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名稱由來,系統概況,發展歷史,特點,系統集成,存儲結構,開發概述,特許程式,硬體系統,I/O,BCU,系統工具,PDM,SEU,SDA,RLU,DFU,編程,
簡介 IBM AS/400的創始人Frank G. Soltis博士認為“歷史”對設計新型計算機系統的影響力遠勝於其他因素。同樣,在設計一個新型計算機系統時,開發的場所和先前的產品也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
60年代,位於美國東部(the East Coast)的許多計算機公司,例如Digital,DataGeneral以及IBM的New York Lab.等,占盡地利,不僅分享了諸如MIT等名校和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而且僱傭了大批東部高校的高材生。 MIT當時曾為
美國國防部 開發了一個名為MULTICS的項目。東部的公司在設計計算機的結構和作業系統時,大量借鑑了MULTICS的思想。Bell Lab.的UNIX正是這一環境下的產物。
然而AS/400的發展歷史卻是另一番光景。AS/400的誕生地位於美國中西部
明尼蘇達州 (Minnesota)的Rochester,當時要想從發達的東部高校中招聘畢業生到偏遠的Rochester工作是相當困難的。因此,AS/400的創始人都是中西部的,他們同東部的計算機公司並沒有什麼密切的聯繫,這也使他們設計的AS/400與別的計算機相比在很多方面都顯得與眾不同。
名稱由來 在IBM正式發布AS/400之前,它的代號被稱為“Silverlake”。IBM公司在開始研製AS/400的下一代系統時,為之取了一個名字為“Superior”的代號。許多人認為在正式公布這一代新系統時,不會再叫AS/400了。在計算機業界有這么一種看法,任何一種計算機系統都只有6年左右的生命期,從1950年至今,只有極個別例外,包括AS/400。這種看法的依據是,計算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一個歷經6年的系統將不可能再合時宜。這對那些依賴於硬體技術的系統也許是正確的。
到了1993年,業界有許多專家預言IBM的AS/400將消亡,取而代之的將是“AS/500”。因為到1994年,AS/400已經6歲了。針對新的機器“Superior”,IBM有機會更名AS/400(有人建議使用AS/6000),但最終IBM還是決定繼續延用AS/400這一業界最為人們認可的名稱之一。一個品牌的創立並非易事,因此,當一個商品的名稱已獲得用戶很高的認可度時,只有傻瓜才會想著去改變它。
AS/400這一名字的由來也頗具戲劇性。早在1988年,IBM本可將AS/400命名為System/38,因為那時的AS/400隻不過是在System/38的基礎上增加了許多新功能,完全可以視其為System/38的升級版本。但IBM其實已厭倦使用“System/3x”的名稱,他們要想創出一點新意。恰好當時IBM內部正在制定一套新的產品命名規則。IBM有一個項目叫作SAA(System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SAA旨在建立一種通用的套用軟體,能運行於IBM所有主流系統上。
相似的系統名能更好地體現這種通用性,因此IBM的幾種主流系統都帶有“System”這一單詞,如Enterprise System/9000(ES/9000),Personal System/2(PS)等,所不同的只是第一個單詞。對AS/400第一個單詞的選擇在Rochester Lab.還引發了一場爭論,有人建議用“Advanced”,有人則要用“Application”。最後爭論的結果選擇了後者。但隨後在介紹AS/400 的先進系列時,IBM又使用了“Advanced”。
那么在選擇數字時為什麼選擇了“400”呢?由於AS/400是源於System/36和System/38的,Rochester Lab.首先想到的是“37”和“39”,但馬上決定用“40”。“ApplicationSystem/40”這一名字在Rochester Lab.呼之欲出。但沒有想到IBM另一機構“PersonalSystems Organization”申請占用全部的1位和2位數字,他們抱怨使用1位數字只能發布9種不同的產品,沒有人會去買PS/0。最後,Rochester Lab.做了讓步,他們在“40”之後再加了一個“0”,這樣“AS/400”終於誕生了。
AS/400斷代 1988年推出的是第一代部門計算機,規模上也有一點象
主機 ,沿用當時以主機為中心的信息系統套用思想,推出以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994年是第二代,隨著
Client/Server 套用規模的推廣,AS/400推出了先進系列,俗稱”黑匣子”,上面運行的作業系統叫OS/400版本3,作業系統和硬體相結合使AS/400在當時完全成為一個開放的客戶機/伺服器平台。 1996年推出了第三代,基於64位RISC晶片硬體技術的AS/400為進入以網路為中心的時代打開了一個大門。
系統概況 AS/400e 及其之後的產品系列,融合了 Java 、 Domino 、伺服器整合與
邏輯分區 、 Websphere 和商業智慧型等許多業界最新技術,並增加了對歐元的支持,幫助用戶更有效地將企業產品和服務推向市場,在新興的電子商務領域獲益。
發展歷史 為了深入了解一個系統,必須熟悉它發展的歷史和背景。多數的計算機系統是從原有的系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AS/400 的發展歷史:
◇ 1969 年 6 月發布 System/3 ( Batch machine )
◇ 1975 年 1 月發布 System/32 ( 用於小型商務辦公環境 )
◇ 1977 年 4 月發布 System/34
◇ 1978 年 10 月發布 System/38 (第一代 AS/400 ,商業上失敗,技術上成功)
◇ 1983 年 5 月發布 System/36 (商業上非常成功)
◇ 1988 年 6 月發布 AS/400 B 型號( Application System/400 ,第二代 AS/400 )
◇ 1994 年 5 月發布 AS/400 先進系列 / 伺服器( Advanced System/400 ,第三代 AS/400 ) ◇ 1995 年 6 月發布 AS/400 Power PC 先進系列 / 伺服器
◇ 1997 年 8 月發布 AS/400e 系列
◇ 1999 年 2 月發布 AS/400 e 伺服器 170 、 7XX
◇ 1999 年 7 月發布 AS/400e Domino 專用伺服器(蓮花寶箱)
◇ 2000 年 10 月發布 iSeries 400, 包括 270 、 820 、 830 、 840 及 IBM 蓮花寶箱( DSD )
特點 iSeries 400 通過緊密集成硬體、軟體、
中間件 和作業系統提供能夠滿足不同業務需求的高性能、可靠和易於使用特性。從 e 系列開始,在電子商務大舞台上開始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提供擴展業務確保電子商務優勢所需的技術和工具。它的突出特點有:
● 卓越的性能,不斷獲得各種榮譽和認可,全面實現 64 位處理,先進的
體系結構 ,最領先的 SOI 晶片技術;
● 高度集成的系統環境,使用戶不需要太多的系統管理員就能保證其套用平穩地運行;
● 卓越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系統可提供 99.97% 的可用性 , 使 iSeries 成為商業關鍵事務處理的
首選伺服器 平台;
● 允許在一台伺服器上安裝 Linux 、 Java 、 Windows2000 和 Domino 等多種套用。
● 開放標準兼容性,使用戶把運行在不同平台上的業務系統和數據平滑地連線在一起;
● 嚴密的
安全防範系統 ,榮獲美國聯邦政府定義的商業計算機最高安全性級別 C2 級認證,堪稱世界上 " 最安全 " 的計算機系統。從來沒有發現過病毒。
● 簡單易用,使用戶(尤其是新用戶)很快就能掌握它的系統管理和
應用程式開發 。
● 在系統中可以配備 16 台 PC 伺服器 Netfinity ,可以運行多種不同的作業系統,並共享
主機系統 的資源。
● 是唯一一種能直接(固有)支持多種不同檔案結構,如 PC 檔案、 Unix 檔案、 Netware 檔案、 Domino 檔案、 ASCII 檔案、 EDBCID 檔案的系統。 AS/400 先進的體系結構 面向處理機的體系結構 面向 API 的體系結構 高級機器的體系結構
在八十年代初, AS/400 的研製者,設計師們就預見到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將會一日千里,用戶對計算機需求也將永無止境,因此設計出來的計算機不是功能應如何齊全,實際上也不可能設計這樣一個可永遠滿足用戶需求的計算機,而是應設計一個無限靈活的計算機,它可以隨時跟上計算機前沿的發展,容易接納計算機領域的新技術,同時又不會丟掉老用戶已有的投資,使升級後的計算機系統真正做到百分之百地兼容在舊系統上已開發的應用程式。這樣的計算機才會經久不衰,具有生命力、競爭力。什麼樣的計算機才能達到這個要求呢,那就是滿足這種要求的計算機,應該有一種高級的接口,這種接口既獨立於硬體,又獨立於軟體,是一個邏輯上的(而不是物理上的)系統接口。任何新技術的添加,只是這種接口的延伸和接口內部實現的改變,而不會對使用這種接口的程式產生什麼影響,這就是 AS/400
體系結構 的設計初衷。 TIMI 技術就是這個高級接口的具體實現。
TIMI 層(以下簡稱 MI 層)是一個真正的獨立層,它將 OS/400 ,應用程式與 MI 層下方的硬體以及與硬體有關的軟體( LIC 層)完全隔離開來。底層硬體技術的更新完全被 MI 層下方的軟體所吸收,不會對 MI 層上方軟體產生影響, MI 層上方軟體可以不加任何改變,就可受益於 MI 層下方更新的硬體新技術。
MI 層面實際上是為 AS/400 中所有應用程式和 OS/400
系統軟體 的接口作了一種形式化的定義,提供了一個完整的 API 集( APIs ),所謂 " 完整 " 體現在任何一個 MI 層上方的應用程式或系統程式都不可能繞過這個 APIs 直接去訪問 MI 層下方的軟體和硬體。另外這個 APIs 是可以擴充的,可隨時加入一些標準化組織(例如 POSIX )指定的 API ,並且這種擴充是沒有限制的。例如,在 OS/400 V3R1 中加入了支持 Single UNIX Specification API 的功能,這樣一些 UNIX 的應用程式就可以被移植到 AS/400 上。當 AS/400 採用一些先進的硬體技術時,可能要修改或增加一些相關的 API ,修改也只是在 MI 層下方的實現。在 MI 層從不執行刪除 API 這一操作,舊的 API 被完整的保留下來,正因為如此,一些原先開發的應用程式可以不加任何修改地運行在當今 AS/400 系列計算機上, TIMI 技術使得 AS/400 成為當今計算機領域中保護用戶投資的典範。
MI 層提供的 APIs ,我們稱為 MI 指令。這些 MI 指令是不能直接執行的,要先將它們編譯成
機器指令 ,也不能將 MI 指令集算成一種高級語言,而應看做是高級語言編譯之後生成的中間結果。
MI 指令的
運算元 有兩類:
立即數 和對象( Object )。立即數即傳統的位和
位元組 運算元,對象是一種數據結構,是一個封閉的整體。在使用對象時,只有將對象視為一個整體進行操作的指令才是有效的。因此應用程式和 MI 上方的系統軟體完全不必了解對象的內部細節(這些細節都被封裝在對象內部,對外界透明),對象的內部細節有任何改變也不會影響到那些對其進行操作的 MI 上方軟體,這就使得這些軟體獨立於底層的數據結構。
與常規的機器界面指令不同,在 MI 指令的運算元中雖保留了立即數,但卻沒有了暫存器,
物理記憶體 空間, I/O 空間等概念,倒是多了對象這個些概念。在 MI 中定義了許多種對象類型,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結構複雜的數據結構。一個最重要的 MI 對象類型稱為 Space , Space 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一組與硬體無關的位元組序列。當一個 AS/400 程式要使用記憶體時,它可以使用 Space 。例如, AS/400 的
編譯器 ( Compiler )在創建一個程式模板( Program template )時,必須要把這個程式模板放在某一個地方,這時就把它放在一個 Space 中。
正是有了這種 TIMI 技術,使得 AS/400 可以最及時地採用計算機業界的先進技術,成為 IBM 公司展示自己新技術的櫥窗。例如, AS/400 是第一個採用 4M 位 ﹑ 16M 位
記憶體晶片 ,第一個採用 N-Way 處理器技術,第一個採用 RAID-5 磁碟保護技術,第一個採用光纖連結等。從 CISC 到 PowerPC RISC 處理器,定址能力從 48 位到 64 位,不久的將來會擴展到 128 位,處理器晶片從 Gobra 到 Apache 到 Northstar ,處理器數量從 1 路到 12 路,幾年來 AS/400 歷經了幾次大的硬體更新換代,但對原來的 AS/400 用戶並沒有帶來什麼衝擊,相反卻感覺到了 AS/400 新技術帶來的性能上的巨大飛躍,用戶一旦投資 AS/400 ,就可以終身享受信息產業的新技術。在這一點上,同其它行業同類產品相比, AS/400 是最具競爭力的。因為其它公司許多應用程式並沒有完全獨立於硬體,因此在硬體升級,尤其是晶片從 CISC 過渡到 RISC 結構時,這些程式需要重新改寫,代價十分昂貴。例如 DEC 公司在推出 Alpha 晶片時有 15%~20% 的應用程式要重寫。 AS/400 沒有這種困擾,在 AS/400 從 48 位升級到 64 位時,好多應用程式甚至不需重新編譯就可移植到新的 AS/400 上, AS/400 是首家實現從硬體到作業系統到應用程式全部是 64 位的系統。由於 AS/400 的這種獨特的 TIMI 技術給 AS/400 所帶來的良好的靈活性,可擴充性,兼容性,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無論計算機技術如何變化, AS/400 都將永遠保持它在業界的領先地位。
系統集成 集成是指將完成不同功能的
程式模組 集合在一個有機的整體中。在這個整體中除含有作業系統功能外還有
網路通信 功能,
資料庫管理 功能,語言支持功能等。將它們作為一個整體來設計的優點是代碼量少,執行效率高,安全性好,易於安裝、維護和使用,同時也避免了功能上的重複和不同廠商產品之間的縫隙問題引起的一些爭端。當然這種集成性所引起的不利因素也是有的,那就是系統的靈活性會有所下降。 AS/400 是一個最典型的集成的商用計算機,它把計算機系統通常要用到的一些功能如網路通信功能,資料庫管理功能,安全管理功能完全集成在 AS/400 作業系統中。這種集成系統的整體功能遠遠勝於各部分功能的簡單迭加。使用各種功能的
用戶接口 都是一致的,因此在 AS/400 上開發套用會節省更多的人力資源、財力資源。需要的維護人員也比其它計算機系統少,這是 AS/400 在業界獲得成功原因之一。 AS/400 集成系統中含有對各種
網路通信協定 和通信設備的支持,如 TCP/IP 協定,
異步傳輸 控制協定( ASYNC ),二進制
同步傳輸 協定( BSC ),同步數據
鏈路控制協定 ( SDLC ),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協定( HDLC ),X .25 協定等通信協定及各種網路通信適配器。 AS/400 支持幾乎所有的 TPC/IP 套用, Internet 套用。
在 OS/400 中還含有一個功能強大的
資料庫管理系統 DB2/400 ,這是一個全功能的開放性的
關係資料庫系統 ,是 IBM DB2 家族中的一個成員。
DB2/400 已升級到 DB2 UDB for AS/400 ,它除了支持原有 DB2/400 資料庫中
存儲過程 (store procedure) ,參照完整性 (referential integrity ) ,
觸發器 (trigger) ,二階段提交 (two-way commitment) 等重要功能外,還增加了對於
多媒體信息 ,對象型 DBMS ,試算表,虛擬檔案等方面的支持。另外在 OS/400
V4R4 版本中還增強了資料庫查詢性能, SQL 連線能力,
並行處理 能力等。
由於 AS/400 的作業系統是由 OS/400 與 LIC 組合而成,整個集成的系統所提供的功能根據其與硬體的關係不同,使用頻率不同,對安全的要求不同而被分別放在不同的層面上。上圖顯示了各功能模組所處的位置。上圖中可以看出, CL 部分是直接面向用戶的,完全處於 MI 上方;工作管理( work management )的職責主要是對作業的管理,與硬體關聯不大,所以大部分位於 OS/400 中;設備管理部分有些和硬體關係十分密切,如設備的
驅動程式 等要放在 LIC 層,而那些對設備進行監控的部分放在 OS/400 中實現;安全部分雖然與硬體完全獨立,但為了提供更高級別的安全保護,還是把它的大部分功能放到 LIC 層實現。此外有些功能與硬體並無多大關係,但對系統性能舉足輕重,也將其放在 LIC 層實現。還有一些功能是分散在 OS/400 和 LIC 中的。由於數據傳輸部分與
磁碟驅動 方式和數據傳輸方式密切相關故在 LIC 中實現,檔案定義部分與硬體無關在 OS/400 中實現,檔案中的成員( member )定義與磁碟有一定關聯在 LIC 中實現更好些。有些功能很難確定在 LIC 中還是在 OS/400 中實現更合適, AS/400 總是儘可能地進行層次劃分。
存儲結構 AS/400 又一特徵就是它的
存儲管理 方法。它採用了單級存儲( Single-level store )結構對
存儲器 進行管理。它將系統中所有的存儲器,即所有主存 (main storage ) 和
輔存 (Auxiliary storage ) 看成是一個大的存儲器,這個大存儲器提供的存儲空間相當於機器的定址能力,從開始的 48
位定址 空間到今天的 64 位定址空間,近幾年內渴望實現 128 位定址空間。這個諾大的虛
地址空間 給用戶尤其是程式設計師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他們所面對的就是一個盛裝對象( Objects )的大容器,只要知道了一個對象的名稱和類型就可以訪問這個對象,完全不必關心所訪問的對象存放在哪個盤上,也不必考慮
存儲管理 等繁瑣問題。至於內外存之間信息如何交換以及為提高對象的訪問效率而將一個對象的內容分散存放到幾個硬碟上,對用戶是完全透明的。
事實上,在 MI 上方的任何程式(包括 OS/400 ,應用程式,
編譯器 等)都看不到這個單級
存儲結構 中的實存部分(記憶體和外存),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只是一個偌大的
虛存 , 每個 AS/400 對象占用這個虛存中的一些虛地址。當用戶使用對象的名字和類型訪問它時, MI 層上方的程式可以快速地將這個對象的名字映射成它的虛地址。由於 MI 層上方用戶編程時,不再區分記憶體和外存,只是針對這個虛存編寫程式,因此可使得編寫程式所需的指令數目大大減少。當然,負責系統性能管理的人員用 WRKSYSSTS 命令或 WRKDSKSTS 命令還是可以看到一些關於磁碟的信息的,例如磁碟的使用率,忙閒情況,缺頁率( page Fault )等。
對象總是要存儲在磁碟上,並且在使用時需將其裝入記憶體的。如何將對象的虛
地址映射 到磁碟上的實地址或記憶體的實地址是在 MI 層下方實現的。 AS/400 將記憶體分為大小相等的一些頁面幀 (page frame) ,在 64 位 AS/400 系統中,頁面幀的大小為 4096
位元組 ( 4KB ),存儲在磁碟上的對象被劃分為一個個大小與頁面幀相等的頁面( page )。一個大的對象由許多頁面組成,這些頁面在
虛存 中占用一些連續的地址,但在實際存放時,可能被分散到幾個硬碟上,這樣做可以提高對對象的讀寫速度。當處理機要訪問的一個對象時,可以將該對象的部分頁面從磁碟裝入記憶體的頁面幀中, MI 下方的地址轉換機構通過查詢駐留在記憶體中的一個
頁表 (page table) 實現虛實地址轉換,如果發現一個虛地址對應的頁面不在記憶體中,就報告頁故障 (page fault) ,然後由
記憶體管理 程式負責將這個頁面從磁碟調入記憶體。硬體在查詢頁表時使用的是 Hashing 算法。
總之, AS/400 的單級
存儲結構 不僅給編程用戶提供了一個相當大的存儲空間,同時也將用戶從繁瑣的存儲管理中解放出來,減輕了用戶負擔,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 OS/400 V4R3 及其以後版本中,已把 AS/400 的單級存儲的單一
地址空間 由原來的記憶體、硬碟推廣到
磁帶庫 ,系統的存儲管理功能可按用戶自定義的規則,自動透明地管理分布在磁碟與磁帶庫中的數據。
開發概述 1) 數據描述規範(DDS data description specification)
AS/400的作業系統OS/400提供一種描述數據屬性的方法DDS,它可以在程式外部方便、有效地對數據屬性進行描述。
AS/400有兩種定義數據的方法:
(1)程式描述檔案:檔案在記錄的描述僅包含一個記錄名和記錄長度,任何程式使用這種方式描述的檔案必須為記錄中的每個欄位提供欄位級屬性(
欄位名 、數據類型、欄位長度等)定義,此中類型檔案不常用
(2)外部描述檔案:檔案包含記錄的詳細欄位描述和有關檔案如何被訪問的信息,在程式中只要指明該檔案為外部描述檔案即可,當程式目標建立時,
編譯器 自動從檔案中抽取信息到程式中,且轉換為高級語言適合的語法,它的顯著特點之一是克服了程式描述檔案的缺點,通過檔案的記錄欄位僅一次的說明,可定義多種訪問路徑,多個程式使用。
2) DB2 QUERY MANAGER AND SQL DEVELOPMENT KIT支持的
結構化查詢語言 SQL/400
SQL/400是SQL的DB2/400實現,可以互動式地輸入大部分SQL語句或把它們嵌入到高級語言(RPGLE、COBOL、CLE等)程式中,替代高級語言內置的讀、寫和修改等指令。SQL/400主要由以下部分組成:
(1)SQL運行支持程式,提供對SQL 語句的分析及對運行任何SQL語句的支持功能,是OS/400的一個部分,它允許含有SQL語句的應用程式在沒有安裝DB2 QUERY MANAGER AND SQL DEVELOPMENT KIT特許程式的系統上運行。
(2)SQL
預編譯 程式,處理嵌入SQL語句的應用程式
(3)SQL互動式接口,支持用互動式建立和運行SQL語句
(4)DB2 QUERY MANAGER FOR AS/400,提供選單、填空式提示的互動式接口,允許建立、增加、維護數據,和運行報表
3)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OOLSET/400(ADTS/400)開發工具包中有PDM、SEU、SDA、RLU、DFU等
特許程式 QUERY/400特許程式是一個非常有用和容易使用的決策支持工具,可用來獲取外部描述
資料庫檔案 信息。它允許使用單個檔案或聯結最多32個不同檔案的數據,產生的報表可以列印、螢幕顯示或存放在新的資料庫檔案中,功能強大。
STRQRY或GO QUERY命令,可以進入QUERY選單,主要功能都有相應選項和幫助進行逐步引導完成。
硬體系統 AS/400 是一個多 CPU 系統。一個系統處理器模組包含多個 CPU ,分別用於系統管理、
記憶體管理 、
進程管理 等,每個 CPU 都包含一個
微核心 ,將多個 CPU 合起來作為一個處理器,通過微核心間的通訊可以平衡各個 CPU 間的工作量。
CPU 採用 Power Pc 技術。
I/O I/O 採用 I/O 通道技術。 I/O 匯流排主要採用 SPD
匯流排標準 ,匯流排傳輸速率為 266Mbps 或 1Gbps (對 RISC 機)。系統可以連線多達 19 條 SPD 匯流排,每條 SPD 匯流排最大可連線 32 個 I/O 設備。 SPD 匯流排可以是排線,也可以是光纖。排線採用 32 位 data lines,4 位 parity lines ,和若干位控制信息線。異步傳輸。而光纖則採用單線串列傳輸。
BCU BCU ( Bus Control Unit )主要用於控制 SPD 匯流排,負責匯流排仲裁、優先權判斷等。 IOBU(I/0 Bus Unit) 實際上是一個 IOP ,負責處理所有的 I/O 功能,而且本身包含記憶體,實際上是一個
微機系統 ,可以運行不同的作業系統(如, OS/2,Windows,WNT,DOS… )。如果把系統處理器也看作是一個 IOP 的話,那么系統中任何兩個 IOP 都可以進行通訊,形成主-從多 CPU 系統。發起通訊的 CPU 為 master, 被呼叫的 CPU 為 slave. 任何兩個 IOP 之間都可以進行訊息傳輸。除訊息操作以外,還可以進行
存儲器 操作。存儲器操作只能在主存和 IOP 記憶體之間進行,而不能在一個 IOP 記憶體和另一個 IOP 記憶體之間進行。存儲器操作都採用 DMA 方式。
AS/400 之所以成為全球使用最廣泛的中型商用計算機,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其先進的體系結構能夠不斷地吸引融合最新的技術。本章主要介紹了 AS/400 的先進的體系結構 -TIMI 、集成性和單級存儲技術,揭示了 AS/400 成功的奧秘。
系統工具 PDM (PROGRAMMING DEVELOPMENT MANAGER)
可以用來處理
原始碼 、對象和庫。為程式設計師建立源檔案成員、訪問SEU和許多其他有用的工具提供方便。
STRPDM:直接到PDM選單
WRKLIBPDM:可以指定操作哪一個庫或對當前庫列表進行操作
WRKOBJPDM:指定操作某一庫下的所有對象(可按名稱、類型選取)
WRKMBRPDM:指定操作某一庫下某一源檔案下的所有或部分成員
SEU (SOURCE ENTRY UTILITY)
是一個全螢幕幕編輯工具,可以建立和編輯源檔案成員,當啟動時,能夠輸入新的源語句,修改、刪除、複製、移動已存在的源語句,具有語言相關提示和語法檢查功能,且具有分屏編輯/瀏覽功能。
STRSEU:可以對原有成員進行編輯或建立新成員,對原有成員進行編輯也可通過在WORK WITH MEMBERS USING PDM(WRKMBRPDM)螢幕上使用選項2(EDIT)功能來實現,當然,建立新成員也可以通過在WORK WITH MEMBERS USING PDM(WRKMBRPDM)螢幕上使用F6(CREATE)
功能鍵 來實現。
SDA (SCREEN DESIGN AID)
可用來互動式設計、創建和維護套用螢幕,包括顯示檔案和選單,且可以將用戶設計的螢幕規範地自動轉換成DDS
原始碼 ,簡化了選單和顯示檔案的創建。
STRSDA:可以進入螢幕和選單的編輯畫面,對原有螢幕編輯也可通過在WORK WITH MEMBERS USINGPDM(WRKMBRPDM)螢幕上使用選項17(CHANGE USING SDA)功能來實現,
RLU (REPORT LAYOUT UTILITY)
可用來互動式定義列印報表的格式分布,建立列印檔案,且可以將用戶設計的報表格式分布規範地自動轉換成DDS原始碼,簡化了報表的設計和修改,使用它可以在螢幕上直觀地設計列印報表。
STRRLU:可以進入報表編輯畫面,對原有螢幕編輯也可通過在 WORK WITH MEMBERS USING PDM(WRKMBRPDM)螢幕上使用選項19(CHANGE USING RLU)功能來實現
DFU (DATA FILE UTILITY)
能夠快速定義、創建面向數據錄入、查詢或檔案維護的DFU程式,而不需要編程。對開發套用建立測試資料庫尤其有用。
STRDFU:顯示DFU選單
DLTDFUPGM:刪除DFU程式和檔案
CHGDTA:運行DFU程式
DSPDTA:運行DFU程式,但不能修改檔案中的數據記錄
UPDDTA:使用臨時的DFU程式更新檔案,可通過在WORK WITH MEMBERS USING PDM(WRKMBRPDM)螢幕上使用選項18 (CHANGE USING DFU)來實現,它可以進行查詢、增加、修改、刪除記錄的操作。該功能最常用。
編程 AS/400的所有系統功能都可以通過控制語言(CONTROL LANGUAGE,簡稱CL)調用,單個控制語言就是一條CL命令和它的參數。可以在命令行直接執行或輸入到源檔案成員中(CL程式或CLLE程式)經編譯生成目標運行。注意,有些CL命令只能在程式中實現其功能(如,MONMSG等)。系統為所有CL命令提供提示和幫助,並且多數參數有
預設值 。其實,一個CL程式就是一組CL命令,其目標可以互動式或
批處理 環境下運行。
通過CL程式可以簡化操作,控制工作流程,設定作業運行環境等。在套用中,CL程式一般作為主控程式來控制應用程式的執行順序和為應用程式完成一些首尾的任務(如檔案覆蓋、定位目標等),它可以管理程式執行中出現的意外(可根據需要是饒過還是進行修正)。此外,CL程式還能實現算術/邏輯操作,可以與用戶或其他程式通訊,可以訪問單個記錄格式的
資料庫檔案 或顯示檔案。CL程式也有缺點,不能增加或修改資料庫檔案中的記錄,不能使用列印檔案或ICF檔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