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本機是奧古和
阿納海姆公司 共同制定的“Z計畫”所開發製造的可變形MS(TMS)。最初建造的3台原型機為
MSZ-006 -X1、MSZ-006-X2和MSZ-006-X3。這些機體的結構設計為可以變形,但是遇到了不可克服的
金屬疲勞 問題足以導致機身解體。這個問題後來由於得到了提坦斯的高達MK-2,參考了其可變式框架以及為奧古作戰的新人類駕駛員
卡繆·維丹 的糾正而解決了。MSZ-006成為UC歷史上第一批可以變形的MS,可以從MS形態轉為MA“waverider(衝浪者)”形態,由此獲得單機突入大氣圈的能力,潛在能力超過當時任何MS。
Z高達 卡繆·維丹以Z高達代替了RX-178高達MK II作為自己的專用機。由於自身
新人類 能力和新機體強大性能,他在
奧古 反提坦斯的一系列戰役中取得了輝煌戰績。被Z高達打敗的提坦斯
王牌 包括捷里特·梅薩、亞扎·加博爾和極為強大的新人類巴普蒂莫斯·西洛克。但是打敗西洛克使卡繆·維丹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受到臨死時的西洛克的強大的精神攻擊,精神崩潰(劇場版則沒有)。被修復後的Z高達交給了另一位新人類駕駛員
捷多·亞西塔 。在傑特從阿納海姆公司取得MSZ-010 ZZ高達後,Z高達後來屬於
地球聯邦 軍駕駛員
露·露卡 ,並參加了第一次新吉翁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最後被摧毀,uc100年,回收修復後的本機與其他高達型ms共同存放於阿克西斯,加以封存,以表聯邦根絕戰爭的決心
基本數據 機體介紹 本機是奧古和
阿納海姆 公司共同制定的“Z計畫”所開發製造出來的、最終成為奧古象徵的可變型MS,開發代號為“ζガンダム”。本機在開發時曾因可變式框架等的性能的問題而一度擱淺,後來奧古得到了提坦斯的RX-178高達Mk-Ⅱ,參考了RX-178的可變式框架及
卡繆·維丹 的設計方案之後,改變了原先的設計方案,最終開發成功。
本機具有單機突入大氣層的能力,潛在能力超過當時的任何MS。裝備有光束軍刀、光束步槍、2連裝飛彈發射器等多種式樣的武器,單體MS的攻擊力首屈一指,而且能使用大功率高能
MEGA粒子炮 。“
MSZ-006Z高達 ”的變型機構的主要部件是背部飛行裝甲,在上面裝備有長尾燃燒器式自穩器,提高了逆向動作時的安定性。即使變成MS形態,也具有很優良的運動性能。後來又在機體上搭載了仿生測控系統,將機體的追蹤能力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MSZ-006”在突入大氣圈時的MA形態之所以被稱做“WAVERIDER(衝浪者)”,是因為在飛行時機體下方形成了一種被壓縮的衝擊波,而機體就是依靠這種被壓縮的衝擊波而產生出升力的。由MS形態開始變型,瞬間就能完成。MS形態時使用的武器,在變成MA後,絕大部分不需改變樣式就能使用。此外,由於噴嘴是可動式的,故比其他可變MS/MA的機動性更高,不僅在突入大氣圈時性能優良,就是作為航空/航宇戰鬥機,其性能也頗為滿意。
奧古的王牌駕駛員
卡繆·維丹 駕駛本機在格里普斯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而且在最終決戰中擊破了提坦斯由帕普提馬斯·西羅克上尉駕駛的PMX-003鐵奧,為格里普斯戰爭打下了終止符。
基本概要 機體型號 MSZ-006
中文名稱 Z高達
機體代號 Zガンダム
英文名稱 Zeta Gundam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Z GUNDAM -
機體類型 攻擊多用途型可變MS
製造商 所屬 奧古
初次配備 U.C.0087
機師名稱 駕駛員圖片
技術參數 內部環境 標準式全視野監控
尺寸 MS模式下頭頂高:18.7米,全高:19.85米,MA模式下全長:24.32米,翼展:18.61米
本體重量 本體重量:28.7噸
全備重量 全備重量:62.3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發動機功率 2020KW
推進力 5×12200KG+2×10600KG+4×7600KG=112600KG,姿勢制御噴嘴數:8
加速度 1.81G
裝備及設計特徵 感測器探測有效半徑:14000米;搭載生物感測系統
固定武裝 頭部60mm火神炮×2;腕部2連裝榴彈發射器×2;光束軍刀×2,額定輸出功率0.6MW
選用武裝 專用盾牌
選用手部武器 光束步槍×1,額定輸出功率5.7MW;高能MEGA粒子炮,額定輸出功率8.3MW
遠程武器 -
變形詳解 1)長型噴口垂尾向後伸直,用手腕將光束步槍掛在背部露出的掛點上。
2)雙V字天線向內摺疊,胸部連帶著駕駛艙向上掀起。
3)頭部連帶傳動機構向下滑動,側腹部向內收納併攏。
4)腰部前後裝甲打開,解鎖後的股關節連帶雙腿向兩邊張開。
5)雙臂被盤型傳動系統折入原本胸部的位置。
6)盾牌依照自動導航與駕駛艙下部的掛點聯接。
7)左右Flying Armor依靠懸臂作180°迴旋,再帶到正前方與盾牌合併,可動翼展開。
8)前後腳掌分段向內摺疊收納,小腿依靠二段關節向後(WR的上方)摺疊,露出主噴嘴。
開發秘史 U.C.0086年,RMS-099/MSA-099 Rick Dias(γ Gundam)開發完畢。與此同時,作為開發商的A.E.公司與A.E.U.G.進一步加強合作,開展名為VMsAWrs(Variable Mobile-suit And Wave-rider system,戰術可變MS與WR系統)的高性能次世代MS開發計畫,而最為人熟知的名稱應該是,『Zeta計畫』。面對需求方這個高要求,A.E.公司靠著其統合起來的技術團隊,草擬出了一個可變MS方案,名為MSN-001 δ Gundam。但因為其傳統的半可動半硬殼結構強度不足,致使胎死腹中。計畫的轉機出現在U.C.0087年3月2日,A.E.U.G於L3 SIDE7 Gryps強奪了試驗的RX-178 Gundam Mk-Ⅱ!AE公司在得到了代表當時Titans最高技術力特別是可動骨架(Movable Frame)技術後,終於能夠繼續技術驗證機的建造。
其後,根據δ Gundam修改的非可變高性能MS:其帶著的可變平衡翼MSN-00100 HyaKuShiKi下線。在這同時,2台可變驗證機MSA-005 Methuss也下線,標示著可動骨架技術的巨大潛力。不過,MSA-005 Methuss的MA形態也只是宇宙戰鬥機等級,並不具備大氣圈內運用的能力,甚至乎之後生產的3台正式原型機MSZ-006X,也依然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於是,奪過來的RX-178 Gundam Mk-Ⅱ被賦予的任務又多了一個:在實戰中使用大氣圈突入驗證機Flying Armor,並收集相關資料。
Z高達
U.C.0087年5月11日,由
卡繆·維丹 (Kamille Bidan)駕駛的白色RX-178 Gundam Mk-Ⅱ搭乘著FXA-00 Flying Armor 1號機突入了大氣圈,隨後Flying Armor作為S.F.S.(Sub-Flight System)帶著Gundam Mk-Ⅱ投入到進攻扎布羅(Jaburo)的戰鬥中去。Flying Armor在戰鬥中表現出色,這也給整個Zeta計畫技術團隊打了支強心針。只是,這個團隊之後又陷入了一個瓶頸:要保持MS形態變形到MA形態後的表面整體性,要保持Flying Armor的外形和套用材料。否則,計畫中的
MSZ-006 將會是一台背部掛載著Flying Armor的簡易可變MS。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RX-178 Gundam Mk-Ⅱ駕駛員卡繆·畢丹(Kamille Bidan)正是聯邦技術士官富蘭克林·畢丹(Franklin·Bidan)和希爾達 畢丹(Hilda Bidan)之子,這個年輕人擁有一定的工程師基礎。也正是這個年輕人,提出了讓整個『Z』團隊豁然開朗的建議:將Flying Armor左右分開,再從MS的“肋”下合併;使用盾牌作為整流罩;利用可動部件和空隙將MS部分零件都移開或收納;集中推進系統並統一方向。這位年輕人敢於向整個『Zeta計畫』的開發團隊提出實際的建議,在外人看來這無疑是對長久從事這行業的工程師們發出挑戰。只不過,他們接納了這些建議!
同時,AE發電機引擎開發部的拉埃魯博士新設計小型發電機,體積是現有發電機的一半,但卻能發揮相當於正常發電機70%的性能,從而解決了出力問題
這種發電機的輸出功率剛過1000KW,關注其大小的格魯克博士在將胴體部分設計為擁有足夠強度的情況下在胴體外配置發電機.小型發電機的低輸出功率可以通過配置多台小型發電機來解決.以此方案為基礎對自動結構進行了改進----在兩腿並列安裝發電機,在胴體內安裝超小型發電機.因此產生了史無前例的構造.但是Z高達內部搭載了3台發電機,難以同時產生平衡的功率.一直以來AE制的MS多數使用單引擎發電機,所以在並列裝配發電機方面很少擁有技術專利.這次原因在於:動力管制系統對於MS/MA形態的各種姿態的處理能力低下從而造成各發電機之間,特別是兩腿間的發電機輸出功率不平衡,最壞時會產生兩倍的差異.腿部的發電機的輸出功率直接關係到MA形態做為主推進器的腿部推進器的推力,如果不進行修改,將會影響到MA巡航狀態的穩定性.然而腿部發電機在進行單體測試時發揮了穩定的功率,因而問題出在同步率管理計算機.所以A.E電子社召集了擁有使幾台發電機同時進行穩定輸出的技師.採用了具有2基的小型核熔爐的核心飛行系統並搭載了能夠進行統合處理的新型計算機,成功的將左右發電機的輸出差控制在0.01%以內
在綜合了高達MK-2的自動結構數據和進行了單機突入大氣層的電子試驗之後,終於完成了Z設計圖紙.這份圖紙送到負責人手上時是截止計畫的前一天.實際上,這份設計圖紙從頭到尾只用了1周的時間(高層要求他們在兩周以內完成Z高達的基本設計,最初的一周就因為胴體結構的問題得不到解決而無法展開工作).
當時,A.E.公司也正好“研製”出高生產性高剛度卻又輕質的“高達尼姆合金γ”,配合上新獲得的“可動骨架(Movable Frame)”技術,再加上月面企業聯合和A.E.U.G.的鼎力支持。毫無懸念地,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Zeta計畫,進展順利。計畫中的旗艦機於U.C.0088年初迅速定型,編號
MSZ-006 ,代號Zeta Gundam。
此後.開展了輔佐各部推進器和火器管制、各形態/領域內的基本控制的OS的調整.雖然出現了一些小問題,但計畫本身發展順利,7月上旬,在馮布拉文工廠完成了Z高達.大約進行了1個月的測試後,8月上旬投入戰線.
Zeta Gundam頭部採用了MSN-00100 HyaKuShiKi與MSZ-006X 1號機相近外形設計。由於空間結構要最大化地利用,所以頭部設計得相當緊湊。A.E.公司早在『Zeta計畫』初期便確立了一系列相關裝備的開發,例如A.E.公司自產的緊湊型60mm轉管炮,非常符合Zeta Gundam的設計概念,毫無疑問地給搬上了這個平台。除了兩門60mm火神炮外,頭部內裝機體用的管制系統,Gundam型的特徵雙目取景器,頭冠式前後主感測器和一對雙V字形天線。順帶一提,V字天線還有摺疊功能。
至於整個軀幹設計(編號MSZ-006-PI Serial00005)則由於可動骨架技術的導入,是全身最多可動部位的地方。不但骨架配置上高度模組化,再加上使用輕質的高達尼姆合金γ和磁氣覆膜技術的話,這些可動部位的機械運動速度便達到了理想的地步。在骨架確立後,駕駛艙,主計算機與軀幹控制系統便配置在這裡,由於活動範圍的要求,通常配置的主動力爐則不再設定在軀幹位置,取而代之的則是胸部里的輔助發電機。駕駛艙採用全天周觀瞄和可脫出配置,並使用多層裝甲施與保護。腰部的裙甲也是直連軀幹骨架的,後裙甲兩邊均內置2發熱核火箭引擎,而側裙甲則為光束軍刀/光束炮收納匣。
軀幹以左右獨立連結的模式“背負”起新概念的FXA-01 Flying Armor,中置新設的長型帶噴口垂尾。每邊新的Flying Armor帶進了可動翼技術,以二段前掠的方式收納,使用時展開。長型帶噴口垂尾有2段垂直可動和1個水平可動設計,可以針對MS/WR形態時輔助AMBAC機動或者保持機體平衡。若Zeta Gundam以WR形態起飛,機體頂面還可以安裝可拋棄式的附加引擎組件,以提高WR形態的推進性能。在機體實際運用之後,設計師們根據數據的反饋,Zeta Gundam的Flying Armor被升級成FXA-01B與FXA-01C型,主要都是提高突入大氣圈時的穩定性及作為航空飛行器時的性能。
手臂也是活用可動骨架的例子,在裝設完主骨後,再在肩部安裝總計3個噴口,以此作為RCS(注意,非Radar Cross-Section 雷達反射截面,而是Reaction Control System 反應控制系統),這套系統的安裝可以減輕駕駛員的控制負擔。前臂附帶有掛架,按照計畫,活用了A.E.公司於前置項目中研發的通用掛點武裝。掛點上能選擇默認掛載榴彈發射器,可以更換為光束炮甚至乎是INCOM等等,只可惜技術未成熟,直到機體出廠時這兩個武裝也只是在研發階段。在實際運用後,前臂上添加榴彈發射器用的裝彈口,以對應額外裝載的增裝彈匣,增加持久戰能力。
對於MS來說,腿部是重力下不可欠缺的步行系統,在無重力空間裡也是非常重要的AMBAC裝備。對於可變MS來說,腿部的配置更可謂必不可少。Zeta Gundam在兩條腿部里配置了主動力爐,RSC(Roll Stability Control 防側翻系統)及相關的燃料槽。出於全領域作戰的需要,主動力爐在功率上也是超越了以往MS的高。特別是變形後,雙腿後部露出的熱核火箭式引擎提供了主要的推力,雙推進配置的優勢也正是在一邊的推進設備停車後依然能靠另一邊保持推進/機動,降下到大氣圈內後,可使用小腿兩則的熱核噴氣引擎以增加推力。另一方面,雙腿在變形後,成為Flying Armor的一部分,其在大氣圈降下時其表面溫度較高,因此此處的裝甲跟背部Flying Armor一樣,可以說是全身最厚的部位。
MSZ-006 Zeta Gundam最為重要最為突出的能力即變形能力,變形動作要求在0.5s內完成,變形後的形態稱為WR(Wave Rider)形態。WR形態時的Zeta Gundam可以實現單機突破大氣層,必要時更能充當Flying Armor攜帶MS進入大氣層,記錄攜帶突破大氣圈的有MSN-00100 HyaKuShiKi,兩肩破損狀態的AMX-004-2 Qubeley Mk-Ⅱ。在突破大氣圈後,WR形態的MSZ-006 Zeta Gundam能繼續充當S.F.S.或者高高空戰鬥機,真正實現了全領域的作戰能力。
回過頭來看,這時AE在一瞬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最高端MS開發製造商.
此後,Z高達一號機經歷了格里普斯戰役和第一次新吉恩戰爭兩次戰亂.期間,在第一線上取得了令人驚訝的戰果,獲得了UC0080年代不可動搖的最高傑作MS之名.Z計畫中確立的自動結構和發電機等技術至今仍然用於幾乎所有的MS中,連RGM-89也不例外.
系列MS 技術驗證型Z高達X
MSZ-006-X Prototype Z Gundam X多用途攻擊型MS。本機是阿納海姆電子公司的可變MS開發計畫——“Z計畫”里“Z高達”的原型機。由於獲得了
泰坦 的“高達Mk-Ⅱ”,阿納海姆電子公司技術人員在分析了該機之後迅速掌握了可變式框架等相關的關鍵技術,製造了三架驗證型“Z高達”用以測試,使得Z高達能在短時間內完成。“Z高達”的驗證型三機性能數據及武器完全一致,只是頭部不同,第一架X1,採用的是“
百式 ”的頭部,第二架X2,採用的是“
利克·迪亞斯 ”的頭部,第三架X3,採用的是“
雷姆 ”的頭部。機體番號: MSZ-006-X
驗證型Z高達X1 驗證型Z高達X2 日文: プロトタイプZガンダム
英文: Prototype Z Gundam X
中文: 技術驗證型Z高達X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多用途攻擊型MS
製造商: 阿納海姆電子公司
所屬: 奧古
尺寸:19.6米
本體重量:29.9噸
全備重量:52.1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高達尼姆合金 (gundarium alloy)
發電機出力: 1790KW
推進力: 99000KG
加速度: 1.90G
感測器探測有效半徑:14000米
固定武裝: 光束劍×2
選用武裝: 專用盾牌
選用手部武器: 專用光束步槍
量產型Z高達
MSZ-007 Mass Production Type Z Gundam泛用攻擊型MS。本機是以“Z高達”為原型進行再設計所得到的量產機。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設計時撤除了變形機構,頭部也改用相對廉價的“雷姆”,有一說認為甚至連裝甲材質也換成了鈦/
陶瓷複合材料 。由於過度強調降低成本,使得機體性能大幅度下降,敗於同期開發的“百式·改”,量產計畫最終被終止。
機體番號: MSZ-007
日文: 量產型Zガンダム
英文: Mass Production Type Z Gundam
中文: 量產型Z高達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多用途攻擊型MS
所屬: 奧古
尺寸:20.4米
本體重量:30.9噸
全備重量:48.3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高達尼姆合金(一說為鈦/陶瓷複合材料)
發電機出力: 1830KW
推進力: 73900KG
加速度: 1.53G
感測器探測有效半徑:11900米
固定武裝: 光束劍×2
選用手部武器: MEGA光束步槍
ZⅡ
MSZ-008 Z Ⅱ多用途攻擊型MS。本機是“Z高達”的發展型,是為了降低成本而開發的泛用型機體,因此設計人員在設計時簡化了變形機構,使之易於量產、易於操縱,整體性能與Z高達相當。後因阿納海姆需全力進行“ZZ高達”的開發工作,本計畫被廢止。本機的MA形態為宇宙戰鬥機型,在宇宙中具有相當優秀的機動性。
機體番號: MSZ-008
日文: ZⅡ
英文: Z Ⅱ
中文: ZⅡ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多用途攻擊型MS
所屬: 奧古
尺寸:18.3米
本體重量:31.1噸
全備重量:69.7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高達尼姆 合 金(gundarium alloy)
發電機出力: 2130KW
推進力: 114300KG
加速度: 1.64G
感測器探測有效半徑:14000米
固定武裝: 光束劍×2
選用手部武器: MAGA光束步槍
Zeta Plus A1
型號 MSZ-006A1
設計生產 亞納海姆公司
首次部署 UC0087.11
全高 22.11米
頭頂高 19.86米
本體重量 32.7噸
全裝備重量 68.4噸
動力系統 米諾夫斯基熱核反應堆,輸出功率2070kW
推進力 101000KG
加速度 1.48G
感測器偵測有效半徑 16200米
乘員 1人
武裝 固定武器:60mm火神炮×2光束加農炮×2光劍×2
可選武器:米加粒子槍
5,Zeta Plus D
型號 MSZ-006D
設計生產 亞納海姆公司
全高 22.92米
頭頂高 19.86米
本體重量 35.57噸
全裝備重量 106.17噸
動力系統 米諾夫斯基熱核反應堆,輸出功率2925kW
推進力 73900KG
乘員 1人
武裝 固定武器:60mm火神炮×2光束加農炮×2光劍×2
可選武器:米加粒子槍
戰鬥歷史 原在3台MSZ-006X出廠後,均配備與MSN-00100 HyaKuShiKi相同的BOWA BR-M-87 光束步槍及原定給MSN-001 δ Gundam使用的防盾。可等到
MSZ-006 Zeta Gundam正式定型後,主武裝則為BOWA公司新研發的XBR-M-87A2 光束步槍。M87A2型為M87的大型化版,加裝了自帶雷射指向的箱式鏡頭,提供Mega粒子的E-PACK也更換為與BOWA XBR-M-86-C2(仿製品為A.E. XBR-87-C)(RX-178 Gundam Mk-Ⅱ用),XBR-M-84a(RX-121 Gundam TR-1 [Hazel]用)等通用的匣型。步槍的光束輸出功率達到了5.7MW,有效徹甲距離約為8km,但最大射程卻足已超過20km!按照當時的實戰記錄,M87A2步槍還有在槍口生成光束刃的功能,工作原理上等同於炮劍兩用的光束劍。即在槍口形成的I.F.管變成I.F.鞘,從而可以束縛著Mega粒子形成光束刃。在Zeta Gundam變形為WR形態時,M87A2步槍會放下鏡頭,收起握把並且縮短槍身,儘量變得緊湊地掛在機頂從而降低對飛行性能的影響。
在側裙甲的收納匣中,收納起光束軍刀,在基座充電時更能當作光束炮使用。經過駕駛員的實戰使用,被投擲出作迴旋運動的光束軍刀加上一下光束步槍的攻擊,便能生成一個有一定威力的光束擾亂膜。這並非原設計上的功能,而是駕駛員活用了他的專業知識,從而作出的一個大膽舉動。理所當然地,這成為了
MSZ-006 Zeta Gundam的一個特色能力,在之後生產的MS中,再也沒有重現這一行動的記錄了。在格里普斯戰爭最後的行動中,也有人目擊到MSZ-006 Zeta Gundam的光束刃變得非常巨大,一擊便致使RX-139 Hambrabi大破。
在MSN-00100 HyaKuShiKi的實戰運用中,曾使用由A.E.公司專門開發的Mega Bazooka Launcher。根據其運用資料的反饋,A.E.公司再度為MSZ-006 Zeta Gundam設計了一柄更為小型化的高功率光束武器——FXA-03M2 Hyper Mega launcher。這是一柄自帶供能系統的光束炮,外觀上更接近M87A2光束步槍的放大版,使用的E-PACK匣也比通用的大上一圈,輸出功率達到8.3MW。若其跟外部供能系統連線(例如MS自身),提高充能速率,能夠間接性地增強火力。雖然Hyper Mega launcher的單發威力比不上原型,但是其裝彈數,連發性能和本體重量等都比原型優秀。加之上炮身在側面增設了拓展用的導軌,可以安裝各種附加觀瞄設備,某些型號的設備甚至超越了MS本身的感測器最大距離。而且這門光束炮跟其原型一樣都自帶推進系統,並不會造成死重問題(雖然整機的慣性依然會提高)。這柄光束炮看似不適合格鬥,但是跟M87A2步槍一樣,能形成在槍口形成光束刃,並且是更大級別的光束刃,揮舞起來更能稱之為光束長槍。當Zeta Gundam變形為WR形態時,Hyper Mega launcher能摺疊收納起握把,反向安裝在機腹。
WR形態時,
MSZ-006 Zeta Gundam的防盾掛在駕駛艙下作為前出的機鼻,擁有FSU(Flying Sub Unit 輔助飛行組件)能力,也因此防盾是有最大防護力和耐熱能力的裝備。依照A.E.U.G.與月面企業聯合的約定,防盾系統的開發主旨為“堅固耐用卻不妨礙活動,並且容易複製生產”,也正因為這幾個特點,KARABA要求Zeta Gundam配套的防盾系統還應發展出變型版本,例如Stealth型,High Maneuver型和Heavy weapon型。後來,這幾種類型的盾牌被生產並分配給Zeta Gundam的後繼機Z plus系列使用。MSZ-006 Zeta Gundam裝備的防盾還有打擊兵器的功能。按照報告,Zeta Gundam曾經以盾牌摧毀過AMX-006 Gaza D的頭部以及貫穿PMX-003 The O的正面裝甲。防盾盾牌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卻能配合好Flying Armor,維持整機特別是機腹的流線型。防盾的掛鈎能接上前臂的掛點,因此可以省出機體的左手作他用。
MSZ-006 Zeta Gundam於U.C.0088年初下線,其被送到A.E.U.G.所屬Argama級Argama號上,作為尖兵隊使用,正式駕駛員正是為開發提出重大建議的卡繆 畢丹(Kamille·Bidan)。在機體實裝上艦之後,A.E.公司有意無意地在本機上安裝了精神力感應系統的衍生產品:Bio-Sensor。這套系統能感應出駕駛員的腦電波,輔助機體的控制,增加機體的機動力,按照傳言,也能形成物理性的抗光束層,甚至乎增強光束武器的功率。也正因在Zeta Gundam上安裝有Bio-Sensor,再加上精神力強大的新人類(New Type)駕駛員卡繆 畢丹,Zeta Gundam才能最大化地發揮出戰鬥力。不久後,根據戰場條件,Zeta Gundam也開始了小幅度修改,包括少量外裝變更,部件升級和更換更大型的內藏燃料槽的裙甲。
卡繆·畢丹在役期間,駕駛
MSZ-006 Zeta Gundam完成了不少的任務,也跟不少著名Titans駕駛員對抗過,其對手包括了公認的死敵尊尼特·梅沙(Jerid·Messa)中尉、瑪雅·普亞勞(Mouar· Pharaoh)少尉、亞贊·蓋普爾(Yazan·Gable)中尉和帕普提馬斯·西洛哥(Paptimus·Scirocco)中尉等等。直到卡繆 畢丹發動了最大精神力的WR形態撞擊,The O駕駛員西洛哥當場戰死。而卡繆·畢丹則出現精神混亂現象,伴隨Zeta Gundam退出了現役。
不久後,返修完畢的
MSZ-006 Zeta Gundam(這時期的Zeta Gundam大量使用了後繼機Zeta Plus系列的部件)陰差陽錯地成為了捷多·阿斯塔(Judau·Ashta)的座機。再之後,Zeta Gundam作為高達隊的主力伴隨修復完畢的Argama號投入到第一次Neo Zeon戰爭中。有趣的是,有段時期,MSZ-006 Zeta Gundam因為頭部損毀,緊急情況下只好以回收的MS-06F ZakuⅡ的ZA-H06/FU372型頭部出擊,這個狀態下的Zeta Gundam被戲稱為“Z Zaku”。再到後來MSZ-006 Zeta Gundam作為志願兵露·露卡(Roux·Louka)的座機,在對付格雷米·托托(Glemy· Toto)與普露茨(Ple Two)駕駛的NZ-000 Queen Mansa行動中受到損傷,駕駛員脫出而本機中破。AXIS陷落後,本機的去向不明,也有傳言說被聯邦高層回收,理據為預防新人類叛亂。同樣,其他Gundam系機體也會在戰後失蹤,因此其被隱藏起來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