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人口,人口數量,民族構成,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政治,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化事業,衛生事業,體育事業,社會保障,風景名勝,地方特產,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馬邊屬於蜀國。
秦朝,分屬南安、僰道兩縣。
漢代,屬犍為、越嶲兩郡,分屬南安、僰道兩縣地。
蜀漢時期,馬邊屬於新道縣。
魏晉南北朝,馬邊名為犍為郡僰道、南安二縣地,實為僚人、叟人部落所據。
唐朝,在小涼山區建立馬湖部,轄殷、馴、騁、浪四個羈縻州,馬邊屬於其中的馴、騁兩州地。
宋代,馬邊分屬馬湖部、虛恨部。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在馬邊河中游建賴因寨(今縣城)及榮丁寨,受嘉州犍為縣管轄。
元至元二十五年(1298年),元朝把賴因、榮丁、利店、沐川、籠篷五寨劃歸馬湖路,馬邊隸屬於敘南等處宣撫司馬湖路沐川長官司。
明朝,馬邊屬於四川布政使司馬湖府沐川長官司。萬曆十七年(1589年),明朝“增設馬湖府安邊廳,建城賴因鄉(今縣城),御名新鄉鎮”(《馬邊廳志略卷五.建新鄉城碑記》),派四品官汪京擔任安邊廳同知,馬湖安邊廳與沐川長官司脫離隸屬關係,為馬湖府所轄。隨著新鄉鎮和煙峰兩地建城,又建軍事組織,以“馬湖府安邊廳”的簡稱命名,謂之“馬邊營”,列兵二千,設守備。“馬邊”之名由此得。
清初,留馬邊營裁安邊廳同知。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將馬湖府併入敘州府,馬邊遂屬敘州府屏山縣。屏山縣在馬邊建立荍壩、川秧、上溪、下溪四個鄉。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外地漢族移民日增,墾殖事業發展。四川總督阿爾泰奏請朝廷從屏山分設馬邊廳,直屬敘州府,並從富順調“督捕理民通判”移住馬邊,頒發關防。嘉慶十三年(1808年),改派同知主政。全廳設九鄉十七場,以漢族官員主持。在彝族聚居區設九個土百戶,由四川省提督衙門發給號紙(委任狀),由彝族頭人擔任土目,皆世襲。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建道,以省統道,以道統縣。馬邊廳屬下川南道(道治今瀘州市)。民國三年(1914年),下川南道更名為永寧道,領25縣,馬邊廳更名為馬邊縣。
1950年1月20日,馬邊解放。同年2月16日,成立馬邊縣人民政府,屬川南行署樂山專區管轄。
1956年元月,馬邊縣劃歸涼山彝族自治州,由樂山專區代管。
1984年4月9日,國務院決定,撤銷馬邊縣,建立馬邊彝族自治縣,並劃歸樂山地區管轄。同年10月1日,馬邊彝族自治縣成立。
1985年6月,國務院決定,撤銷樂山地區,建立
樂山市,實行市管縣體制,馬邊彝族自治縣隨之屬樂山市管轄。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5年,按照政務院於1952年2月通過的《關於地方民族民主聯合政府實施辦法的決定》,全縣共建立8個區和52個鄉、1個鎮。
1955年底,榮丁(當時為三鄉一鎮,即三合、光榮、民眾三鄉和榮丁鎮),石樑鄉、平等鄉由沐川縣劃歸馬邊。
1958年,最西部的挖黑區及下屬五個鄉,劃歸涼山彝族自治州白洪溪縣。
1962年,挖黑區併入美姑縣。
1970年4月,馬邊北端的平等鄉劃給峨邊縣。
2005年7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川府民政〔2005〕23號),馬邊彝族自治縣行政區劃建制由原來的2個鎮、27個鄉調整為2個鎮、18個鄉(2006年進行的調整:民建鎮、榮丁鎮、下溪鄉、蘇壩鄉、煙峰鄉、勞動鄉、建設鄉、石樑鄉、雪口山鄉、大竹堡鄉、鎮江廟鄉、荍壩鄉、民主鄉、老河壩鄉、沙腔鄉、袁家溪鄉、高卓營鄉、永紅鄉、三河口鄉、梅子壩鄉),共轄5個社區、12個居民小組,203個行政村、1233個村民小組。
2014年5月14日,經省政府批准(川府民政〔2014〕16號),全縣區劃建制由2個鎮、18個鄉調整為5個鎮、15個鄉(民建鎮、榮丁鎮、下溪鎮、蘇壩鎮、煙峰鎮、勞動鄉、建設鄉、石樑鄉、雪口山鄉、大竹堡鄉、鎮江廟鄉、荍壩鄉、民主鄉、老河壩鄉、沙腔鄉、袁家溪鄉、高卓營鄉、永紅鄉、三河口鄉、梅子壩鄉),共轄9個社區、57個居民小組,114個村、724個村民小組。
2020年5月18日,經省政府批准(川府民政〔2020〕3號),全縣區劃建制由5個鎮、15個鄉調整為12個鎮、3個鄉(民建鎮、榮丁鎮、下溪鎮、蘇壩鎮、煙峰鎮、勞動鎮、建設鎮、雪口山鎮、荍壩鎮、民主鎮、梅林鎮、三河口鎮、大竹堡鄉、高卓營鄉、永紅鄉),共轄10個社區、64個居民小組,103個村、644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馬邊彝族自治縣轄12個鎮、3個鄉。縣人民政府駐民建鎮新建街230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馬邊彝族自治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小涼山區,地處樂山市南面,地理位置北緯28°25′30″~29°04′14″,東經103°14′40″~103°49′40″,南北最長60.5千米,東西最寬58千米。東北鄰沐川縣,西北交峨邊彝族自治縣,東部與宜賓市屏山縣接壤,南部和西部分別與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雷波和美姑縣毗連,總面積229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馬邊彝族自治縣地處橫斷山脈東部、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屬山地地貌,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山脈多半近於南北走向。境內峰巒重疊,嶺谷相間,有大小山峰1985個。東部有黃連山、五指山,南面有麻捏姑、茶條山,西部有黃茅埂、雞公山,北部有藥子山、大花埂,群山雄踞四壁,為縣境的天然界山。黃茅埂是大小涼山的分界線,其主峰大風頂為全縣最高點,海拔4042米,最低處為石樑鄉雷打石的馬邊河河面,海拔448米,縣境相對高差3594米。馬邊河蜿蜒其間,形成陡峭的梯形剖面。全縣可分為三個自然地貌區,即低山河谷區,中山區、亞高山區。低山河谷區海拔1000米以下,主要分布在建設、勞動和榮丁等鄉鎮,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12.7%。中山區海拔1000~3500米,全縣各鄉鎮都有,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86%。亞高山區海拔3500~4042米,主要分布在縣境西緣,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1.3%。
氣候
馬邊彝族自治縣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帶。由於地形複雜,受季風影響和山地地形的制約,立體氣候明顯,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日照、氣溫、積溫、降雨、霜雪狀況均有明顯的差別。城區年平均氣溫17.1℃,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7.6℃,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5.4℃,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8.5℃,極端最低氣溫-3.0℃。年平均降雨量976.0毫米,其中5-9月降雨量795.00毫米,占年均降雨量的81%。年平均相對濕度80%。年平均無霜期31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942.3小時。年平均風速1.4米/秒,最多風向東北偏北風。年平均蒸發量1035.3毫米。年平均雷暴日數45.6天。
水文
馬邊彝族自治縣有大小溪流226條,有大小溪流226條,其中:馬邊河幹流全長196千米,橫貫縣境,在馬邊彝族自治縣境內河長88.45千米,流域面積1945平方千米;西寧河幹流全長78千米,在馬邊彝族自治縣境內河長2.32千米,流域面積126平方千米;中都河幹流全長62千米,在馬邊彝族自治縣境內河長26.4千米,流域面積222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根據2022年國土變更調查數據統計,馬邊彝族自治縣濕地44.2公頃,占0.02%;耕地15745.66公頃,占6.87%;園地4594.55公頃,占2%;林地194092.08公頃,占84.63%;草地2679.47公頃,占1.17%;城鎮村及工礦用地3196公頃,占1.4%;交通運輸用地370.42公頃,占0.16%;水工建築用地78.23公頃,占0.03%;水域2871公頃,占1.25%;其他土地5660.65公頃,占2.47%。
水資源
根據《馬邊彝族自治縣水資源公報》(2022年),2022年馬邊彝族自治縣平均降水量1311.1毫米,全縣水資源量202727萬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10762立方米。縣域內降雨豐富,地形西高東低,河流自然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經估算,縣域內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72.82萬千瓦,已建成投產電站47個,總裝機容量58.535萬千瓦。
森林資源
2023年,馬邊彝族自治縣有林地291.7萬畝,森林覆蓋率79.67%,林木綠化率84.40%;商品林面積150.5萬畝,公益林面積112.8萬畝,活立木總蓄積2112.33萬立方米;青梅基地5.2萬畝,鮮果產量約7000噸;全縣竹林面積149萬畝,其中林下筍用竹124.9萬畝,竹筍(鮮筍)產量約15000噸。
礦產資源
馬邊彝族自治縣礦產資源豐富。發現的礦藏有磷、煤、石膏、石英砂岩、螢石、鉛、鋅、石灰岩、玄武岩、重晶石、銅、錸、鉬、磚瓦用頁岩、地熱等15種礦種,已發現具有資源儲量優勢的礦種有磷、煤、石膏、鉛鋅、玄武岩、石英砂岩礦。全縣共發現礦產地98處,其中大型礦床4處、中型礦床3處、小型礦床31處。其中磷礦是優勢礦種,是川西南含磷帶中規模最大,工業礦床集中,儲量豐富的富磷礦帶,礦石平均品位21%-24%,富礦最高品位達38%。主要分布在分銀溝、大院子、老河壩、六股水四大礦區,均為大型礦床,查明資源儲量約11.5億噸。
人口
人口數量
截至2023年末,馬邊彝族自治縣總戶數67162戶,戶籍人口為228949人,比上年末增加1717人。在戶籍總人口中,城鎮人口59388人、占25.94%,鄉村人口169561人、占74.06%;男性人口118569人,女性人口110380人,人口性別比為107.4﹕100。全年出生人口4266人,人口出生率18.6‰;死亡人口1689人,死亡率7.4‰;人口自然增長率11.3‰。年末常住人口19.0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9萬人,城鎮化率41.48%,比上年提高2.01個百分點。
民族構成
截至2023年末,馬邊彝族自治縣共有漢、彝等29個民族,其中漢族104513人、彝族121971人,分別占總人口的45.65%和53.27%。
經濟
綜述
2020年,馬邊彝族自治縣地區生產總值(GDP)53.9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06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19.90億元,增長4.0%;第三產業增加值21.00億元,增長3.2%。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24.20%,上升了2.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6.88%,下降了1.6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8.92%,下降0.99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1.1、1.9和1.1個百分點,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7.7%、46.9%、25.4%。
2023年,馬邊彝族自治縣地區生產總值(GDP)64.7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19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25.42億元,增長10.6%;第三產業增加值25.11億元,增長5.4%。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21.9%,上升了0.4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3%,下降了0.4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8.8%,與去年持平。三次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1.3、3.9和2.0個百分點,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7.5%、53.2%、29.3%。
2023年,馬邊彝族自治縣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91億元,增長23.7%,占GDP的比重為10.7%,同口徑為7.27億元,增長25.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7.90億元,增長25.7%。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下降0.3%。其中,民間投資增長111.1%,總量占固定資產投資的30%。
2023年,馬邊彝族自治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7.9%;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3630元,增長7.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5.1%;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5689元,比上年增加1010元,增長4.1%。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39.9%,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34.9%,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23年,馬邊彝族自治縣農作物播種面積31556公頃,比上年增加305公頃;糧食種植面積23333公頃,同比下降0.1%;油料種植面積3816公頃,同比增長13.1%;糖料種植面積37公頃,同比持平;蔬菜種植面積2869公頃,比上年增加121公頃。
2023年,馬邊彝族自治縣糧食產量95907噸,比上年增長(以下簡稱“增長”或“下降”)2.4%;糧食單產4111公斤/公頃,增長3.4%。稻穀產量7327噸,下降5.2%;玉米63969噸,增長4.1%;油料產量4194噸,增長13.6%;糖料產量1050噸,增長0.3%;蔬菜產量達26983噸,增長9.0%;茶葉產量12028噸,增長9.9%;水果產量5788噸,增長3.1%。
2023年,馬邊彝族自治縣出欄生豬144805頭,增長1.9%;出欄牛6632頭,增長1.1%;出欄羊120578隻,增長1.1%;出售和自宰的肉用兔22543隻,下降5.7%。全年肉類總產量14354噸,下降0.9%;其中:豬肉產量10533噸,下降1.2%,占肉類總產量的73.3%;牛肉產量887噸,增長1.3%;羊肉產量1901噸,增長0.7%。禽肉產量998噸,下降2%;禽蛋產量3347噸,下降0.7%。
2023年,馬邊彝族自治縣有林地總面積達265萬畝,活立木總蓄積量達211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0.28%。2023年實現林業現價總產值達1.96億元,增長19.4%;林農人均收入為2384元,增長6.4%。
第二產業
2023年,馬邊彝族自治縣全部工業增加值18.89億元,比上年增長7.1%。占GDP的29.2%,拉動經濟成長2.0個百分點,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27.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6戶,實現總產值55.02億元,比上年增長27.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3%;產品銷售率86.7%。營業收入45.60億元,比上年增長2.2%;利稅總額13.68億元,比上年下降5.4%;利潤總額8.30億元。
2023年,馬邊彝族自治縣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6.55億元,比上年增長21.2%。縣內具有資質等級建築企業10戶,建築業總產值4.55億元。
第三產業
2023年,馬邊彝族自治縣商品房屋銷售面積4.98萬平方米,商品房屋銷售額2.28億元,同比增長27.3%。
2023年,馬邊彝族自治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59億元,比上年增長11.2%。按規模分:限額以上完成6.37億元,比上年增長13.3%;限額以下完成24.22億元,比上年增長10.7%。按行業分:批發業完成6.16億元,比上年增長6.5%;零售業20.82億元,比上年增長12.1%;住宿業0.69億元,比上年增長7.9%;餐飲業2.92億元,比上年增長16.2%。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26.98億元,增長10.7%;餐飲收入額3.61億元,增長15.0%。年末納入月報統計的限額以上企業(單位)47戶,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5.74億元,增長15.3%。其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零售額增長1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增長21.6%,化妝品類零售額增長27.4%,日用品類零售額增長115.5%,體育、娛樂用品類零售額增長37.8%,書報雜誌類零售額增長44.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增長28.1%,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增長44.8%,家具類零售額增長24.6%,其他類零售額增長下降9.9%。
2023年,馬邊彝族自治縣進出口總額0.9億元,其中進口總額0.44億元,出口總額0.46億元。
2023年,馬邊彝族自治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38億元,比上年增長4.3%。
2023年,馬邊彝族自治縣郵政業務總量0.44億元,比上年增長13.4%;郵政行業業務收入0.51億元,比上年增長17.1%。電信業務總量1.60億元,比上年下降5.6%;電信主營業務收入1.33億元,比上年增長0.9%。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9005戶,比上年增長0.5%。年末行動電話用戶191994戶,比上年增長2.0%。年末網際網路用戶總數59851戶,比上年增長7.6%。
2023年,馬邊彝族自治縣接待遊客33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2億元。
截至2023年末,馬邊彝族自治縣全社會各項存款餘額106.35億元,比年初餘額增長21.3%,其中住戶存款餘額77.83億元,比年初餘額增長13.6%;各項貸款餘額71.84億元,比年初餘額增長29.5%。
交通運輸
截至2023年末,馬邊彝族自治縣境內公路通車總里程1809.98千米,其中國道1條87.26千米,省道1條35.91千米,縣道9條192.44千米。鄉道32條336.73千米,村道1142.99千米;年末全縣境內等級公路里程1795.33千米,高速公路14.65千米。公路旅客運輸周轉量550萬人千米,公路貨運周轉量40333萬噸千米。年末公車路數7路,實有公共汽車營運車40輛。民用汽車擁有量20614輛,增長11.8%。
二高速:即仁沐新高速馬邊支線(已通車)、樂西高速。
七通道:G348線馬邊經沐川至樂山、馬邊至美姑,馬邊至屏山新市鎮公路,馬邊蘇壩—民主—屏山夏溪公路,馬邊老河壩至沐川建和公路,峨馬路,永谷路。
政治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23年,馬邊彝族自治縣爭取到省級科技項目支持4個,項目資金1800萬元。引進新品種3個,推廣新技術1項,指導建立示範基地2個,舉辦培訓17場次,培訓農戶834人次;開展線上科技諮詢服務1220次。全年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1項,專利申請授權量49項。
教育事業
截至2023年末,馬邊彝族自治縣共有各類學校77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國中(含一貫制)9所、國小29所、國小教學點22所、公辦幼稚園5所、民辦幼稚園10所。全縣有“一村一幼”119所,寄宿制學校36所。
2023年,馬邊彝族自治縣共有學生43609人。其中:學前教育8047人、義務教育32087人、高中教育3475人;“9+3”招生499人;寄宿制學生15231人。全縣有專任教師2421人,其中,國小1523人、國中(含一貫制)675人、普通高中178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45人。2023年馬邊彝族自治縣中學校高考一本上線24人、本科上線427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23年末,馬邊彝族自治縣有藝術表演團體4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廣播電視中型發射塔台1座,微型電視發射基站20處,廣播轉播台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為99.3%。全縣文化館、圖書館和鄉鎮文化站共接待民眾4.99萬人次,推出的《千年彝嘆》、“彝歷新年”民俗文化體驗、“阿依美格”等文化活動。
衛生事業
截至2023年末,馬邊彝族自治縣擁有衛生機構159個(含村衛生室),其中縣級綜合醫院1個、縣中醫醫院1個、縣婦幼保健計畫和計畫生育服務中心1個、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縣執法大隊1個、鄉鎮(中心)衛生院15個、民營醫院2個、村衛生室109個、診所28個;全縣有衛生技術人員1135人,比上年增長1.07%;執業(助理)醫師306人,比上年減少37人;註冊護士(師)525人,比上年增加36人;衛生機構床位822張,比上年增加91張(其中縣級醫院521張,衛生院229張,婦幼保健院72張);醫療機構年門診人次66.5萬人次,比上年減少1.42%;嬰兒死亡率2.74‰,比上年下降0.42個千分點;產婦住院分娩比99.18%,比上年上升0.92 個百分點。
體育事業
2023年,馬邊彝族自治縣組隊參加全國首屆鄉村三人籃球挑戰賽奪得冠軍,參加省、市級的摔跤、陀螺、籃球、跆拳道、散打等體育比賽17項次,承辦2023“五糧液杯”四川三大球城市籃球聯賽小組賽、2023國際男籃邀請賽,共舉辦省、市、縣級桌球、籃球、摔跤、足球、馬拉松等18項賽事活動。新建體育健身場地4個。
社會保障
截至2023年末,馬邊彝族自治縣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在職職工人數為23095人,增加1171人,增長5.3%;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在職職工人數5018人,增加152人,增長3.1%;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76485人,增加240人,增長0.3%。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年末人數17.05萬人,下降1.6%;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2.02萬人,增長3.6%;醫療救助及資助參保支出金額1738萬元,下降19.1%,其中資助參保53046人,資助金額1125萬元。參加工傷保險人數為20304人,增加2361人,增長13.2%;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13210人,增加704人,增長5.6%。
2023年,馬邊彝族自治縣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69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9238人。全縣養老服務機構單位4個,床位394張,分散供養特困人員617人。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4個,農村日間照料中心5個。
風景名勝
馬邊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馬邊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樂山市馬邊縣境內,呈一狹長地帶,東西寬約13公里,南北長38公里,總面積30164公頃。保護區是以保護大熊貓及其生態環境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有著四川範圍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闊葉林之一,區內物種豐富。已知植物有2022種,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有珙桐、光葉珙桐、紅豆杉、南方紅豆杉等。已知脊椎動物409種,其中魚類21種、兩棲類26種、爬行類21種、鳥類261種、獸類80種。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大熊貓、四川山鷓鴣、林麝等17種。 | |
瑪瑙苗寨 瑪瑙苗寨位於民主鎮瑪瑙村的國家AA級景區,占地面積約1.5平方公里,是樂山市最大的苗族聚集點,2017年3月,被國家民委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018年2月,被四川省旅遊發展委員會評為四川省鄉村旅遊精品村寨。瑪瑙苗寨村落布局依山就勢,呈環抱狀,建築聚落鱗次比節,層層跌落,苗族元素豐富。村寨內部,後山區、茶山區、垂釣湖區等田園風光一同構建了一座雲上苗寨。 | |
彝家新寨 彝家新寨位於馬邊彝族自治縣西南部,屬於煙峰鎮煙峰社區,占地568畝。新寨由南寨、北寨、彝族(廣場)文化展示區域板塊組成,寨內擁有八方歷盤廣場、民俗文化博物館、非遺展示館、七彩文化連廊、碉樓、百名神話人物浮雕牆、雄鹰鵰塑、射日英雄支格阿龍雕塑等旅遊點。2016年被評為樂山市彝族文化普及基地,2017年成為樂山市黨性教育現場教學點,2018年被評為2A級景區。 | |
地方特產
彝族風味肉凍是彝族地區較為講究的一種菜餚。它採用豬蹄和肘子製做而成。一般做法是將肉放入鍋內煮軟後撈起,剔去骨頭並將肉宰碎,放上木姜、生薑、花椒等佐料,有的還放橘子皮,或雞蛋之類的東西,然後放回鍋里煮上一陣,以便使佐料滲入肉中,最後放入木缽內,放上一夜即成。
在彝族地區的飲食特色食品中,坨坨肉最有名,彝語稱“烏色色腳”,意思是豬肉塊塊。“坨坨肉”顧名思義,其外觀如“坨坨”。彝族是將坨坨肉放在簸箕里,一塊肉就有一個拳頭大小。彝族人以坨坨肉讓人感到了他們的待客的熱情和大方,也看到他們粗獷豪放的一面。坨坨肉的特點是肥肉不膩,瘦肉脆嫩,肉質香鮮可口,坨坨肉味顯特別,又是天然少污染的民族特色食品。在講究吃的今天,坨坨肉顯現出豬肉的原汁原味,體現了彝族傳統的飲食文化,這在中華民族的烹飪百花園裡如一縷清風,一朵奇葩。
將宰割好的仔雞放進火塘燒熟,洗淨後剔出骨頭(或連骨)放入石臼舂搗,直至舂爛搗融。個別地方用刀剁碎不用杵臼。仔雞肉臼搗好後,根據仔雞大小,將一定數量的紅辣椒或燒熟的青辣椒、花椒、木姜子和大蒜放入石臼舂細,並加上鹽末兌上適量的冷開水或無污染的高山泉水,攪拌均勻即成。
烤小豬是一道彝族獨具特色的風味菜。選用20~30斤重的仔豬,殺後去毛,去內臟並洗淨後架在火上翻烤。烤好的小豬,色澤金黃,香味撲鼻。具體吃法可將小豬切成“砣砣”,抖以佐料食用。也可將整個烤豬放在一個大盤內,另放幾碟蘸水或其他佐料,然後各人拿刀,自割自吃。
火燒洋芋是大、小涼山彝族農家的一種最常見的吃法,一般取洋芋數斤,煨酸辣湯一罐,將洋芋在火塘子母火中燒熟,即燒即食,人稱“三吹三打”(因洋芋從火中取出後,人們一般都要吹打幾下灶灰,故有此戲稱)又因洋芋物美價廉,既可當飯,又可當菜,可嘗鮮,奕可飽食,所以,無論羅列桌上珍餚或是野飲燒烤,砣砣肉和火燒洋芋基本上是“形影不離”,成為小涼山彝族飲食文化中的名牌產品。
馬邊彝族自治縣山巒起伏,氣候溫和,雨水充沛,環境優美,是中國西部地區發展名優綠茶最適宜的區域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氣候條件,孕育了馬邊綠茶“芽肥葉厚勻成朵、湯清色綠回味甘、香高持久耐沖泡”的天然特質。早在兩漢時期,馬邊彝族自治縣就已開始採摘野生茶,明朝中期開始人工種植。馬邊綠茶歷史悠久,享譽川內外,“白岩迎春”“永山玉葉”等曾多次榮獲“陸羽杯”獎和“甘露杯”獎。
天麻屬蘭科,一種多年生的食菌草本植物,靠其溶菌酵素溶解吸收密環菌而生長。高0.5~1.3米,全株不含葉綠素,所以不呈綠色。沒有根,地下塊莖肉持肥厚,呈橢圓狀,橫生;地上莖直立,表皮黃赤色。節上長有葉片退化的膜持鱗片,互生,下部抱莖。每年夏季開花,淡綠黃色或肉黃色,唇瓣白色,由多數花組織穗狀總狀花序,排列稠密,整個花冠好似一個歪壺的形態,顯得極奇特。蒴果長圓柱狀,淡褐色。它性喜陰濕,生長在中山地區的腐殖質肥厚的林下或向陽的灌叢中及草坡上。由於採收的季節不同,冬至以後挖采的叫“冬麻”,堅實肥壯,質地最佳;立夏以前挖采的叫“春麻”,體質輕鬆泡,質次。經沸水煮透或蒸透後乾燥的塊莖,呈略扁的長稍圓形,皺縮而彎曲,表面為淡黃棕色,半透明,質堅實光潤,斷面似角質。天麻的劣較多,常見的有以馬鈴薯、大麗菊、紫茉莉等植物的乾燥塊莖或根,冒充天麻。
竹筍是禾本科多年生植物竹子的嫩莖,又稱毛筍、毛竹筍等。主要產於我國南方。竹筍的種類很多,可以分為冬季採摘的冬筍,春季採摘的春筍,以及夏季採摘的鞭筍。其中以冬筍的質量最佳,春筍次之鞭筍最差。中醫學認為,竹筍性甘、寒;入胃、大腸經。其具有清熱化痰、利水消腫、潤腸通便等功用,還有不少食療方。
著名人物
賀昌群(1903—1973年),四川省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人,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任浙江大學教授,1954年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員。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發表的論著有200多篇本。
李伏伽,四川省馬邊彝族自治縣人,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畢業於四川大學外文系。1949年後歷任樂山專署文教科長、峨眉縣副縣長,樂山專科學校教務長,樂山市文教局副局長,樂山市政協常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四川樂山地區教育局副局長。四川省政協委員、詩詞學會副會長。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張學軍,男,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1943年5月生,四川省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人,漢族,1966年9月參加工作,197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學歷大學(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法律專業),二級大檢察官。
榮譽稱號
2020年3月31日,馬邊彝族自治縣入選2019年度四川省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市、區)。
2020年12月,馬邊彝族自治縣被評為第五屆四川省文明城市。
2021年1月19日,馬邊彝族自治縣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
2021年8月,馬邊彝族自治縣被確立為“四川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2021年8月,馬邊彝族自治縣入選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2021年11月12日,馬邊彝族自治縣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認定為第五批“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
2021年,馬邊彝族自治縣被命名為四川省生態園林縣城。
2022年5月,馬邊彝族自治縣入選四川省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公示名單。
2022年,馬邊彝族自治縣入選第八批四川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範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