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青年期後,男孩想要錢,樹讓他摘了她的蘋果去賣,他照做了。成了成年人後,男孩想要一間房子,樹讓他砍了她的枝條去建,他照做了。到了中年,男孩想要一艘船,樹讓他砍了她的樹幹去做,他也照做了,最後只留下了個樹樁。最後,男孩再一次見到了樹,樹悲傷地告訴他自己什麼也給不了了。但此時早已進入垂暮之年的男孩卻只想要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休息一會兒,繪本最後男孩安詳地坐在樹樁上。像每個場景結束時一樣,整個故事最後在一句“And the tree was happy(樹很開心)”中結束。
這本書討論最多的就是樹與男孩之間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經過Richard John Neuhaus的整理,關於該書的評論集發表在雜誌First Things上。這些評論家中,部分認為這是一種積極的關係:例如,Amy A.Kass就寫到:“這是一部關於給予和母性的故事,既真實又充滿智慧”,她的丈夫則鼓勵更多的人去看這本書,因為這顆樹是關於母愛神聖記憶的象徵。但是,其他評論家則提出相反的觀點,如Mary Ann Glendon則認為“該書是Me Generation(我一代)的神話,是自戀情結的啟蒙書,是利用的教義問答手冊”。
Shel Silverstein,來自美國芝加哥。詩人、作詞人、漫畫家、編劇、繪本家。他的作品包括《愛心樹》、《失落的一角》、《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閣樓上的光》、《人行道的盡頭》等,累計賣出兩千萬冊。其繪本,文字精簡,朗朗上口,線條樸素,畫筆溫馨,字里含間,哲理不斷。作品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深受讀者喜愛。其中同名專輯人行道的盡頭,獲得了第27屆格萊美最佳兒童音樂專輯獎。他為電影Postcards from the Edge(來自邊緣的明信片)所作的歌曲"I'm Checking Out"獲得了第63屆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提名。
文化影響改編
在1973年,有人將其拍攝成了一部及極生動的短片。
他本人還寫過一首同名歌曲,並由鄉村歌手Bobby Bare及其兒子一同收錄在一張名為“Singin' in the Kitchen”的專輯裡。
Jackson 和 Dell在1979年,創作了另一版用於教學目的“愛心樹”,故事大致講述了兩顆長在一起的樹和一個男孩一起長大的故事,其中一棵表現得像原版中的樹那樣,而另外一顆則不給予男孩她身上的任何東西。故事結尾,樹樁很悲傷,因為老人最後選擇坐在另一棵樹的樹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