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發生規律,防治方法,藥劑防治,物理防治,地面防治,人工防治,
形態特徵
成蟲
雄成蟲體長14~17mm,翅展33~42mm。觸角羽狀,灰白色,羽毛褐色。前翅黃褐色,外橫線和內橫線黑色彎曲,兩線外側各有白色線,兩線間為暗褐色。中室上有1長點形黑斑。後翅淡褐色,間有黑色散點,有兩條黑橫紋,中室上有1黑色斑。雌成蟲體長13~19mm,無翅,觸角絲狀。體被暗褐色或淡黑色鱗毛。
卵
圓筒形,暗褐色,近孵化時黑褐色。卵殼質地堅硬,表面光滑。卵高0.8~0.9mm,頂部直徑0.5~0.6mm,底部稍小。
幼蟲
初孵幼蟲體長3mm左右,頭殼橙黃色,單眼黑色。體暗綠色。末齡幼蟲體長約45mm。頭深黃色,顱側區有4列倒八字形黑斑。蟲體淡黃色,背線、亞背線、氣門上線、氣門下線和亞腹線灰褐色或紫褐色,各線邊緣為淡黑色。氣門線黃白色。腹線淡黃色。氣門黑色。腹部第八節背面有1對深黃色突起。
蛹
繭土色。橢圓形,長徑15~22mm,短徑10~15mm。蛹棕褐色。紡錘形.各體節上半部密布圓形刻點,下半部平滑。尾節棕黑色,向背面突出。臀棘末端並列2刺向腹面斜伸。
發生規律
該蟲一般每年發生1代。以結繭蛹在土中3~9cm處越冬。第二年2月下旬成蟲開始羽化,3月中旬至4月上旬為羽化盛期,末期至4月中旬,發蛾期長達50天。成蟲雌雄異型。雄蛾有翅善飛,白天靜止在樹幹上或草叢間,傍晚到夜間22時左右最活躍,有趨光性。雌蛾無翅,腹部膨大,充滿卵粒,僅能緩慢爬行。成蟲羽化時間一般是14時開始,以17~18時最盛,羽化後於當晚19時至深夜在樹幹上交尾。雌蛾產卵前期極短,交尾後數小時即開始產卵,一般當晚產完。
卵多產在刺槐樹1年生枝梢端部陰面,在蘋果樹上偶爾發現1年生枝梢端部或較粗枝條的樹皮上也有卵塊。卵粒排列成行,數行或數十行成一卵塊。每雌成蟲最少產卵191粒,最多達920粒,平均462.5粒。由於雌成蟲產卵前期極短,卵的發生期與雌成蟲的發生期除始期稍晚外基本一致:即3月上旬開始產卵,3月中旬至4月上旬為產卵盛期,末期在4月中旬。卵歷期受溫度影響較大,早期(3月上旬)產的卵由於氣溫較低(10℃左右),其卵期為五天;後期(3月下旬)產的卵,此時氣溫較高(16℃左右),則平均卵期縮短到15.5天。因此田間卵孵化期較成蟲和卵的發生期大為縮短。即4月上旬開始孵化,中旬進入孵化盛期,下旬全部孵化完畢,先後歷期20天。卵的孵化率95%~100%。
刺槐眉尺蠖初孵化幼蟲為害葉片呈不規則穿孔,或沿葉緣蠶食成小缺刻,大幼蟲為害葉片僅留主脈或全部食盡,並能啃食蘋果、梨的花和幼果,為害嚴重。幼蟲前3齡食量較小,4齡以後含量大增。幼蟲日夜取食,受驚擾則墜落地面,過後又爬上樹。5月中旬末幼蟲陸續老熟,開始下樹,下旬前半期進入盛期,下旬後半期為下樹高峰,至6月上旬結束。整個下樹期較集中,前後約20天。老熟幼蟲吐絲下垂落地或直接掉落,從土縫或疏鬆處鑽入土中結繭,經過40多天的前蛹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藥劑防治
在成蟲羽化出土盛期前(3月中下旬)對林地噴、撤4%故馬粉劑,每畝用藥2~3kg。在1~3齡幼蟲期對刺槐樹噴白僵菌粉劑或5%敵百蟲粉劑,每畝用藥0.5kg。用粉筆作載體,每支吸附2.5%澳氰菊酯乳油2ml,製成毒筆,在成蟲發生期雌蛾上樹產卵前,在樹幹上畫雙環,能有效地阻止雌蛾上樹產卵。可以發動輔助勞力採用此法進行群防。
物理防治
雌蛾上樹產卵前,在樹幹基部綁紮寬約10cm的塑膠薄膜帶,阻止雌成蟲上樹產卵。在卵孵化前砸死勉強產於塑膠薄膜帶以下樹皮上的卵塊。
地面防治
3.注意保護天敵該蟲幼蟲階段天敵種類較多,此時的防治應以地面防治為主,控制樹上噴藥次數,以利天敵活動。
人工防治
果園內防治在果園內應抓緊幼齡幼蟲期的防治。可選用白僵菌,也可噴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50%殺螟硫磷(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