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植物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歷史文化,地名由來,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風景名勝,地方特產,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自新石器時代起,赫章境內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少部分時間屬少數民族政權獨立統治時期,戰國時為夜郎轄地,秦屬漢陽縣,後來政區沿革幾經變更,在宋朝時屬烏撒部。
元至元十年(1273年),元軍由雲南大理進逼烏撒(今威寧自治縣一帶),在重兵壓境之下,烏撒歸附元朝。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1年),烏撒地區建立驛站,又新開中慶烏撒烏蒙道,在今赫章縣城設墨特川站。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春,明朝著名將領傅友德從烏撒率師東進捕殺烏姆土目安正邦,築墨特川土城(今赫章縣城前河南岸土城坪子),周長里許,開設東南西北四門,駐兵防守。洪武二十年(1387年),在烏撒驛道置墨特川站,令儲糧250石,以供謫戎犯所需食糧。隆慶六年(1572年)墨特川土城毀於戰亂,地方防務由百戶所屯田軍承擔。
清雍正四年(1726年),烏蒙土司安萬鐘反清,貴州參將哈元生率軍征討,經墨特川時,於謝旗沖(今卸旗)以“勞師祭旗”為由將本地夷酋烏姆斬殺,並把墨特川改為“黑張”,後稱“黑章”。清乾隆三年(1738年),清政府在烏撒道設烏蒙鋪、平山鋪、黑章鋪、冷水溝鋪、水塘鋪、蓮茶鋪。前二鋪畢節管轄,後四鋪威寧管轄,每鋪2至3個兵士。嘉慶年間,黑章站有人夫220多名。
民國二年(1913年),威寧改州為縣;民國五年(1916年)初,得勝坡分縣遷往黑章,為蔡鍔護國軍入川籌備糧秣。民國七年(1918年),
威寧縣得勝坡分縣移治赫章,改稱“黑章分縣”,仍屬威寧縣管轄。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分縣被撤銷。此後黑章復稱“威寧縣第四區公所”,隸屬貴州省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8月29日,貴州省政府第773次會議通過設立赫章縣治方案。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月6日,省政府第806次會議決定,劃出威寧東北部赫章、可樂、野馬川、財神堂4區為其轄地,改“黑章”為赫章,置赫章縣。1月18日,正式成立縣政府。
1949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赫章縣城。
1950年1月14日,成立赫章縣人民政府。隸屬貴州省畢節專區,今屬
畢節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19年8月2日,從雙河街道析出設定漢陽街道,從白果街道析出設定金銀山街道、七家灣街道。
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赫章縣轄5個街道、10個鎮、3個鄉、12個民族鄉:雙河街道、白果街道、金銀山街道、漢陽街道、七家灣街道、媽姑鎮、財神鎮、六曲河鎮、野馬川鎮、羅州鎮、德卓鎮、朱明鎮、古基鎮、哲莊鎮、平山鎮、水塘堡彝族苗族鄉、達依鄉、興發苗族彝族回族鄉、松林坡白族彝族苗族鄉、雉街彝族苗族鄉、珠市彝族鄉、雙坪彝族苗族鄉、鐵匠苗族鄉、輔處彝族苗族鄉、可樂彝族苗族鄉、河鎮彝族苗族鄉、安樂溪鄉、結構彝族苗族鄉、古達苗族彝族鄉、威奢鄉。共有481個村(社區),縣人民政府駐貴州省赫章縣雙河街道小康一路1005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赫章縣位於
貴州省西北部,地處東經104°10′28"—105°01'23",北緯26°46′12″—27°28'18″之間。東鄰
畢節、
納雍,西連
威寧,南接
六盤水,北接雲南省
鎮雄、
彝良。縣城距省會
貴陽300千米,距畢節市所在地96千米。區域面積324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赫章縣地處貴州省西北部烏江北源六衝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東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過度的烏蒙山區傾斜地帶,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赫章縣境內最高海拔2900.6米(即貴州屋脊小韭菜坪),最低海拔1230米,平均海拔1996米。赫章屬典型的卡斯特岩溶山區,主要地形以山地為主,丘陵、谷壩次之。
氣候
屬暖溫帶溫涼春乾夏濕氣候區,無霜期264天,年均溫10°C—13.6°C,年均降雨量785.5—1068毫米,日照時數1145.5—1260.8小時,光照條件較好,太陽幅射較高。
水文
赫章縣縣境內屬長江流域的
烏江水系和烏江流域,烏江水系又分六衝河和
三岔河兩個小流域,六衝河流域面積2130平方千米,三岔河
流域面積479平方千米,總面積2609平方千米,分別占全縣總面積的64.8%和14.8%。
烏江流域的六衝河和三岔河流域總面積占全縣的79.6%;境內有幹流和支流19條,河道總長357千米。橫江流域的洛澤河流域面積526.63平方千米,占全縣面積16.2%。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赫章縣礦產資源富集,境內蘊藏著煤、鐵、鉛、鋅等25種金屬和非金屬,分布於全縣27個鄉(鎮),其中煤、鐵、鉛鋅(銀、鍺、鎘、鎵、銦、鉬)等主要礦產資源已基本探明了儲量,尤其是鉛鋅、鐵儲量居全省前列。現已查明煤炭資源儲量30.75億噸;鐵礦查明資源儲量6.54億噸;查明鉛鋅礦資源儲量4445萬噸(金屬量為389.72萬噸)。
植物資源
赫章有中草藥資源有2000餘種,其中載入國家藥典的有半夏、天麻、豬苓、重樓、龍膽、黨參、虎耳草、何首烏、杜仲、黃柏、厚朴、南沙參、獨活、黃精等350餘種,在國內有較高知名度的藥材品種有半夏、天麻、龍膽草、續斷、豬苓、黃精、金蕎麥、黔黨參等50餘種,各類藥材年產量達4000餘噸,是貴州省藥材主產區之一。
人口
2022年,赫章縣常住人口64.06萬人,其中男性32.78萬人,女性31.28萬人。赫章縣居住著漢、彝、苗、白等31個民族。
政治
職務 | 姓名 |
---|
| |
| |
| |
| |
僅列四大班子主要領導,不列副職,截至2024年11月 |
經濟
綜述
2022年,赫章縣地區生產總值152.61億元,比上年下降6.1%。其中,第一產業55.60億元,比上年增長3.2%;第二產業15.39億元,比上年下降43.7%;第三產業81.62億元,比上年增長0.1%。
2022年,赫章縣重點產業省外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4.43億元,下降26.84%。
人民生活
2022年,赫章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48元,增長4.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08元,增長6.0%。
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
2022年,赫章縣固定資產投資下降37.1%,其中建築安裝工程投資下降35.5%。房地產業房屋施工面積135.63萬平方米,增長19.18%;商品房銷售面積13.71萬平方米,下降63.41%,其中住宅12.26萬平方米,下降63.56%。
財稅
2022年,赫章縣財政總收入267165萬元,增長33.58%,其中,稅收收入89101萬元,增長8.14%。地方財政收入225998萬元,增長63.1%,其中: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4140萬元,下降1.11%。財政總支出891935萬元,增長21.43%,其中,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531651萬元,下降41%;教育支出146644萬元,增長1.21%;農林水支出104424萬元,下降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2807萬元,增長9.1%。
第一產業
2022年,赫章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7.13億元,增長3.8%。其中,種植業總產值61.58億元,增長2.08%;林業總產值4.42億元,下降0.54%;畜牧業總產值17.07億元,增長10.87%;漁業總產值0.12億元,增長7.95%;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3.95億元,增長6.8%。
2022年,赫章縣糧食播種面積143.79萬畝,增長0.16%;產量22.12萬噸,增長3.40%。蔬菜收穫面積34.91萬畝,產量34.55萬噸。烤菸收穫面積5.53萬畝,下降1.6%;產量0.48萬噸,下降11.5%。中藥材採收面積3.14萬畝,下降29.15%,產量1.38萬噸,下降20.08%。
2022年,赫章縣豬出欄32.31萬頭,增長5.27%;牛出欄2.99萬頭,下降6.2%;羊出欄9.69萬隻,下降-8.37%;家禽出欄298.48萬羽,增長5.27%;禽蛋產量2.09萬噸,增30.66%。四肉總產量4.02萬噸,增長3.61%。
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赫章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62%。分三大門類看:規模以上採礦業增加值下降67.3%,規模以上製造業增加值下降65.2%,規模以上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下降21.7%。
第三產業
商貿
2022年,赫章縣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上年下降6.8%。其中:批發業銷售額比上年增長2.4%,零售業銷售額比上年增長0.2%,住宿業營業額比上年下降15.7%,餐飲業營業額比上年下降5.2%。
郵政及通信
2022年,赫章縣郵政業務收入0.44億元(不含快遞行業),比上年增長9.74%;通信業務收入5.88億元(含移動、聯通、電信),比上年增長8.79%。
金融
2022年,赫章縣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1733519.99萬元,比年初增加205504.23萬元,比上年增長13.45%;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餘額2138866.099億元,比年初增加223629.48萬元,比上年增長11.68%。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貸款餘額增長速度為12.47%。
旅遊業
2022年,赫章縣旅遊總收入23.32億元,下降28.36%;接待旅遊總人數251.23萬人次,下降29.4%;國內過夜遊客30.8萬人次,增長32.25%;入境過夜遊客107人次,增長723.08%。
交通運輸
赫章縣區位交通便捷,地處“畢水興能源資源富集區”核心區,是畢節大進大出的交通樞紐。畢威高速公路、326國道貫穿東西,212省道橫穿南北,赫鎮、赫六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
2022年,赫章縣公路通車裡程6372.78千米。其中:高等級公路通車裡程127.6千米,國道通車裡程80.0千米,省道通車裡程397.2千米,縣道通車裡程681.34千米,鄉道通車裡程977.03千米,村道通車裡程2016.22千米,通組路通車裡程2093.39千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2年,赫章縣中等職業教育招生1147人,在校生2826人,畢業生1042人。普通高中招生6367人,在校生17961人,畢業生5900人。國中招生14707人,在校生41757人,畢業生13743人。普通國小招生12158人,在校生81836人,畢業生15164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36545人。
2022年,赫章縣普通高考報名人數為7469人,其中文科3119人,理科4350人。實際參加普通高考考試人數為6377人,共錄取5731人,其中分類招生錄取1096人,本科錄取2004人,專科錄取2631人。
文化事業
2022年,赫章縣廣播綜合覆蓋人口62.3萬人,覆蓋率71.1%,電視覆蓋人口46.8萬人,覆蓋率93.8%。
醫療衛生
2022年,赫章縣衛生機構數562個,衛生機構床位數5220張,衛生機構人員數5564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4769人。
社會保障
2022年,赫章縣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251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68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99%。參加養老保險人數442542人,其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8827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93715人;參加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9658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71362人。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赫章,原名墨特川、黑章,是彝族語hezei的音譯,意思是“有水塘的山沖”。當地方言讀“赫”為“hei”,最後定名為“赫章”。
文物
可樂遺址
可樂遺址位於貴州省赫章縣可樂鄉可樂河兩岸的丘陵坡地上,是一處戰國至漢時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220年)的遺址。
可樂遺址區包括遺址2處、墓葬群14處。遺址和墓葬群均有漢代遺址和戰國時期的當地少數民族(即夜郎)遺址和墓葬兩類。漢代城址,位於可樂河南岸,平面為“豬心形”,面積約6-7萬平方米,有夯土城牆環繞。城內出土大量青銅戈、矛、錢幣、瓦當、花紋磚等建材及陶、銅、鐵等生產和生活用品。夜郎文化遺址距漢城約1千米,位於可樂河北岸,出土石器、銅器、陶器。漢墓一般規模較大,隨葬少量金、銀、玉等飾件及銅、鐵、陶器等物。少數民族墓群除隨葬少量陶、銅、鐵、漆器外,其葬式極為特殊,其中的“套頭葬”在國內罕見,反映出夜郎民族的埋葬特點。
2001年,可樂遺址古墓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國家確定為國家大遺址公園。
非物質文化遺產
彝族鈴鐺舞
彝族鈴鐺舞主要流傳於貴州省西北部的赫章縣珠市鄉,財神鎮、雉街鄉、河鎮鄉、雙坪鄉、安樂鄉等鄉鎮也有廣泛分布。彝語稱“懇合唄”,意為“向靈體告別,一起來唱歌、跳舞”,是彝族人民祭奠亡靈的一種傳統民間舞蹈祭祀活動。據《西南彝志?論歌舞的起源》載:“齋場四面八方……巧舞者手執小鈴而舞”,後沿襲此俗。經演變,現不僅在白事場合表演,在一些節日喜慶、農忙時亦比較常見。“彝族鈴鐺舞”彝語稱“懇合唄”。“懇合”為“告別”之意,“唄”為“跳”;“懇合唄”意為“向靈體告別而唱歌跳舞”。是彝族人民在喪葬場合表演的一種傳統民間舞蹈祭祀活動,通過舞蹈表演加上歌師的訴唱來祭奠亡靈,表達對死者的悼念之情。又稱“跳腳舞”或“抄子舞”。原始鈴鐺舞在做大齋的第二天表演,齋祭分大齋(三天)、小齋(一天),由各親戚家所帶的舞隊以火堂為中心,依次按逆時針方向進行。
2005年12月29日,彝族鈴鐺舞入選貴州省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8年6月14日,彝族鈴鐺舞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火把節(彝族火把節)
火把節(彝族火把節),亦稱星回節,是彝族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彝族火把節是根據彝族十月太陽曆推算的彝家“夏至節”,對彝族同胞來說是與年終“彝族年”一樣濃重的節日,時間在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前後一段時間。赫章彝族火把節是全縣彝族同胞富有民族特色的節日,
2011年6月9日,貴州省赫章縣申報的火把節(彝族火把節)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苗族大遷徙舞
苗族大遷徙舞,主要流傳於貴州省赫章縣可樂鄉、德卓鄉、河鎮鄉、結構鄉、雙坪鄉、鐵匠鄉、平山鄉等地。苗語譯為“夠戛底戛且”,意思是尋找居住的地方,是苗族人民傳統民間舞蹈,舞蹈真實地反映了苗族人民大遷徙的苦難歷程,是苗族人民大遷徙的歷史畫卷。苗族人民在節假日、婚禮場、除發剃頭、生日祝壽等歡樂場合,一般都會歡跳大遷徙舞。“苗族大遷徙舞”的舞台可以靈活安排,村頭、野地、荒坡均可。
2005年12月29日,苗族大遷徙舞入選貴州省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西遷葬笙曲樂舞
赫章西遷葬笙曲樂舞又稱滾山珠或滾地龍,流傳赫章縣於興發鄉、古達、平山等鄉鎮苗族較聚居的村寨。苗語稱“嘎幾奪咖”, 反映苗族先民遷徙的艱辛歷程,頌揚苗族祖先在遷徙過程中鬥智鬥勇的英勇事跡,世代相傳,沿襲至今。《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將其命名為《小遷徙舞》,是苗族獨具特色的舞蹈。
2019年,西遷葬笙曲樂舞入選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風景名勝
畢節市赫章阿西里西·韭菜坪景區
畢節市赫章阿西里西·韭菜坪景區又稱大韭菜坪(雲上花海),阿西里西·韭菜坪景區位於貴州省西北部赫章縣興發苗族彝族回族鄉境內,景區內有著世界上最大面積的野生韭菜花——多星韭花帶,是“花海畢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8、9月份,萬畝野生韭菜花相繼盛開,隨風舞動,成了淺紫色的海洋,與山峰、藍天和白雲構成貴州屋脊上一幅獨特而又美麗的畫卷,因此,阿西里西·韭菜坪景區被譽為東方的“普羅旺斯”,2017年8月9日入選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畢節市赫章阿西里西·二台坡景區
畢節市赫章阿西里西·二台坡景區,又名阿西里西大草原,東西橫跨35千米,是赫章縣面積最大的天然牧區,常年牧草生長茂盛,成為當地民眾放牧的“天堂”。2022年11月,畢節市赫章阿西里西·二台坡景區升級為4A級旅遊景區。
畢節市赫章阿西里西·千年杜鵑景區
畢節市赫章阿西里西·千年杜鵑景區,千年杜鵑景區位於畢節市赫章縣松林坡鄉、興發鄉結合部約2000米的高原地帶,因該地生長著一片被譽為“高原千年花海”的萬畝杜鵑林。林中古樹盤虬,遮天蔽日,很多樹齡高達千年而得名。千年杜鵑花海中,有近30個杜鵑品種,藥用植物上百種,園林植物30多種,珍稀植物現已發現10多個品種。2021年6月,阿西里西·千年杜鵑景區入選國家3A級旅遊景區。
赫章國家級森林公園
赫章國家級森林公園由相距40千米的水塘林場和平山林場兩個景區組成,總面積4733公頃。公園具有十分鮮明的生物多樣性和景觀多樣性特徵,屬典型的森林生態旅遊景區,是黔西北地區的生態旅遊瑰寶。
2004年,經國家林業局批准建立赫章國家森林公園,於2007年成功申報為國家2A級景區。
地方特產
赫章半夏
赫章半夏,貴州省赫章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赫章半夏是一味名貴中藥材,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乾燥塊莖,別名又叫麻芋子、三葉半夏。其主要功效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等,適用於濕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等多種症1狀。同時,半夏對於嘔吐反胃、胸脘痞悶以及梅核氣等病症也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在外治法中,半夏同樣表現出色,可用於治療癰腫痰核等症狀。赫章半夏顆粒大,顆型好,質堅實,易加工;乾品色白,斷面潔白,粉質含量高,富含揮髮油,脂肪含量少,尤多含生物鹼。
2013年02月2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赫章半夏”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赫章核桃
赫章核桃,貴州省赫章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赫章核桃,因產自該省赫章縣而得名。其個頭不大,外表不美,但卻具有殼薄、仁飽滿、仁飽白、易取仁、味香純等特點,是貴州省出口的農特產品之一。
2013年02月2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赫章核桃”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赫章櫻桃
赫章櫻桃,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赫章縣適宜種植櫻桃的退耕地及荒地面積約有10萬畝,地理氣候條件非常適宜發展櫻桃產業。此外,原生態無污染的水源,以及性狀偏鹼的土壤等獨特的自然條件,造就了赫章櫻桃皮薄肉厚、汁多核小、色澤鮮艷如珠、味道甘美似蜜的優良品質,赫章櫻桃素有“春果第一枝”之稱。
2018年2月1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赫章櫻桃”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榮譽稱號
2020年6月,赫章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2021年8月,赫章縣入選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