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0重型坦克,是蘇聯科京坦克設計局於1953年開發出的重型坦克。它主要裝備了蘇軍的重型坦克師、坦克師的重型坦克團和獨立重坦克團。T-10的主要作用是為T-54/55坦克提供遠距火力支援和充當陣地突破戰車。在T-10之後,蘇聯雖然又研製出了279工程、770工程等一些匠心獨運的重型坦克,但它們都因重量太大、結構複雜、成本較高等原因未能定型投產。1960年7月2日,赫魯雪夫下令停止一切重型坦克的研製工作。所以,T-10便成為了蘇軍裝備的最後一種重型坦克。
T-10坦克是蘇聯火力最強,裝甲防護最好,同時也是最昂貴的坦克。T-10系列重型坦克生產了約3000輛,從1954年開始在蘇軍服役,1993年T-10重型坦克從俄軍裝備序列中除名。在長達40年的服役期間中,T-10系列坦克從未向外國出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T-10重型坦克
- 外文名:T-10
坦克簡介,歷史背景,技術參數,技術特點,車體結構,武器系統,動力系統,裝甲防護,火力武備,衍生型號,T-10A,T-10B,T-10M,2A3自行火炮,其他改型,
坦克簡介
T-10重型坦克,是蘇聯科京坦克設計局於1953年開發出的重型坦克。它主要裝備了蘇軍的重型坦克師、坦克師的重型坦克團和獨立重坦克團。T-10的主要作用是為T-54/55坦克提供遠距火力支援和充當陣地突破戰車。在T-10之後,蘇聯雖然又研製出了279工程、770工程等一些匠心獨運的重型坦克,但它們都因重量太大、結構複雜、成本較高等原因未能定型投產。1960年7月2日,赫魯雪夫下令停止一切重型坦克的研製工作。所以,T-10便成為了蘇軍裝備的最後一種重型坦克。二戰後,蘇聯的坦克設計部門和工業部門繼承了戰時的坦克發展思想,即同時研製不同噸位的輕型、中型和重型坦克。50年代初,蘇聯人的努力接出碩果,一代名車PT-76輕型坦克和T-54中型坦克相繼問世,而重型坦克就是我們要說的T-10坦克。繼PT-76和T-10之後,蘇聯就不再研製生產專門的輕型坦克和重型坦克了。
歷史背景
作為“史達林”系列重型坦克的自然延續,1948底,紅軍裝甲坦克兵總局要求研製一種重量不超過50噸的重型坦克。科京領導的列寧格勒“基洛夫”工廠和車里雅賓斯克“基洛夫”工廠設計小組根據要求開始了新式重型坦克的研製工作。科京在吸取了IS-6電傳動重型坦克失敗的慘痛教訓後,決定在新坦克上儘可能採用現有成熟的技術來減少設計難度和風險。最後設計小組決定,新坦克以IS-3重型坦克為藍本,儘量套用在IS-4和IS-7重型坦克上已獲得驗證的可靠的設計。由於設計難度不太大,所以科京的設計小組很快便組裝了一個1:1的木製原型車模型。1949年,外形比較保守的730工程樣車誕生了。經過設計局內部的初期論證後,工廠生產了少量樣車供進一步的試驗。1950年春,這些樣車在庫賓卡坦克試驗場進行了國家試驗。試驗證明,730工程是一種還算成功的重型坦克,但也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最後試驗委員會同意730工程以IS-8的編號進行試生產,前提條件是必須對其進行更深入的改進和完善。 對IS-8的改進工作困難重重,消耗了大量時間。在等待定型的漫長過程中,IS-8又先後改名為IS-9和IS-10 。1953年3月5日,史達林去世,蘇聯政局前景讓人感到變幻莫測。嗅覺敏銳的科京立即把IS-10改名為T-10。幾年後的一場非史達林化運動證明了他的眼光。1953年12月15日,蘇聯國防部長布爾加寧元帥命令T-10列入裝備。1954年初,T-10正式在車里雅賓斯克“基洛夫”工廠投入批量生產,直至1957年生產結束。
技術參數
T-10重型坦克的戰鬥全重為50噸,車全長9715毫米(炮口向前),車體長7250毫米,車寬3566毫米(至兩側翼子板)3380毫米(至兩側履帶),車高2460毫米(至炮塔頂部),車底距地高460毫米。T-10的總體布局為傳統式,從前到後依次為駕駛室、戰鬥室和動力室。車體側面布置有工具箱和乘員物品箱,帶有2條鋼纜繩,沒有側裙板。T-10的車尾上裝甲板用鉸鏈連結在下裝甲板上,檢修更換傳動系統時可將其放下。車尾下裝甲板上帶有2塊備用履帶板,尾部翼子板上方布置有外組燃油箱。還有些T-10在車體右側攜帶了一根用於自救的圓木。T-10坦克乘員4人:車長、炮長、裝填手和駕駛員。
技術特點
車體結構
T-10的車首結構和IS-3極為相似,都是防彈外形較好的“鼓嘴魚”式,在車首上部裝備了V型防浪板,還有2個用於拖曳的掛鈎。駕駛室位於車體前部中央,駕駛員的三角形艙門在火炮的正下方向右打開,座椅後方有1個車底安全門,動力室車體底部有發動機檢查門。駕駛員艙門上有1具潛望鏡,艙口附近車體上兩側各有1具觀察鏡,中間潛望鏡可換為TVN-1主動式紅外夜視儀(作用距離50米)。T-10的炮塔為龜殼式,頂部裝有抽氣風扇,周圍焊有方便乘員上下車和供搭載步兵攀扶用的扶手。車長和炮長在炮塔的左側,裝填手在右側。車長門向前打開,指揮塔上裝有7具潛望鏡。裝填手門向後打開,其前部裝有一具TPS-1潛望鏡。T-10坦克裝備1部10-RT-26Z電台和1台部PU-47-2電台。
武器系統
T-10的主要武器為一門47倍口徑的122毫米 D-25TA坦克炮,火炮有一個雙氣室衝擊式炮口制退器,沒有穩定器。該炮全長6450毫米,重2270千克,炮栓為開口向右的半自動橫楔式。火炮方向射界為360度,高低射界為-3度--+17度,車體尾部有一個炮管行軍固定器。730工程和T-10的早期生產型都沒有火炮抽菸設備,但隨後生產的都在炮口附近加裝了抽菸筒。T-10的火炮射擊俯角比較小,這也是其他蘇聯坦克的通病。火炮俯角小的坦克在反斜面陣地上的射擊比較困難。坦克炮和安裝在IS-4重型坦克上的火炮彈道特性完全一樣,不同的是,T-10安裝了電動輔助輸彈裝置,因此對炮尾部分結構進行了一些利於半自動裝填的修改。T-10的輔助輸彈裝置由IS-7坦克上的類似系統改進得來。裝填前,火炮自動打到3度的仰角,裝填手打開炮栓,然後裝填手將彈丸放置在托彈盤上,推彈桿隨即將彈丸推入炮膛,接著由同樣的步驟裝填藥筒。藥筒裝填完畢後,炮栓自動關閉,同時托彈盤收回到火炮後坐所不能及的位置上,此時炮長即可開炮射擊。射擊完畢後,火炮自動回到3度仰角,半自動炮栓自動開栓,托彈盤就位後裝填手即可進行下一次裝填,射速為3-4發/分。若輸彈裝置出現故障,採用全人工裝彈時,射速要降低到1.5-2發/分。122毫米炮彈為分裝式,彈藥基數30發。彈種有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榴彈重27.3千克,初速885米/秒,最大仰角射擊時射程可達16600米。不知道蘇聯人出於何種考慮,穿甲彈和榴彈配用的藥筒的規格還不一樣。穿甲彈用藥筒重20.86千克,榴彈用藥筒重20.46千克。T-10的輔助武器為1挺位於火炮右側的DShKM12.7毫米並列機槍和1挺安裝在裝填手門前的DShKM高射機槍。機槍彈藥基數為1000發,由50發金屬彈鏈供彈。並列機槍射擊口位於火炮防盾右部由炮長電動擊發,而高射機槍則要由裝填手從艙口探出身子手動擊發。炮長有1具放大倍率為7倍的TSh-2-27瞄準具和1具炮塔左側開口的TPV-51觀察鏡,可以電動或手動操縱炮塔旋轉。由於沒有測距儀,炮長只能用視距法測距,即如果目標的高度或寬度已知,那么就可通過它在瞄準鏡視場中所占的密位分劃數估算出或直接讀出目標距離,接著就可裝定瞄準角。視距法說白了就是要炮長憑經驗估計距離。這樣以來,T-10坦克火炮在1000米距離以外的命中率就變得相當低。車長也可超越炮長電動控制炮塔旋轉。但由於沒有車長瞄準鏡,車長不能進行超越射擊。另外,每名乘員人手一支衝鋒鎗,4名成員總計備彈600發,每個人帶5枚手榴彈,車長還有1把信號槍和24發信號彈。
動力系統
T-10的早期型號發動機為一台V-12 12缸V型水冷機械增壓柴油機,轉速為2100發/分時,功率為700馬力(514千瓦)。V-12是由T-54坦克上的V-54柴油機改進來的。V-12與V-54的不同點是當柴油機轉速為1700~1900轉/分時,其相對增壓壓力不低於22.3千帕(0.22大氣壓);噴油提前角不同;進、排氣凸輪軸也不一樣。大批量生產的T-10安裝的是V-12的改進型——V-12-5型。V-12-5的機械增壓器安裝在柴油機曲軸箱的前端,由曲軸驅動。因此,V-12-5的長度比V-54長了317毫米,超過了T-10動力室的寬度,不得不縱置安裝。V-12-5的外形尺寸為長1900毫米,寬1080毫米,高1029毫米,重量約為974千克。V-12-5的缸徑和衝程分別為150毫米和180毫米,氣缸夾角60度,總排量為38.88升,轉速為2100轉/分時,功率為700馬力(514千瓦),標定轉速下的油耗率為258克/千瓦·小時。V-12-5的主起動裝置採用起動電機起動裝置,備用起動裝置採用空氣起動裝置,在駕駛室布置有用於空氣啟動的高壓空氣瓶。 T-10的發動機支架固定在車體側裝甲板上,以避免因底甲板過薄剛度不足發生變形,導致發動機與傳動裝置的連線部分不能正常工作(IS-3重型坦克就有出現過類似的毛病)。發動機冷卻裝置為廢氣引射式(科京同期的傑作PT-76也採用了類似的冷卻裝置),可以省掉風扇及其傳動裝置,減小了冷卻消耗的功率。但廢氣引射式冷卻系統的散熱效率不是很高,整套裝置的體積也比較大,沒有風扇冷卻系統的緊湊。因此,廢氣引射式冷卻系統在坦克上套用的並不多。T-10重型坦克有3個發動機進氣口,2個小的是冬季用的,1個大的是冬季進氣口,這一設計極為罕見。T-10的傳動裝置由IS-2重型坦克的傳動裝置發展而來的,是一種行星齒輪變速綜合傳動裝置。這種傳動裝置具有變速、轉向、制動和切斷動力等作用,比T-54的固定軸式傳動裝置結構複雜的多。T-10的動力傳動裝置由機械式手動行星變速箱(ZK式)、行星轉向機構和側減速器組成。變速箱為橫軸式,有高、低速檔位,每個檔位又各有4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所以該變速箱共有8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因為變速箱變速範圍較大,所以有利於提高坦克的平均行駛速度。變速箱用帶有彈性橡膠套管的半剛性連線齒套與發動機相連,這樣既可以獲得滿意的傳動效率,又可以避免發動機過載。側減速器由外嚙合直齒輪和一級行星排組成,總減速比為11。T-10的駕駛裝置為雙桿手動式,不過後來又採用液壓助力機構,以減輕駕駛員的操作強度。T-10的行走裝置自科京設計局30年代後期的SMK重型坦克一脈相承,和IS-4重型坦克的差不多。T-10的行動裝置採用了獨立束裝扭桿懸掛系統和擺桿式液壓減震器,每側有7個小直徑全鋼雙輪緣負重輪(直徑550毫米)和3個直徑為310毫米的全鋼雙輪緣拖帶輪。由於必需為安全門和檢查門騰出空間,T-10的扭桿長度只比車底寬度的1/3梢多一點,因此它的負重輪動行程不大,只有區區的144毫米。(T-10的扭桿為束裝結構,原理可借鑑鋼絲繩。鋼絲繩比相同長度和直徑相同的鋼棒的扭轉角度大的多)T-10的誘導輪在前,並且與負重輪相同,主動輪在後。第1、第2和第7負重輪處裝有擺桿式液壓減震器。T-10坦克的履帶為單銷全鋼履帶,寬720毫米節距160毫米,無減震橡膠墊,每條履帶由90塊履帶板連線而成。履帶接地長4600毫米,履帶中心距2660毫米,單位壓力為74.5千帕。T-10的單位功率為14馬力/噸,最大公路速度42千米/小時。T-10坦克內部油箱容量630公升,外組油箱容量300公升,最大公路行程200千米,使用尾部2個輔助油箱時,最大行程為290千米。T-10重型坦克的速度比T-54中型坦克的(50千米/小時)低,行程也比T-54的(400千米)小了許多。因此在和T-54一起機動時T-10坦克經常掉隊。T-10的單位壓力較低,故在鬆軟地面有很好的通過性。T-10的最大爬坡度62%(32度),過垂直牆高0.9米,越壕寬3米,涉水深1.5米,無潛渡裝置。T-10重型坦克的履帶接地長/履帶中心距(L/B)值為1.73,比理想的1.60-1.65稍大,由此它的轉向性能不是太好。另外T-10的車體寬度比較大,即使是在使用寬軌鐵路(軌距5英尺即1522毫米 運輸標準3.414米)的蘇聯,它還是要比平板車寬十幾厘米。因此T-10在實施鐵路機動時,會有一點小麻煩。
裝甲防護
T-10的裝甲防護性能極為優良。炮塔和車體的裝甲傾角都很大,防彈外形良好。T-10的車體為全焊接結構,車首前上裝甲厚120毫米。車首前下裝甲厚100毫米,傾角54度,車體側裝甲厚80毫米,傾角40度,後裝甲板厚60度,頂裝甲厚35毫米,底裝甲厚20毫米。炮塔為鑄鋼結構,外形低矮傾角很大,炮塔前裝甲厚201毫米,側裝甲厚100毫米,後裝甲厚60毫米,頂裝甲厚35毫米,火炮防盾厚230毫米。T-10還裝備了熱煙幕釋放裝置和自動滅火裝置。
火力武備
與英美同期的重型坦克“征服者”和M103相比,T-10的火力較差,裝甲防護相當,且外形更低矮,機動性和可靠性則要好的多。T-10沒有火炮穩定器,而美國和英國40年代的M4和“百人隊長”坦克就分別安裝了火炮高低穩定器和雙向穩定器。M-103重型坦克有M-14機械式彈道計算機、M-15合像式光學測距儀和雙向穩定器,“征服者”也裝有火炮雙向穩定器。T-10在遠距離上的命中率比英美重型坦克差的多。火控系統過於簡陋,是T-10最大的缺點。T-10的優點在於它便於大批量生產。T-10系列坦克的總產量(約3000輛)遠高於“征服者”(180輛)和M103(300輛)的產量,服役時間也長的多。
衍生型號
T-10A
1955年,T-10的改進型原型車,267工程1號和2號分別研製成功。1號裝有火炮高低穩定器,2號則裝備更好的雙向穩定器。後來,更成熟的267工程1號車被轉給車里雅賓斯克工廠做進一步的完善,項目代號隨即改為731(731A)。1956年11月6日,蘇聯國防部長朱可夫元帥命令731工程以T-10A的編號列入蘇軍裝備。T-10A的批量生產工作在隨即車里雅賓斯克工廠全面展開。T-10A裝備了火炮高低穩定器,主炮換為D-25TS型122毫米炮,加裝了火炮抽菸筒。T-10A重型坦克於1957年11月7日紀念十月革命勝利40周年的莫斯科紅場閱兵式上首次亮相。從50年代中期開始,蘇聯喀山彈藥廠為T-10的D-25T火炮和以後T-10M的M62-T2 122毫米火炮研製了新的半可燃藥筒。該藥筒筒體由易燃的硝化賽璐珞製成,和我們今天牛皮紙打漿纖維加強制成的可燃藥筒成分不太一樣,筒底材料為黃銅。雖然可燃藥筒技術是德國人在二戰後期首先開始研製,但在坦克上實用還是由蘇聯人第一個實現的。由於這種藥筒用於分裝彈藥,長度不長也用不著密封彈丸,所以它強度不足的問題並不明顯。但後來T-62坦克使用的是115毫米定裝彈,對藥筒強度和密封性要求較高,當時的可燃藥筒達不到上述要求,再加上燃燒不完全等弱點,所以T-62仍然使用傳統的黃銅藥筒。直到T-64坦克的出現,半可燃藥筒才在蘇聯坦克上得到廣泛套用。
T-10B
1957年,T-10B(730B)重型坦克根據朱可夫的命令投入生產,它安裝了火炮雙向穩定器,瞄準具為新式的T2S-29-14型。同年,還生產了加裝1部電台的T-10BK指揮坦克。T-10B研製成功後,原來的T-10坦克也先後加裝了火炮雙向穩定器。
T-10M
科京設計局的人員沒有忘記對表現出眾的T-10B進行改進。1957年9月26日,國防部長朱可夫命令T-10的改進型樣車——272工程列入蘇軍裝備,這就是T-10M。T-10M於1958年-1966年在列寧格勒“基洛夫”工廠和車里雅賓斯克“基洛夫”工廠投入批量生產。車里雅賓斯克生產的一些T-10M和列寧格勒的產品在結構有所差異,它們被另賦予編號——734工程。734工程的炮塔基部的裝甲進行了加強,車體外形也和科京局正宗的272工程有些差異。不過應該指出的是,和272工程相比,734工程並沒有什麼明顯的性能提高。其實,這不過是車里雅賓斯克的坦克設計人員試圖擺脫科京遙控的一次努力罷了。T-10M坦克的改動量較大:它的主炮換為全新設計的新式的大威力M62-T2(2A17)122毫米坦克炮,這種火炮身管長度為54倍徑,裝有1個多氣室反衝式炮口制退器帶雙向穩定器和火炮抽菸筒。這也是蘇聯最後的線膛坦克炮。炮長瞄準具也有獨立的雙向穩定器。蘇聯人宣稱T-10M在行進間射擊命中率高達80%-92%,但是從它的火控裝置來看,這不過是對自己裝備的吹噓。1967年,T-10M裝備了新式的脫殼穿甲彈和破甲彈。脫殼穿甲彈的初速高達1600米/秒,這個速度高的有點讓人難以置信,因為這已經很接近線膛炮發射炮彈的極限速度了。穿甲彈可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320毫米厚的垂直鋼裝甲板。破甲彈重14千克,初速900米/秒,破甲威力460毫米。輔助武器分別換為14.5毫米KPVT並列機槍和14.5毫米KPV高射機槍。炮長們也經常用KPVT並列機槍進行測距(和英國用的測距機槍原理一樣)。T-10M的炮長和車長均配備了主動式紅外夜視儀,火炮右側和車長指揮塔上都安裝了紅外探照燈,火炮旁邊的L-2紅外大燈通過連桿機構在高低方向上隨動於火炮,車長指揮塔上的OU-ZT探照燈則和指揮塔一起旋轉。炮長的TPN-1夜間瞄準具的作用距離為1000米,車長的為500米。隨後老的T-10坦克也加裝了紅外夜視系統。T-10M的裝填手潛望鏡被更換為TNP式。令人稱奇的是,從1959年起,每50輛T-10M中就有1輛裝備1挺帶雙向穩定器的KPV高射機槍。這挺機槍還有1個由步兵野戰裝備改進的T2式獨立穩定瞄準具。T-10M的火炮防盾和炮塔前部裝甲被加厚到250毫米,還可以在炮塔後部攜帶1個象德國3、4號坦克那樣的雜物箱。50年代末,它和T-55坦克一起首次在裝甲技術研究院進行了在上坦克安裝三防系統的試驗。試驗取得成功後,三防系統就作為一種制式裝備開始在蘇聯坦克上套用,並用來改進其他的老式坦克。T-10M的戰鬥全重增加到了51.5噸,車全長為10560毫米,車高增加到2585毫米(至炮塔頂部)。它的發動機換成V-12-6機械增壓柴油機,V-12-6柴油機是V-12-5的改進型,氣缸容積沒有變化,主要差別是加大了功率,減小了發動機長度並且提高了運行的可靠性。V-12-6在轉速為2100轉/分時的功率為750馬力(552千瓦)。發動機最大扭矩為2940牛頓·米,最大扭矩轉速為1300-1500轉/分。V-12-6的扭矩儲備係數為1.172,速度係數1.4~1.62,平均有效壓力為0.81兆帕。V-12-6的活塞平均速度為12.6米/秒,升功率14.2千瓦(19.3馬力)/公升,標定轉速下的燃油消耗率258克/千瓦·小時,單位體積功率377千瓦(513馬力)/立方米,緊湊性係數為26.56。750馬力的V-12-6使T-10M的單位功率達到了14.7馬力/噸。T-10M還取消了發動機車底檢查門和冬季發動機進氣口。為了減小坦克在惡劣路面上的顛簸,增加平均速度,T-10M每側的減震器被增加到了6個,在第1、2、3、5、6、7負重輪處的平衡肘上裝有液壓減震器。對扭桿材料進行了改進,負重輪動行程被增大到了172毫米,主動輪的外形也有所變化,以容納新的行星側減速器。雖然T-10M的單位功率增加不多,但由於其懸掛系統進行了有效改進,使其最大速度增加到50千米/小時。這樣在行軍和戰鬥中,T-10M就能跟得上T-54/55和T-62了。T-10M還能再額外帶2個容量各為200公升的輔助油箱,公路最大行程增加到350千米。尾部到個速拋油箱還可以換成2個大型發煙罐。1962年9月,車里雅賓斯克工廠對T-10M的傳動系統進行了簡化改裝:變速箱被改為6前2倒,側減速器、轉向行星排都進行了改進。結果變速箱減輕到了507千克,並且還騰出100公升的空間來增加燃料儲量。美中不足的是,該系統的濕式摩擦離合器導致其可靠性和原系統相比稍有降低。這種傳動裝置簡化型車則被稱為709工程。1963年,T-10M加裝了潛渡通氣系統,可以克服5米深的水障礙。潛水系統的通氣管被安置在車體右側。1962年,裝1台R-112短波無線電台T-10MK指揮坦克研製成功。為了騰出地方容納電台,T-10MK的彈藥基數被縮減到了22發。因為R-112功率比較大,設計人員還為它專門配備了汽油發電機組。當R-112的天線高度為10米,作為收發報機使用時作用距離100千米,作為無線電話使用時作用距離40千米。1964年,T-10M坦克加裝了改進後的自動滅火系統。
2A3自行火炮
50年代中期,為了和美國的280毫米“原子安妮”原子炮對抗,蘇聯人再次拿出了憨勁。1955年,他們在T-10和一些老式的“史達林”式戰車的底盤上生產出了271工程“電容器 - 2P”406.4毫米超重型自行火炮 —— 制式編號2A3。2A3的主炮是由原為流產的“蘇聯”號戰列艦準備的SM-54 406.4毫米加農炮。1957年,在T-10M和一些“史達林”式戰車的基礎上,科京設計局協助位於莫斯科的蘇在線上械製造設計局研製了273工程,即2B1“酢漿草”420毫米超重型自行迫擊炮。這2種自行火炮每側的負重輪增加到了8個,拖帶輪則有4個。由於它們的後坐力都非常的大,設計人員特意加強了懸掛系統。由於這2種自行火炮的體積重量實在太大,它們的運輸和機動相當麻煩。2A3和2B1隻能發射火箭助推的原子炮彈,炮車自身不攜帶炮彈,由專用的彈藥車供彈,由車尾的小吊車裝彈,射速每0.5發/1分。不過對於這些執行特殊任務的火炮來說,應該是沒有什麼火力密集度上的要求的。 2B1“酢漿草”僅僅在1957年的紅場閱兵式露了一次面。實際上,蘇聯人在研製出它們之後,卻從沒有認真的考慮過如何使用它們。因為當時蘇軍前線航空兵的IL-28“小獵兔犬”式輕轟炸機完全可以完成實施戰術核突擊的任務。同時,蘇聯能夠攜帶低當量核彈頭的戰術火箭和飛彈的研製工作也接近完成,而且它們的使用要比這2種龐然大物要方便的多,射程也更遠。有意思的是,當時蘇軍的自行火炮編號尚未統一,2B1和2A3的編號還是原來迫擊炮和加農炮的。自2S1自行火炮開始,蘇軍的自行加農炮、自行榴彈炮和自行迫擊炮都統一使用2S*的編號。自2S6自行高炮出現後,蘇軍的自行高炮(彈炮合一系統)也開始使用2S*的編號。
其他改型
50年代末,蘇聯第1代戰術火箭研製成功後,曾有少量的T-10和T-10M的底盤被改裝為戰術火箭發射車。但蘇聯人很快意識到用老式的“史達林”戰車一樣能滿足要求,而且在經濟上更划算,用T-10改裝發射車的工作隨即終止。 但由於T-10M的車體較長發動機功率大,仍有少數蘇聯遠程彈道飛彈被安置在以T-10M為底盤的發射車上。
T-10還有一些沒有定型生產的改進型和變形車,它們也是很有特色的。
1950年,在T-10和IS-7的基礎上預研了一種130毫米重型自行火炮——263工程。由於130毫米炮已經在IS-7重型坦克試驗成功,再單獨研製同口徑的重型自行火炮的意義不大,所以該項目很快就下馬了。
1956年,T-10的液力機械傳動裝置試驗車——266工程誕生了。266工程樣車的外形尺寸稍有變化,車長9715毫米(炮向前),車體寬3388毫米,車高至炮塔頂部為2460毫米。它的主武器是1門D-25TA 122毫米火炮,但其抽菸筒非常靠近炮口而且外形極為短粗。266工程有一個液力變矩器、濕式摩擦離合器、一個二自由度的變速箱和2個二級行星轉向機構和新式的剎車系統。266工程是第1種採用液力機械傳動裝置的蘇聯坦克,它為以後蘇聯研製新的液力傳動裝置裝甲車輛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為了給進攻中的部隊提供有效的直接火力支援,科京設計局還於同年在T-10底盤上研製了重型突擊炮SU-152——268工程。注意,這個SU-152和原來在KV坦克上開發的SU-152沒有任何關係。268工程乘員4人,戰鬥全重50噸,有1個很大的固定式戰鬥室,和ISU系列自行火炮不同的是,它保留了駕駛員艙口。它的主武器是1門M-64 152.4毫米加榴炮,火炮有一個雙氣室衝擊式炮口制退器,在炮口附近有火炮抽菸筒。268工程的火炮防盾和蘇聯原來的自行火炮的式樣完全不同,乍一看,倒是和德軍的亨舍爾“虎王”的防盾有幾分相似。M-64火炮還備有半自動裝填機,射速3發/分,方向射界為12度。268工程攜彈35發,炮彈為分裝式,彈種包括穿甲彈和爆破殺傷彈。268工程有1具Tsh-2A望遠式瞄準具,和1具平行布置在火炮身管旁邊的ZIS-5直接瞄準具。在268工程炮塔頂部車長艙口附近裝有1具TKD-09體視式光學測距儀。炮塔頂部還有1挺KPV14.5毫米高射機槍作為防空武器。268工程炮塔前部裝甲厚達187毫米,傾角27.5度,側面裝甲厚100毫米,傾角20度,車體部分的裝甲防護和T-10一樣。由此可見,268工程完全具備和T-10一樣的防護能力。268工程的發動機和T-10M的一樣,為1台V-12-6 750馬力柴油機,機動性和T-10M一樣。和蘇軍原有的ISU-152、ISU-152M自行火炮相比,268工程在防護、火力和機動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但268工程要比老式的自行火炮貴了將近1倍。蘇軍權衡利弊之後,以性價比不高的理由放棄了268工程。
277工程坦克
1958年,科京設計局還在T-10M和IS-7的基礎上研製了一種炮塔更大,採用圓滑外形車首(有點象M-48坦克)的277工程重型坦克。277工程坦克乘員4人,車體為全鑄造式,戰鬥全重55噸,增加了1對負重輪和1對拖帶輪,在第1、2、7、8負重輪處裝有液壓減震器。它的炮塔為液壓驅動,主武器是1門威力強大的M65 130毫米火炮,有輔助輸彈系統,備彈35發(一說26發),彈種為穿甲彈和榴彈,射速3-4發/分。130毫米穿甲彈丸重30.7千克,初速1000米/秒,在10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280毫米厚的垂直鋼裝甲板。。M65火炮有雙向穩定器,炮長擁有一具TPD-2S測距儀。火炮的右側有一個紅外大燈,通過連桿裝置隨動於火炮。車長指揮塔上有1個小一些的紅外探照燈。最值得注意的是,277工程坦克裝備了炮長三向穩定瞄準具。和雙向穩定瞄準具相比,三向穩定瞄準具在傾斜方向也進行了穩定。但這樣以來,大大增加了穩定器的技術難度和成本,降低了它的可靠性。況且在傾斜方向實施穩定的意義也不太大,在後續的蘇聯坦克和世界其他各國研製的坦克,都沒有採用三向穩定的瞄準具。277的炮塔也被安裝在279工程重型坦克上。277工程的副武器是1挺14.5毫米KPVT並列機槍。277工程的發動機為1台功率強大的海軍船用12缸V型M850機械增壓柴油機,功率為1090馬力(800千瓦),動力傳動裝置則和T-10M的類似。277工程還配備有三防系統,滅火裝置和潛渡裝置。277工程坦克於1958年生產了2輛樣車。1955年,位於列寧格勒的涅瓦“列寧”機器製造廠在蘇聯率先開展了固定式燃氣輪機(非噴氣)的研製工作。同在列寧格勒的科京局近水樓台先得月,和“列寧”廠合作進行了坦克用燃氣輪機的開發工作。50年代後期,工廠造出2台功率為300馬力的GTD-3樣機,並在277工程坦克上進行了試驗。試驗結果表明,燃氣輪機在低溫啟動性和扭矩輸出特性上有著柴油機無法比擬的優勢。同時,燃氣輪機的重量也比較輕。但在試驗中,也明明白白的反映出了燃氣輪機一些當時不可克服的缺點:濾清空氣消耗量太大,油耗率是柴油機的2倍多。乘員們也不熟悉如何保養這種全新概念的發動機。不過,這次試驗畢竟是蘇聯第一次坦克用燃氣輪機試驗,具有重大意義。它為日後科京設計局的繼任領導人波波夫和克里莫夫發動機設計局合作,一起研製燃氣輪機動力型的219工程坦克(T-80)打下了第一步堅實的基礎。值得懷念的是,277工程是科京牽頭設計的最後一種重型坦克。
繼277工程坦克之後,科京設計局又於1957年開始了278工程重型坦克的研製工作。外界對於278工程的詳情知之甚少,只了解它是以T-10和IS-7為藍本開發的。據猜測,278工程很可能還在圖紙設計階段時就夭折了。(278工程就是安裝燃氣輪機的278工程)
50年代中期,赫魯雪夫上台並直接插足蘇聯坦克的採辦事務,使蘇聯的坦克設計和工業部門經歷了一個動亂的年代。眾所周知,赫魯雪夫是一個典型的唯火箭核武器主義者。為了迎合他對飛彈的迷信,保住自己的設計局,蘇聯幾位著名的坦克設計師紛紛推出了一些違心的反坦克飛彈發射車設計。科京設計局也不例外,他們在T-10M的基礎上研製了一系列反坦克飛彈殲擊車。現代的反坦克飛彈發射車一般以輕型通用裝甲車為底盤,但那個時代的蘇聯“飛彈坦克”都是以坦克為底盤,裝甲厚重,重量也比較大,和坦克一樣是一種進攻型武器,和現代以防禦為主的反坦克飛彈發射車的結構及作戰思想差別比較大。
50年代末,有1輛T-10M的炮塔被換為三導軌式的反坦克飛彈發射器。發射器由電力驅動,發射蘇聯第一代線導指令式反坦克飛彈9M14“嬰兒”式(AT-3 “塞格”)。射手通過與發射器並列的固定瞄準具,手動控制飛彈的飛行。發射架下還備有6枚飛彈。不過當時機械製造設計局的9M14飛彈尚在試驗之中,因此該車的性能也由此變的很不穩定。
1958年,車里雅賓斯克770工程重型坦克的設計師伊薩科夫也設計出了一種非常前衛的飛彈坦克——775工程。775工程以430工程(T-64的早期原型車)為底盤,炮塔極為矮小扁平,主武器是1門D-126 125毫米滑膛炮,並創造性的帶有自動裝填機。科京設計局覺得這個設計很有新異,就勢把775工程的炮塔搬到了經過改進T-10M的車體上。和T-10龐大的車體相比,它小小的炮塔顯得極不相稱。D-126與其說是滑膛炮倒不如說是飛彈發射器更貼切些。D-126的身管很短,身管壁厚也很薄,有一個緊口箍。由於D-126的膛壓很低,因此它只能發射分裝式的“紅寶石”炮射飛彈和“鑽頭”火箭助推破甲彈。“紅寶石”炮射飛彈的初速達500米/秒,是當時最快的反坦克飛彈。由於“紅寶石”的初速已經遠遠超過了線導飛彈放線器放線的速度,而且,在火炮內也根本無法布置放線器,所以,該飛彈使用了當時先進的無線電指令式指導方式。“紅寶石”炮射飛彈的最大射程為4000米,到達最大射程所需時間約為10秒,可以擊穿500毫米厚的垂直鋼裝甲板。這個威力可以保證它擊穿當時的一切外國坦克。這種樣車乘員3人,重51.47噸,車長7250毫米,車寬3380毫米,車高2100毫米,車底距地高460毫米,機動性和裝甲防護與T-10M一樣。這種坦克的預生產型實際上已經通過了工廠試驗,蘇軍對它的進一步測試一直持續到1961年。無奈這種坦克太新潮,炮射飛彈及其配套系統既不完善又很貴。該車只能攜帶2種彈藥,任務種類過於單一,最終被蘇軍放棄。
1958年,科京領導的設計小組又在T-10M的底盤上研製出了282工程反坦克飛彈發射車。該車乘員3人,主要武器是2具獨立的反坦克飛彈發射器,分別用來發射直徑為132毫米的3M11“長笛”(AT-2 “蠅拍”)線導反坦克飛彈和直徑152毫米的新式遠程反坦克飛彈。該車戰鬥全重45t,最大速度55千米/小時。282工程樣車與莫洛托夫的430工程樣車(T-64早期原型車的飛彈型)、卡爾采夫的167工程樣車(T-62改進的飛彈型)一起參加了1962年10月22日為赫魯雪夫舉行的匯報表演,但被赫魯雪夫否決。
在T-64A中型坦克出現以前,T-10坦克是蘇聯火力最強,裝甲防護最好,同時也是最昂貴的坦克。T-10系列重型坦克生產了約3000輛,從1954年開始在蘇軍服役,1993年T-10重型坦克從俄軍裝備序列中除名。在長達40年的服役期間中,T-10系列坦克從未向外國出口。在冷戰令人窒息的對峙中,T-10陰森的炮口驕傲地睥睨著鐵幕那邊資本主義的坦克。可是雙方以飛彈核武器保障起來的和平,卻一直沒有機會讓威風凜凜的T-10重型坦克在和資產階級的總決戰中一展抱負。1968年8月20-21日,以蘇聯為首的華約軍隊入侵了同為華約國的捷克斯洛伐克。蘇軍駐東德第1坦克集團軍和第20集團軍、駐匈牙利3集團軍所轄的T-10坦克參加了行動。這是T-10坦克參加的唯一一次實戰,雖然它們並沒有在這次行動中發射一發炮彈。社會主義陣營最強的坦克用於入侵另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大概是T-10坦克最大的悲哀了。1961年,裝備115毫米滑膛炮的T-62問世,它的火力已經達到了T-10M坦克的水平,機動性相當,防護性能只比T-10M差一些。1967年,T-64中型坦克在防護性和機動性上超過了T-10M坦克。1969年,蘇聯新式的T-64A主戰坦克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T-64A先進的設計思想和技術更是使其對T-10M坦克獲得了性能上全面的壓倒優勢:它比T-10M輕10餘噸,火力、防護和機動性卻要比T-10M強的多。至此,蘇聯已不再對老舊的T-10坦克進行改進。1973年,T-72坦克定型;1976年,更新的T-80坦克又定型了。曾經讓T-10無比自豪的大炮和厚重裝甲在蘇軍新式坦克前,顯得那樣的可笑和蒼白無力。對於古板的T-10來說,新式坦克的時尚裝束讓自己感到眼花繚亂而又難以理解。而今,曾經傲然不遜的T-10坦克只能眼巴巴地望著它的小弟弟們在自己笨拙的身軀前神氣活現的賓士而過。它辛酸、羨慕而又不平的眼光宣告了重型坦克時代的結束。
後記
T-10(IS-8樣車)、T-10M(734工程)和266工程重型坦克,268工程和277工程樣車現陳列於俄羅斯庫賓卡戰車博物館的1號廳——俄羅斯重型裝甲車輛廳,展位分別為113號、115號、117號、118號和119號。世界各地前來朝聖的重型坦克拜物教徒們仍然能從這些令人震撼的鋼鐵圖騰中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精神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