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2000網路最佳化原理與實踐

cdma2000網路最佳化原理與實踐

《cdma2000網路最佳化原理與實踐》是2011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少艾、楊峰義。

基本介紹

  • 書名:cdma2000網路最佳化原理與實踐
  • 作者:沈少艾(作者), 楊峰義(作者),
  • ISBN:9787115259790
  • 頁數: 440頁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10月10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目錄,

內容簡介

《cdma2000網路最佳化原理與實踐》作為CDMA網路最佳化書籍,從原理到套用,全面、深入、細緻地介紹CDMA 1X及EV-DO知識。《cdma2000網路最佳化原理與實踐》重點介紹CDMA原理及最佳化知識,涵蓋了CDMA系統結構、CDMA 1X原理及最佳化技術、CDMA覆蓋及容量規劃、干擾最佳化、EV-DO原理及最佳化技術、無線配套產品及最佳化方法等內容,全方位、多維度對網路最佳化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其中EV-DO原理以目前商用Release A版本為主。
《cdma2000網路最佳化原理與實踐》兼顧不同讀者的知識和經驗基礎,讀者閱讀《cdma2000網路最佳化原理與實踐》時可結合《cdma2000網路最佳化典型案例分析》一書,理論結合實際,加深理解。《cdma2000網路最佳化原理與實踐》適合於在國內從事CDMA網路最佳化工作的讀者閱讀,同時對在國際從事CDMA網路最佳化工作的讀者也有積極的借鑑意義。

編輯推薦

《cdma2000網路最佳化原理與實踐》總結了各位作者對CDMA技術原理及網路最佳化內容的深刻理解和多年套用經驗。配合《cdma2000網路最佳化典型案例分析》一書使用,效果更佳。既可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又能建立處理最佳化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積累CDMA網路最佳化經驗。

目錄

第1章 CDMA系統簡介 1
1.1 CDMA技術介紹 1
1.1.1 CDMA介紹 1
1.1.2 CDMA頻譜劃分 5
1.1.3 cdma 2000標準化組織3GPP2 8
1.2 CDMA系統理論基礎 10
1.2.1 CDMA系統優點 10
1.2.2 CDMA系統關鍵技術 11
1.3 CDMA組網架構 24
1.3.1 CDMA系統架構 24
1.3.2 CDMA 1X網路接口 27
1.3.3 EV-DO網路接口 28
第2章 CDMA物理層關鍵技術介紹 30
2.1 CDMA系統通信模型 30
2.2 調製技術 31
2.2.1 數字調製技術簡介 31
2.2.2 CDMA系統數字調製技術 32
2.2.3 小結 36
2.3 編碼技術 36
2.3.1 編碼技術介紹 36
2.3.2 CDMA話音編碼 37
2.3.3 CDMA信道編碼 38
2.3.4 小結 39
2.4 Rake接收技術 39
2.4.1 Rake接收基本原理 40
2.4.2 Rake接收實現方法 41
2.4.3 小結 42
2.5 cdma 2000物理信道概述 42
2.5.1 PN碼與掩碼 42
2.5.2 cdma 2000 1x物理信道 44
2.5.3 隨機接入信道控制 52
2.5.4 功率控制信道 54
第3章 cdma 2000關鍵信令流程 60
3.1 cdma 2000關鍵信令流程概述 60
3.2 終端初始狀態 61
3.2.1 系統確定子狀態 61
3.2.2 導頻獲取子狀態 62
3.2.3 同步信道獲取子狀態 62
3.2.4 定時改變子狀態 62
3.3 終端空閒狀態 62
3.3.1 監聽尋呼信道 63
3.3.2 登記 65
3.3.3 空閒切換 66
3.4 終端接入狀態 67
3.4.1 接入參數 67
3.4.2 接入過程 68
3.5 業務信道配置和協商 70
3.5.1 主叫接入流程 70
3.5.2 被叫接入流程 70
3.6 業務信道分配 72
3.6.1 前反向FCH信令類型相關欄位 73
3.6.2 前反向SCH信令類型相關欄位 74
3.7 業務信道軟切換 77
3.7.1 業務信道軟切換 78
3.7.2 動態軟切換門限 84
3.7.3 補充業務信道的軟切換 86
3.8 CDMA關鍵信令流程 86
3.8.1 主叫、被叫流程 86
3.8.2 切換流程 89
3.8.3 數據業務流程 93
第4章 CDMA覆蓋與容量規劃 102
4.1 容量概述 102
4.1.1 信道容量 102
4.1.2 CDMA處理增益及容量分析 102
4.2 覆蓋容量主要相關因素 103
4.2.1 陰影衰落餘量以及覆蓋機率 103
4.2.2 軟切換增益 106
4.2.3 解調門限 107
4.2.4 反向負荷 109
4.2.5 噪聲係數 109
4.2.6 靈敏度 111
4.3 鏈路預算模型 111
4.3.1 前向鏈路預算 111
4.3.2 反向鏈路預算 117
4.4 容量規劃 119
4.4.1 前向容量規劃 119
4.4.2 反向容量規劃 126
4.5 前反向鏈路平衡 133
4.5.1 前反向容量平衡 133
4.5.2 前反向覆蓋平衡 134
4.6 蒙特卡羅仿真 135
4.6.1 仿真原理 135
4.6.2 利用仿真手段輔助網路規劃最佳化 136
4.6.3 仿真分析方法舉例 138
4.6.4 ACP功能介紹 143
第5章 CDMA無線網路最佳化 147
5.1 無線網路最佳化流程簡介 147
5.1.1 無線網路最佳化定義 147
5.1.2 無線網路最佳化目標 147
5.1.3 無線網路最佳化步驟以及工作流程 148
5.2 CDMA覆蓋最佳化 149
5.2.1 無線覆蓋最佳化流程 149
5.2.2 弱覆蓋問題最佳化 150
5.2.3 越區覆蓋問題最佳化 150
5.2.4 前反向鏈路不平衡問題最佳化 151
5.2.5 導頻污染問題最佳化 152
5.3 切換及鄰區最佳化 153
5.3.1 搜尋窗最佳化 153
5.3.2 鄰區最佳化 155
5.4 硬切換最佳化 156
5.4.1 硬切換流程 156
5.4.2 硬切換算法的選擇 157
5.5 多載波最佳化 159
5.5.1 多載頻組網的需求 159
5.5.2 多載波組網需要解決的問題 160
5.5.3 多載波組網的關鍵技術 160
5.6 掉話性能最佳化 162
5.6.1 掉話控制機制 162
5.6.2 掉話思路分析 163
5.6.3 常見掉話問題分析 167
5.7 接入性能最佳化 172
5.7.1 移動台接入協定 172
5.7.2 接入信令流程 175
5.7.3 接入失敗原因及最佳化 178
5.8 直放站套用最佳化 182
5.8.1 直放站種類及指標 182
5.8.2 直放站主要套用場景 186
5.8.3 直放站干擾分析 186
5.8.4 直放站常見問題分析 188
第6章 干擾 192
6.1 干擾的分類 192
6.1.1 CDMA系統外部干擾 193
6.1.2 CDMA系統內部干擾 193
6.2 干擾對覆蓋的影響 197
6.2.1 外部干擾的等效計算 197
6.2.2 等效噪聲係數的計算 198
6.2.3 噪聲係數抬升對覆蓋半徑、覆蓋面積的影響 199
6.2.4 等效干擾對覆蓋半徑、覆蓋面積的影響 200
6.3 干擾對容量的影響 200
6.3.1 沒有外來干擾時的容量分析 201
6.3.2 存在外來干擾時的容量分析 203
6.3.3 補充說明 205
6.4 不同系統之間的干擾分析 206
6.4.1 互干擾計算數學模型 206
6.4.2 C網和G網的干擾分析 209
6.4.3 C網和其他系統間的干擾 210
6.5 干擾排查 210
第7章 EV-DO(HRPD)空中接口 213
7.1 概述 213
7.2 空中協定層 213
7.2.1 OSI參考模型 213
7.2.2 AT協定棧 214
7.2.3 Release 0協定棧 216
7.2.4 Release A增強型協定棧 220
7.3 物理和邏輯信道 224
7.4 下行物理信道結構 225
7.4.1 概述 225
7.4.2 導頻信道、MAC信道及控制信道 227
7.4.3 前向業務信道 230
7.5 上行物理信道結構 235
7.5.1 概述 235
7.5.2 接入信道 235
7.5.3 上行業務信道 237
7.6 下行業務信道的數據傳輸 243
7.6.1 數據傳輸因素 243
7.6.2 Release A調度算法 247
7.7 上行業務信道的數據傳輸 248
7.7.1 概述 248
7.7.2 控制信道MAC 248
7.7.3 接入信道MAC 250
7.7.4 反向業務信道MAC 250
7.8 Release 0關鍵技術 254
7.8.1 時分復用 254
7.8.2 自適應調製編碼 254
7.8.3 HARQ 254
7.8.4 多用戶調度 256
7.8.5 速率控制 256
7.8.6 功率控制 258
7.8.7 虛擬軟切換 262
7.9 EV-DO Release A增強 264
7.9.1 1x EV-DO Release A特點 264
7.9.2 EV-DO Release A信道結構 265
7.9.3 cdma 2000 1x EV-DO Release A關鍵技術 268
7.9.4 數據與話音業務並發能力的支持 279
7.9.5 對IOS的影響 281
第8章 EV-DO Release A的關鍵信令流程和EV-DO Release A與cdma 2000互操作
流程 282
8.1 EV-DO呼叫信令流程 282
8.1.1 會話與連線 282
8.1.2 會話配置協商流程 282
8.1.3 會話保活 284
8.1.4 會話釋放 284
8.1.5 建立連線 287
8.1.6 連線釋放 289
8.1.7 軟切換 290
8.1.8 硬切換 292
8.1.9 接入鑒權 295
8.1.10 位置更新 296
8.2 EV-DO和cdma 2000互操作 297
8.2.1 1x DO互操作原則 297
8.2.2 混合終端開機選網 297
8.2.3 雙模終端開機選網 298
8.2.4 互操作流程 299
第9章 EV-DO無線網路最佳化 302
9.1 概述 302
9.2 EV-DO無線網路最佳化流程 303
9.2.1 第一階段——基礎最佳化階段 304
9.2.2 第二階段——數據分析及專題最佳化方案制定階段 305
9.2.3 第三階段——專題最佳化與問題排查階段 306
9.2.4 第四階段——項目總結及匯報階段 306
9.3 EV-DO連線建立成功率最佳化 306
9.3.1 EV-DO無線連線建立失敗分析要點 306
9.3.2 無線連線建立失敗排查分析流程 307
9.4 EV-DO掉線率最佳化 309
9.4.1 EV-DO無線側掉話機制 309
9.4.2 EV-DO掉話問題分析流程 312
9.4.3 EV-DO掉話最佳化案例 316
9.4.4 小結 318
9.5 EV-DO時延指標最佳化 319
9.5.1 空口建鏈時長最佳化 319
9.5.2 PPP建鏈時長最佳化 321
9.5.3 用戶面數據分組傳送時長最佳化 322
9.6 EV-DO吞吐量最佳化 323
9.6.1 故障排查 323
9.6.2 前向速率最佳化 326
9.6.3 反向速率最佳化 330
9.7 EV-DO多載波最佳化 334
9.7.1 雙載波網路中心小區負荷均衡 335
9.7.2 雙載波臨界小區換頻切換成功率最佳化 335
9.7.3 雙載波臨界小區呼叫建立成功率最佳化 337
第10章 天饋系統技術及套用 339
10.1 基站天線技術及套用 339
10.1.1 基站天線的主要參數及其對網路性能的影響分析 339
10.1.2 基站天線的分類與選用 349
10.1.3 基站天線問題的定位與影響 353
10.2 特型天線的使用(雙向可調天線) 355
10.2.1 二維可調天線 355
10.2.2 一體化隱蔽天線 357
10.2.3 一體化耦合輻射單元 358
10.3 無源器件 360
10.3.1 無源器件的分類 360
10.3.2 無源器件的主要參數指標 363
10.3.3 無源器件問題的定位與影響 364
第11章 無線延伸覆蓋增強系統技術及套用 366
11.1 直放站 366
11.1.1 直放站在現網中的作用 366
11.1.2 直放站類型及套用 367
11.1.3 直放站遠程監控系統 375
11.1.4 直放站的套用場景 376
11.1.5 直放站套用原則 377
11.2 數字射頻拉遠技術 377
11.2.1 數字射頻拉遠系統原理 377
11.2.2 數字射頻拉遠系統特點 379
11.2.3 數字射頻拉遠系統套用場景及解決方案 380
11.3 塔頂放大器 386
11.3.1 塔頂放大器原理 386
11.3.2 塔頂放大器的特點 387
11.3.3 塔頂放大器的套用價值 387
11.3.4 塔頂放大器的套用原則與套用場景 387
11.4 TBS多載波基站延伸系統 388
11.4.1 TBS的技術原理 388
11.4.2 MCPA技術介紹 389
11.4.3 TBS的特點 392
11.4.4 TBS的套用原則與套用場景 393
11.5 微波拉遠系統 394
11.5.1 微波拉遠系統原理 395
11.5.2 微波拉遠系統的特點 396
11.5.3 微波拉遠系統的套用價值 396
11.5.4 微波拉遠系統的套用原則與套用場景 397
11.6 無線延伸覆蓋套用最佳化 398
11.6.1 功率預留 398
11.6.2 直放站噪聲最佳化 400
11.6.3 搜尋視窗參數的最佳化 401
11.6.4 直放站鄰區列表的最佳化 403
11.6.5 PN規劃 403
第12章 室分系統 404
12.1 室內分布系統概述 404
12.1.1 室內分布系統的概念和作用 404
12.1.2 室內分布系統的組成 404
12.2 室分系統設計原則 405
12.2.1 CDMA 1X/EV-DO室內分布系統建設原則 405
12.2.2 CDMA 1X/EV-DO室內分布系統設計原則 405
12.2.3 系統設計指標要求 406
12.3 室分系統的信號分布方式 407
12.4 室分系統器件的使用 409
12.4.1 無源器件的使用和改造原則 409
12.4.2 天線類型 410
12.4.3 其他 411
12.5 室內覆蓋規劃設計 411
12.5.1 室內覆蓋規劃設計總體思路 411
12.5.2 天線口功率設計 412
12.5.3 容量規劃 413
12.5.4 電梯覆蓋設計 414
12.5.5 地下室覆蓋設計 416
12.5.6 室內分布系統切換區設定及泄漏控制 417
12.5.7 室內分布系統設計實例 417
12.6 室分系統與宏基站的干擾協調 419
12.6.1 室內外協同覆蓋思路 419
12.6.2 最佳化方案設計原則 420
12.6.3 分區和PN碼規劃 421
12.6.4 頻率規劃 421
12.6.5 容量規劃 421
12.6.6 室內外協同覆蓋模型 422
12.6.7 切換分析 423
12.6.8 基站參數最佳化 423
12.7 多系統室內分布共建共享 424
12.7.1 多系統室內分布共建共享定義和優勢 424
12.7.2 多系統合路的電磁干擾對共建的影響 425
12.7.3 室內分布天饋系統器件對共建的影響 429
12.8 室分系統中WLAN的最佳化 430
12.8.1 無線覆蓋 430
12.8.2 容量規劃 432
縮略語 434
參考文獻 44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