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是2017年7月7日由文化部黨組審核通過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17年7月7日
- 發布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通知內容,總體要求,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
通知內容
文化部關於印發《“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 事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文公共發〔2017〕1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廣播電視局,各計畫單列市文化局,本部各司局、各直屬單位:
《“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已經文化部黨組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特此通知。
文化部
2017年7月7日
“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
為推動“十三五”時期公共圖書館事業科學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好地保障人民民眾基本文化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有關精神,特制定本規劃。
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圍繞中央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決策部署,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要求,以完善設施網路為基礎,以豐富服務內容、強化資源整合、提高服務效能為重點,以完善體制機制為保障,努力構建覆蓋城鄉、服務高效、惠及全民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路,進一步推進全民閱讀,堅定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增強人民民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獲得感。
基本原則
1.堅持導向、服務大局。
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牢固樹立陣地意識,傳播先進文化,促進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
2.政府主導、社會參與。
將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納入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組織領導、政策支持和監督管理,落實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的建設、管理和服務。
3.統籌兼顧、創新發展。
立足實際,加強指導,統籌推進區域之間和城鄉之間公共圖書館均衡發展,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一步增強發展活力。
4.服務基層、提升效能。
堅持重心下移、資源下移、服務下移,加強資源整合,把優質公共文化服務向城鄉基層延伸,完善民眾評價和反饋機制,提升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供需有效對接。
主要目標
到2020年,全國公共圖書館設施網路進一步完善,文獻資源保障能力明顯增強,縣級圖書館總分館制基本建立,公共圖書館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信息網路等新技術套用更加普及,法人治理結構建設積極推進,人才隊伍建設有效加強,政策法律保障更加有力,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公眾對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滿意度持續提升。
重點任務
(一)完善公共圖書館設施服務網路
1.加強公共圖書館設施建設。
加強對公共圖書館布局的統籌規劃,在“十二五”建設的基礎上,按照均衡配置、規模適當、經濟適用、節能環保等要求,根據城鄉發展和人口分布,推動地方建成比較完備的公共圖書館設施網路,對設施空白或不達標的地市級和縣級公共圖書館進行新建、改建和擴建,重點加強對貧困地區公共圖書館的統籌規劃建設。
2.推進鄉鎮(街道)、村(社區)圖書室建設。
推動鄉、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按照相關建設標準和要求設立圖書室,配備相應的器材設備,完善管理制度。村級不具備單獨設立圖書室條件的,可開闢圖書閱覽區。
3.加強流動服務設施與數字服務設施建設。
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為公共圖書館配置流動圖書車或具有借閱功能的流動文化車。重點為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公共圖書館配備流動服務設施設備。依託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畫、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加強公共圖書館數字服務設施建設,並配置相應器材設備。
4.加快推進縣級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
落實文化部等部委《關於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指導意見》,因地制宜建立以縣級圖書館為總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為分館,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為基層服務點,上下聯通、資源共享、有效覆蓋的總分館體系。通過總分館制,整合縣域內的公共閱讀資源,實現總館主導下的文獻資源統一採購、統一編目、統一配送、通借通還和人員的統一培訓。加強部門協同,推動符合條件的農家書屋成為圖書館分館。鼓勵符合條件、具有資質的上網服務場所成為總分館的基層服務點。
專欄1:公共圖書館設施網路建設
項目1:流動圖書車配備項目
國家和省級重點為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配備流動圖書車,有條件的市、縣為轄區圖書館配備流動圖書車,合理設定服務網點及營運路線,根據基層民眾需要,開展圖書借閱、流動辦證、流動展覽、流動講座、數字資源流動下載等多種形式的服務,有效拓展服務半徑。
項目2:城市24小時閱讀服務空間
鼓勵地方採取與社會力量合作等方式,建設自助圖書服務空間,因地制宜設定自助圖書設備,開展辦證、閱覽、外借等24小時圖書館服務;科學規劃自助圖書服務空間和設備的布點,與各級各類圖書館相輔相成,打造百姓身邊的公共閱讀場所;加強資源更新、用戶輔導和設備維護。
(二)加強文獻信息資源保障能力建設
1.推進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體系建設。
加大文獻資源建設經費投入,確保文獻資源達到一定規模並持續更新,通過整體布局、協調採購、分工入藏、分散採集等方式,在全國建立若干總量豐富、各具特色的地區性文獻資源保障中心,擴大文獻資源規模。落實新增藏量指標,最佳化文獻資源結構,建立涵蓋紙本文獻、縮微文獻、數字資源、網路資源等各種資源類型的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體系。
2.加強文獻信息資源採集。
完善文獻信息資源購置標準,加強對採集規模、類型、更新率及複本量等方面的科學安排。國家圖書館加大對重點國家、重點地區和重點領域文獻的採集入藏,加快推進國家文獻信息資源總庫建設。省級公共圖書館兼顧文獻覆蓋面和文獻專深度,豐富本省出版或內容涉及本省的文獻採集收藏,逐步形成涵蓋廣泛、富有特色的省級文獻資源體系;市、縣級公共圖書館加強對內容涉及本地文獻、本地編印文獻以及與當地民眾文化需求相適應的出版物採集。在總分館體系中承擔總館職能的縣級圖書館,根據本地實際需要,統籌分館文獻資源建設。尚未建立總分館制的地方,由縣級公共圖書館指導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圖書室文獻資源採集。各級公共圖書館要適應文獻載體形態的發展變化,加強數字資源等新興載體資源的採集入藏,推進新媒體終端適用資源建設。
3.完善文獻資源協調與共享機制。
充分發揮省級公共圖書館作為地區性文獻資源保障中心的作用,聯合本地區各級公共圖書館共同開展地方文獻資源的建設與服務。加強各級公共圖書館與其他系統圖書館之間的資源共建共享,實現分工協作、優勢互補。加強各級公共圖書館聯合館藏建設,完善國家文獻信息資源總目,實現文獻信息資源在統一平台上的共享利用。
專欄2:文獻信息資源保障能力建設
項目3:國家文獻信息資源總目建設
充分發揮國家圖書館作為國家書目中心的作用,建立全國聯合編目系統,不斷加強各級各類圖書館之間的書目合作與共享,加快推進數位化國家書目系統建設;進一步落實國家出版物呈繳制度,不斷提升國家書目收錄內容的系統性與完整性;深入挖掘國家文獻信息資源總目的服務功能,針對不同用戶的特定需求,綜合各種不同檢索方式,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定製多類互動界面,實現個性化服務。
項目4:“中國記憶”項目
堅持搶救性、代表性、前瞻性原則,由國家圖書館牽頭,以口述史料與影像文獻為特色,圍繞中國現當代重大歷史事件、重要代表人物、重點熱點話題等,有選擇地採集和製作專題資源,聯合各級各類文化、教育、研究機構,社會團體,家庭及個人,搭建開放、統一的資源共建共享平台,傳播與分享集體記憶和個人記憶,建設“中國記憶資源庫”,實現對國家現當代有關資料的系統蒐集、整理、保存和利用。
項目5:國家圖書館國家文獻戰略儲備庫建設工程
到“十三五”末,基本完成國家圖書館國家文獻戰略儲備庫的基礎設施建設,並同步建立相應的標準規範和工作制度。以此為契機,推進國家文獻信息資源總庫的科學規劃與合理布局。鼓勵有條件的省(區、市)建設本地文獻儲備設施,為建成分級分布、共建共享的國家文獻戰略儲備體系奠定基礎。
(三)提高服務效能,推進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建設
1.提升免費開放工作水平。
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和地方實施標準,推動各級公共圖書館健全免費開放項目,完善規章制度,創新服務手段,最佳化閱讀環境,提升設施空間利用效率;完善信息公開制度,及時向社會公示公共圖書館基本服務項目和開放時間,有條件的公共圖書館應當根據當地民眾實際需要,實行錯時開放;完善免費開放工作監督評價機制,推動免費開放經費投入與服務效能掛鈎。
2.深入開展全民閱讀。
各級公共圖書館根據職責制定閱讀推廣計畫,圍繞世界讀書日、圖書館服務宣傳周、全民讀書月以及中華傳統節日、重要節假日和重大節慶活動,深入開展系列閱讀推廣活動;完善針對不同讀者群體的優秀讀物推薦機制;鼓勵基層民眾依託公共圖書館,興辦讀書社、閱讀興趣小組等,開展閱讀活動,進行讀書交流;發揮中國圖書館學會等行業組織的作用,指導各級公共圖書館探索形成符合本地實際的閱讀推廣方式。
3.提高專業化服務能力。
打造一批專業化服務水平較高的公共圖書館,通過定題檢索、文獻查證、委託課題、信息推送等方式,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諮詢服務,為企業和教育科研機構提供專題服務,為社會公眾創新創業提供文獻支撐和信息服務。省、地兩級公共圖書館要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基層圖書館(室)的業務指導。配合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建設區域圖書館聯盟,提供聯合服務。推動公共圖書館與博物館、文化館等其他公共文化機構的互聯互通,加強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域的公共文化資源整合。
4.加強特殊群體服務。
加強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農民工和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等特殊群體適用資源建設和設施配備,有針對性地開展新技術套用培訓、閱讀輔導、送書上門、網路服務等,為其更好地融入社會提供幫助。加強對少年兒童的閱讀指導,開展面向農村留守兒童的基礎閱讀促進工作。推進公共圖書館與獨立建制少兒圖書館的閱讀資源共享,為中國小圖書館開展閱讀活動提供資源保障和業務支持。
專欄3: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
項目6:“4·23”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
落實國務院“促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的要求,開展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閱讀推廣活動,各級公共圖書館結合各地實際,設定主題,通過專家講座、讀書徵文、薦書送書、座談交流、網上交流等多種形式,藉助書展、讀書節、圖書博覽會等現有閱讀平台和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全民閱讀活動,打造一批國家級和地方閱讀品牌活動,倡導“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理念,推動全民閱讀的常態化。
項目7:全國少年兒童圖書館閱讀提升計畫
依託中國圖書館學會和各地方圖書館學會、協會組織,聯合全國各地公共圖書館、少兒圖書館、中國小圖書館,以及社會各界的兒童閱讀推廣力量,舉辦“全國少年兒童閱讀年”系列活動,為全國少年兒童閱讀提供服務和指導,評選優秀少兒讀物。深入推進全國少年兒童閱讀研究,編制少兒閱讀指導書目,發布少兒閱讀調查報告,為少年兒童閱讀服務和圖書出版提供科學依據。
(四)加強新技術套用,提升數位化服務能力
1.加強圖書館數位化建設。
深入實施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提高各地公共圖書館數位化服務能力,構建標準統一、覆蓋城鄉、互聯互通、便捷高效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路,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全部具備提供網際網路服務和移動終端服務的能力。加強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的整合利用,豐富資源類型,提升資源適應性,滿足不同終端、不同人群的實際需求。
2.加強新技術研發和套用。
結合國家重大信息工程建設,加強先進技術研究轉化和套用,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推動圖書館信息化裝備和系統軟體的研發套用,促進圖書館數字服務手段升級換代,提升公共圖書館的現代化服務水平。通過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手段,深入開展用戶需求數據分析,推廣線上線下互動的服務模式。
3.推進基層公共數字文化綜合服務平台建設。
依託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逐步建立集信息報送、網路監測、統計分析、數據發布、績效評價等功能於一體的基層公共數字文化綜合服務平台,引導優質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向基層傳輸,通過開展“選單式”、“訂單式”服務,促進供需有效對接。
專欄4:數字圖書館建設
項目8: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
依託國家數字圖書館建設成果,提高基層公共圖書館數位化服務水平;建設優質數字文化資源庫群,促進對數字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加強大數據分析與知識挖掘,提升資源建設和使用效能;構建面向移動終端、貫通線上線下的服務模式,為社會公眾提供基於全媒體的資源與服務。
項目9:公共圖書館網際網路服務覆蓋項目
推動公共圖書館利用網際網路開展圖書借閱、數字閱讀、信息推送、終身教育等服務,在有條件的公共圖書館開通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服務,實現圖書館資源和服務上線;積極與其他社會化服務平台進行服務對接,讓圖書館服務融入民眾日常生活環境。
(五)充分利用館藏資源,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深入開展中華古籍和民國時期文獻的普查與保護工作。
做好與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的對接,到“十三五”末,基本完成全國古籍及民國時期文獻普查工作,海外中華古籍及民國時期文獻調查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推進古籍和民國時期文獻保存保護的研究與實踐,加強文獻修復技藝傳承和培訓,加快瀕危文獻搶救性修復保護,有序推進古籍和民國時期文獻再生性保護,推動各級公共圖書館按照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建設一批標準化書庫,有效改善古籍及民國時期文獻存藏條件。
2.推進傳統文獻典籍的整理推廣和開發利用。
深入推進專題文獻整理出版和專題特色資源庫建設,重點加強對地方特色資源、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推進《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編纂等重大出版項目實施,依託國家重大文化工程和地方文化建設項目,加大對傳統文化典籍的整理闡釋與宣傳推廣。推動有條件的圖書館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基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教育活動。
3.文化創意產品開發。
把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納入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標準。推動各級公共圖書館利用古籍善本、圖書報刊和數字文化資源等開發文化創意產品,挖掘地方傳統文獻資源,開發一批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反映時代精神、符合民眾實際需求的文化創意產品。舉辦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培訓班,培訓圖書館領域創意開發和行銷推廣人才。
專欄5: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利用
項目10:中華古籍保護計畫
基本完成全國2000家古籍收藏機構所藏古籍的普查登記工作,完善分級保護制度,繼續開展《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全國古籍保護重點單位評審工作,加強少數民族文字古籍保護;改善古籍存藏環境,實施國家珍貴古籍專庫(專架)管理,提高珍貴古籍書庫應急防災能力;加強古籍修復中心建設,推進古籍修復用材安全、文獻脫酸等科技立項和研究,繼續實施“天祿琳琅”等修復項目;促進古籍文獻的整理利用,推進中華古籍數字資源庫建設,編纂出版《中華古籍總目》分省卷,推動《中華再造善本》(三編)《中國古籍珍本叢書》等整理出版工作;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基地建設,加強對古籍保護成果的宣傳推廣和展示利用。
項目11: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畫
完善民國時期文獻保護工作機制。開展民國時期文獻的普查登記,編制民國時期文獻總目。開展海內外民國時期文獻的徵集與合作開發,促進文獻實物回歸以及縮微、數位化成果回歸。加強文獻研究、開發與利用,推進文獻史料的整理出版。建立文獻信息資源整合和揭示平台,為學界和公眾利用資源提供便利。做好宣傳推廣工作,為民國時期文獻保護工作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項目12:海外中華古籍調查暨數位化合作
以海外中華古籍調查摸底為基礎,積極推動海外古籍資源以數位化、影印出版及其他形式實現回歸與共享,編纂出版《海外中華古籍珍本叢刊》《海外中華古籍書目書志叢刊》等一批具有學術影響力和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古籍出版物。
項目13: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工作
文化部確定37家省級、副省級公共圖書館試點單位,推動建立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聯盟,依託古籍和民國文獻、圖書報刊、老照片、數字文化資源等館藏資源,探索開發具有圖書館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利用新聞媒體和中國圖書館年會等平台進行宣傳展示。
(六)加強政策理論研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
1.強化法律和政策保障。
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深入開展公共圖書館立法支撐研究,推動出台公共圖書館法。加快古籍保護立法進程,鼓勵和支持各地制定地方性圖書館法律法規。
2.完善標準規範體系。
加強圖書館標準化研究,推進圖書館相關標準的制(修)訂和宣傳貫徹工作。制定出台各級公共圖書館業務規範,建立涵蓋圖書館業務、技術、管理和服務等主要領域的較為完善的標準體系,推動一批重點領域國際標準的本土化研究和套用。
3.加強理論研究。
圍繞公共圖書館建設、管理和服務等關鍵環節,策劃一批重點理論研究課題。依託國家圖書館,以及相關高校、科研機構等,加強圖書館理論研究隊伍建設,建立一批各具特色的研究基地。加強圖書館領域關鍵技術的研發套用,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與科學技術融合發展。
專欄6:圖書館理論研究
項目14:落實公共圖書館法相關制度研究
推進公共圖書館立法工作,就法律出台後的貫徹實施開展制度設計和調查研究,針對公共圖書館資源建設、運行管理、服務內容、經費保障、捐贈制度、總分館制建設、法人治理結構建設、社會力量參與圖書館建設、基層公共文化資源整合等重點問題,形成具體的制度設計成果,促進地方公共圖書館立法工作。
項目15:圖書館標準規範體系建設
進一步加強圖書館領域標準化建設,健全政府主管部門、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與行業協會組織共同參與、相互配合的標準化工作機制;結合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需求及標準化工作現狀,開展圖書館設施、資源、管理、服務及技術等主要領域的標準規範制定工作,重點推進一批圖書館基礎業務指導標準和基本服務保障標準的研製和套用;積極適應圖書館新技術、新業務、新服務的發展變化,探索建立圖書館標準規範體系的動態調整機制。
(七)創新管理體制機制,促進社會化發展
1.深入推進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改革。
推動全國地市級以上規模較大、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公共圖書館,基本建立以理事會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結構,吸納有關方面代表、專業人員、各界民眾參與,落實法人自主權,健全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進一步提升公共圖書館管理水平和服務效能。建立法人治理結構的公共圖書館按有關規定可以適當擴大人事管理自主權、收入分配自主權等。
2.加強行業組織建設。
3.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
鼓勵和支持公民、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興建、捐建或與政府部門合作建設公共圖書館,或者通過捐資、捐贈、捐建等方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管理和服務。健全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工作機制,將公益性圖書服務納入政府購買的指導性目錄。有條件的公共圖書館可探索引入社會專業機構,進行委託經營,或將公共圖書館的信息採集、書刊編目等業務外包,推動公共圖書館專業化、社會化發展。
4.廣泛開展文化志願服務。弘揚志願服務精神,堅持志願服務與政府服務、市場服務相銜接,鼓勵和支持公共圖書館開展參與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志願服務,探索具有圖書館特色的文化志願服務模式,打造一批公共圖書館志願服務品牌。完善公共圖書館志願者註冊招募、服務記錄、管理評價和激勵機制。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對公共圖書館志願服務給予必要的指導和支持。
專欄7:創新公共圖書館管理體制
項目16:中國圖書館年會
按照“政府指導、學會主辦、行業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發揮行業組織優勢和承辦城市的積極性,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結合年度公共文化建設重點任務,組織舉辦全國圖書館年會,邀請公共圖書館從業人員代表和有關專家學者參會,通過組織工作會議、學術論壇、展覽展示等,促進業界交流合作。
項目17:公共圖書館志願服務活動
著眼於豐富公共圖書館服務項目和內容,彌補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不足,在各級公共圖書館和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廣泛招募志願者,建立相應工作制度,輔助做好圖書管理、借閱諮詢、閱讀輔導和推廣活動等工作,加強志願者培訓,並為其開展服務提供必要條件。
(八)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
1.積極開展國際交流活動。
落實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部署,加強與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等國際圖書館行業組織,以及國外圖書館界的聯繫與合作,為海外中國文化中心數字圖書館建設提供資源與服務支持,宣傳介紹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成就。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籌建絲綢之路國際圖書館聯盟和絲綢之路數字圖書館,策劃舉辦絲綢之路圖書館館長論壇和亞大地區國家圖書館館長會議。
2.推動實施對外合作項目。
充分發揮圖書館在傳播中國精神方面的獨特優勢,圍繞典籍展覽展示、文獻保護利用、資源共建共享、人才培養交流等領域,通過交換館員計畫、圖書館高層互訪、合作辦展、數字圖書館合作等形式,有針對性地參與或組織策劃國際業務合作和學術交流項目,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具備參與國際圖書館領域規則制定等重要事務能力的專業人才,推進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圖書館之間的務實合作。
專欄8:圖書館國際交流與合作
項目18:絲綢之路國際圖書館聯盟
以國家圖書館以及絲綢之路國內各相關省、市圖書館為依託,聯合絲綢之路沿線其他國家圖書館,通過聯盟方式,逐步建立起沿線各國圖書館間的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和定期交流互訪機制,共同策劃合作項目,在文獻信息資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區域珍貴歷史文明成果的保存保護、數字圖書館建設、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學術交流與業務培訓等領域開展廣泛深入合作,帶動沿線各國圖書館事業共同進步。
項目19: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圖書館
以國家圖書館為主,部分有條件的省、市級公共圖書館參與,為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圖書館提供圖書文獻採選與加工、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建設、圖書館業務培訓與現場指導等服務,提高中國文化中心圖書館的專業化水平;推進中國文化中心數字圖書館建設,有針對性地推送特色鮮明、內容豐富的中華文化優秀數字資源,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舉辦展覽、講座等文化活動,加強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播推廣。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要根據本規劃,制定相關工作計畫和落實方案,明確責任,統籌實施。要推動將公共圖書館建設納入本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政府議事日程和領導班子績效考核。各級文化行政部門要始終把導向意識貫穿到工作全過程。各級公共圖書館也要根據規劃,細化目標任務,採取有力措施,抓好工作落實。
(二)完善經費保障。
建立健全經費保障機制,合理保障公共圖書館日常運行經費。支持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工作,重點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傾斜。支持農村和城市社區的公共圖書館(室)建設。
(三)加強隊伍建設。
完善選人用人機制,培養一支具有現代意識、創新意識和專業水準的公共圖書館從業人員隊伍。重點推動貧困地區公共圖書館人員編制落實。加強分級分類培訓,重點加強對基層公共圖書館從業人員培訓,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對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從業人員輪訓一遍。
(四)健全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