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

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

2016年6月,由中宣部支持指導、文化部委託國家圖書館組織實施的“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編纂工作召開編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2017年初,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部署了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戰略任務。《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的出版恰逢其時。

2017年9月,首批10部包括《周易》《尚書》《詩經》《論語》《孟子》《老子》《莊子》《管子》《孫子兵法》《史記》正式出版。

2019年2月《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編纂項目第二批圖書正式出版。本次出版圖書包括《左傳》《墨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傳習錄》5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
  • 發起人:國家圖書館組織
  • 領域:哲學、歷史、宗教、文學等
  • 開始時間:2016年6月
出版背景,經典選擇,編委成員,所獲榮譽,首批圖書,第二批圖書,第三批圖書,

出版背景

激活經典、融入當下,以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當代讀者。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鮮明提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方針,指出“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2017年初,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部署了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戰略任務。近年來,社會各界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度、共識度越來越高,古籍整理成果顯著,文史類圖書暢銷,傳統文化類節目熱播。《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的出版恰逢其時。
在當下傳統文化讀本品種繁多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編纂《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主編袁行霈指出,我們的目的就是激活經典,讓經典的生命力綿延下去。“激活經典,熔古鑄今,立足學術,面向大眾”,是編委會在工作伊始就達成的共識。
如何連通古今、揚棄繼承、轉化創新,是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最難的一關,也是最需要的一環。《百部經典》編纂工作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以當代眼光審視和解讀古代典籍,把那些具有代表性、富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經典選取出來,尋求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的深度契合點。“閱讀古典要在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層面上,浸潤人的心靈。所謂深度契合,就是不給古人貼標籤,不能生硬對接,而要以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來提高人們的品德、修養和智慧,要吸取歷史的經驗提高治理國家的水平。”袁行霈表示。
“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百部經典》既追求學術上的高水準,又力求古為今用,讓優秀傳統文化貼近現實生活,融入課堂教育、走進人們心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以文化人的作用。

經典選擇

在燦若星辰的古代典籍中選取什麼樣的經典,如何把這些經典中的精華提煉出來、闡釋好,是《百部經典》編纂的一個重大課題。編纂委員會副主任、國家圖書館館長韓永進介紹:“《百部經典》的目標是立足精選精編,舉名家之力,力爭編出一套思想性、學術性與大眾性統一的讀本,使之成為廣泛認同、傳之久遠的範本。”
據了解,《百部經典》已確定了四批書目,共54種。書目上起先秦,下至辛亥革命,突破了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力求做到廣納百家、百花齊放,不僅選入哲學文學歷史等著作,還擇選一些科技類、藝術類等著作,充分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廣泛性和多樣性。
作為一項重大文化工程,《百部經典》在學術界潛心研究、鉤沉發覆、辨偽存真的基礎上,對歷代典籍中最精髓、最精彩的部分進行深入闡釋。編委會認為,所選書籍既要是經典,又要經過注釋和解讀為大眾接受,化繁為簡、通俗易懂。為此,《百部經典》採取導讀、原典、注釋、點評相結合的編纂體例。導讀提綱挈領,原典精選底本,注釋明白曉暢,點評畫龍點睛。書前放入古籍善本書影,卷末附《主要參考文獻》,為讀者延展閱讀提供更豐富的途徑。

編委成員

積眾人力、集百家長,努力打造廣泛認同的優秀讀本。為編好該叢書,聘請了饒宗頤、馮其庸、葉嘉瑩、章開沅、張豈之、劉家和、烏丙安、程毅中、陳先達、汝信、李學勤、錢遜、王蒙、樓宇烈、陳鼓應、董光璧、王寧、李致忠、杜維明等在傳統文化研究方面造詣深厚的學者擔當顧問,進行學術指導。並專門成立編纂委員會,由袁行霈擔任主任委員、韓永進擔任副主任委員,成員包括瞿林東、許逸民、陳祖武、郭齊勇、田青、陳來、洪修平、王能憲、萬俊人、廖可斌、張志清、梁濤、李四龍。編委會負責總體規劃、選定書目、制訂體例、掌握進度,團結眾多學者,舉全國學界之力,推動這項工作。每部典籍都由對其有深入研究的學者承擔注釋和解讀。
2016年6月,由中宣部支持指導、文化部委託國家圖書館組織實施的“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編纂工作召開編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編委會由著名學者、中央文史館館長袁行霈擔任主任委員,聘請馮其庸、葉嘉瑩、章開沅、張豈之、劉家和、烏丙安、程毅中、陳先達、汝信、李學勤、錢遜、王蒙、樓宇烈、陳鼓應、董光璧、王寧、李致忠、杜維明等18位在傳統文化研究方面造詣深厚、成就卓著的大家擔任顧問,進行學術指導。編委會成員與作者團隊群英薈萃,均由國內哲學、歷史、宗教、文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的一流專家學者,以及功底紮實、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學者擔綱。

所獲榮譽

2018年4月23日,獲國家圖書館主辦的第十三屆“文津圖書獎”。

首批圖書

2017年9月,由中央宣傳部等部門支持和指導、國家圖書館組織實施的《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首批圖書正式出版發行。該叢書由著名學者、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袁行霈擔任主編,延請德高望重的大家耆宿擔當顧問,眾多專家參與編纂,遴選中華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100部經典,萃取精華、賦予新意,深入淺出地進行解讀,努力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套立足學術、面向大眾的古代典籍普及讀本。首批10部包括《周易》《尚書》《詩經》《論語》《孟子》《老子》《莊子》《管子》《孫子兵法》《史記》。
首批10部書的解讀人余敦康、錢宗武、李山、錢遜、梁濤、王中江、陳鼓應、孫中原、黃朴民和張大可,都是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此外,每部書至少邀請了兩位專家審訂。《尚書》解讀人錢宗武表示:“在當下,聚合全國優秀的學者,做這樣一套既立足學術又面向大眾的叢書,是頗具歷史使命感的作為。更應該全力做好,做成流傳後世的經典。”編委、《孟子》解讀人梁濤感慨:“這次《孟子》的解讀有脫胎換骨的提升,以後可能再不會有機會如此對待一部書稿了。”待《百部經典》編纂全部完成之時,從顧問、編委會,到解讀人、審訂組,再到出版社,先後將有50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工作。可以說這既是一套學者的個人著作,也是眾多學者集體的著作。既有解讀者鮮明的學術個性,也凝聚了編委會、審訂組、編輯的集體智慧。
編是起點,用是目的。在談到《百部經典》如何走進人們生活時,袁行霈說:“我們並不奢望讀者將百部經典全部讀完,但至少可以讀那么兩三部,真正讀通一部也好。”首批10部的出版是一個開端,《百部經典》後續圖書預計將於2018年起陸續與廣大讀者見面。

第二批圖書

由中央宣傳部支持指導,文化和旅遊部委託國家圖書館具體組織實施的《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編纂項目第二批圖書正式出版。本次出版圖書包括《左傳》《墨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傳習錄》5種。
此次第二批圖書《左傳》解讀人郭丹、《墨子》解讀人姜寶昌、《韓非子》解讀人張覺、《呂氏春秋》解讀人張雙棣、《傳習錄》解讀人吳震,分別來自福建師範大學、山東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相關書稿的審訂專家更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專家學者。

第三批圖書

由中宣部支持指導,文化和旅遊部委託國家圖書館具體組織實施的“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編纂項目第三批圖書正式出版發行。本次出版圖書包括《荀子》《楚辭》《論衡》《史通》《貞觀政要》5種。
《荀子》是繼《論語》《孟子》之後儒家重要經典,其思想充滿“思辨”色彩。通過專家解讀,讀者可對書中蘊含的思想有更深刻的體悟。
《楚辭》開創了我國浪漫主義文學風格,與《詩經》並稱“風騷”,解讀人在文本和字詞注釋上下了很大功夫,力求給讀者提供精審耐讀的文本。
《論衡》吸收先秦漢代諸子思想中的合理因素,開創了元氣論,反對天人感應論,解釋世俗之疑、辨析是非之理,閃耀著唯物主義思想的光芒。
《史通》是首部系統性史學理論專著,論述史籍源流,評價前人修史得失,探討史書體例及編纂方法。
《貞觀政要》為政論性史書,反映了貞觀時期治國理政大政方針尤其是諫諍制度的由來及發展變化,通過專家解讀,廣大讀者可以深入領略唐太宗君臣討論治國理政時所表達的智慧,做到以史為鑑。本次出版的5種圖書的解讀人分別是清華大學教授廖名春、西北師範大學教授趙逵夫、復旦大學教授邵毅平、揚州大學教授王嘉川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謝保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