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XML-Gateway,證書,中文標準交換碼,參看,
簡介
XML-Box是公文G2B2C交換處理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省推動“公文G2B2C交換計畫”委託資策會所開發之公文交換系統,採用Linux作業環境,並提供前端使用者 Windows 操作平台,具有收文、發文、清單報表、自動列印、轉CNS11643中文碼、簽章、加解密與轉換公文為攜帶型檔案等功能之系統。
XML-Gateway
XML-Gateway是公文G2B2C交換閘道,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省為推動“公文G2B2C交換計畫”所開發之公文交換閘道器,提供各交換中心介接中心內部系統與其他交換中心或XML-Box進行公文電子交換之界面軟體。
證書
證書是由一個特定的認證中心,檢核用戶身份後核發。其內容系表彰持有者具有的身份與能力。一張證書的價值與認證中心的公信力有直接關係。名不見經傳的認證中心所核發的證書,或是大量核發的證書就幾乎是沒有價值的證書。此外,證書最常被用來證明持有者的能力,因此最主要的用途系宣示自身的工作能力。
中文標準交換碼
1980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省集合編碼專家、學者在溪頭舉行會議並達成初步原則,並據此核定國家中文資訊標準交換碼編碼原則。經過多次會商,在1986年8月4日公布,取名“通用漢字標準交換碼”,簡稱“通用碼”。當時的內容包括第一字面、第二字面共13,051字。
經過多年的使用意見及反映,於1992年擴編至第七字面,共48,027字,並改稱“中文標準交換碼”(CSIC, Chinese Standard Interchange Code)。此後陸續充實內容,1992年版一共十六字面,使用至第七字面;2004年版一共八十字面,使用至第十五字面。
2014年,新增第十九字面收錄新字。
1980年代萬“碼”奔騰,業界使用各種不同的內碼,如王安碼、IBM 5550碼、電信碼、倚天碼等。藉由此國家標準交換碼的公布與使用,做為各種不同內碼間的橋樑,使得不同的內碼也可以互相溝通和交換,資料可共享。
參看
- XML-Gateway
- CNS11643
- 地址簿
- 代擬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