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F6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後早期腦損傷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是依託蘇州大學,由張健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TRAF6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後早期腦損傷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張健
- 依託單位:蘇州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蛛網膜下腔出血(SAH)後早期腦損傷(EBI)是影響患者預後的主要因素,其內在機制尚不夠清晰。申請人前期研究提示免疫炎症、氧化應激和自噬等過程在EBI發生中起重要作用。腫瘤壞死因子受體相關因子6(TRAF6)在體內分布廣泛,在免疫、細胞因子產生、炎症和氧化應激反應、自噬等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我們的預實驗提示TRAF6在SAH後過度活化,在EBI的發生中起重要作用,但具體機制有待明確。我們提出假說:TRAF6可能通過影響炎症和氧化應激反應、自噬等信號通路,導致EBI的發生。為驗證這一假說,我們將通過大鼠離體和在體SAH模型,採用基因過表達、RNA干擾和抑制劑等手段,多角度驗證TRAF6在EBI發生中的作用方式及調控機制。本研究將從TRAF6蛋白這個新視點為揭示SAH後EBI的發生機制奠定基礎,為臨床治療SAH後EBI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結題摘要
腫瘤壞死因子受體相關因子6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 TRAF6)是TRAF家族成員之一,是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超家族和toll/IL-1受體(toll/IL-1 receptor, TIR)超家族重要的多功能胞內適應因子。TRAF6在幾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包括缺血性中風、創傷性腦損傷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被研究,但其在蛛網膜下腔出血(SAH)中的作用尚未被充分闡明。本研究採用Sprague-Dawley大鼠模型,將0.3 ml 非肝素化的自體動脈血注入交叉前池,探討TRAF6在SAH後早期腦損傷(EBI)中的表達水平變化及可能的作用及機制。首先,與sham組相比,我們發現TRAF6的表達水平在SAH後24小時逐漸升高並達到峰值。其次,套用TRAF6過表達質粒和基因沉默siRNA分別可增加或減少SAH後TRAF6的表達,嚴重加重或減輕神經元死亡、腦水腫、血腦屏障(BBB)損傷等EBI,並分別伴隨著自噬水平和氧化應激水平的降低和升高。最後,我們利用缺失E3泛素連線酶活性的TRAF6突變體GFP-TRAF6-C70A探討了TRAF6在SAH中的作用機制,結果顯示,TRAF6-C70A過表達有效改善EBI和氧化應激,同時自噬水平升高。綜上表明:TRAF6通過抑制自噬和促進氧化應激參與SAH後EBI;適度調節TRAF6的蛋白水平可能有利於緩解SAH後腦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