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X非效率,是指在壟斷企業的大組織內部存在著資源配置的低效率狀態。這一概念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萊賓斯坦首先提出的。萊賓斯坦提出這個概念的目的,“就是要說明,免受競爭壓力的保護不但會產生市場配置的低效率,而且還會產生另外一種類型的低效率:免受競爭壓力的廠商明顯存在超額的單位生產成本。因為這種類型的低效率的性質當時尚不明了,所以稱作X低效率”。
公營壟斷企業之所以會產生X-非效率,是其進行經濟活動的環境而決定的。如果外部環境是完全競爭的市場,那企業的內部就會產生一種“外部壓力感”,從而導致該企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即產生X-效率。如果外部環境沒有競爭壓力,那么在壟斷企業里,上至經營者下至每個成員都會顯露出惰性,就產生了X-非效率。在壟斷的“市場”中,經營企業客觀地得到了免於競爭壓力的庇護場所,它就沒有必要追求成本極小化了。
大企業中產生“X-非效率”的原因主要是:
兩權分離的制度安排,往往易於產生"內部人控制"問題,即企業經營者置企業所有者利益於不顧,片面追求規模擴大,過度投資和耗用資產;不注意降低成本和過分的在職消費,導致企業利潤費用化;工資、獎金增長過快,侵蝕企業利潤等。
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相比,公司績效與職工物質利益不易直接掛鈎。當市場競爭壓力較小時,企業就傾向於用增加人員和提高工資的辦法來維持生產經營規模,通過提價的辦法向消費者轉嫁增加的那部分成本,從而導致企業整體效率的降低和競爭力的削弱。
隨著企業規模擴大,管理層次增加信息交換傳輸量和組織協調的工作量將按幾何級數增加。與此同時,由於信息傳輸或轉換中某些障礙,有意或無意的出現錯誤的可能性也將大大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