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xt,源於China Next,意為中國下一個,中國未來。走走停停十年,中國創業板(英文名ChiNext)今日姍姍而至,雖然來得有點遲,面目也已模糊,但畢竟是上路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創業板
- 外文名:chinext
- 源於:China Next
- 寓意:中國下一個,中國未來
誕生過程,影響,
誕生過程
胎動於危機,誕生於危機
以史為鑑,可知興替。
縱觀創業板孕育之路,“胎動於危機,誕生於危機”,是最貼切的描述。“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則是最真實的寫照。
1998年,時值亞洲金融危機餘波未平之際,當時被定位為高新技術板塊的創業板,在剛經歷了關於姓“公”還是姓“私”的意識形態大討論的中華大地,掀起了第一股熱潮。
2000年,中國創業板已如箭在弦,適逢美國納斯達克網路股泡沫破滅,箭頭頓時失去了重心。進入2001年,中科系及莊家呂梁、猴王掏空上市公司案、三聯重組鄭百文,一個接一個的股市造假黑幕為創業板畫上了省略號。
2008年初,在經濟結構調整聲中,塵封近七年的中國創業板又一次煥發青春。“力爭2008年上半年推出創業板市場”的聲音猶在耳邊,全球金融海嘯不期而至。
同樣是危機,這次是前行,還是再度蟄伏?
答案如此明了。10年間,伴隨著全民意識的成熟,創業板破土而出的衝動已無法壓抑。中國經濟需要新鮮血液,需要“自主創新”因子,需要來自民間的原生動力!
全球金融海嘯恰如其分地將中國經濟結構的矛盾暴露無遺:在全球經濟呼喚新技術變革的大背景下,市場在外、原材料在外的世界工廠式的中國發展模式壓力日增。各方達成一個基本共識:惟有激發民間投資,方能為中國經濟注入信心;惟有力踐自主創新,方能令中國經濟擺脫“瘋投”。
從高新技術,到網路股,再到自主創新,植根中國民營經濟的創業板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中國式定位”。
新生事物的降臨,總是伴隨著不同利益群體的博弈
與以往每一次創新一樣,在帶有濃厚地域色彩的中國創業板身上,我們看到監管者在各種利益間小心翼翼地尋找著平衡。
對於監管者而言,中國創業板是一個“從嚴治市”的創業板。與海外創業板相比,中國創業板上市要求整體上更為嚴格。除了盈利等定量指標要求,中國創業板還強化了保薦人責任,安排了直接退市機制以避免殼資源炒作,等等。這是非常聰明的調配手法,讓新股發行改革前本處於同一戰壕的機構投資人與保薦機構之間,形成了微妙的利益制衡機制。
但光有這些,顯然遠不足以打造中國版“微軟”。
行政之手與市場化定價間的矛盾,證券訴訟機制的事實缺位,券商現代投資銀行意識的慣性淡漠,……,凡此種種,均注定了命運多舛的中國創業板發展之路不會是無風無浪的。
事實上,起步之初,市場參與各方一邊歡呼喝彩的同時,擔憂也已如影隨形而至。28家首批上市的創業板公司被指與中小板資質相去無幾,但其高達56.7倍的平均發行市盈率卻遠高於中小板所發新股的38.67倍,更遑論納斯達克24倍的平均市盈率。這讓監管者異常警惕財富泡沫可能帶來的刺痛,其如臨大敵的信號在不斷向市場參與各方傳遞。
影響
ChiNext不是二板,更不是“附屬板”,它的將來是主機板
誠然,我們有必要牢記,中國創業板開啟之時,適逢全球流動性極速擴張,金融創新將被金融監管挾持,最重要的是,正值“大國崛起”欲望、“仇富情結”膨脹之際。細心呵護,平穩推出,是題中應有之義。
但我們仍有必要呼籲,在一級市場實現“市場化定價”的同時,卻限制二級市場炒作,這類帶有明顯“行政干預”色彩的做法只能是權宜之計。
姑且不論此類非常舉動遏止流動性的弊端,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要防止價格暴漲暴跌,最有效的手段是調控好市場供需關係、打擊投機倒把。對創業板市場而言,就是確立尊重財產權的原則,靈活地把握髮行節奏,從民事、刑法的角度出發肅清內幕交易等積弊,而不是簡單下達“禁買令”。
我們相信,再嬌嫩的植物也不能一味放置於權力溫室之內。敢於試錯,敢於糾偏,給中國真正具有成長性的企業更多的自由。惟有如此,一個眼下還非常迷你的股票板塊,才能在市場力量的鞭策下真正成長為“ChiNext”——中國的未來,攪動中國當前龐雜的經濟體系。惟有如此,中國創業板才能不至於淪為集體性暴富的遊戲場所,讓在創業板身上寄託了中國新經濟希望的人們不堪承受信仰權杖之重。
一位見證和推動了中國創業板誕生的老人預見,ChiNext不是“二板”(secondband,政府給創業板最早起的名字,是相對主機板而言),更不是“附屬板”,它將來的定位是“主機板”,是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新經濟企業的融資平台。“它會越來越壯大,總有一天將健碩得足以與代表央企的主機板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