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ta(梅艷芳)

Anita(梅艷芳)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Anita也是已逝香港天后梅艷芳的英文名字(Anita Mui)。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艷芳
  • 外文名:Anita
  • 別名:何加男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中國廣西合浦
  • 出生日期:1963年10月10日
  • 逝世日期:2003年12月30日
  • 職業:演員,歌手
  • 代表作品:《胭脂扣》,《壞女孩》
  • 主要成就:1983年亞洲特別獎
    亞太區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第十三屆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
  • 身高:168厘米
  • 體重:107磅
簡介,梅艷芳,人物生平,作品年表,人物影響,anita同名歌曲,

簡介

人們認為 Anita 這個名字非常適合嬌小、美麗,性格討人喜歡的中層階級女性,伶俐,討人喜歡,而且充滿樂趣。

梅艷芳

人物生平

梅艷芳1982年成為歌壇新秀之後,便開始涉足電影界,同年張國榮主演了楚原執導的《偶然》一片。在1984年,梅艷芳開始以演技征服觀眾,在與張國榮、張曼玉一起主演的《緣分》一片中,她的出色表演為她贏得了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初涉影壇的她便嘗到了小小成功的滋味。但那時的梅艷芳還只能算是個有前途的影壇新人,並沒有很高的聲望,直到1987年她主演了《胭脂扣》才讓影壇人士真正認識到她的表演才華。影片中梅艷芳飾演石塘嘴名妓如花,她與張國榮飾演的富家公子十二少產生了真愛情,但不為男方家長接受,兩人相約吞食鴉片殉情,不料如花的陰魂來到五十年後才發覺十二少未死,而是在垂老之年落魄地當一個臨時演員。在報館上班的萬梓良與女友朱寶意從中幫助如花尋人,也因而反省了他們自己的愛情關係。這段悽美的東方人鬼情未了令她獲得了第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和第二十四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梅艷芳梅艷芳
1996年,在許鞍華執導的根據張愛玲小說《十八春》改編的影片《半生緣》中,她和葛尤的搭配雖然因為戲份不足而不如吳倩蓮和黎明的搭配搶眼,但同樣有著不俗的演出。在第十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和第三屆香港金紫荊獎上,她都獲得了最佳女配角獎。這時的梅艷芳與當年出道時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戲路廣泛的她已經是一位難得百變影后。
梅艷芳是百變影后,是指她的戲路廣泛。從文藝片到喜劇片,在到動作片和黑社會片,她都有不錯的演出。為她贏得過殊榮的那些影片就無須再提了。喜劇片中,與周星馳在1992年合作主演的《審死官》可以算做是其中的經典之作了;動作片中,與成龍主演的《醉拳Ⅱ》以及和張曼玉等人主演的《東方三俠》都是令人賞心悅目的作品;而黑社會片中與周潤發合作的《英雄本色Ⅲ:夕陽之歌》更是堪稱精品。在2001年的香港賀歲片《鐘無艷》中,她女扮男裝反串齊宣王一角又惹得觀眾捧腹大笑。而在她賴以提名金馬影后的《慌心假期》中,她有飾演了一個婚姻生活發生危機的中年婦女。一切的轉變在她的身上看來都是那么的不經意和不留痕跡,不停變化之中的梅艷芳成熟了。雖然有些影片裡你或許還是能感受到似乎角色有些稚嫩,但又怎么能把一個角色的好壞完全歸結到演員的身上呢?但是梅艷芳變化、創新的勇氣的確值得敬佩。
2003年12月30日凌晨2點50分,人品好,唱歌好,演戲好的香港演藝圈大姐大梅艷芳在香港養和醫院因為患子宮頸癌引起的肺功能失調而不幸病逝,終年40歲。去世時留下的最後一句萬般無奈話:“既是這樣,我便走了。”2004年1月12日11時至12時在香港殯儀館舉行了梅艷芳告別禮儀式。儀式的程式:1.鄭裕玲小姐,細說梅艷芳小姐生平;2.第14世紅寶冠法王夏瑪巴寧波車述學生梅艷芳;3.劉培基先生致悼念詞;4.倫永亮先生致悼念詞;5.關錦鵬先生致悼念詞;6.張敏儀女士致悼念詞;7.俠骨柔心梅艷芳小姐生平掠影;8.推出靈柩;9.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大師主持封棺說法儀式;10.出殯。
梅艷芳 - 與恩師戴思聰從個人實力和個人成就兩方面綜合來講,梅艷芳和王菲,顯然是戴思聰最為得意也是最為重要的兩個弟子。
梅艷芳梅艷芳
梅艷芳九歲即拜師於戴思聰名下。雖然梅艷芳最初出道時,一直是以壞女孩之類的東洋形象見長,其曲風也是極其西化,但考慮到梅艷芳中低音的聲線特色,戴思聰對她進行的卻一直是偏六、七十年代傳統流行歌曲的演唱技法。
而這種技法,很快也在梅艷芳演繹《似水流年》這樣的作品中,發揮出了效果,那種淡定、從容和古典的氣質,一如她在《胭脂扣》里的角色一樣讓人記憶猶新。雖然她號稱百變女郎,但從聲樂的角度來講,《似水流年》和《夢裡共醉》也許要比《烈焰紅唇》更為適合她。

作品年表

梅艷芳《男人四十》—July Rhapsody(香港2002)
《愛君如夢》—Dance of a Dream(香港2001)
《慌心假期》—Midnight Fly(香港 2001)
《鐘無艷》— Wu Yen(香港 2001)
《半生緣》—Eighteen Springs(大陸,香港 1996)
《金枝玉葉2》—Who's The Woman, Who's The Man(香港 1996)
《運財至力星》(1996)
《赤子威龍;給爸爸的信》—— My Father Is A Hero(香港 1995)
《告別有情天》—Farewell My Dearest(香港 1995)
《紅番區》—Rumble In The Bronx;Red Bronx;Hong fan kui(香港,加拿大 1995)
《東方三俠》—Heroic Trio, The;Eastern Three Heroes(香港 1993)《逃學威龍三之龍過雞年》Fight Back To School III(香港 1993)
梅艷芳梅艷芳
《現代豪俠傳》—Executioners(香港 1993)
《新仙鶴神針》—Magic Crane, The(香港 1993)
《醉拳Ⅱ;大醉拳》—Drunken Master Ⅱ(香港 1993)
《審死官》—Justice, My Foot!(香港 1992)
《戰神傳說》—Moon Warriors, The(香港 1992)
《賭霸》—Top Bet(香港 1991)
《何日君再來》—Au Revoir, Mon Amour(香港 1991)
《豪門夜宴》(1991)
《九一神鵰俠侶》—Savior Of The Soul(香港 1991)
《富貴兵團》—Fortune Code, The(香港 1990)
《亂世兒女》—Shanghai, Shanghai(香港 1990)
《川島芳子》---(1989)
《奇蹟》—Mr. Canton And Lady Rose(香港 1989)
《英雄本色III:夕陽之歌》—Better Tomorrow III, A(香港 1989)
《公子多情》—Greatest Lover(香港 1988)
《黑心鬼》—Three Wishes(香港 1988)
《一妻兩夫》—One Husband Too Many(香港 1988)
《開心勿語》—Trouble Couples(1987)
《小生夢驚魂》— Scared Stiff(香港 1987)
《胭脂扣》—Rouge;Flower Legend(香港 1987)
《一屋兩妻》—Happy Bigamist(香港 1987)
《偶然》—Last Song In Pairs(1986)
《壞女孩》— Why Why Tell Me Why(1986)
《神探朱古力》—Inspector Chocolate(香港 1986) 殺妻二人組(1986)
《歌舞昇平》—Musical Singer(1985)《青春差館》—Young Cops(1985)
《祝您好運》—Lucky Diamond(1985)
《緣份》—Behind The Yellow Line(香港 1984)
《表錯七日情》— Let's Make Caugh(香港 1983)
《偶然》—Last Song in Paris(1982)

人物影響

梅艷芳被大家尊為香港人心中責任、愛心、勇氣、敬業、魅力的標準典型,香港的女兒。影響著影視歌壇,打破了男與女的傳統禁忌,引領公眾的正義感、團結精神等價值取向,成為一代草根階創業心中的真正英雄。作為“香港的女兒”,梅艷芳引發的社會共鳴,正在她的成長曆程乃是香港人、尤其社會底層奮鬥史的縮影。她身上的“香港精神”一直是近年香港娛壇取得輝煌成就的最大動力之一。
與當代一般藝人歌手的不同,梅艷芳並非以自己的傳統漂亮、玉女形象吸引市民;而是以百變的形象、鮮明的性格,加上滄桑的味道,深得冬粉的喜愛。此前,在樂壇上草根階層成為天王巨星在當時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惟有出身平民的梅艷芳,儘管沒有機會受高深教育,仍不斷奮鬥達至成功。這對草根階層而言,自然有不可磨滅的深遠影響。此外,梅艷芳除了有過人的舞台異彩,對親友和後輩的扶助之外,還因她樂於助人、富正義感,贏得廣大同業的愛戴和支持。也許,在香港人的心中,梅艷芳更像一呼百應的宗教領袖,有點兒類似於內地的雷鋒,不懈奮鬥、發揮忘我的專業精神、無私地奉獻、積極回饋社會和同胞。作為一個時代的精神象徵,梅艷芳的所作所為,更值得香港公眾致敬。當然,香港公眾也擁有著足夠的理由致敬。
梅艷芳梅艷芳

anita同名歌曲

曲:Laura Thompson | 詞:周禮茂 | 編:Peter Lam
長得不醜但也絕對不美
可她卻沒有因此感自卑
小小的她被世界拋棄 她不信道理
只相信自己和希冀
每晚我沿路這
為何望到她偷偷感痛悲
Anita 名字像我般的一個她
惟期望像我般的改變造化 不怕被雨打
Anita 名字像我般的一個她
惟期望像我般不要害怕
願風可因她暖化
一天等到運氣但要緊記
得到不要自滿失不要悲
一天感到倦了亦要緊記
不要下去勉強 繼續仍是捨棄
每次到提及這句
為何未禁也偷偷感痛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