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NX4.0工程製圖基礎教程》是2007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振會。本書是學習UG NX的優秀教程,適用於快速學習和掌握UG NX軟體的初學者,也可作為相關培訓教材使用。
基本介紹
- 書名:UG NX 4.0工程製圖基礎教程
- 作者:宋振會
- ISBN:9787302135296
- 定價:39元
- 出版時間:2007-7-3
- 裝幀:平裝
圖書簡介
本書從入門開始,詳細介紹了UG NX軟體的基本操作和工程製圖。主要內容包括:圖紙的創建和編輯,添加圖框和標題欄,添加基本視圖和剖視圖,局部視圖和局部剖視圖,視圖編輯和參數預設定,創建實用符號、ID符號、用戶自定義符號和表面粗糙度符號,文本注釋和尺寸標註,注釋參數預設定等。每一部分內容都首先通過實例引導使讀者對所講內容有一個感性認識之後,再講述抽象的理論知識。這是本書的最大特色。
圖書前言
UG技術早已風靡世界,絕大多數的製造業均採用該技術。雖然UG進入我國時間不長,但發展迅速,已經成為中國航空、航天、飛機、汽車、家用電器等各領域的首選軟體。從AutoCAD轉到UG NX已經成為一種必然,儘快學習和掌握UG軟體的套用已經成為一種 必要。
由於UG進入我國的時間不長,因此相關的書籍和技術資料不多。為了滿足讀者和用戶學習UG的需要,作者根據多年UG的使用經驗和從事UG教學培訓的積累,整理和編寫了此書,以饗讀者,為UG技術在我國的全面套用和普及盡一點微薄之力。
主要內容
UG包含了製造業各環節的、龐大的套用軟體系統,它由許多模組組成,例如建模模組、裝配模組、製圖模組、加工模組、鈑金模組、結構分析模組、運動分析模組、電路模組和模具模組等。本書主要講述最基本的工程製圖模組。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圖紙的創建和編輯,添加圖框和標題欄,添加基本視圖和視圖編輯,局部視圖和編輯視圖邊界,各類剖視圖、局部剖視圖和其他視圖,視圖相關編輯,製圖參數預設定,創建實用符號,尺寸標註和文本注釋標註,形位公差符號、表面粗糙度符號、標識ID符號、用戶自定義符號和表格注釋的標註,注釋參數預設定等。最後通過一個齒輪零件圖實例,綜合套用工程製圖的相關知識。
讀者對象
本書明確定位於學習UG NX的入門與提高人員。主要適用於以下讀者:
? 在職的從事製造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
? 參加UG NX培訓的學員。
? 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本科生與研究生。
? 中職、高職學校學習UG NX設計的學生。
? 其他各類UG NX的愛好者和自學人員。
特色提示
本書是一本與眾不同的書籍,它將帶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本書具有以下特色:
? 借鑑著名圖書的編寫經驗,結合高校教學和相關培訓教學的特點編寫,在內容的選取、講解、實例及課後實踐等方面都力求具有代表性。
? 探討了快速授課的教學模式,是一本很好的UG NX培訓和自學教材。
? 選材準確,內容詳實。本書是任何一個初學UG NX所必須掌握的最基本、最常見和最實用的內容。
? 編排科學,注重實用。本書以作者多年的UG培訓經驗和自編講義為藍本,結合多年的UG使用經驗,以初學者容易接受的思維模式來編寫。而且,本書涉及的實例都是由作者多年的設計經驗和授課經驗總結而來的,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 形式新穎,適於閱讀。本書從實例入手,以活潑而清新的風格,讓讀者閱讀時有一種輕 松感。
閱讀建議
作為一本基礎教程,作者建議讀者按章節順序閱讀。因為本書的編排順序是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後面要套用前面講過的知識。注意閱讀每章後面的小結,認真完成獨立實踐。小結是對本章所學內容的高度概括,獨立實踐是對本章所學內容的複習和加深。作者還特別提出以下建議:
? 只從書中靜止的文字無法獲得第一手的感性認識,必須通過上機操作,才能更好地掌握。
? 根據需要調整視圖方位和大小,這在操作步驟中沒有出現。
? 同一個模型,不同人會採用不同的建模方法。一個模型儘可能多地採用多種方法建模,熟悉不同命令的操作和區別。
圖書目錄
1.1 採用主模型法製圖 2
1.1.1 裝配套用 2
1.1.2 添加一個組件 3
1.1.3 實例引導:添加主模型 7
1.2 進入製圖功能模組 7
實例引導:進入製圖功能模組 10
1.3 創建一張新圖 10
實例引導:創建一張新圖 10
1.4 打開一張圖紙 11
1.4.1 打開圖紙命令 11
1.4.2 部件導航器(“打開”命令) 11
1.4.3 實例引導:打開一張圖紙 12
1.5 刪除一張圖紙 12
1.5.1 刪除圖紙命令 12
1.5.2 部件導航器(“刪除”命令) 13
1.5.3 實例引導:刪除一張圖紙 14
1.6 編輯圖紙參數 14
1.6.1 “編輯片體”命令 15
1.6.2 部件導航器(“編輯片體”命令) 15
1.7 圖紙預設定 16
1.7.1 顯示/隱藏柵格線 16
1.7.2 改變圖紙背景顏色 17
1.8 小結 18
1.9 獨立實踐 18
第2章 添加圖框和標題欄 19
2.1 創建標題欄圖樣 20
實例引導:創建標題欄圖樣 20
2.2 創建圖框圖樣 25
實例引導:創建圖框圖樣 26
2.3 調用圖樣 28
實例引導:調用圖樣 28
2.4 編輯及更新圖樣 33
實例引導:編輯及更新圖樣 33
2.5 製圖預設定 35
2.6 製圖過程與標準化 39
2.6.1 部件檔案名稱的命名規則 39
2.6.2 層和目錄的設定 39
2.6.3 種子部件的創建過程 40
2.6.4 製圖部件的創建過程 41
2.7 小結 41
2.8 獨立實踐 42
第3章 添加視圖和視圖編輯 45
3.1 基本概念 46
3.2 添加基本視圖 47
3.2.1 “基本視圖”工具列 48
3.2.2 基本視圖右鍵快捷選單 50
3.3 添加投影視圖 51
3.4 從部件添加視圖 51
3.5 實例引導:添加視圖 52
3.6 視圖預設定 58
3.6.1 顯示/隱藏視圖邊界 58
3.6.2 顯示/隱藏視圖符號和視圖比例 60
3.6.3 顯示/隱藏消隱線 62
3.7 編輯視圖 63
3.7.1 刪除視圖 63
3.7.2 移動視圖 63
3.7.3 複製視圖 64
3.7.4 剪下/複製和貼上 64
3.7.5 對齊視圖 65
3.8 小結 66
3.9 獨立實踐 66
第4章 局部視圖和視圖邊界 69
4.1 局部放大視圖 70
實例引導:創建局部放大視圖 71
4.2 斷開剖視圖 74
4.2.1 實例引導:創建斷開剖視圖 75
4.2.2 斷開剖選項說明 78
4.3 用剖斷視圖創建局部視圖 81
實例引導:用剖斷視圖創建局部視圖 82
4.4 擴展成員視圖 84
實例引導:擴展成員視圖 85
4.5 定義視圖邊界 90
4.5.1 斷面線/詳細 91
4.5.2 手工矩形 92
4.5.3 自動矩形 92
4.5.4 對象定義的邊界 92
4.6 用自定義視圖邊界創建局部視圖 93
實例引導:編輯視圖邊界創建局部視圖 94
4.7 小結 97
4.8 獨立實踐 98
第5章 剖視圖和參數預設定 101
5.1 剖視圖概述 102
5.1.1 剖面圖案預設定 103
5.1.2 剖切符號預設定 105
5.1.3 剖視圖示簽預設定 106
5.1.4 編輯剖視圖比例 106
5.1.5 剖視圖相關性 109
5.1.6 剖視圖的類型 109
5.1.7 剖切線符號有關的基本概念 111
5.2 添加剖視圖 112
5.2.1 剖視圖的創建步驟 113
5.2.2 剖視圖工具列選項說明 114
5.2.3 剖視圖右鍵快捷選單 118
5.2.4 實例引導:創建全剖視圖 118
5.2.5 實例引導:創建階梯剖視圖 121
5.3 添加半剖視圖 124
5.3.1 半剖視圖的創建步驟 124
5.3.2 實例引導:創建半剖視圖 125
5.4 添加旋轉剖視圖 127
5.4.1 旋轉剖視圖的創建步驟 128
5.4.2 實例引導:創建旋轉剖視圖 128
5.5 小結 130
5.6 獨立實踐 131
第6章 局部剖視圖和其他視圖 133
6.1 展開剖 134
6.1.1 展開剖創建步驟 135
6.1.2 實例引導:創建展開剖視圖 136
6.2 摺疊的截面剖切 143
6.2.1 摺疊的截面剖切創建步驟 144
6.2.2 實例引導:創建摺疊的截面剖切
視圖 144
6.3 圖視圖中的簡單剖/階梯剖 146
6.3.1 圖視圖中的簡單剖/階梯剖創建
步驟 146
6.3.2 實例引導:創建圖視圖中的簡單
剖/階梯剖 147
6.4 圖視圖中的半剖 150
6.4.1 圖視圖中的半剖創建步驟 151
6.4.2 實例引導:創建圖視圖中的半剖 152
6.5 局部剖視圖 156
6.5.1 局部剖視圖創建步驟 157
6.5.2 實例引導:創建局部剖視圖 158
6.6 小結 167
6.7 獨立實踐 167
第7章 視圖相關的創建和編輯 169
7.1 視圖相關的創建 170
7.1.1 在成員視圖中工作 170
7.1.2 相關曲線的創建 170
7.1.3 添加繪圖視圖 171
7.2 視圖相關的編輯 171
7.2.1 添加編輯 172
7.2.2 刪除編輯 173
7.2.3 轉換依賴性 174
7.3 截面線的編輯 174
7.4 更新視圖 176
7.5 區域填充 178
7.5.1 填充類型 178
7.5.2 區域選擇 179
7.6 實例引導:編輯剖視圖 180
7.7 小結 184
7.8 獨立實踐 185
第8章 製圖參數預設定 187
8.1 製圖預設定概述 188
8.1.1 全局預設定 188
8.1.2 當前預設定 189
8.2 製圖界面預設定 190
8.2.1 工作界面的顏色設定 190
8.2.2 顯示/隱藏柵格線 190
8.3 製圖預設定 191
8.3.1 “預覽”選項卡 191
8.3.2 “視圖”選項卡 192
8.3.3 “注釋”選項卡 193
8.4 視圖預設定 193
8.4.1 “一般”選項卡 194
8.4.2 “消隱線”選項卡 195
8.4.3 “光順邊”選項卡 196
8.4.4 “理論相交”選項卡 197
8.4.5 Section選項卡 197
8.5 視圖示簽預設定 199
8.5.1 視圖符號 200
8.5.2 視圖比例 201
8.6 截面線顯示預設定 201
8.7 小結 202
第9章 實用符號的標註 203
9.1 實用符號概述 204
9.1.1 實用符號圖示 204
9.1.2 點的定位選項 205
9.1.3 符號顯示參數的設定 205
9.1.4 實用符號的相關性 206
9.1.5 刪除實用符號 206
9.2 創建實用符號 207
9.2.1 直線中心線 207
9.2.2 圓柱中心線 207
9.2.3 完整螺栓圓和不完整螺栓圓 208
9.2.4 整圓中心線和部分圓周中心線 209
9.2.5 長方體中心線 209
9.2.6 偏置中心點 210
9.2.7 目標點 213
9.2.8 交點 213
9.2.9 自動中心線 214
9.3 實例引導:創建實用符號 214
9.4 小結 220
9.5 獨立實踐 221
第10章 尺寸的標註 223
10.1 尺寸標註概述 224
10.1.1 尺寸標註預設定 224
10.1.2 尺寸標註命令 224
10.1.3 尺寸標註說明 225
10.2 創建尺寸標註 228
10.3 實例引導:創建尺寸標註 234
10.4 坐標尺寸的標註 238
10.4.1 定義原點 239
10.4.2 移動原點 239
10.4.3 設定原點的顯示方式 240
10.4.4 定義坐標尺寸的位置 241
10.4.5 標註坐標尺寸 244
10.4.6 延伸線的設定 245
10.4.7 彎折延伸線的編輯 246
10.5 實例引導:標註坐標尺寸 247
10.6 尺寸的編輯 254
10.7 小結 255
10.8 獨立實踐 255
第11章 文本注釋的標註 257
11.1 文本注釋概述 258
11.1.1 文本注釋預設定 258
11.1.2 文字注釋命令 259
11.2 注釋編輯器 263
11.2.1 工具按鈕 264
11.2.2 “式樣”選項卡 265
11.2.3 “關係”選項卡 265
11.2.4 “預覽大小”選項卡 266
11.2.5 “製圖符號”選項卡 266
11.2.6 “形位公差符號”選項卡 267
11.2.7 “用戶定義符號”選項卡 267
11.3 文本注釋的編輯 268
11.4 編輯尺寸文本 268
11.5 實例引導:創建文本注釋 269
11.6 小結 277
11.7 獨立實踐 278
第12章 形位公差符號 279
12.1 形位公差基礎 280
形位公差符號的組成 280
12.2 注釋編輯器 282
創建形位公差符號的步驟 282
12.3 特徵控制框架 283
12.4 實例引導:創建形位公差 284
12.5 小結 289
12.6 獨立實踐 289
第13章 表面粗糙度符號 291
13.1 表面粗糙度基礎 292
13.2 “表面粗糙度符號”對話框 293
13.2.1 環境變數的設定 293
13.2.2 “表面粗糙度符號”對話框 294
13.2.3 粗糙度符號創建步驟 295
13.3 粗糙度符號的編輯 296
13.4 實例引導:創建粗糙度符號 297
13.5 小結 300
13.6 獨立實踐 300
第14章 標識ID符號 303
14.1 標識ID符號概述 304
14.1.1 標識符號類型 304
14.1.2 標識符號的參數設定 305
14.1.3 放置標識符號 306
14.2 實例引導:創建ID符號 309
14.3 編輯ID符號 311
14.4 編輯引導線 311
14.4.1 添加指引線步驟 312
14.4.2 移出指引線步驟 312
14.4.3 編輯指引線步驟 313
14.5 實例引導:編輯ID符號 313
14.6 小結 316
14.7 獨立實踐 316
第15章 用戶自定義符號 319
15.1 “用戶定義符號”對話框 320
15.1.1 用戶定義符號檔案 320
15.1.2 用戶定義符號的參數設定 321
15.1.3 放置用戶定義符號 322
15.2 注釋編輯器 323
15.3 編輯用戶定義符號 324
15.3.1 錨點和方位點 324
15.3.2 用戶定義符號的選擇 324
15.3.3 刪除和移動用戶定義符號 324
15.4 實例引導:用戶自定義符號庫 325
15.5 實例引導:標註用戶定義符號 328
15.6 小結 331
15.7 獨立實踐 331
第16章 表格注釋的標註 333
16.1 創建表格注釋 334
16.2 表格注釋的編輯 335
16.2.1 表格注釋的選擇 335
16.2.3 編輯表格的行/列數 336
16.2.3 編輯表格的行/列間距 336
16.2.4 合併單元格 337
16.3 添加表格文字 337
16.3.1 添加表格文字 337
16.3.2 表格排序 338
16.4 實例引導:使用表格化設計 339
16.5 小結 343
16.6 獨立實踐 343
第17章 注釋預設定 345
17.1 尺寸預設定 346
17.1.1 尺寸 346
17.1.2 精度和公差 348
17.1.3 倒角選項 350
17.1.4 窄尺寸 351
17.2 直線/箭頭預設定 352
17.2.1 直線/箭頭 352
17.2.2 顏色、線型、線寬選項 354
17.3 文字預設定 354
17.3.1 對齊選項 354
17.3.2 文字類型 356
17.4 符號預設定 356
17.4.1 ID符號大小 357
17.4.2 顏色、線型、線寬選項 357
17.5 單位預設定 357
17.5.1 小數點的表示及尾數置零 358
17.5.2 公差位置 358
17.5.3 線性尺寸格式及單位 358
17.5.4 角度尺寸格式 359
17.5.5 雙尺寸格式及單位 360
17.6 徑向預設定 360
17.6.1 “符號位置”選項 360
17.6.2 “直徑符號”選項 361
17.6.3 “半徑符號”選項 361
17.6.4 “徑向參數”選項 362
17.7 坐標預設定 362
17.8 填充/斷面線預設定 364
17.8.1 斷面線和面積填充公差 364
17.8.2 面積填充 364
17.8.3 斷面線填充 365
17.9 截面預設定 366
17.10 單元格預設定 366
第18章 工程製圖綜合實例 369
18.1 添加主模型 370
18.2 添加視圖 370
18.3 標註實用符號 373
18.4 尺寸的標註 375
18.5 文本注釋的標註 378
18.6 各類符號的標註 385
18.7 表格注釋的標註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