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texting”是一種通過欺詐獲得不知情人信息的技術和方法,翻譯的術語為“假託”,出現於上世紀90年代,多被用於金融欺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假託
- 外文名:pretexting
- 出現時間:上世紀90年代
- 用處:用於金融欺詐
實例,票據詐欺,信用卡詐欺,小額開戶,防範,
實例
票據詐欺
票據詐欺是金融詐欺的主要形式之一,而“銀行承兌匯票?、“銀行匯票?又是票據詐欺的重災區。發生在湛江一家有限公司變造或偽造金融憑證案,金額達2億多元。 原上海中宏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劉運秀與無業人員喬智訓合謀,由喬智訓從廣州以2萬元購得一張偽造的票面金額300萬元人民幣的“銀行承兌匯票?,而後持票到無錫一家商業銀行的分理處,進行了“銀行承兌匯票?的貼現,騙得人民幣296.08萬元。有的不法分子利用十分高明的手段克隆“銀行匯票?,往往超前一步趕到兌付銀行,以假亂真,騙取現金或轉帳結算,等到真正的兌付人持票存取款時,才發現票據被詐欺。
根據中國工商銀行濟寧市分行的統計,去年以來,共堵截“假銀行承兌匯票?15筆,金額達2600萬元。在票據詐欺中,轉帳支票詐欺也比較常見,尤其是交通經濟欠發達地區,常以開“空頭支票?的形式騙取對方的物資商品;有的不法分子私刻其他單位的印章,到物資或商場進行詐欺財物;有的信譽差的單位,為了拖延交付貨款,明知自己賬上無錢,也常常以開“空頭支票?的形式糊弄對方,給支票結算帶來嚴重的信用危機,有的單位寧可自找麻煩收現金,也不願意收受支票;有的賬上雖然有錢但不願意付款,也常常以故意蓋錯印章或填錯內容要素而達到拒絕付款的目的;有的雖可以收受支票,但必須等收妥款項以後再發貨,支票的使用效率大為降低,嚴重影響了支票的功能和套用。
信用卡詐欺
近年來,隨著銀行信用卡業務的迅速發展,持卡人數的不斷增加,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進行詐欺活動逐漸增多,其中以惡意透支的方式進行信用卡詐欺犯罪尤其突出。據前不久一個省的工、農、中、建四家銀行信用卡使用情況的調查,惡意透支者多達5000多人,金額高達500萬元以上。
據一位惡意透支人被捕後的交待,他利用多張信用卡,採取逃避授權異地取現的手法,在多個自動櫃員機上惡意透支98筆,取得現金6萬餘元。一些惡意透支者少則幾千元,多則幾萬元,有的甚至高達10萬、20萬元以上,給國家、集體、個人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嚴重危害了信用卡業務的正常運作和良好的金融信用環境。
信用卡詐欺不僅存在於惡意透支,還有一些不法之徒運用各種非法手段偽造、複製信用卡,包括外幣卡,然後到各商場購買諸如手機、電腦、數位相機、金銀首飾等貴重物品,有的竟然屢屢得手。
根據一樁信用卡詐欺案案犯交待,他們利用偽造的12張信用卡,刷卡購物達22萬元之多。有的犯罪分子還利用客戶疏忽大意之時,竊取他人信用卡卡號和密碼,用專門設備複製信用卡後,通過自動櫃員機轉賬、取現進行詐欺。
還有的犯罪分子利用卡、折通用的條件,通過協商將購物保證金存入售貨人預先開立的銀行賬號,存摺交進貨人持存,雙方各持有密碼,這樣雙方都以為安全保險,實際上被壞人鑽了空子,售貨人可以利用信用卡提走存在儲蓄折上的保證金,使其詐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