我們生存的文化背景,工業化、信息化發展深刻地影響著如今的文化生態,城市化進程深刻地提出多種類型和多種關懷指向的文化命題,市場化環境帶來文化體制和身份的深刻變革,所有這一切都包裹著新時代新需求的沉甸甸的胎衣,孕育著當代視覺文化的深刻轉向。今天美術學院的學科專業結構已經發生變化。從美術學學科內部來講,傳統藝術形態的專業研究方向在持續的文化熱潮中,重溫深厚宏博的畫論和詩學傳統,一方面提出重建中國畫學與書學的使命方向,另一方面以觀看的存疑和詰問來拍尋繪畫的直觀建構的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