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76

SU-76

SU-76(СУ-76)是一款蘇聯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由蘇聯坦克設計師謝苗·亞歷山德洛維奇·金茲伯格(Семён·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Гинзбург)設計研製的一款輕型自行火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生產量最大的一種自行火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SU-76自行火炮
  • 外文名:su-76 Self-propelled gun 
  • 設計定型:1942年
  • 生產服役:1942-1945年
  • 國籍:蘇聯
  • 全重:10.8噸
  • 總產量:14,292輛
  • 類型:自行火炮
  • 別名:СУ-76
研發歷史,車體結構,型號沿革,生產狀況,服役事件,車輛性能數據,

研發歷史

兩次大戰間蘇聯自走炮發展幾乎不存在。以T-26輕型坦克底座為基礎的少數的計畫,比如說SU-1、AT-1和 SU-26,都最終取消了,於是紅軍在進入二戰時連專用的自走炮都沒有。
1941年9月,作為應急,開始生產ZIS-30自行火炮,這是紅軍部隊一種相對比較便宜的自行火炮。在30年代的時候,蘇聯曾經成功的嘗試在大量的T-26坦克基礎上發展自行突擊炮以及自行反坦克炮,這些提供了蘇聯一些製造的經驗
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時情況發生變化,以KV-1重型坦克和T-34中型坦克底座為基礎的載具,如SU-152和SU-122都開始發展起來。1942年11月,蘇聯國家國防委員會下令,建造可裝載ZiS-3榴彈炮作為步兵支援的自行火炮。後來決定在原有T-70坦克的底盤基礎上安裝此型火炮。他們選擇了T-70輕型坦克,因為其他的輕型坦克都沒在生產,不過對底盤做了改進——它加長並額外增加一對公路車輪組。武器是76.2毫米M1942炮(標號ZiS-3),安裝在全封閉式炮塔——它在後部而傳動在前部。它標號SU-76(SU原俄文全稱самоход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意為“自走炮”)於1942年12月在基洛夫第38號工廠開始生產.
行軍中的蘇軍SU-76戰車群行軍中的蘇軍SU-76戰車群

車體結構

SU-76共有三個主要區域。前方為駕駛艙。駕駛員坐在車身左方,其右邊為變速器。駕駛員前方的裝甲上開有附的窺視孔進出艙門。駕駛艙後為兩個引擎。SU-76使用與T-70坦克相同的GAZ 6缸汽油引擎(原為GAZ汽車廠的卡車引擎)。引擎艙後為戰鬥艙,安裝一門76.2mmZiS-3加農炮。使用T-70輕型坦克改裝的底盤,加長了車體和履帶,每側負重輪由5個改為6個,其火炮口徑由早期的45毫米增大至76毫米,用固定炮塔取代了旋轉炮塔。
su-76m結構圖su-76m結構圖

型號沿革

OSU-76
一款基於T-60輕型坦克底盤製造的的原型車
SU-76P
隨著新式坦克的製造,大量的T-26坦克被閒置,這成為了製造自行火炮的現成資源,但是蘇德戰爭爆發之初蘇軍坦克的大量損失使這種資源幾乎被消耗怠盡。儘管如此,41年到42年,在被包圍的列寧格勒,小批量的SU-76P被製造出來,這是一種在T-26底盤上安裝76mm野戰炮的自行火炮,僅有一圈圓形的防護板保護乘員,不過在包圍圈內物資極度缺乏的情況下這是唯一的辦法。41年秋季,戰鬥在列寧格勒前線的蘇軍45mm火炮因為缺乏破甲彈和高爆彈只能對付諸如步兵的軟目標。所以列寧格勒前線指揮部要求坦克工業部改裝現存的BT和T-26坦克,為它們安裝76mm的火炮。在一系列成功的測試後,列寧格勒前線指揮部命令174號工廠開始製造新型的自行火炮。這種自行火炮被命名為SU-76,從1943年開始稱為SU-76P以區別新開發的SU-76。
SU-12(SU-76)
1942年10月19日,GKO發布了第2429號檔案命令GAZ和第38號工廠發展一種輕型自行火炮,裝備有76.2mm的ZIS-3型火炮。新車的底盤和引擎將基於T-70坦克,增加整車的長度和負重輪。
1942年11月,兩個工廠拿出了他們的設計車型,都裝備了ZIS-3Sh突擊炮。GAZ工廠的設計車型定名為GAZ-71,而38號工廠的則定名為SU-12。42年12月9日,經過比較測試,GAZ-71被認為不適合當時的戰爭狀況,不可靠,所以被取消了。而SU-12方案則被接受了,並正式定名為“SU-76自行突擊炮”,43年1月1日開始批量生產。兩台GAZ-202引擎被平行安置取代了T-70的直線型,並加上了厚度為10-35mm的封閉裝甲板,駕駛艙前置在兩台引擎中間,ZIS-3Sh火炮則安裝在上部結構,整個上部結構後置,乘員為3人。1943年1月底,以SU-76自行突擊炮建立了兩個自行火炮團並投入戰鬥。

保存完好的一款SU-76早期型。保存完好的一款SU-76早期型。
SU-76M(SU-12M)
SU-76生產數百輛後,由於嚴重機械問題和其他一些問題而暫停生產。動力系包括兩具GAZ-202自動引擎,每具驅動一側履帶——卻沒有同步齒輪,因此這時駕駛員就需要同時控制兩具引擎,這很是困難。另外布置導致了很強的振動,從而導致引擎和傳動失靈。第二個大問題是完全封閉的乘員室,這導致空間狹小,乘員很難合適戰鬥。於是對其進行一些改進
移除乘員室頂部遮掩,改進炮塔填入方式。動力系統也改進,採用更強大的85馬力的GAZ-203,串聯安裝在車的右側,每具驅動一個驅動軸。改進型標號SU-76M,1943年早期重新生產。因為1943年蘇軍夏季的攻勢即將來臨,GKO給了很嚴格的時間研製去修正SU-76的缺點。43年5月17日,改進過的SU-76M(SU-12M)進入測試階段,並於同年6月開始製造。這種SU-76M改進了引擎和轉動系統,保留了原來的車體。但是引擎系統的故障並沒有徹底排除。這種改進過的SU-76M型自行火炮參加了庫爾斯克戰役。
在戰鬥中行進的su-76在戰鬥中行進的su-76
SU-15/SU-16/SU-38

43年夏季,GAZ工廠設計部和第38號工廠提議發展一些改進的SU-76。GAZ工廠開發出GAZ-74A設計車型,使用蘇聯的柴油引擎和一種美國引擎,並安裝了新型的76.2mm S-1型火炮。不過由於一些原因,這種車型沒有被接受,只製造了一輛試驗車。而38號工廠同時提供了三種不同的設計車型:SU-15/SU-16/SU-38。這些車型都裝備76.2mm的S-15型火炮,引擎則採用和T-70坦克一樣的GAZ-203。SU-15(如圖4)的底盤和車體都取自SU-12的,使用兩台GAZ-203引擎,改進過的空氣過濾系統和略微的加寬。SU16的引擎,傳動系統以及底盤都是採用T-70輕型坦克的,不過將前部裝甲增加到45mm。SU-38和SU-16一樣,底盤,引擎採用T-70的,SU-38比SU-16輕很多,其前部隔艙被完全裝甲保護起來(就象SU-152),這是為了平衡整個底盤負載。
1943年夏季,測試完成後,SU-16被認為是最成功的設計,不過在減輕了SU-15的全重以後,SU-15被決定批量生產。
SU-15M(SU-76)

GAZ工廠很快又開始改進SU-15,改進後的SU-15的序列號是SU-15M,和前幾種型號的區別在於它的頂部和後部的隔艙是沒有裝甲保護的。SU-15M採用了兩台GAZ-202引擎。1943年8月,SU-15M成功地通過所有的測試被作為SU-76系列生產並裝備部隊,1943年10月1日,開始正式的批量生產。

生產狀況

至1945年6月,SU-76共生產了14292輛(其中包括360輛Su-76和13932輛Su-76M),其中戰爭期間生產了其中的60%。生產SU-76的工廠包括第30,40號以及GAZ工廠。

服役事件

一開始,SU-76被編入混合的自行火炮團,任務是對步兵的近距離火力支援,而反坦克任務則是那些大威力自行火炮的事情。1944年底,SU-76被編入輕型自行炮兵,每組16輛,隸屬於標準的步兵師,SU-76攜帶的60發炮彈裡面有一部分是穿甲彈。此外,該炮也可攜帶有標準榴彈、破片彈、榴霰彈、燃燒彈和煙霧彈等等。使用穿甲彈是它可以作為輕型坦克殲擊車,它足以對抗三號四號坦克。硬芯穿甲彈和破甲彈使得它有可能對抗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
與蘇軍協同作戰的的su-76與蘇軍協同作戰的的su-76
它的優點是低輪廓,高機動性,使用了T-70坦克底盤(T-70原有底盤空間不足,為此而加長底盤,每邊車身加裝了一個路輪)很低的地面壓力使其能行駛在沼澤以及森林等不良地形,協同步兵可以直接用火力摧毀碉堡和敵軍加固的建築物,但是由於它的一些不可靠性導致它在蘇軍前線乘員中口碑並不好,一些乘員給SU-76的呢稱為“蕩婦”。
解放軍接收的SU-76解放軍接收的SU-76
戰爭後期該車也被大量使用在巷戰中,開放式艙室使得乘員在狙擊手和手榴彈面前很是脆弱。往往一個手榴彈掉入就可以殺死所有的乘員,這個顯著且致命的缺點導致在前線的損失率居高不下。反之,“裝甲鐵拳”這些反坦克的破甲彈對它的傷害效果卻顯著降低,它又使得車長之間以及車長和步兵之間聯繫方便。
1950年在韓戰中被擊毀的朝軍SU-761950年在韓戰中被擊毀的朝軍SU-76
SU-76重量較低(僅10.8噸),接地壓力也很低,令SU-76可以通過大部分的橋樑,以及路況惡劣的地形,例如沼澤地。這樣的特點使SU-76巴格拉季昂行動八月風暴行動等行動中,可以通過敵人以為裝甲部隊無法行軍的惡劣地形,輔助先遣部隊
到戰爭結束,蘇聯紅軍一共有119個輕自行火炮團和7個自行火炮旅裝備了SU-76。另外波蘭陸軍也裝備了130輛SU-76M。蘇軍一直到50年代初還在使用SU-76。朝鮮人民軍裝備了一部分SU-76,並參加了韓戰。由但由於數量有限及聯合國軍擁有制空權和良好的反坦克武器,韓戰中的SU-76戰果並不大。1942到1945年間逾14000輛SU-76M造出來。戰後它停止生產,但很多出口到其他國家如中國、古巴、北越、朝鮮和捷克斯洛伐克,阿爾巴尼亞、民主德國、越南、南斯拉夫等國家也裝備過該型自行火炮。
1951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接收從蘇聯進口的4個步兵師師屬戰車團裝備(每團40輛坦克、自行火炮),計:T-34中型坦克96輛,SU-76m自行火炮64輛。隨後又在1952年7月上旬、1953年6月、1954年1月分別從蘇聯進口數十個戰車團裝備。總購進su-76m自行火炮912輛(接收的SU-76參與了1953年新中國的第5次國慶閱兵)主要裝備於解放軍的步兵師屬坦克自行火炮團。20世紀50年代SU-76M自行火炮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的主要裝備。主要用於伴隨步兵或坦克兵作戰,為其提供火力支援和摧毀裝甲車輛。現已退役。
新中國第五次閱兵上的SU-76新中國第五次閱兵上的SU-76

車輛性能數據

車輛全重 10800kg
su-76的典型特徵:敞開式戰鬥艙su-76的典型特徵:敞開式戰鬥艙
車長 4.94m
車寬 2.71m
車高 2.16m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45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450/298 km
乘員 4人
彈藥 76.2mm:62發
裝甲:正面35毫米,側面16毫米
爬坡度 25度
通過垂直牆高 0.66m越壕寬 1.98m
涉水深 0.89m
發動機:兩具52千瓦 GAZ-202 6缸汽油引擎
功率:52千瓦X2 (103千瓦/138匹)
武器:一門ZIS-3型76毫米加農炮
側視圖側視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