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tz痣

又稱良性幼年黑素瘤(benign juvenile melanoma),,上皮樣細胞型黑素瘤,梭形細胞複合痣,梭形細胞痣,假性黑色素瘤,大細胞痣,上皮樣細胞痣等。是黑素細胞的一種良性腫瘤,因其組織病理象可與惡性黑素瘤相似而易誤診為惡性黑素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Spitz痣
  • 外文名:benign juvenile melanoma
  • 臨床表現:多見於兒童,亦可發生於青年
  • 組織病理:與色素痣相似,也分為交界痣
  • 病理變化:痣細胞大多排列成巢狀
  • 別名:良性幼年黑素瘤
  • 類型:複合痣
  • 治療方法:雷射治療或手術切除
  • 其他表現:臨床常為0.5cm左右的丘疹等
臨床表現,組織病理,診斷與鑑別診斷,治療,

臨床表現

1.多見於兒童,亦可發生於青年。
2.皮損好發於面部。
3.臨床常為0.5cm左右的丘疹、結節,與普通色素痣不同之處是可為粉紅色、紅色或紅褐色,但也可黑色,表面光滑無毛,外傷後易出血。
(四)皮損初發時生長較快,成年時穩定。

組織病理

與色素痣相似,也分為交界痣、複合痣及皮內痣三型,痣細胞可有梭形和上皮樣兩種形態,特點是腫瘤兩側對稱,交界巢較大,與周圍組織有裂隙,長軸與表皮垂直,部分細胞有核非典型性。
Spitz痣病理變化:
1、痣細胞大多排列成巢狀。部分病例真皮上部水腫和毛細血管擴張。水腫可導致痣細胞巢鬆散,此具有診斷意義,亦是與惡黑的鑑別點。
2、Spitz痣的痣細胞體積較大,此為與普通黑素細胞痣的重要鑑別點。但與普通黑素細胞痣一樣,隨深度增加,痣細胞變小,此有助於與惡黑鑑別。
3、有兩種痣細胞,即梭形細胞和上皮樣細胞。50%的患者以梭形細胞為主,20%患者以上皮樣細胞為主,其餘的則為兩種細胞混合。
4、梭形細胞的胞核呈圓形或卵圓形,常排列成旋渦狀或束狀,罕見多核巨細胞。
5、上皮樣細胞大而呈多角形,邊界清楚,胞漿嗜酸性,常有多核,多核上皮樣細胞的核大而深染,呈奇異外觀。
6、在具有交界處活動的Spitz痣中,近50%病例在真表皮交界處的痣細胞巢上可見人為的裂隙。
7、60-80%表皮內有類似膠樣小體的紅色小球,稱Kamino小體,這種現象很少見於惡黑。即使有瀰漫的交界處活動,但表皮內痣細胞浸潤輕微,一般僅限於表皮下部有單個痣細胞或小群痣細胞。
8、許多病例完全缺乏或很少有黑素,大約10%病例含中等量黑素,5%病例有大量黑素。少數有核分裂象,不典型的核分裂少見,如出現應特別注意。
9、真皮炎症浸潤,以淋巴細胞為主的帶狀浸潤或圍繞血管周圍的灶性浸潤,灶性浸潤可延及全部病損。
10、發生於成人者,如痣細胞巢以上皮樣細胞為主,診斷時應特別慎重,因為上皮樣細胞為主的Spitz痣極少見於成人

診斷與鑑別診斷

按照病史及臨床表現,診斷並不困難,但需要與惡性黑素瘤相鑑別。惡性黑色素瘤好發於30歲以上的成年人和老人,青少年少見,兒童罕見。大多數惡性黑色素瘤有棕、黑、紅、白或藍混雜不勻,邊緣常參差不齊呈鋸齒狀改變,為腫瘤向四周蔓延擴展或自行性退變所致。表面不光滑。常粗糙而伴有鱗形或片狀脫屑。有時有滲液或滲血,病灶可高出皮面。病灶周圍皮膚可出現水腫或喪失原有皮膚光澤或變白色、灰色。感覺異常如局部常有發癢、灼痛或壓痛。周圍淋巴結可出現區域性腫大。

治療

雷射治療或手術切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