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外文名:ontological
- 詞性:形容詞
- 英式發音:[ˌɒntəˈlɒdʒɪkl]
- 釋義:本體論的;存在論的
Fostering the Ontological Turn 《Fostering the Ontological Turn》是一本圖書,作者是Egidi, Rosaria (EDT)、 Bonino, Guido (ED T) 。
本體理論(ontological theory):表達本體知識的邏輯理論,它是一種特殊的知識庫,是本體知識所賴以存在的介質,強調的是具體的產品(designed artifact)。而“概念化”強調的是語義結構本身,是從具體的產品中抽象出來的對應的語義成分(s...
存在療法(ontological therapy)是由存在主義心理學家R.R.梅創立的心理治療方法。以他關於人的自由存在、自我中心和自由意志等人格理論為基礎。他認為,產生精神病症狀的原因是患者對自己的存在感覺不真實、不連貫,易受到外在的威脅,對...
本體論美學 本體論美學( ontological aesthetics)研究美的存在最終本原、本性的美學理論。是哲學本體論在美學中的延伸。在中外美學史上有多種界說,客體本體論。
本體論證明(ontological argument),亦稱“上帝存在的本體論證明”。是指證明上帝存在的一種理論。認為從上帝的性質是一種完全的存在這個定義就可以得出上帝存在的結論。由安瑟倫在其主要著作《宣講篇》中提出。他繼承柏拉圖和奧古斯丁的思想...
本體論論證(Ontological Argument),基督教哲理神學和辨惑學命題之一。其特徵是使用經院哲學的本體論方法來論證上帝的存在,由安瑟倫首先提出。其論證過程是:大前提:人心中存在著一個上帝的觀念,其含義為無限完美者。小前提:無限完美者...
存有論證(ontological argument)是西方哲學對神存在最仔細的探討。其課題是:如何證明神的觀念必須有神存在的根據。該論證主要由安瑟莫(Anselm of Canterbury, 1033-1109)開始,笛卡兒(R. Descartes, 1596-1650)、來普尼茲(G.W. ...
存在的罪疚(ontological guilt)是指R.R.梅人格理論術語。個體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精神與肉體的矛盾,完美與缺陷的反差時產生的無能為力、缺乏勇氣的情感體驗。與焦慮一樣,是人性的本質因素。在個體不去探究人生存在的意義,否認...
自然的本體化 自然的本體化(ontologicalization of nature)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公布時間 2003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自然辯證法名詞》第一版。
本體論矛盾心理 本體論矛盾心理(ontological ambivalence)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公布時間 2003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自然辯證法名詞》第一版。
德布羅意-玻姆理論是一種量子力學詮釋。亦稱因果性詮釋(Causal Interpretation)、存在性詮釋(Ontological Interpretation)、玻姆詮釋、玻姆力學(Bohmian Mechanics),有時也不嚴格地與導航波理論(Pilot-Wave Theory)混同。需注意,該理論有...
1: Ontological Categories and Categorical Schemes 2: The Four-Category Ontology and its Rivals 3: Some Formal Ontological Relations 4: Formal Ontology and Logical Syntax II. Objects and Properties 5: The Concept of an ...
自然本體論態度 自然本體論態度(natural ontological attitude)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公布時間 2003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自然辯證法名詞》第一版。
palaeontography,英語單詞,主要用作為名詞,用作名詞譯為“化石學”。網路釋義 palaeontography化石學 palaeontography 化石學 Palaeontological age correlation 古生物年代對比 單詞用法 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 palaeontography /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