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城市
常州客運中心是集常州火車站、滬寧高鐵常州站、長途汽車站、捷運1號線(在建)、公交樞紐站、機場大巴、社會停車場、計程車停靠站等多種交通功能以及商業、商務辦公於一體的現代化大型綜合交通樞紐,乘客可以不出站實現多種交通工具的零距離換乘。
常州客運中心總建築面積20.5萬平方米,主要包括滬寧城際鐵路
常州站、長途汽車站和綜合配套系統工程、地下換乘大廳和南北廣場地下通道等三大部分,總投資32億元。
常州客運中心已成為龍城常州的一張閃亮的城市新名片。
設計亮點
地上地下一體化立體式交通模式
常州客運中心有四個特點:一是設施現代化,二是出行便捷化,三是服務人性化,四是管理高效化。它以“一個便捷的客運樞紐、一個現代的都市門戶,一個嶄新的城市地標”展示在廣大市民面前。
常州客運中心位於既有國鐵站的北側、竹林西路的南側,總建築面積20.5萬平方米,其中地上10.3萬平方米、地下10.2萬平方米。整個客運中心建築主次突出,風格一致,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建築群體與站前廣場比例協調、尺度宜人,採用大尺度的灰空間界面,在現代建築語言中蘊涵了中國傳統文化特色。
由於客運中心包含了多種功能,所以標識必不可少。客運中心內隨處可見各類指示性標識牌:有地面上的方位指示;有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流線型指示;有售票處、商業區等固定功能的標識,以及各類溫馨提示。此外,根據行業內的規定,不同的交通工具使用不同色系的標識:計程車是綠色、公車是淡藍色、城鐵是深藍色、長途客運是橙色。
據客運中心設計總工程師邱亦介紹,常州市客運中心設計總的概括就是“地上地下一體化”立體交通模式。地面是人流的進站、地下是人流的出站,充分利用豎向空間立體化布局。以站前廣場為中心,廣場下層空間有客運集散、通廊、計程車等候區、公共停車場以及預留的常州捷運1號線路空間。汽車客運站、城市公交樞紐站、旅遊巴士服務站及期配套用房主要集中在廣場西側。
零距離換乘
常州客運中心分南北兩個廣場,南廣場為京滬鐵路常州站即老火車站,北廣場為滬寧城際高鐵常州站和常州長途汽車站。南北兩個廣場由地下通道連線,乘客可以實現在滬寧城際高鐵與普通火車、長途汽車、機場大巴、捷運、計程車、公車之間進行無縫換乘。
常州客運中心採用“地上地下一體化”立體交通模式,體現了“南北一體、無縫換乘、人車分流、公交優先”理念,地面道路供車輛通行,乘客通過站前廣場、高架平台和地下空間垂直分流,通過HOC信息管理平台,對各類信息進行共享和統一發布,方便統一管理和服務旅客。
常州客運中心建設公交樞紐站,設定6個站台,開通11條公交線路;設定計程車候客區,可停靠計程車100輛;設定社會停車場,可停靠車輛700輛。客運中心投運後,鐵路、公路日旅客運量預計達4.5萬人次,高峰期將超過10萬人次,人流、車流高度聚集。在工程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人性化需求,外部交通“右進右出”,減少交通信號燈交叉口;內部交通“進出站分離”、“人車分離”,方便旅客有序換乘;配備40名諮詢、導服人員,滿足各種情況下旅客導向需求。
建築功能分布
常州客運中心共有三層建築,其中地上兩層,地下一層。
地面一層:城際鐵路售票廳、候車大廳;長途客運售票;長途客運下客區;公交上、下客區。
地上二層:長途汽車的安檢大廳、候車區、發車區及配套的餐飲商業服務區。
地下層: 換乘大廳、南北廣場人行通道、計程車上下客區、社會車輛停放區、非機動車停放區及配套的商業服務區。
交通信息
2路 | 滆湖路公交中心站-工程學院-紡織學院-刑村-北廟橋-輕工學院西門-鳴新路蘭陵路-機電學院- 名仕佳園-信息學院- 常州科教城-常州大學武進校區- 永安花苑-和平路府東路(世貿中心)-和平路長虹路-和平路虹北路-和平路長安路(陽湖名城)-和平路廣電路-和平路定安路(湖塘樂購)-和平路古方路(省武高)-武進建行(和平路人民路)-和平路大通路-和平路聚湖路-龍城大橋-和平路中吳大道-中醫院南院- 清涼新村- 清涼寺-保險大廈- 文化宮-明都大飯店-新豐東橋-小東門商城- 紅梅街道-常州客運中心東- 常州客運中心 |
208路 | 常州客運中心-飛龍路新堂路(北環新村)- 紅星美凱龍-竹林路飛龍路-竹林路廟灣路- 交通信息大廈-竹林北路公交站-天寧區法院(天寧區檢察院)-竹林路龍錦路- 紫荊公園- 青龍苑-傑英仕印染公司-青洋路景陽路(航月紡織)-天美食用品公司-東方柴配廠-狄墅村-狄墅村委-東方石化廠-武城桑園村-富麗華腳踏車廠-榔頭帶村-牟家頭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