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地下莖復軸型,有橫走的
竹鞭,局部縮短。竹稈在地面散生或呈小叢,稈堅硬直立,高6-15米,徑可達3cm,節間長30-40cm。稈環平整,籜環似線狀;籜鞘棕綠色,乾枯後呈灰褐色,脫落遲,被栗色刺毛;籜耳小,肩毛髮達,直立;籜舌圓弧形,褐色;籜葉舟狀直立,上部的籜葉稍長於籜鞘,邊緣內卷,粗糙。分枝高度中等,枝細小而短。一年生竹的下部節生枝1枚,中上部節生枝3枚,葉4-8片著生枝端,披針型,長13-35cm;
葉鞘細長,鞘口有扭曲硬毛。出筍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
生長環境
茶桿竹適宜於溫熱濕潤、光照多的氣候環境,長在含有機質、礦物質豐富的酸性沙壤土上。性較耐寒,能耐-13℃低溫;喜深厚、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沙質土壤,亦能適應土層厚30cm的紅、
黃壤。海拔高度150—700米,坳仔、大坑山一帶的土質和氣候最適合茶稈竹的生長,因而竹質最好,單位面積產量也最高。茶桿竹根少,兩側有2-3對芽,可發育為竹鞭或竹稈,在疏鬆肥沃的土壤條件下,或經過濫伐,稈基芽大多數萌發抽筍,長出成叢竹稈,表現出叢生竹的特徵。
分布範圍
原產兩廣及湖南三省,多見於丘陵河谷地帶,江浙一帶均有引種栽培。
茶桿竹主要生長在
懷集縣東部,南部的山嶺之中,集中產地是東南部綏江沿岸。坳仔鎮有茶桿竹4660多公頃,共占全縣茶桿竹林面積的60%。坳仔區的羅大、坳仔、大同、璃玻、仙溪等鄉,山連山,片連片,正宗的坳仔茶桿竹就出產在這一帶。永固區東部、閘崗區南部和幸福區梅石、大梨、大龍、平南等鄉,也是茶桿竹的主要產地,每鄉都有幾十公頃的茶桿竹林。洽水、甘灑、大崗、鳳崗區和附城區共和鄉也有較成片的茶桿竹林,這些地方生長的茶桿竹一般矮小細株,習慣上稱作籬更竹。其他區、鄉則材林或其他竹林中混生有少量茶桿竹。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茶桿竹直立,葉大,密集而下垂、油綠髮光,農村成片綠化,既利生產又有獨特的風趣。作為公園綠地成叢配植,或在亭榭疊石之間屋內窗景點綴,無不相宜。
經濟價值
茶桿竹有竹桿通直、壁厚、枝細、葉疏、節平、環細、光滑、堅韌、彈性強、不易
蟲蛀、耐腐蝕等特點,有 “
鋼竹”美謄;沙擦曬乾後呈淺黃色。由於茶稈竹竹質優良,外形美觀,被廣泛用於製作台、椅、書架、屏鳳、鳥籠、釣桿、禽舍等家具、用具以及花藍、竹畫、竹簾、花盆等工藝品,同時也是建築,園藝、造優質紙張的上等材料。坳仔茶桿竹性能最佳。50年代、蘇聯以坳仔茶桿筆製成“
古比雪夫”牌滑雪桿;國際滑雪比賽曾指定使用中國坳仔茶桿竹製作的滑雪桿,據美國哈佛大學馬丁教授(1974年8月曾來坳仔考察茶稈竹)介紹,懷集茶稈竹銷往美國後,價值很高,製成的釣魚桿每支市場售價最低100美元,高的200-300美元。
繁殖方法
茶桿竹的
竹鞭、鞭蔸隱芽都能成竹,其栽培繁殖方法以移竹為主,兼用鞭蔸。
栽培方法
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手指粗細的一二年生竹相連、3根以上為一叢。掘母竹時留來鞭和去鞭各15-20cm長,適當帶土,保留3-4盤枝條,截去竹梢,然後按3-4m行距及時種植。也可在早春未出筍前挖掘二年至四年生健壯、芽飽滿的竹鞭(帶竹蔸或不帶均可)栽植。就近種植母竹無需包紮,若長途遠運,應妥善包裝,防止宿土松落。運輸時要噴水保濕,若經長時間運輸,栽前將竹叢置水中浸8-24小時,使之恢復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