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ahawk(樂隊)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Tomahawk,法國樂隊。

基本介紹

  • 外文名:Tomahawk
  • 類型:樂隊
簡介,音樂專輯,

簡介

用法國漫畫做名字的“方托馬斯(Fantomas),另三個成員是Slayer的鼓手Dave Lombardo、Melvins的吉他手Buzz Osbourne和Mr.Bungle的貝斯手Trevor Dunn;由前Jesus Lizard吉他手Duane Denison組建的“戰斧”(Tomahawk),有他,有前Helmet的鼓手John Stanier,還有Melvins的貝斯手馬爾多羅(Kevin Rutmanis);Maldoror,是他和Merzbow的二人樂隊……這還不算Mike Patton在John Zorn的廠牌發表的個人專輯,還不算他和後者,加上前DNA樂隊的Ikue Mori合作的“血友病”(Hemopliliac)樂隊,還不算他和X-Ecutioners合作的抽象Hip-Hop專輯,還不算他和Amon Tobin、David Shea、Clouddead、Cypress Hill、Boo-yaa Tribe、Joy Baron等等電子、說唱、採樣、實驗、搖滾、即興高人廣泛合作做出的作品。至於那張好聽得骨頭都酥了的《Music To Make Love To Your Old Lady By》,以Hip-Hop怪才Automator組建的Lovage樂隊名義發表,Mike Patton和“樂土”(Elysian Fields)樂隊的女主唱挑大樑,Damon Albarn、Kid Koala、Prince Paul隨喜——根本沒法相信“地下”和“好聽”之間還有什麼界限。
才37歲,兄弟,雜誌上說,“沒法相信他還睡覺”。
連崔健都可以跟王磊一起即興,玩實驗電子,為什麼Mike Patton要乖乖地做搖滾明星?用樂評人Phil Freeman的話說,這大約是加州人的癖好,從Harry Partch到Frank Zappa到Tom Waits,都忙著打破音樂的邊界。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前進,竭盡全力去創造自己的小世界,因為我知道,甭管多難這都是我惟一的路……你得接受你的本相。”如果說當年也曾火過,那么如今也並不寂寞,只不過從公眾人物變成了小圈子的紅人。而且,其實,小世界更熱鬧,那是許多搖滾巨星出發的地方,但只有少數人還能回去。萬人體育場裡,Mike Patton也曾和搖滾名人祠里的腕兒們同台、被噓,並引以為榮;而現在他既不需要被值錢的大手提攜,也不在乎跟觀眾較勁的那點快感。幾十人的小場地,幾十年如一日來往著小世界的“狄托”。
和John Zorn大哥混的時候,Mike Patton學會了即興,他說過那是Ikue Mori加入非音樂性的電子聲音時發生的。作為即興演唱者,他完全拋棄了那種痞兮兮的加州地下嗓音,用山冢愛式的尖叫和死亡金屬式的怒吼跟其他樂器交流;在跟X-ecutioners合作的時候,他把自己當作另一台唱機,頻繁地發出無意義的語音碎片。這可能是一個搖滾樂教徒所仇視的,但也可能加州真的跟別處不同。當然,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他擔任主唱的Tomakawk(跟中國那支同名也),完全是一支主流的硬搖滾樂隊,演唱帶了點兒新金屬范兒,音樂里甚至加了民眾喜聞樂見的琵琶採樣,教徒們大可以去萬人體育場爽,最不濟也能在俱樂部里Mosh啊。
儘管都是些公認的融合、雜種音樂,但把他的幾個樂隊放在一起化驗,或者再加上Mr.Bunlge其他樂手的N多分支樂隊,還是可以找到一些共性。沉重兇狠的貝斯、經典的死亡/疾速金屬吉他音色、大衛·林奇式的詭異抒情、夢一樣古舊的流行元素,還有從John Zorn那裡學來的、從密集的金屬轟鳴到鬆弛的背景音樂的快速轉換。這不能算是前衛,但也不是“另類”。解釋為加州式的大雜燴流行藝術,恐怕更合適。要知道,搖滾樂總是被Cult文化給害了,但這幫人又從Cult文化(B級電影/卡通、類型搖滾樂)里,編輯出了既爽又怪的新玩意……像Fantomas這樣的樂隊,其實很難說什麼時候就會變成又一個Faith No More。他們的第二張專輯《Director's Cut》,如果是現在發行,可能已經賣成了白金唱片。重新演繹的《教父》、《海角危情》、《魔法聖嬰》、《迷中迷》等等電影主題曲,都是最兇狠純正的金屬和最華美多情的電影配樂的混血。Mike Patton說過,他不想唱那種“開膛破肚的處女之類”的極端金屬陳詞濫調。我估計,隨著這樣想的人越來越多,對金屬的懷舊,也就會越來越快地以移植、改寫的方式形成潮流。最安排王凡和“窒息”合作的時候了。

音樂專輯

共2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