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15a/16-1對B細胞及其介導的炎症性腸病惡性轉化的調控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劉榮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microRNA15a/16-1對B細胞及其介導的炎症性腸病惡性轉化的調控研究
- 依託單位:復旦大學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榮花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炎症性腸病是結腸癌的誘因之一,其中,免疫調節異常是介導炎症失控、進而誘導腫瘤發生的關鍵。為此,我們通過構建小鼠腸炎癌轉化模型開展免疫調控研究,發現microRNA15a/16-1(miR-15/16)是一個關鍵調控分子,表現為:1、 miR-15/16缺陷促進小鼠腸炎癌轉化;2、miR-15/16缺失上調腸道B細胞的比例,促進其在腸道內富集;3、miR-15/16缺失後B細胞活力增強,TGF-β分泌增加。提示,miR-15/16在腸炎癌轉化中具有負向調控作用,且與B細胞相關。因此,本項目擬利用miR-15/16和B細胞敲除鼠,聯合miR-15/16體內外過表達,B細胞體內過繼轉輸及功能檢測,生物信息預測及蛋白質組學分析等技術方法,進一步明確miR-15/16調控的關鍵免疫細胞及分子,解析其在腸炎癌轉化中的具體作用及機制,期望為有效控制炎症反應的強度、緩解腫瘤發生,提供理論和實驗依據。
結題摘要
炎症性腸病是結腸癌的誘因之一,其中免疫調節異常是介導炎症失控、進而誘導腫瘤發生的關鍵。通過構建小鼠腸炎癌轉化模型,開展免疫調控研究,我們首次發現microRNA15a/16-1(MIR15A/16-1)是一組調控炎症相關腫瘤進展的的關鍵分子。MIR15A/16-1簇在結腸炎相關的結直腸癌進展過程中持續下調錶達,其下調可促進B細胞在腸組織局部富集,促進腫瘤發生進展。進一步對B細胞的分析證實,B細胞介導了MIR15A/16-1簇對腸炎向腸腫瘤轉化的調控作用,局部富集的B細胞上調IgA,IgA+B 細胞具有免疫抑制性,其高表達抑制性分子PD-L1、IL-10、TGFB,可抑制 CD8+T 的殺傷效應,促進腸癌的發生髮展。機制分析證實MIR15A/16-1通過靶向IKKs-STAT1/p65信號軸抑制惡性轉變的腸上皮細胞分泌CXCL9/10, 從而抑制對免疫抑制性B細胞的招募,緩解腫瘤。此外,持續性腸道炎症導致IL-6、IL-17A等炎症因子在局部大量積累,是促使MIR15A/16-1簇失調錶達的關鍵誘因。研究結果拓展了miRNA在免疫調節方面的基礎理論,較為新穎性地提出B細胞的免疫抑制性及其介導腫瘤發生髮展的重要作用,可能做為後期炎症相關腸腫瘤防治的重要靶細胞,後期我們將積極嘗試基於MIR15A/16-1簇和B細胞的套用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