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順風車”行動

“免費順風車”行動,以增加私家車的運載量為目的的一次公益建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免費順風車”行動
  • 外文名:Free ride"
  • 背景:早晚高峰期上下班
  • 實質:增加免費順風車叫車功能
訊息背景,功能推廣,先行試點,相關觀點,

訊息背景

早晚高峰期上下班,如果能搭個免費順風車,該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現代快報記者昨天了解到,南京城治委公眾委員發起了“南京免費順風車”行動,建議在打車軟體中增加免費順風車叫車功能,來更好地對接信息。巧的是,在北京,王永、鄧飛、郎永淳、陳偉鴻、趙普和崔永元等知名人士也一起發起過順風車公益活動,倡導為交通減壓,為環境增分。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交通這個話題本來就像熱得燙手的‘山芋’,而南京開出的這趟“順風車”,能否一路通暢?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功能推廣

擬在打車軟體中增加順風車功能
日前,南京市城治委專門做了個問卷調查,發現南京7成多的車主每周用車5天以上,大部分用於上下班與接送孩子上下學;8成以上的車主每百公里的油耗在8升以上。南京市城治辦副主任、東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顧大松說,如此看來,大部分市民用車頻率高、不夠環保。在調查中,有7成多車主表示,願意參加低碳出行活動。
“如果能推行免費順風車,方便一部分人出行,也可以輪流減少用車頻率,兩全其美。”顧大松說,關鍵是,怎樣實現順風車信息對接,這是個難題。此前,一些小區論壇也在呼籲拼車合乘,但信息對接不便,所以很難持續下去。
“最近打車軟體十分流行,通過這個軟體,司機和乘客之間建立了互信的關係,而且十分快捷、方便。”顧大松說,借著這個趨勢,他們想到了能否增加順風車模組,進行信息匹配。就像打車軟體一樣,輸入起點和終點,有車一族就可以收到信息,約定時間、地點,進行對接。顧大松說,目前他們也聯繫了相關公司,諮詢是否能增加順風車功能。

先行試點

計畫在公眾委員、志願者中先行試點
顧大松介紹,他們推行的“南京順風車”活動,首批參與者主要是南京市及各區城市治理委員會公眾委員、南京城市治理志願者,“現在已經有不少公眾委員、志願者回響了。”顧大松說,還將邀請南京FM106.9頻道的主持人馬青作為發起人,通過電台倡議更多車主加入。
屆時,將主要推動三個方面的順風車搭乘:鄰里順風車,車主從小區出發,將順風車乘客送到最近軌道交通站點;同事順風車,鼓勵家住在一個方向的同事搭乘,同來單位;家長順風車,建議孩子在同校或同班的,家長上下學可以搭載。
“也有委員提出安全等方面的問題。”他說,對這個問題,希望通過贊助單位資助,幫助搭車人投保意外傷害險。“畢竟出現意外的幾率是很小的。”顧大松表示,他們也建議爭取一些公益的贊助,為順風車參與人提供精神或是物質方面的獎勵,來鼓勵更多人參與。

相關觀點

對於南京發起的“免費順風車”行動,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一些代表、委員都認為是好事,有的代表本身就是活動的實踐者。如何把這件好事真正做好?他們也提出了一些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陳靜瑜
通過簽協定或法制規範保障雙方安全,長期搭車可考慮給補貼
“我開車上下班有時也會順路免費帶人,尤其是颳風下雨天。”全國人大代表、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靜瑜就是“免費順風車”行動的踐行者。對於這一公益行動,他非常贊同,認為“這是社會進步的標誌”。
有免費的車坐,提高車輛利用率,緩解交通壓力,減少尾氣排放……在陳靜瑜看來,免費順風車好處多多,在國外也很流行,站在路邊揮一揮手,也許就能搭到陌生人的車。
“只有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大家才會這樣去做,互相信任嘛。”陳靜瑜表示,也許有人會有顧慮,比如安全和收費的問題。他認為,在安全方面,出現事故的機率其實還是比較小的,一般的私家車都有保險,出了事故可以賠付,“如果不能賠付,是不是可以通過簽協定或者法制規範等方式來保障雙方的安全,這個還可以再討論、論證一下。”
陳靜瑜說,儘管是免費的,但如果是長期搭車,可以適當給點油錢,“我的兩個同事住在一個小區,他們就採取了這種互助方式,搭車人適當補貼油錢,要不老麻煩別人肯定不好意思吧。”
全國政協委員孫建方
搭車人最好是固定“小夥伴”,通過投保避免糾紛
“我聽說過這個活動。”提起順風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的孫建方教授並不陌生,還說起了北京的順風車行動。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如果南京也有類似活動,是件很好的事情,“可以給別人帶來方便,還能減少交通和環境的壓力。”
但在孫建方看來,免費順風車活動也存在讓人擔憂的問題,“出發點是好的,但萬一出什麼事情,就會很麻煩,也會打擊開車人的積極性。”孫建方表示,如果有意外發生甚至產生不必要的糾紛,很可能讓大家出現類似“扶不扶”的心理,不敢再做好事了。
有沒有好的方法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呢?孫建方也同意購買保險這一方式,“如果有事發生,讓第三方也就是保險公司處理,也讓做好事的人沒有擔憂。”
不過,孫建方表示,通過投保避免糾紛出現的前提,是開車人和搭車人之間是長期或固定的關係,儘管通過類似叫車方式可以提高利用率,但是因為關係不固定,隨意帶乘客,沒辦法有保險等保障,所以並不太適合這一活動,“最好是認識的,或者是認識之後固定下來搭乘的,這樣也可以有助於活動的長期推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