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製始末
V2工程開始於1940年。由於V-1飛彈速度相對較慢,易於被攔截,所以納粹德國又進一步制訂研發新型飛彈的計畫,即V-2工程。V-2工程起始於A系列火箭研究,由馮·布勞恩主持,是1936年後在佩內明德新建火箭研究中心的重點項目。A系列火箭經過許多新的改進,性能大大提高,由納粹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命名為“復仇使者”,所以代號變為V-2。
V2
飛彈的制導系統跟V1大體相似,不同的是陀螺姿態儀和加速度控制器,前者用來測量飛彈立體飛行姿態,保持飛彈發射方向。後者用來掌握飛彈的及時運動速度,控制飛彈在規定高度的轉向。到了預定時間和高度,燃料供應器切斷燃料,讓飛彈失去動力下落。
由於V2飛彈飛行速度極快,必須之前仔細計算出一系列複雜數據,包括彈道,飛行航路和速度。在今天,通過高性能計算機測試這些數據,也是非常需要時間和繁雜的。在沒有計算機的當時,靠手工精確計算簡直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即使有了精確計算,能夠控制器嚴格保證飛行的方向和速度,但是此時飛彈速度仍然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切斷燃料供應。現代彈道飛彈,可以通過計算機將切斷燃料時間控制在幾萬,甚至幾十萬分之一秒,這樣飛彈仍有數百米的偏差。當年依靠機械儀器切斷燃料而造成巨大的飛彈偏差,就容易理解了。雖然實際效果一般,但是盟軍一直把V2飛彈當作最大的威脅之一,出動巨大的轟炸機群四處搜尋轟炸,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甚至出動特種部隊和傘降部隊偷襲V2基地。
由於V2
飛彈在俯衝攻擊目標時候速度高達4馬赫(4倍以上音速),在整個300公里射程內的飛行時間僅有8分鐘,根本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做出攔截和預警。
性能諸元
V—2是單級液體火箭,全長14米,重13噸,直徑1.65米,最大射程320千米,射高96千米,彈頭重1噸。V-2採用較先進的程式和陀螺雙重控制系統,推力方向由耐高溫石墨舵片操縱執行。
作戰運用
1944年9月8日,V-2火箭開始使用,到1945年3月2日英美軍隊攻擊荷蘭境內的海牙發射場為止,共向英國發射1403枚,其中1115枚射到英國境內,517枚命中倫敦。對於這種飛彈,完全無法防禦,曾在英國朝野造成恐慌。在10個月的火箭襲擊中,德國共發射11895枚火箭(V-1 10492枚;V-2 1403枚),射到英國境內4646枚,擊中倫敦市區2937枚,被擊落(V-1)3954枚。英國因火箭襲擊死亡1.16萬人,傷6.6萬人,炸毀房屋2.6萬餘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