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44鐘馗/2式

ki-44鐘馗/2式

Ki44 鐘馗全稱二式單座戰鬥機“鐘馗”,盟軍綽號"Tojo",是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高空攔截型戰鬥機。

昭和17年(1942年)1月28日提出的日本陸軍第283號秘密條約將其稱為“二式戰鬥機”。而類似於“二式單座戰鬥機、二式復座戰鬥機”的命名則是在戰後軍事愛好者們常用說法,此外Ki44還擁有代號“鐘馗”,對其的簡稱則有“二式戰、二式單戰、二單”等。

“鐘馗”是由於Ki-44投入戰場時的初期主要任務是去壓制當時美軍的P38以及P40,而P38又被日軍稱為“惡鬼”,於是便期望Ki-44能像鐘馗捉鬼一樣把敵機全部殲滅。

1940年起到1944年共生產1175架。原定鐘馗作為高空攔截戰機用為了克制美國的轟炸機隊,後來發現性能不足所以在一型乙開始換裝轟炸機用的Ha-109引擎,鐘馗於試飛期間的模擬作戰曾經擊敗川崎重工的Ki-60及德國運來的Bf-109E。戰爭後期也確實成為日本本土被轟炸時的防禦主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二式戰鬥機‘鐘馗’
  • 外文名:Tojo
  • 中文名稱:Ki-44鐘馗/2式單座戰鬥機
  • 研製國家:日本
  • 首飛時間:1940年8月
  • 服役時間:1941年11月
  • 生產單位:日本中島飛機公司
  • 飛行速度:錶速IAS 520km/H
  • 前級:一式戰鬥機 “隼”
  • 後級:三式戰鬥機“飛燕”
  • 發動機數量:單發
研製歷程,研製背景,設計歷程,機型演變,服役經歷,武器裝備,性能參數,結構特點,

研製歷程

研製背景

日本陸航本部對於中島公司開發的“隼”式戰鬥機的表現很滿意。但是他們仍然覺得自己的飛行部隊缺少一型有效的截擊戰鬥機來對付處於高空飛行的美軍轟炸機。陸航本部一直夢這種新式攔截機的出現。
ki-44鐘馗/2式
追述歷史,其實在1938年,日本陸軍所制定的基於新時代戰鬥機發展基礎的“陸航本部兵器研究計畫方針”中就指出,對於戰鬥機的發展應分為2個部分即:1.發展輕/重型單座戰鬥機。2.開發雙座式戰鬥機(著名的屠龍)。基於這個方針,中島公司在開始KI-43“隼”式戰鬥機的研製過程中,組織了另外一部研究人員開始了高速重型截擊機的研製工作。終於,在1938年後期,日本陸航本部給中島公司下達了設計任務書。任務書規定中島公司設計一種最大速度在600km/h(高度4000公尺),爬升率為5分鐘內爬升至5000公尺,作戰半徑為600km(航速400km/h,必須2小時內到達,並保有30分鐘滯空作戰油料。)的重型截擊機。第2年即1940年6月2日,試製計畫正式開始實施。
當時,日本國內的中島、川琦及三菱被稱為航空3巨頭,軍方一有定單,他們必相互競爭。KI-44計畫也不例外。不過在競爭過程中,川琦和三菱終究因為軍方的設計任務難度較大而最終放棄。中島公司在設計時特別考慮到Ki-44計畫是作為截擊機使用而非戰鬥機。因此,設計人員完全拋棄以前那種只重視飛機靈活性和可操作性的設計理念。將設計思路轉變為重視飛機的速度和高爬升率。設計小組由T.Koyama擔任主設計師,設計組成員包括。設計師為其選擇了中島公司的Ha-414缸複列式星型發動機(實際上此種發動機原先是用於裝備轟炸機的)以增強飛機動力性。但也因為這樣而使KI-44顯得機頭粗大。同時設計師進行機身結構設計時參考了KI-43“隼”的設計,因此在外型上,除了機首特別粗大外,細小的尾翼也成了他比較顯著的特徵。雖然KI-44在機動性和靈活性上不如KI-43“隼”,但後來設計者也為其安裝了蝶形空戰襟翼用以改善高翼載飛機的機動性,並同時解決了起飛著陸時的滑行距離和穩定性方面的問題。
ki-44鐘馗/2式

設計歷程

鐘馗可以說是“Ki-43 隼”的姐妹機,因為鐘馗和隼均是在1937年12月日本陸軍採用了“九七式”戰鬥機後,考慮到歐洲“Bf109”與“噴火”的戰鬥機出現而決定設計的新型機(詳見“隼”的條目)。在對比了中島、川崎、三菱三家飛機公司各自對戰鬥機的研究成果後,除了輕型戰鬥機的隼,作為重型戰鬥機的鐘馗也被陸軍本部交給了中島公司來開發,項目負責人仍為隼的負責人小山悌設計課長,部分隼的設計人員也參與到了這個項目中。
KI-44的第一架原型機於1940年8月首飛上天。這架飛機裝備有2挺位於發動機整流罩內的89式7.7mm機關槍以及每邊主翼起落架支撐處上的一門“一式”12.7mm機關槍(Ho-103)。與Ki-43“隼”式的火力相比,“鐘馗”的火力確實比較強大。但筆者認為,要是對付美軍B-29這種大型飛機,這樣的武器搭配仍顯不足(因此後來搭載了威力強大的Ho-301型40毫米噴進炮)。“鐘馗”的首飛非常成功,機體的操縱性還算湊合。但笨重的機首仍給飛機的著陸帶來了問題。同時作為一型高翼載飛機,仍飛出了一個很高的速度,爬升率為5分54秒爬升到16400英尺只能勉強達到航空本部的設計指標。
為了解決這些存在的問題,中島公司對原型機做了設計修改,在不影響整體設計的前提下,對其進行了細部減阻修改,同時為發動機加裝了增壓器並更換了整流罩。經過這樣修改後的原型機在不帶任何武裝的情況下也只飛出了354mph的最高速度,依舊低於設計規定。由於設計小組已經對原型機的整體結構進行了修改,如果再對其實施大規模“手術”不僅不利於機身的整體結構,同時也拖延了對軍方的交貨時間。因此,設計人員決定針對發動機做修改。中島公司發動機設計部最大限度的發掘了發動機的潛能,重新設計了氣冷系統布局並最大限度地提升發動機的工作效率。再次修改的原型機又一次飛上了天空,終於在這一次飛出了389mph的速度達到了設計規定速度。但值得注意的是389mph僅是不帶任何武裝下飛出的成績,經過設計者的詳細計算認為,在滿載武裝的情況下,“鐘馗”原型機的最大速度僅為360mphh。雖然還是沒有達到設計要求,但陸航本部依舊決定將其投入現役使用。“鐘馗”的原型機一共製造了10架,陸續用於飛行測試以及修改驗證。當時日本已經和德國以及義大利結盟,BF-109也順應出口到了日本。
在日本陸航本部的主持下,“鐘馗”與由德國飛行員駕駛的BF-109E做了一系列的模擬空戰,結果顯示兩者性能不相上下(但特別指出的是,“鐘馗”的操作性能非常不好,以至於德國試飛員以一句“如果每個JP飛行員都可以飛的了“鐘馗”的話,那日本空軍就是世界上最強的空軍”這句話來影射其不良的操作性(實際上Bf109E7的操縱型還不如鐘馗——by 搬運))。航空本部大喜過望。立即下令組建試驗戰鬥飛行隊用於檢測KI-44對付太平洋戰區盟軍戰鬥機的效能。KI-44由時任日本首相的東條英機起名為“鐘馗”。(一說為鐘馗捉鬼,‘鬼’即是美軍P38型重型戰鬥機) 1941年9月15日,KI-44的預生產型和2架原型機(技術性能已提升至預生產型之性能)被一起交付與日本陸航部隊。為此,航空本部特別組建了試驗戰鬥隊(翠鳥部隊)用於實戰檢測。這支訓練部隊轉戰中國戰場,並與1942年5月更名為獨立第47飛行隊第90中隊。[注5:由Toshio Sakagawa少佐指揮試驗戰鬥飛行隊分隊(裝備9架“鐘馗”)於1941年11月進駐位於印度支那的西貢。]至此,KI-44開始在印尼的蘇門達臘、中國、緬甸以及菲律賓一線戰場展開大規模實戰測試。到1942年9月,所有的測試結束,KI-44“鐘馗”正式進入日本陸航隊(JAAF)服役。命名為陸軍二式戰鬥機“鐘馗”。

機型演變

Ki-44“鐘馗”的各改型演變:
Ki-44原型機→Ki-44原型技術升級機→Ki-44-Ⅰa甲→Ki-44Ⅰb乙→Ki-44Ⅰc丙(改進型)→Ki-44Ⅱ原型機(換裝中島Ha-109發動機(1520hp/1130kw))→Ki-44Ⅱa甲→Ki-44Ⅱb乙→Ki-44Ⅱc丙(換裝重武備)
應說明的是,雖然II式戰鬥機的操縱型略遜於I式戰鬥機“隼” 但仍然遠強於同為攔截戰鬥機的III式戰鬥機‘飛燕’和其他競爭對手。如同為截擊機的海軍J2M雷電,J7W震電,包括美國陸軍的P51野馬式和,P38閃電,P47雷電式,和較老的P40‘戰斧’以及海軍的F4U‘海盜式’和德國的Bf109、Fw190系列等。

服役經歷

1941年11月,因為和英美關係惡化,9架鐘馗試作機先行編入了日軍第47獨立飛行中隊。同年12月,日本突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開始進行對東南亞地區的侵攻作戰“南方作戰”,鐘馗試作機也在這次作戰中被首次投入實戰。12月25日,鐘馗進行了服役生涯的第一次空戰,黒江保彥上尉、神保進上尉等日軍精銳飛行員駕駛著還只是製作機的鐘馗,運用高速追擊和一擊脫離的戰術,擊落了盟軍的“F2A 水牛”戰鬥機(Brewster F2A Buffalo)和“颶風”戰鬥機,得到了較高的評價。1942年1月,鐘馗正式開始生產,同年2月,生產型開始進入日本陸軍服役。
鐘馗進入服役後,先於“南方作戰”中在印度、馬來西亞、緬甸等地為日本陸軍提供空中支援,後部署於中國、緬甸、菲律賓和朝鮮等侵占區。1945年1月24日至29日,為保護蘇門答臘島巨港的煉油廠,鐘馗作為日軍的主力戰機和英國皇家海軍第63航母機動部隊的艦載機之間進行了戰鬥。戰爭末期,鐘馗又參與了日本本土防衛作戰,圍繞著重點工業城市進行防空支援,在二戰結束前夕,鐘馗被四式戰鬥機“Ki-84 疾風”所替代。

武器裝備

Ki44 la
(1)機炮:N/A;
(2)機槍:12.7毫米Ho103機槍 2挺;7.7毫米 89式機槍2挺
(3)炸彈:通常不掛載
Ki44-II Hei
(1)機炮:N/A;
(2)機槍:12.7毫米Ho103機槍四挺;
(3)炸彈:50千克~100千克公斤炸彈2枚。
Ki44 II Otsu
(1)機炮:40mm Ho-301噴進炮;
(2)機槍:12.7毫米Ho103機槍2挺;
(3)炸彈:A 50千克 94式 五番 陸用爆彈 2枚。
B 100千克94式一〇番陸用爆彈2枚。

性能參數

乘員:1人
機長:8.85米
翼展:9.45米
機高:3.248米
空重:2109千克
發動機:中島Ha-109(1500馬力)(鐘馗改)
最大起飛重量:2764千克
最大飛行速度:605千米每小時
最大航程:1,600千米

結構特點

以一式戰鬥機隼做基礎,其火力是機頭和機翼的機槍,因此火力比只有機頭機槍的一式戰鬥機隼要強(也因此隼被稱為"輕戰",即輕火力戰鬥機),由於採用了較大的發動機而令此機好像一條大頭魚,由於該機機翼較小以減少翼載以求高速,故採用了蝶形空戰襟翼以改善轉彎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