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波,t波異常,
t波
屬於心電圖5個波段之一。心臟搏動時產生的生物電流,用心電圖機從身體特定部位記錄下來的電位變化圖。1856年克利克和米勒首先直接在心臟上記錄到心搏時產生的電流。1887年瓦勒發現在身體表面也可記錄到這種電流。1903年愛因托芬首次用弦線電流計加以描記,使測定技術規範化,並用羅馬字母命名心電圖各波。此法經過後人的改進很快被套用於臨床心臟病的診斷。由於測定儀器和測定方法的不斷改進及結合單個心肌細胞電生理研究的進行,心電圖在理論和實踐上都發展很快。正常人的心電圖一般有5個波,分別為P、Q、R、S、T波。P波代表心房去極化,QRS複合波代表心室去極化,T波代表心室復極化,P-Q間期(自P波起點到QRS複合波的起點)代表房室之間的興奮傳導時間。
T波位於S-T段之後,是一個比較低而占時較長的波,它是心室復極所產生的,T波鈍圓,占時較長,從基線開始緩慢上升,然後較快下降,形成前肢較長、後肢較短的波形。T波方向常和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6導聯直立,aVR導聯倒置。其他導聯可直立、雙向或倒置。如果V1直立,V3不能倒置。在以R波為主導聯中,T波的振幅不應低於同導聯R波的1/10,心前導聯的T波可高達1.2~1.5毫伏。在QRS波群主波向上的導聯中,T波低平或倒置,常見於心肌缺血、低血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