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兩優087

Y兩優087

Y兩優087是南寧市沃德農作物研究所、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廣西南寧歐米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Y58S為母本,以R087為父本選育的感溫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

Y兩優087在中國桂南作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每畝有效穗數16.9萬,株高117.2厘米,每穗總粒數157.9粒,結實率79.0%,千粒重26.0克,感稻瘟病,感水稻白葉枯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Y兩優087
  • 審定編號:桂審稻2010014號、粵審稻2015049
  • 選育單位:南寧市沃德農作物研究所、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廣西南寧歐米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作物名稱:水稻
  • 親本來源: Y58S×R087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要點,

選育過程

Y兩優087是南寧市沃德農作物研究所、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廣西南寧歐米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Y58S為母本,以R087為父本選育的水稻品種。
恢復系R087是南寧市沃德農作物研究所於2001年晚季以9311為母本,測1012×輻恢838有性雜交後代為父本復交,按系譜法選育,選擇群體較穩定、性狀趨於一致的株系與Y58S等不育系進行單株配對測交,2005年早稻種植測交F1及對應的父本,選擇F1分櫱力強、田間抗性好、熟色好、雜種優勢強、產量高的組合對應的父本系選;當年晚稻種植系選父本,在抽穗時移蔸隔離與Y58S少量制種。2006年早稻進行小區產量比較試驗,對應父本株系R61015繼續系選。2007年早稻參加桂南遲熟組篩選試驗,2008-2009年,早稻組合暫定名兩優15參加桂南遲熟組區試。2010年5月,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桂審稻2010014號,定名為Y兩優087,對應父本定名為R087。2015年,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粵審稻2015049。

特徵特性

生物學特性:該品種屬感溫型兩系雜交水稻,在中國桂南作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對照特優63遲熟2-3天。每畝有效穗數16.9萬,株高117.2厘米,穗長24.0厘米,每穗總粒數157.9粒,結實率79.0%,千粒重26.0克。
品質特點:糙米率78.9%,整精米率63.7%,長寬比2.8,堊白米率24%,堊白度2.5%,膠稠度72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4.5%。
抗性特點:苗葉瘟5級,穗瘟3-7級,最高級7級,穗瘟損失率7.5-38.9%,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4.5-6.5;水稻白葉枯病致病Ⅳ型5-7級,感稻瘟病,感水稻白葉枯病。

產量表現

2008年參加桂南稻作區早稻遲熟組初試,六個試點平均畝產523.91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3.71%;2009年複試,五個試點平均畝產553.64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2.01%;兩年試驗平均畝產538.78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2.86%。200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6.98千克,比對照特優63增產1.55%。
2013、2014年晚稻參加廣東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52.67千克和502.64千克,比對照種粵晶絲苗2號分別增產8.94%和6.87%。2014年晚稻參加廣東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1.06千克,比粵晶絲苗2號增產11.95%,日產量3.80-4.37千克。

適種區域

Y兩優087適宜在中國桂南稻作區作早稻種植,在廣東省除粵北以外稻作區早、晚稻種植,其他稻作區作早稻或中稻種植。

栽培要點

適時早播,培育適齡壯秧
桂南早稻2月下旬至3月初播種,桂中3月上旬末至中旬、桂北3月下旬播種。用種量15千克/公頃,每公頃大田備秧田0.1公頃。插前10天每公頃秧田用11.25噸農家肥全層深施耙漚,種子經催芽處理後按濕潤育秧方式均勻稀播,或每公頃大田用足750個塑膠秧盤均勻播種、壓漿,農膜覆蓋防寒育秧。一季中稻4月上旬末至5月初播種,稀播濕潤育秧。播種前每千克催芽的種子用2克多效唑對水1千克,浸10分鐘左右,晾乾後再播種;或在秧苗1.5-2.0葉時,每公頃秧田用15%多效唑900克對水噴施,促秧苗矮壯分櫱。在秧苗2-3葉期,晴暖天氣先揭膜通風、煉苗1-2天后,保持淺水層施尿素75千克/公頃,促早分櫱和低位分櫱,培育多櫱壯秧;移栽前3-4天淺水條件下施尿素和氯化鉀各75千克/公頃作送嫁肥,並用內吸性殺蟲劑作送嫁藥葉面噴施秧苗1次。濕潤育秧適栽秧齡5.0-5.5葉,帶土移栽,塑盤秧適栽秧齡3.0-3.5葉。
  • 適當稀植,插合理基本苗
高肥條件下早稻插植密度23厘米×20厘米或26.0厘米×16.5厘米,每公頃插21.0萬-22.5萬蔸,每蔸插2粒谷的多櫱壯秧或拋栽22.5萬蔸;單季稻插植密度26厘米×20厘米,每公頃插18.75萬蔸,每蔸插2粒谷的多櫱壯秧或拋栽19.5萬蔸。
  • 合理施肥,促大穗
高肥水平栽培每公頃施純氮225千克以上。氮磷鉀以1.0:0.5:1.1為宜,平衡施肥;施肥原則:前促中穩後補,即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
  1. 施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移栽前7-10天提前耙漚大田,每公頃用農家肥(雞糞或豬牛欄糞+過磷酸鈣600千克混合堆漚腐熟)11.25t全田深施耙漚;移栽前1天每公頃用氮磷鉀總含量45%的複合肥300千克、尿素150千克作面肥,耙勻整平後插秧。
  2. 早施重施分櫱肥。移栽返青後,淺水每公頃施尿素112.5千克、鉀肥90千克,促早分櫱;移栽後12-15天施壯櫱肥,每公頃施尿素75千克、鉀肥112.5千克,促壯櫱,提高成穗率,力爭每公頃有效穗達270萬-300萬穗。
  3. 巧施穗肥。分化肥於大田禾苗圓稈拔節至分化初期,灌跑馬水後看苗每公頃施尿素45-60千克、鉀肥150千克,滿足拔節和幼穗分化的氮鉀需求,以利形成大穗。保花肥在曬田復水後(幼穗分化Ⅳ期,倒2葉全展至劍葉露尖)看苗補施尿素30-45千克,減少穎花退化,促進功能葉健全,提高結實率。
  • 科學用水
淺水移栽,分櫱期結合施肥淺灌勤露,中期適時適度曬田,即分櫱高峰期後平均每蔸13-14(單季稻16-17)苗時至幼穗分化初期適度曬田控櫱控苗;幼穗分化Ⅳ期(倒2葉全展至劍葉露尖)及時復水,田間保持1-2厘米水層;後期有水抽穗揚花,灌漿期乾濕交替,收割前7-10天排乾田間積水,即後期做到有水齊穗,濕潤壯籽,乾乾濕濕成熟,防止斷水過早。
  • 加強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做到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秧苗期及大田分櫱初期重點防治稻薊馬葉蟬三化螟,分櫱末期至幼穗分化期重點防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和水稻紋枯病;幼穗破口至齊穗期重點防治三化螟、稻穗瘟;後期重點防治稻飛虱;遇暴風雨後及時用藥防治水稻白葉枯病、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和水稻紋枯病。廣西早稻、中稻中後期處於高溫、多雨、高濕季節,做好肥水管理的同時,應根據當地農技部門病蟲害測報,結合田間苗情、蟲情和天氣情況,適時對上述病蟲害用藥防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