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豆科刺槐屬植物)

刺槐(豆科刺槐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刺槐,又名洋槐。拉丁文名:Robinia pseudoacacia L.豆科、刺槐屬落葉喬木,樹皮灰褐色至黑褐色,淺裂至深縱裂,稀光滑。原生於北美洲,現被廣泛引種到亞洲歐洲等地。刺槐樹皮厚,暗色,紋裂多;樹葉根部有一對1~2mm長的刺;花為白色,有香味,穗狀花序;果實為莢果,每個果莢中有4~10粒種子。刺槐木材堅硬,耐腐蝕,燃燒緩慢,熱值高。刺槐花可食用。刺槐花產的蜂蜜很甜,蜂蜜產量也高。栽培變種有泓森槐、紅花刺槐金葉刺槐等。在所有刺槐樹當中泓森槐生長最快,被稱為刺槐樹之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刺槐
  • 拉丁學名: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 
  • 別稱:洋槐、刺兒槐
  • 二名法:Robinia pseudoacacia
  • :植物界
  • 種子植物門
  • 亞門被子植物亞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薔薇目
  • 亞目:薔薇亞目
  • :豆科
  • 亞科:蝶形花亞科
  • :刺槐族
  • 刺槐屬 
  • :刺槐
  • 分布區域:原生於北美洲,現被廣泛引種到亞洲歐洲等地
  • 英文名:False Acacia, Black Locust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地理分布,屬下分類,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種植方法,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造林技術,主要價值,園林價值,使用價值,藥用價值,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10~25米;樹皮灰褐色至黑褐色,淺裂至深縱裂,稀光滑。小枝灰褐色,幼時有棱脊,微被毛,後無毛;具托葉刺,長達2厘米;冬芽小,被毛。羽狀複葉長10~25(~40)厘米;葉軸上面具溝槽;小葉2~12對,常對生,橢圓形、長橢圓形或卵形,長2~5厘米,寬1.5~2.2厘米,先端圓,微凹,具小尖頭,基部圓至闊楔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幼時被短柔毛,後變無毛;小葉柄長1~3毫米;小托葉針芒狀。
總狀花序花序腋生,長10~20厘米,下垂,花多數,芳香;苞片早落;花梗長7~8毫米;花萼斜鐘狀,長7~9毫米,萼齒5,三角形至卵狀三角形,密被柔毛;花冠白色,各瓣均具瓣柄,旗瓣近圓形,長16毫米,寬約19毫米,先端凹缺,基部圓,反折,內有黃斑,翼瓣斜倒卵形,與旗瓣幾等長,長約16毫米,基部一側具圓耳,龍骨瓣鐮狀,三角形,與翼瓣等長或稍短,前緣合生,先端鈍尖;雄蕊二體,對旗瓣的1枚分離;子房線形,長約1.2厘米,無毛,柄長2~3毫米,花柱鑽形,長約8毫米,上彎,頂端具毛,柱頭頂生。
刺槐刺槐
莢果褐色,或具紅褐色斑紋,線狀長圓形,長5~12厘米,寬1~1.3 (~1.7)厘米,扁平,先端上彎,具尖頭,果頸短,沿腹縫線具狹翅;花萼宿存,有種子2~15粒;種子褐色至黑褐色,微具光澤,有時具斑紋,近腎形,長5~6毫米,寬約3毫米,種臍圓形,偏於一端。花期4~6月,果期8~9月。

生長習性

溫帶樹種。在年平均氣溫8℃~l4℃、年降雨量500~900mm的地方生長良好;特別是空氣濕度較大的沿海地區,其生長快,乾形通直圓滿。抗風性差,在衝風口栽植的刺槐易出現風折、風倒、傾斜或偏冠的現象。
刺槐刺槐
對水分條件很敏感,在地下水位過高、水分過多的地方生長緩慢,易誘發病害,造成植株爛根、枯梢甚至死亡。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喜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濕潤的壤土、沙質壤土、沙土或黏壤土,在中性土、酸性土、含鹽量在0.3%以下的鹽鹼性土上都可以正常生長,在積水、通氣不良的黏土上生長不良,甚至死亡。喜光,不耐庇蔭。萌芽力和根櫱性都很強。

地理分布

原產美國。北緯23°~46°、東經86°~124°都有栽培。17世紀傳入歐洲及非洲。中國於18世紀末從歐洲引入青島栽培,現中國各地廣泛栽植。在黃河流域、淮河流域多集中連片栽植,生長旺盛。在華北平原,垂直分布在400~1200m之間。甘肅、青海、內蒙古、新疆、山西、陝西、河北、河南、山東等省(區)均有栽培

屬下分類

刺槐 (華北經濟植物志要)洋槐(中國樹木分類學)
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 Sp. Pl. 722. 1753; 陳嶸,中國樹木分類學 544. 圖441. 1937;Rehd. Man. Cult. Trees & Shrubs 508. 1940;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302. 圖302. 1955;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2:400. 圖2529. 1972.
本種在我國常見有個變種。
傘形洋槐(變種)
var. umbraculifera DC. in Moller’s Deutsch. Gartn.-Zeit. 18: 630 (h). 1903.
與原變種不同為:枝稠密無刺,樹冠近球形,很少開花結果。
在大連、青島一帶有栽植。
塔形洋槐(變種)
var. pyramidalis (Pepin) Schneid. Ill. Handb. Laubh. 2: 83. 1907.——R. pyramidalis Pepin in Rev. Hort. ser. 2, 4: 240. 1845.
與原變種不同為:枝挺直,無刺,樹冠圓柱形。
見於庭園栽培。
品種分類
現有刺槐品種按用途區分,大體可歸結為如下幾類:
①用材樹種;
②園林綠化樹種;
③飼料林樹種;
④蜜源林樹種;
⑤能源林或防護林樹種;
⑥肥料樹樹種。當然,各類之間時常存有交叉,還可以有其它不同的歸類方法。近些年來,國內林業科技人員也選擇出來不少可供園林綠化用的刺槐新品種,它們是:
1、直桿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Bessouiana’)樹幹筆直挺拔,黃白色花朵;
2、金葉刺槐(R. pseudoacacia‘Frisia’)中等高的喬木,葉片金黃色;
3、曲枝刺槐(R. pseudoacacia‘Tortuosa’)枝條扭曲生長,亦稱疙瘩刺槐;
4、柱狀刺槐(R. pseudoacacia‘Pyramidalis’)側枝細,樹冠呈園柱狀,花白色;
5、球冠刺槐(R. pseudoacacia‘Umbraculifera’)樹冠呈園球狀,老年呈傘狀;
6、龜甲皮刺槐(R. pseudoacacia‘Stricta’)樹皮呈龜甲狀剝落,黃褐色;
7、“紅花”刺槐(R. decaisneana L.):花冠蝶形,紫紅色。南京、北京、大連、瀋陽有栽培。
8、無刺刺槐(R.pseudoacaciaVar.inermisDC):樹冠開張,樹形掃帚,枝條硬挺而無托葉刺。青島、北京、大連有栽培,扦插繁殖,多用於行道樹。
9、小葉刺槐(R.pseudoacaciaVar.microphylla):小葉長1~3cm,寬0.5~1.5cm。複葉自頂部至基部逐漸變小,莢果長2.5~4.5cm,寬不及1cm,山東棗莊市有栽培。
10、箭桿’刺槐(R. ‘upright’L.):樹幹挺直,分枝細而稀疏,在青島市膠南縣有栽植。
11、“黃葉”刺槐(R. ‘yellow’L.):在山東東營市廣饒縣選出,葉常年呈黃綠色。用分株或嫁接繁殖。
12、球槐:樹冠呈球狀至卵圓形,分支細密,近於無刺或刺極小而軟。小喬木。不開花或開花極少
13、粉花刺槐:花略暈粉紅。
14、泓森槐:是我國重要的速生用材樹種,材質重而堅硬,耐磨抗衝擊,抗壓力強,耐水濕與腐朽,是房屋橋樑、建築、礦柱、機械車船製造、加工各種工具等的優良用材。是生長最快的刺槐。
泓森槐,刺槐屬,高大喬木,窄冠型,其樹幹形率可達到0.78;樹幹通直向上,樹冠緊湊圓滿,分枝角度度30-45°,樹枝在樹冠內均勻分布,形成圓滿樹冠。高至25米左右,樹皮褐色或淺灰色,單數羽狀複葉,複葉長25-40CM。葉互生;長7-12CM,葉柄長1-3厘米,葉片寬4-7CM,基部膨大;橢圓形至長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圓形或鈍頭,有時微凹,有小細刺尖,全緣,光滑或幼時被短柔毛,葉質厚,鮮綠色。花序腋生,花白色,甚芳香,密生成總狀花序,作下垂狀,長10-20厘米,花軸有毛,花梗長7毫米,有密毛;花冠蝶形,由旗瓣、翼瓣和龍骨瓣組成,其中旗瓣基部有一黃斑;雄蕊102體;子房圓筒狀,花柱頭狀,花期初夏。
泓森槐有一定的抗旱、抗煙塵、耐鹽鹼作用。適生範圍廣,是改良土壤、水土保持、防護林、“四旁”綠化的優良多功能樹種。可作為行道樹、住宅區綠化樹種、水土保持樹種、荒山造林先鋒樹種等。
泓森槐生長迅速,木材堅硬,紋理細緻,耐水濕,抗腐朽易燃,熱值高,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樹種和能源樹種。可做為礦柱及建築用材,也是製作家具,木地板的優質原料。
泓森槐是我國重要的速生用材樹種,材質重而堅硬,耐磨抗衝擊,抗壓力強,耐水濕與腐朽,是房屋橋樑、建築、礦柱、機械車船製造、加工各種工具等的優良用材。
現全國造林樹種單一,土壤地力衰退嚴重,而營造泓森槐混交林可大大改良土壤,根瘤菌,能固氮,落葉可肥土。用榆樹楊樹柳樹等混交,長勢都會更好。泓森槐根系發達,具根瘤,可以固氮,提高土壤肥力,故其耐瘠薄、耐旱性優於楊柳科品種,在貧瘠的土壤中,也能較正常生長。泓森槐的固氮特性,是一個很好的混交林樹種,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促進其他混交林樹種快速生長。

繁殖方法

根段催芽育苗法
選地做畦 選擇背風向陽、地勢平整、排灌良好的苗圃地作溫床。做畦前每畝施有機肥1000公斤,碳銨、過磷酸鈣各50公斤,耕翻、耙平後,在畦面上撒100∶1的麩皮、甲胺磷毒餌,以防螻蛄等地下害蟲危害。畦面南北向,寬1.5米,長12米左右,畦埂寬50厘米,畦面與地面相平。
截根排放 選用優良品種如魯刺74068等莖粗度在0.2~0.5厘米的一年生苗根,剪成3~5厘米長的根段,並將根段按粗細分成三組,每百根紮成1捆,放入濕沙內貯存備用,以免根段失水而失去發芽能力;也可隨剪截、隨分級、隨排根。3月上旬,將根段均勻地排放在挖好的溫床畦內,每平方米排300~350根,互不交叉重疊,播後噴足水,上覆1厘米厚細土,隨即搭拱棚覆蓋好塑膠薄膜,四周密封並挖好排水溝。
溫床催芽 排根蓋膜後,床面溫度保持在20~25℃以促發芽。約15~20天開始出芽,30天左右苗出齊。前期氣溫低,畦床內不宜噴水;3月下旬以後,氣溫逐漸升高,中午畦床溫度超過30℃時,應注意適當通風降溫,嚴防日灼幼苗。苗出齊後可噴水保濕,並選晴天下午浸水一次。注意通風換氣,調節床溫和濕度,以保持幼苗正常生長。苗高5厘米以上時要進行晾畦、煉苗;移栽前兩天要全天揭膜,以使芽苗適應大田氣候。
芽苗移栽 育苗地要求地面平整、排灌方便,移栽前每畝施有機肥1000公斤,碳銨、過磷酸鈣各50公斤,全面機耕耙平後作南北向小高壟,壟寬60厘米,壟溝寬30厘米、深25厘米,壟長25米左右。苗高5~10厘米時移栽。由於根段發芽不整齊,芽苗應分批進行移栽,小苗或未發芽的根段可在溫床內繼續催芽。4月底至5月上旬移栽。選陰天移栽為好;晴天應在下午3點後移栽,避開中午高溫,以免芽苗失水影響成活。移栽時,先在畦內噴水,再用小鏟帶苗切土塊放入盆中;若土塊散落,就將芽苗立即栽植。栽植時用小鏟掘5~8厘米深的直壁小坑,芽苗緊貼直壁植入,覆土後即澆水。每壟栽兩行,行距45厘米,株距30厘米,每畝栽4900株左右。
苗期管理移栽後一周內每天澆水一次,以保成活。5月中旬幼苗成活後每畝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洇水一遍;6月中旬每畝再追施尿素15~20公斤,並洇水。適時鬆土除草,促進苗木生長。芽苗返青活棵期及時噴氧化樂果乳劑100倍液,防止蚜蟲危害幼苗;生長旺盛期再噴一次。這樣,可確保出圃苗木高度在2.5米以上,大部分苗木可滿足四旁植樹和成片造林的需要。

栽培技術

種植方法

種子處理
刺槐莢果由綠色變為赤褐色,莢皮變硬呈乾枯狀,即為成熟,應適時採種,並經日曬、除去果皮、秕粒和夾雜物,取得純淨種子。莢果出種率為10~20%,千粒重約為20g,發芽率為80~90%。
剌槐種子皮厚而堅硬,播前必須進行催芽處理,即將種子倒入60~80℃的熱水中,用木棒充分攪拌,5~10min後摻人涼水,使水溫降到30~40℃為止,然後將浮在上面的雜質和壞種撈除,好種浸泡24h後撈出,稍乾時用細眼鐵篩篩去未泡脹的硬粒種子,再進行燙水浸種,已吸水膨脹的種子放入笸籮內,蓋上濕麻袋,放在向陽溫暖處,每天用溫水淘洗2次。4~5d後待種子萌動時即可播種。
選地、整地和施肥
刺槐幼苗畏寒、怕澇、怕鹼,所以育苗地應選擇地勢較高、便於排灌的肥沃砂壤土為宜。土壤含鹽量要在0.2%以下,地下水位大於1米。選用水澆地,或土質深厚、平坦的熟土地。不要在澇窪地和土質瘠薄的山地育苗。刺槐不宜連作,可與楊樹松樹等輪作,以防立枯病,切忌黏重土壤育苗。整地要求精耕細作,秋季整地施肥,春季耙耱保墒,5月上旬灌水後播種。
播種
刺槐過旱播種易遭受晚霜凍害,所以播種宜遲不宜早,以“穀雨”節前後為最適宜。畦床條播或大田式播種均可。一般採用大田式育苗,先將苗地耱平,再開溝條播,行距30~40cm,溝深1.0~1.5cm,溝底要平,深淺要一致,將種子均勻地撒在溝內,然後及時覆土厚1~2cm並輕輕鎮壓,從播種到出苗6~8d,播種量60~90kg/hm^2。

田間管理

在剌槐育苗中,掌握幼苗耐旱、喜光、忌澇的特點,是保證育苗成活的關鍵。
1、灌水。播種後到幼苗出齊以前不能灌水。出苗後,土壤濕度適中時,要及時鬆土中耕,提高地溫,有利發芽。灌水過早,土壤濕度過大,地溫低,容易坐苗或出現黃葉病。在反覆中耕鬆土的基礎上,6月初可以灌第1次水,以後在正常情況下每隔20d灌水1次。7月上旬灌水後暫停一段時間.以促進苗木提高木質化程度、增強越冬能力,11月下旬最後灌1次冬水。
2、追肥。當刺槐定苗後,結合第1次灌水進行第1次追肥,施入尿素45~75kg/hm^2,6月底結合灌水追施以氮、磷肥為主的複合肥2次,施肥量為75~195kg/hm^2,8月初停止施肥。最好是冬耕早春耙地,每畝施腐熟的基肥3000斤至5000斤。春季整地應提早,深翻(25厘米以上)、細耙、整平。在整地的同時,每畝用15斤黑礬(硫酸亞鐵)粉拌入5%辛硫磷1斤,再摻入40倍的細土,撒入地中,以進行土壤消毒。
3、鬆土除草。育苗地要在灌水後或雨後及時中耕,經常保持疏鬆無草。
4、防寒越冬。刺槐一至二年生苗易遭秋霜凍及春風乾的危害,致使苗木地上部分乾枯,故一年生苗應在秋後挖出進行秋季造林或越冬假植,第2年春季提供造林。
5、移植培育大苗。培育道路、庭院、城市綠化等需要的大苗,原州區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進行移植,移植密度主要取決於苗木培育規格和年限.一般四年生移植苗株行距以50cm×100cm為宜。培育苗木年限越長移植的株行距越大。剌槐移植多採用穴植,移植前應剪去地上部分,並將劈裂損傷的根條剪掉。根系長度應保持在20~30cm,苗根蘸漿栽植,栽苗深度應使根頸頂端與地表持平。移植後的苗木要及時進行澆水追肥、鬆土除草、防寒越冬等撫育工作,尤其對平茬苗應做好去梢、抹芽、修枝等工作.選留健壯直立的枝條作為主幹。

病蟲害防治

刺槐受白蟻葉蟬、蚧、槐蚜、金龜子天牛、刺槐尺蛾、桑褶翅尺蛾小皺蝽等多種害蟲為害。刺槐種子小蜂是種子的主要害蟲,被害率可高達80%以上。刺槐小苗的病蟲害有地蛆、象鼻蟲、蚜蟲、立枯病等。發現蟲害可用40%氧化樂果乳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對於立枯病,在發病初,用50%的代森銨300倍至400倍液噴灑,滅菌保苗。

造林技術

造林時間
剌槐春、秋2季都能造林。造林方法因地而異。在冬、春季多風、比較乾燥寒冷的地區,可在秋季或早春採用截乾造林;在氣候溫暖濕潤而風少的地方,可在春季帶乾造林。剌槐發芽遲,春季待芽孢綻放時造林成活率高,造林時間以秋季落葉後至土壤封凍前為宜。
植苗造林
丘陵山區造林地以陽坡、半陽坡中下部、低谷帶為宜。最適生的造林地為:具有壤質間層的河漫灘,在地表40 - 80cm以下有砂壤至粘壤土的粉砂地、細砂地,土層深厚的石灰岩和頁岩山地,黃土高原溝谷坡地。但風口地、含鹽量在0.3%以上的鹽鹼地、地下水位高於0.5m的低洼積水地、 過於乾旱的粗沙地、重粘土地等均不宜栽植刺槐。
造林密度要適宜,速生豐產林每畝可栽植110 - 200株;一般用材林可栽220~330株;水土保持林、薪炭林可栽330株以上。刺槐與楊樹、白榆臭椿側柏紫穗槐等混交造林,林木生長量大,病蟲害少。混交方式以帶狀為好。在中國北方地區的成熟年齡一般為20 - 30年,在好的立地條件下為40年。
利用刺槐根櫱和枝條萌發力強的特性,主要採用一至二年生健壯苗(地徑≥0.8cm,主根長≥20cm,毛細根發達完整)進行截桿埋根栽植,即起苗時對地上部分保留苗高15~20cm進行短截,栽植時先將苗木根系蘸泥漿保濕後放入已挖好的栽植穴,扶正苗木,根系舒展,填土分層踏實,春季栽植不須埋土,秋季栽植必須埋土越冬口卅。注意栽植不宜過深,一般栽植深度比苗木根頸高出1~3cm,覆高15~20cm的小土堆埋住苗乾,埋土不宜過深應與苗木埋平或苗乾外露1~3cm;土堆不要打實,到春季不要刨去土堆,以保持苗木周圍土壤濕度。
幼林撫育
幼林撫育管理除了正常的除草鬆土、病蟲害防治外,主要是進行除櫱抹芽、修枝去梢等,培育壯直的主幹,促使樹幹和樹冠的形成。

主要價值

園林價值

本種根系淺而發達,易風倒,適應性強,為優良固沙保土樹種。華北平原的黃淮流域有較多的成片造林,其他地區多為四旁綠色和玲星栽植,習見為行道樹。
刺槐樹冠高大,葉色鮮綠,每當開花季節綠白相映,素雅而芳香。可作為行道樹庭蔭樹工礦區綠化及荒山荒地綠化的先鋒樹種。對二氧化硫、氯氣、光化學煙霧等的抗性都較強,還有較強的吸收鉛蒸氣的能力。根部有根瘤,又提高地力之效。冬季落葉後,枝條疏朗向上,很像剪影,造型有國畫韻味。

使用價值

材質硬重,抗腐耐磨,宜作枕木、車輛、建築、礦柱等多種用材;生長快,萌芽力強,是速生薪炭林樹種;又是優良的蜜源植物。
刺槐生長迅速,木材堅韌,紋理細緻,有彈性,耐水濕,抗腐朽,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樹種。可供建築、枕木、車輛、農具用材;葉含粗蛋白,可做飼料;花是優良的蜜源植物,種子榨油供做肥皂及油漆原料。
在食品工業上,槐豆膠常與其他食用膠復配用作增稠劑、持水劑、黏合劑及膠凝劑等。用它與卡拉膠復配可形成彈性果凍,而單獨使用卡拉膠則只能獲得脆性果凍。用它與瓊脂復配可顯著提高凝膠的破裂強度。與海藻膠氯化鉀復配廣泛用作罐頭食品的複合膠凝劑。與卡拉膠、CMC復配是良好的冰淇淋穩定劑。還可用於乳製品及冷凍乳製品甜食中作持水劑,以增進口感及防止冰晶形成。

藥用價值

功能主治
止血。主治大腸下血,咯血,吐血,及婦女紅崩。
毒性
誤以洋槐幼芽及幼葉作副食品,可因機體對洋槐過敏,或烹調不當,或食用過多,以及食後再經日光照射等因素而發生中毒。曾報導23例,中毒多發生在食後2~20天之間,其表現為臉和手部浮腫,局部刺疼、灼痛或脹痛,發癢,全身無力。解救方法:用食醋2兩及蒲公英4兩煎服,暫時避免日光照射,2~3天即可緩解。
鑑別
顯微鑑別
粉末特徵:淡黃綠色。
①花瓣破片上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略彎曲或平直,爪部細胞縱向伸長,細胞外壁具明顯的角質層紋理;下表皮細胞形似上表皮。
②花萼上表皮細胞多角形,花萼基部細胞縱向伸長,有時可見非腺毛;下表皮細胞形同上表皮,但非腺毛密生,且見氣孔。
③非腺毛隨處可見,完整者長131-413μm,直生或稍彎曲,多為2細胞,基部細胞短小,頂細胞長。
④花萼內薄壁細胞可察見,有的細胞內含黃棕色或淺紅紫色物質。
⑤花絲內、外表皮細胞狹長方形。
⑥子房外表皮破片有時可見,細胞狹小,長20-39μm,寬9-15μm。
⑦花粉粒直徑30-35μm,壁平滑。
⑧導管細小,常為螺紋。
⑨草酸鈣方晶或可察見,長4-10μm。
理化鑑別
薄層色譜:取樣品的甲醇溶液點於矽膠G薄層上,用正丁醇-冰醋酸-水(4:1:1)展開,然後噴1%三氯化鋁(ALCL3)的乙醇溶液,在紫外燈下觀察螢光斑點,洋槐甙的Rf=0.46,若改用(4:1:2)的展開劑Rf=0.54,以異丙醇-水(7.6:2.4)為展開劑時Rf=20.70。
化學成份
花含刀豆酸、鞣質、黃酮類、蓖麻毒蛋白。
花蜜含糖0.37%及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組氨酸、精氨酸、賴氨酸、鳥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酪氨酸、脯氨酸及蘇氨酸等多種胺基酸,其含量為花蜜乾重的0.002~4.786毫克%。
葉含有刺槐甙(acaciin,C28H32O13·4H2O)、刺槐素(acacetin,C16H12O5)、三糖甙、洋槐甙(robinin,C33H40O19)、鞣質等。
未成熟種子及其外面堅皮含刀豆酸。種子含植物凝集素。種子油的脂肪酸組成是:亞油酸53.18%,油酸24.26%,亞麻酸12.04%,棕櫚酸4.72%,花生酸3.31%,硬脂酸2.35%,微量的廿二酸及廿四(烷)酸。
樹皮有毒,含毒蛋白和毒甙成分。心材含刺槐乙素、二氫刺槐乙素、β-二羥基苯甲酸、β-二羥基苯甲酸甲酯、4,2’,4’-三羥基查耳酮、甘草素、紫鉚花素、紫鉚亭、3,4,5,2’,4’-五羥基查耳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