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晶絲苗2號

粵晶絲苗2號

粵晶絲苗2號是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以(粵香占×中二軟占)F1為母本,以(五豐占×錦超絲苗)F1為為父本雜交後經8代系統選育而成的常規種。

粵晶絲苗2號屬感溫中遲熟常規水稻品種,全生育期118—140天,比特秈占25(CK2)長3—4天。中等株高,群體整齊好,分櫱力中等,結實率高,後期熟色尚可。豐產性較好,兩年田間綜合表現抗苗瘟,輕感穗頸瘟,輕感水稻白葉枯病。米質經檢測國優三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粵晶絲苗2號
  • 別名:R236
  •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6067、瓊審稻2010025
  •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 品種來源:粵科占(♀) //(五豐占/錦超絲苗)(♂)
  • 作物名稱 :水稻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要點,榮譽表彰,意義價值,

選育過程

2000年,早稻課題組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選育的軟性香稻品系粵香占/中二軟占為母本,以生長勢旺、高抗稻瘟病品系五豐占/錦超絲苗為父本雜交,經8代系譜選育,於2004年早稻獲得株型及性狀較好的穩定品系。
2006年,該品種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編號為粵審稻2006067。
2010年,該品種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編號為瓊審稻2010025。

特徵特性

生育期:廣東省區試,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31—133天,比粵香占遲熟5—6天。海南省區試,全生育期118—140天,比特秈占25(CK2)長3—4天。
農藝性狀:廣東省區試,植株較高,株型適中,葉色中綠,分櫱力中等,抽穗整齊,後期熟色好,抗倒性強,苗期耐寒性中等。科高101.4—105.7厘米,穗長20.9—22.1厘米,畝有效穗21.4萬,每穗總粒數109.4—124.9粒,結實率77.1%—85.9%,千粒重21.2—21.4克。海南省區試,中等株高,群體整齊好,分櫱力中等,結實率高,後期熟色尚可。每畝有效穗數約21.1萬,平均株高96.8厘米,平均穗長20.1厘米,每穗總粒數111.5粒,結實率86.2%,千粒重22.9克。
抗性:廣東省區試,高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總抗性頻率分別為97.37%、94.12%、96.43%,病圃鑑定穗瘟1級,葉瘟1級;中抗水稻白葉枯病(3級)。海南省區試,人工接種鑑定抗苗瘟,中抗水稻白葉枯病;兩年田間種植輕感穗頸瘟和水稻白葉枯病。
米質主要指標:廣東省區試,早造米質達國標、省標優質2級,整精米率63.6%,堊白粒率4%,堊白度0.2%,直鏈澱粉16.1%,膠稠度72毫米,長寬比3.4。海南省區試,米質經檢測達國優三級。
粵晶絲苗2號
粵晶絲苗2號

產量表現

2005、2006年兩年早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393.47千克、402.89千克,比對照種粵香占增產0.56%、6.38%,增產均不顯著。2006年早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98.52千克,比對照種增產8%。日產量3.01—3.02千克。
2009年早造首次參加海南省區試,平均畝產467.27千克,比特秈占25(CK2)增產3.37%,未達顯著水平,日產量3.5千克。2010年早造續試,平均畝產481.56千克,比特秈占25(CK2)減產1.61%,未達顯著水平,日產量3.7千克。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7.27千克,比特秈占25(CK2)增產6.25%。

適種區域

粵晶絲苗2號適宜在中國廣東省的粵北以外稻作區早、晚造種植,還適宜在海南省各市縣作早稻種植。

栽培要點

  •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在海南作早造栽培一般12月份下旬播種,在海南北部地區2月中旬播種。一般畝用種量1.5—2千克。
  • 適時移栽,合理密植。早造秧齡30天,晚造18天。栽插規格16.7厘米×20厘米,移栽每科插2—3苗,拋秧在3—4葉齡時拋植。
  • 科學肥水管理。在中等肥田種植,全生育期施純氮9—10千克,前期施用量75%,中期25%。氮、磷、鉀比例1:0.5:0.65為宜,在肥力較足和颱風雨較多的地方要增施鉀肥。水分管理,宜實行淺水養分櫱,苗足露曬田,後期保濕潤的措施,防止過早斷水,影響穀粒充實飽滿。
  • 主要防治螟蟲,以確保高產穩產。

榮譽表彰

2015年1月30日,“水稻新品種粵晶絲苗2號的選育套用與特性研究”項目獲得2014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意義價值

粵晶絲苗2號的早稻米質達國標優質2級、高抗稻瘟病、適應性廣和有較強恢復性及配合力。在廣東省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