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學”新說——談心理與道德的關係》是現代谷文康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修身學”新說——談心理與道德的關係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者:谷文康
- 類別:哲學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修身學”是我國自古代以來的一筆重要的精神遺產。苟子著有《修身篇》,孫中備詢匪喇山則提出“正心、誠意、修身、齊家”之說。古代就有人倡導“天下為公”,孫中山更將“擔匙凳天下為公”作為對“民權”主義的解釋。此外,我國歷來就有“敬老愛幼”、“節儉廉潔”等優良傳統。對這類精神遺產及傳統,我們雖不能簡單繼承,但卻不能一概拋棄。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書中就如何繼承與發展“修身學”的優良傳統,作了精闢的論述。
今天,社會上存在的某些問題,如“公”字觀念淡薄、“一切向錢看”,還有所謂“性自由”以及個別子女虐待老年父母;特別是黨內少數人存在的腐敗現象等,嚴重地影響著精神文明建設和十年改革的成果。為此,我們應運用現代科學的新成果,尤其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研究並吸取以往修身學說的合理因素,以發展新的道德櫻蜜備修養觀。然而,新道德修養觀的形成,又是一系列心理反射過程,因此,從心理與道德邊緣學科的角度出發,研究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等,將有助於實現這一目的。而且,人們的新價值觀及新的功利主義又可望占居上風。
本書正是從這個願望出發,針對現實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和普遍現象,進行了深入淺出與合情合理的剖析,本書穿插了一些真實生動的故事,對讀者極有說服力。作者要求人們積極投格只入到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去。在實踐中學習,再學習,是新修身學的根本要求。而且,修身也舉蜜頸刪是一系列心理反射過程,如始終按一定方向進行,並儘可能增加反射頻率則可能達到強化的目的。新修身學還要求人們經常掌握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不斷科學地總結歷史經驗,既從成功章鍵漿中學習,敬重辨又從失誤中學習,這是新修身學中又一個重要原則。
出版信息
湖南大學出版社1989年4月第1版,約1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