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系統的特定屬性在變化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變性和可變性,也是自然界同一性和差異性的一種表現。
自然界的物質和運動既不可能創造,也不可能消滅。這是人們在長期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一種唯物主義信念。但是在每一具體的自然過程中,物質和運動又總是千變萬化的,只是在一定條件下才具有某種不變的、同一的方面或屬性。因此,一切客觀過程都是不守恆和守恆的統一。自然科學的各種守恆定律,是從物質或運動的某些具體方面、屬性定量地描述這種不變性和同一性。守恆定律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一種是物質的守恆,如質量守恆、電荷守恆、各種粒子數守恆等;另一種是運動的守恆,如動量守恆、能量守恆、角動量守恆等。其中質量守恆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在哲學上分別被認為物質不滅和運動不滅的佐證,因而對驅除超自然力的幻想、建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曾經起過積極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cpt不變性
- 實質:守恆定律
- 性質:自然界同一性和差異性的一種表現
任何守恆定律所描述的都是封閉系統,它們暫時撇開同外界的複雜的相互作用,暫時撇開質的可變性,而只限於某一種不變屬性的量的變化。因此,守恆定律總是自然過程的某種簡化和理想化。它們都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只是人類對自然過程認識的一個部分、一個階段。隨著人的認識的發展,守恆定律的作用範圍及其在科學系統中的地位也會跟著變化,有的擴大了適用範圍,有的找到了適用的界限,成為更普遍的守恆定律的組成部分。所以,物理學研究總是不斷追求著具有更高普遍性的守恆定律。例如,相對論表明,質量和能量並不是分別獨立守恆的量,它們互相依存、聯合守恆,形成更普遍的質量-能量守恆定律。再如, 基本粒子理論從宇稱(P)守恆,進到普遍的CP(C-粒子正反變換)守恆,再進到更加普遍的CPT(T-時間反演)守恆,標誌著它們的普遍性程度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