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nthoxylum armatum

Zanthoxylum armatum

竹葉花椒(拉丁學名:Zanthoxylum armatum DC.)被SP2000收錄,狀態為:Zanthoxylum armatum為接受名,別稱:萬花針、白總管、竹葉總管(江西湖南),山花椒(廣西),狗椒、野花椒(河南、貴州、雲南),崖椒、秦椒、蜀椒(植物名實圖考)。

嫩枝梢及花序軸均無毛,小葉僅背面基部中脈兩側有叢狀柔毛。本種的果除用作食物調料及藥用外,也是一種芳香性防腐劑,古代用花椒來防腐“癖邪”是有冊籍記載的。

原產於四川洪雅。在很久以前,就已經進入四川人的食譜中了

生於山坡,溝谷邊疏林中,林緣,灌叢中。

竹葉花椒(原變種)見於低丘陵坡地至海拔2200米山地的多類生境,石灰岩山地亦常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竹葉花椒
  • 拉丁學名:Zanthoxylum armatum
  • 別稱:藤椒
  • :植物界
  • :被子門
  • 亞門植物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芸香目
  • 亞目:芸香亞目
  • :芸香科
  • 亞科:小喬木
  • :花椒
  • 亞屬:花椒亞屬
  • :竹葉花椒
  • 亞種:原變種
  • 分布區域:中國,日本,朝鮮,越南、寮國、緬甸、印度、尼泊爾
  • 命名者及年代:DC.,1824
名稱狀態,分布,形態描述,

名稱狀態

被SP2000收錄,狀態為:Zanthoxylum armatum為接受名
中文名:竹葉花椒

分布

山東,海南,台灣,江蘇,西藏,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

形態描述

高3—5米的落葉小喬木;莖枝多銳刺,刺基部寬而扁,紅褐色,小枝上的刺勁直,水平抽出,小葉背面中脈上常有小刺,僅葉背基部中脈兩側有叢狀柔毛,或嫩枝梢及花序軸均被褐銹色短柔毛。葉有小葉3—9,稀11片,翼葉明顯,稀僅有痕跡;小葉對生,通常披針形,長3—12厘米,寬1—3厘米,兩端尖,有時基部寬楔形,乾後葉緣略向背卷,葉面稍粗皺;或為橢圓形,長4—9厘米,寬2—4.5厘米,頂端中央一片最大,基部一對最小;有時為卵形,葉緣有甚小且疏離的裂齒,或近乾全緣,僅在齒縫處或沿小葉邊緣有油點;小葉柄甚短或無柄。花序近腋生或同時生乾側枝之頂,長2—5厘米,有花約30朵以內;花被片6—8片,形狀與大小几相同,長約1.5毫米;雄花的雄蕊5—6枚,藥隔頂端有1乾後變褐黑色油點;不育雌蕊墊狀凸起,頂端2—3淺裂;雌花有心皮3—2個,背部近頂側各有1油點,花柱斜向背彎,不育雄蕊短線狀。果紫紅色,有微凸起少數油點,單個分果瓣徑4—5毫米;種子徑3—4毫米,褐黑色。花期4—5月,果期8—10月。
Zanthoxylum armatum(中文名:竹葉花椒)Zanthoxylum armatum(中文名:竹葉花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