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式俯衝轟炸機(Ki-51,日文:九九式襲擊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日本帝國陸軍和日本帝國海軍九九式俯衝轟炸機齊名的俯衝轟炸機。
Ki-51是Ki-30輕爆擊機的發展型,較Ki30尺寸小,裝甲保護更好,主要用於攻擊前線地面部隊,1939年投產,隨後即在中國戰場大量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Ki-51/九九式轟炸機
- 外文名:Mitsubishi Ki-51
- 研發國家:日本
- 退役時間:1945年
- 氣動布局:平直翼
- 飛行速度:亞音速
- 首飛時間:1939年6月
- 生產單位:三菱重工
- 發動機數量:單發
研發過程,武器裝備,性能數據,使用情況及發展,
研發過程
1938年2月,三菱重工接受日本陸軍的要求研發新式俯衝轟炸機,到同年12月又要求該機要執行偵察任務,作為俯衝轟炸機是要有高速度和承受俯衝的應力的高結構強度,作為偵察機又要求遇上敵機時要有靈活的轉彎性能去迴避敵機攻擊,三菱以九七式俯衝轟炸機為基礎,致力減少尺寸和減輕重量去合乎俯衝轟炸和偵察。
1939年試飛成功並受予九九式的名稱,當中偵察機型被稱為九九式甲型而俯衝轟炸機型被稱為九九式乙型,乙型的機身下有防彈鋼板。
1938年陸軍航空書技研的藤田少校(航研機記錄飛行的飛行員)的指導下,三菱在地面部隊和地面的飛機為突襲的襲擊被作為機試製,但作為後變更,武裝偵察機也會被使用。機體的成風防很大,視野寬廣的是這個原因。尤其是出色的飛機和飛行員,但不能是溫柔,是優秀運動性堅固,維修也很簡單。因此,從1939年到1943年合計1,472機生產。
此後也將持續生產,1944年年底開始在250公斤炸彈,機身下的特攻機也被製作,正是中日戰爭至太平洋戰爭結束為止,工作在第一線的飛機。
武器裝備
(1)機頭兩挺12.7毫米口徑Ho-103重機槍,機後一挺7.7毫米口徑機槍。
(3)250公斤炸彈。
性能數據
乘員:2人
機長:9.21米
翼展:12.1米
機高:2.73米
空重:1873千克
發動機:三菱重工制風冷式發動機(950匹馬力)
最大起飛重量:2920千克
最大飛行速度:424千米每小時
最大航程:1060千米
使用情況及發展
Ki-51是Ki-30輕爆擊機的發展型,較Ki30尺寸小,裝甲保護更好,主要用於攻擊前線地面部隊,1939年投產,隨後即在中國戰場大量使用。
雖然外貌和性能在戰爭後期已經十分落後,但一直沒有後繼機,總計生產2388架。Ki51一直使用到戰爭結束,是用來戰場支援,攻擊戰場敵人地面目標的對地支援攻擊機,戰爭末期性能已經落後,有部分作為特攻機使用,Ki51最後一次作戰是1945年滿洲戰役期間,少量關東軍所屬的Ki51在8月9日發動了對蘇俄軍的空中反擊作戰,攻擊了幾次蘇俄軍的地面部隊。
九九式廣泛用於中國戰場去執行對地攻擊和偵察,在戰爭末期也攻擊過美軍潛艇,抗戰勝利後,中國解放軍在東北找到一批九九式,用於第7航空學校至1953年。
Ki-71是Ki-51將固定起落架改為可收放起落架,並把發動機改為1100KW的Mitsubishi Ha-112,僅製造了三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