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忠報國(漢語成語)

盡忠報國(漢語成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盡忠報國(拼音:jìn zhōng bào guó)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唐·李大師、李延壽《北史·顏之儀傳》。

盡忠報國(忠:赤誠無私,竭誠盡力)指竭盡忠誠,不惜犧牲一切報效國家。連動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盡忠報國
  • 拼音: jìn zhōng bào guó
  • 近義詞忠心耿耿為國捐軀
  • 反義詞賣國求榮
  • 出處:《北史·顏之儀傳》
  • 注音字母:ㄐㄧㄣˋ ㄓㄨㄥ ㄅㄠˋ ㄍㄨㄛˊ
  • 語法結構:連動式
  • 語法屬性:作謂語、定語
成語出處,成語典故,成語寓意,成語運用,

成語出處

唐·李大師李延壽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盡忠報國”。

成語典故

顏之儀是南北朝時期北周一位剛正不阿的大臣,當時的北周,依仗國強勢大,經常挑起事端,多次進攻南方城池,掠奪大批財物。周宣帝不按國家法令辦事,行政混亂,隨意發布命令。顏之儀見此情形,直言勸諫,一點情面也不留。周宣帝對他非常反感,一次曾經想殺他。朝中大臣們一直為顏之儀求情,周宣帝才饒恕了他。
周宣帝當皇帝不到一年就死了,年幼的周靜帝繼位。這時朝廷大臣劉防、鄭澤想讓戰功卓著、大權在握的外戚將軍楊堅做丞相,輔佐周靜帝,卻又擔心大臣們不服,就偽造了周宣帝遺詔,請顏之儀簽署發放。顏之儀知道周宣帝生前沒有留下這樣的旨意,堅決不肯簽署偽造的遺詔。楊堅聽說後,既氣又急,便叫劉防把起草好的詔書給顏之儀送去,顏之儀義憤填膺,指著劉防罵道:“如今皇上崩駕,新主年幼,你們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為什麼偏偏要把皇室大權送給別人!我顏之儀唯有一死而已,不能欺騙、背叛先帝!”
劉防見顏之儀不願屈服,就代替他簽署了遺詔。楊堅掌權後,就把顏之儀貶到西疆當郡守去了。

成語寓意

五千年來,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曾有無數的英烈前赴後繼、以生命和熱血報效祖國。雖然他們處境艱辛,受盡磨難,但是其精忠報國捨生取義的精神卻代代相承,激勵著子孫後代立志報效祖國,才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忠報國之舉。屈原、陸游、文天祥、辛棄疾、岳飛、陸秀夫、史可法、鄭成功、林則徐、關天培、鄧世昌……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為國為民捨生忘死,傾盡一切,無數愛國英雄拋頭顱、灑熱血,至死不渝,成為人們敬仰的愛國楷模,受到歷朝歷代世人稱讚。成語告訴人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侵巢之下,安有完卵?國家興亡,是每一個國民的責任。報效祖國,也是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盡忠報國”指竭盡忠誠,不惜犧牲一切報效國家。連動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 運用示例
元·脫脫宋史·岳飛傳》:“初命何鑄鞫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明·郭勛英烈傳》第三回:“盡忠報國,乃臣子之責。”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五回:“縣官雖小,事情卻大,作那一處的官,就是那一方的父母,你不安分守己,盡忠報國,孝敬主子,只怕天也不容你。”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七回:“小人又見寧師老爺看了書信,十分歡喜,說叫老爺好好辦事,盡忠報國,還教導了小人好些好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