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

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

SBD無畏式(英文:SBD Dauntless)為道格拉斯公司開發的艦上俯衝轟炸機,主要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活躍於太平洋戰場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
  • 英文名稱:SBD Dauntless
  • 服役時間:1940年
  • 定型時間:1940年5月
  • 國家:美國
  • 製造商:美國道格拉斯公司
  • 類型:轟炸機
  • 乘員:2人
  • 退役時間:1959年
  • 最大航程:1244km
  • 最大起飛重量:4318kg
基本信息,資料,開發,戰歷,使用國家,研發過程,無畏誕生,守護者轟炸機,機型,SBD-1,SBD-2,SBD-3,SBD-4,SBD-5,SBD-6,性能數據,列表,

基本信息

資料

類型
生產公司
首次飛行
1940年5月1日
服役
1940年
退役
1959年,墨西哥
主要用戶
美國海軍,美國陸軍航空隊
自由法國空軍,皇家海軍航空隊
生產數量
5,936架

開發

早期為道格拉斯與諾斯洛普公司合作開發,以諾斯洛普BT為設計的原型機,不過諾斯洛普後來退出研發團隊,所以才將機型名稱由原本的BT-2改為SBD。與格魯門F4F野貓式戰鬥機及TBD破壞者式魚雷攻擊機為二次大戰開戰時美國三大主力艦載機。比起TBD破壞者的開發,SBD的金屬蒙皮技術更為成熟,與SBC式有相同的穿孔式空氣剎車襟翼,增加了許多俯衝時的機身穩定性,不像德國的容克斯JU-87與日本的九九艦爆必須額外加裝維持穩定的副翼。而可收藏式的起落架比起前兩者也減低了更多的風阻,極速比起九九艦爆還更快了將近時速20公里左右,事實上,俯衝轟炸機飛行員更看重它無與倫比的飛行記錄與極低的失事率,所以飛行員更偏愛它而非更新型的轟炸機。
在企業號航空母艦上準備起飛的SBD無畏式在企業號航空母艦上準備起飛的SBD無畏式
二次大戰開戰時期的SBD雖然擁有高性能,但是裝甲薄弱是一大問題,也成為零式戰鬥機的標靶,而1941年服役的SBD-3改換了馬力更強大的R-1820-52發動機、自封式油箱與防彈裝甲以及更大的炸彈掛載重量,卻沒有降低它的性能。到了SBD-5,又換裝了更強大馬力的發動機及更大的炸彈掛載量。

戰歷

在攻擊日本航空母艦加賀號之後返航的SBD無畏式,圖中可見機身上受創的彈孔,攝於中途島海戰
正如其名,希望駕駛它的飛行員可以不畏懼的勇往直前,而確實SBD也獲得飛行員極高的評價。在珊瑚海海戰與中途島海戰當中,SBD創下空前的戰績,尤其是擊沉了日本引以為傲的海上主力:赤城、加賀、蒼龍、飛龍四艘航空母艦。至1944年由於後繼機種SB2C地獄俯衝者式的服役,才慢慢退居第二線。 而1944年SBD也加入了英國皇家海軍的行列,在北海對抗德軍的U型潛艇,同時SBD也以A-24之名加入美國陸軍航空隊,在地中海戰場上打擊德國與義大利的裝甲部隊。
SBD無畏式SBD無畏式

使用國家

美國海軍,美國陸軍-法國陸軍,法國海軍 -自由法國陸軍 -英國皇家海軍英國皇家空軍-墨西哥空軍 -紐西蘭皇家空軍 -智利空軍 -摩洛哥警備隊

研發過程

無畏誕生

20世紀30年代前葉,藉助大量的政府訂購,美國從那場災難性的經濟危機中緩過勁來,其海軍實力也由於擴大訂購的政策而得到加強。1934年,美國海軍航空局開始著手用統一的機型來取代自己手中那些型號複雜凌亂的艦載俯衝轟炸機
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
海軍的招標方案一出台,立刻有布呂斯特、馬丁、沃特諾斯羅普等多家公司拿出了自己的設計方案,加入到了新型轟炸機的競爭中來。絕大多數參與競爭的製造商都認為,傳統的雙翼飛機雖然速度難以提高,但是由於低速性能較好,起降滑跑距離短,因而是艦載飛機的不二之選,唯獨在當時的美國航空界有著“天才”之名的約翰.諾思羅普獨具慧眼,選擇了當時航空界堪稱新銳的下單翼布局和全金屬半硬殼結構作為自己投標方案的基本設計。諾斯羅普認為,航空母艦對飛機起降性能的要求並沒有想像中那么苛刻,經過特殊的設計,速度較快的單翼飛機也能夠扮演艦載飛機的角色(他的認識比其英國的同行們領先了6年,後者直到1940年的挪威戰役時才悟出了這個道理)。當然,為了降低風險,他還是採取了一些犧牲速度以換取低速性能的舉措,例如增加機翼面積以降低翼載荷(即單位面積的機翼所要負擔的重量)。

守護者轟炸機

諾斯羅普的新穎設計很快吸引了海軍的注意力。經過一番對比,海軍選中了他的設計方案,要求他提供一架原型機並為其賦予了 XBT-1 的設計編號(生產序列號 9745)。為了防止諾斯羅普的設計萬一失敗所可能造成的影響,海軍還責成沃特公司在原有設計基礎上開發一種下單翼機型以供備選(也就是後來的 SB2U“守護者”俯衝轟炸機)。順便提一句,這種做法在 20 世紀 30-40 年代的美國非常普遍,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著名的 B-17 轟炸機和它的備用品 B-18 上。
XBT-1 的設計由諾斯羅普公司的埃德.海尼曼工程師負責,約翰.諾思羅普本人則給予其直接指導。當她緩緩駛出廠房之時,這種飛機幾乎成了 20 世紀 30 年代中期航空設計的典型:下單翼,收入主翼下方凸起艙室內的主起落架,露出下半截的機輪。設計師認為結構強度是俯衝轟炸機設計中的首要因素,因此,海尼曼採用了由諾思羅普在 A 型郵政機上首創的蜂窩晶格機翼結構。這種機翼結構此前已經在道格拉斯的DC系列運輸機上得到了成功運用。這種機翼結構在初創之時不啻於航空設計上的一次革命,因為它使單翼飛機從此擺脫了框架的限制。不過,蜂窩結構也導致機翼不可能摺疊,這就讓 XBT-1 成了海軍訂購的唯一一架採用這種結構的艦載機。為了彌補機翼不能摺疊的缺陷,海尼曼竭盡所能的控制飛機的尺寸,原型機的翼展只有41英尺6英寸(12.65米),全長31英尺6 英寸(9.60 米),全高也只有 12 英尺 6 英寸(3.81 米),相對於其他飛機來說,這個尺寸還是比較小的。XBT-1 裝有一台 700 馬力的普拉特.惠特尼 R-1535-66 “雙黃蜂”發動機,最大速度為 184 英里(286 公里)/小時。1935年8月19日,XBT-1 原型機首次試飛,測試圓滿完成。同年12月,飛機換上了一台 825 馬力的同型發動機,隨即在試飛中達到了 212 英里(341 公里)的時速,同時能夠攜帶 1,000 磅(454千克)炸彈飛到 22,500 英尺(6,858 米)高度。為了解決俯衝中的振動,飛機的俯衝減速板上又增加了許多圓孔。此舉不僅在不影響機翼油箱容量的基礎上解決了振動問題,還使得減速板的張角得以擴大,從而提高了減速效率。
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
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
1936年9月18日,海軍正式認可了 XBT-1,並以 BT-1 的編號訂購了 54 架生產型的飛機,主要裝備“約克城”號上的 VB-5 中隊(第五艦載轟炸機中隊)和“企業”號的 VB-6 中隊。
出乎意料的是,這種被寄予厚望的新型飛機卻在服役時暴露出了操縱性方面的嚴重缺陷:飛機在低速時垂直方向的穩定性會變得非常糟糕、氣動翼面的效率也大為下降,這在飛機著艦時是十分危險的,此外,飛行員在緊急加大馬力時飛機還有劇烈的橫滾傾向,這些缺陷導致了一系列嚴重的墜機事故。毋需多言,海軍開始對 BT-1 失去了信心。
雖然故障連連,但海尼曼和諾斯羅普還是對自己的基本設計充滿信心。他們決定對飛機進行改進。由於認為 BT-1 的許多問題都源於動力不足,設計師把改進的第一步放在了發動機上。原先的 825 馬力“雙黃蜂”發動機被換成了 1,000馬力的萊特 XR-1820-32 型“旋風”發動機,新的三葉變距螺旋槳也取代了原有的 2 葉螺旋槳。此外,飛機還安裝了全新設計的操作面板和機載設備以改善操縱性。XBT-2於1938年4月25日首飛,結果卻令人失望——新飛機的性能改進並不顯著。
諾思羅普不打算就這樣放棄努力。他親自駕駛 XBT-2 飛往維吉尼亞州的朗利市,NACA 在那裡建有足以容納全尺寸飛機模型的風洞。在風洞試驗之後,NACA 提出了一系列修改建議,包括把起落架改為完全收放,在機翼上開設固定縫翼以提高氣動翼面的效率,還有增加尾翼和方向舵的面積。海尼曼採納了這些建議。在隨後六個月的緊張試飛中,至少有 21 種不同形狀的尾翼和12種不同形狀的控制面受到了測試,直至取得滿意的結果為止。得益於 NACA 的協助,新型俯衝轟炸機的氣動外形終於被理順了(飛機設計是一門需要大量技術支持的學問,遠不是幾個天才一拍腦袋就能完成的,這一點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證明)。最顯著的外形變化在於起落架,取消原先臃腫突出的起落架艙,主起落架完全收入機翼根部,從而減少了空氣阻力;飛機座艙的外形也得到了重新設計。
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
就在 XBT-2 進行試驗之時,諾思羅普的飛機公司被併入道格拉斯公司(諾思羅普本人當初曾是道格拉斯的雇員),飛機的設計類型也從“轟炸機”(B)改成了“偵察轟炸機”(SB)(軍方打算把“轟炸機”的名份留給多發飛機),飛機的編號因而被改為 XSBD-1。1939年2月經過修改的原型機得到了海軍航空局的認可,4月8日,第一批 144 架 SBD-1 轟炸機的契約被交給了道格拉斯公司。“無畏”的故事從此正式開始。

機型

SBD-1

生產型的 SBD-1 在原來的 XSBD-1 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少許修改:引擎罩的外形被進一步改良,引擎罩上方增加了略呈球狀的汽化器進氣口;螺旋槳轂前端加裝一個半紡錘形的整流罩;無線電天線被從引擎罩邊緣後移到了發動機散熱器後的耐高溫板上方。SBD-1 裝有兩挺.50 口徑機槍,布置在風擋前的機身上方,機槍的拉機柄伸入機身內,一旦發生卡殼,飛行員可以進行手動清理。同樣設計也出現在了 SBD 的主要對手,日軍的零式戰鬥機上。SBD 的無線電員座位上配有一挺裝於活動槍座上,可向後射擊的.30 口徑機槍。飛機的主要武裝是掛在機身中心線下方的一枚不超過 1600 磅(726 千克)的重磅炸彈和每側機翼下的各一枚 100 磅(45 千克)炸彈或深水炸彈,機腹炸彈懸掛在一個 A 字型掛架上,投放時,掛架向下伸出,以防止炸彈在下落時撞到旋轉的螺旋槳。儘管 SBD-1 得到了 144 架訂貨,但實際製造出來的 1 型機只有 57 架(生產序列號 1596 到 1631,1735 到 1755),這是因為海軍航空局認為這種“無畏”的最初型號還有一些缺點需要解決,這些缺點主要在於缺乏防護和航程不足。雖然飛機的自衛火力還算適當,但其座艙和油箱卻沒有相應的裝甲保護;分裝在 4 個油箱裡的 210 加
SBD-1SBD-1
侖(795 升)汽油使飛機的作戰航程無法超過 900 海里(1,666 公里),考慮到飛機編隊和降落所需的時間和預留備用燃料的需要,SBD-1 的作戰半徑只有不足 200 海里(370 公里)。對於一支已經在積極備戰的海軍而言,這些問題無疑是不容忽視的。
SBD-1SBD-1
道格拉斯向海軍保證,從第 58 架生產型機開始,這些問題都將得到解決。於是按照慣例,這首批製造的 57 架飛機被甩給了海軍陸戰隊,裝備了陸戰隊第 11 和第 21 陸戰隊航空聯隊。

SBD-2

第一批契約中餘下 87 架飛機的設計得到了修改,並被賦予新的編號:SBD-2。儘管在 SBD-2 上進行的修改沒能解決“無畏”的所有問題,但最關鍵的缺陷卻被彌補了,那就是飛機過短的作戰半徑。SBD-1 上兩個 15 加侖(57 升)輔助油箱被撤銷,代之以裝於外翼中的一對 65 加侖(246 升)油箱,這就使得飛機的載油量從 210 加侖(795 升)提高到 310 加侖(1,173 升),飛機的航程也擴大到 1,200 海里(2,222 公里)。為了避免增加的燃油重量影響飛機的機動性,機身前部的兩挺.50 機槍被拆除了一挺。為了幫助飛行員減輕在長距離跨海飛行中的疲勞(這也是大航程帶來的結果),飛機還加裝了自動駕駛儀。不過與早先的 SBD-1 相比,SBD-2 在外觀上的變化並不大,最值得一提的變動也僅僅是引擎罩上方汽化器進氣口的體積縮小了。儘管 SBD-2 仍然沒能解決飛行員與燃油系統的裝甲保護問題,但海軍還是接受了她,把新的“無畏”裝備給了“企業”號上的第 6 偵察機中隊和第 6 轟炸機中隊,以及“列剋星敦”號的第 2 偵察機中隊和第 2 轟炸機中隊。
SBD-2SBD-2

SBD-3

SBD-3 俯衝轟炸機於 1942 年春末裝備一線部隊。這批飛機原本是法國訂購的,他們在歐洲眼見了德國俯衝轟炸機在波蘭戰役中展現出的巨大威力,於是向美國訂購了 174 架該型機,法國淪亡後,這批飛機連同後來專為美軍自己的 410 架飛機一起被交給了美國海軍。SBD-3 是第一種完全滿足了作戰需要的“無畏”。該機裝備了容量 260 加侖(984 升)的自封閉油箱,為乘員提供了裝甲防護,並且安裝了防彈風擋。不過這些額外的裝備增加了飛機的重量,為了避免對飛機機動性的影響,SBD-3 上採用新的鋁質蒙皮並取消了所有可有可無的設施,從而減輕了重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問題。原先在 SBD-2 上被撤銷的一挺前機槍再度回到了 SBD-3 上,因為戰爭的經驗表明,強化前射火力的好處要遠遠超過其帶給飛機的那點重量的影響。SBD-3 用新的萊特 R-1820-52 發動機取代了原先的 R-1820-32 型,並相應的稍稍擴大了引擎罩後的散熱口。最後,在新“無畏”的生產過程中,設計師還把原來無線電員座上的單管.30 機槍換成了新的雙聯裝機槍,增強了自衛火力。所有這些改進使得SBD-3的防護性能達到了實戰的要求,而付出的代價僅僅是飛機的最大時速從 256 英里(412 公里)降低到253英里(407公里)而已。
SBD-3SBD-3

SBD-4

1942年下半年,新的 SBD-4“無畏”進入部隊服役。從外觀上看,這種新型“無畏”和 SBD-3 型機沒有什麼顯著的區別,二者不同在於其內部:SBD-4 轟炸機對內部設施進行了調整(設備工作電壓從 12 伏改為 24 伏),以安裝新問世的無線電導航設備和機載雷達。不過,由於機載反艦雷達的生產數量不足,許多生產較早的 SBD-4 都是在到達部隊後才在前線裝上這種先進的裝備的。裝備雷達的飛機在每側機翼下面裝有一個八木天線。原先的帶整流罩的變矩螺旋槳換成了漢密爾頓標準的液壓恆速(變距)槳。新的裝備還有電力油泵和電力備用油泵。
隨著 SBD-4 的投產,“無畏”的生產速度也大大提高:從 1942 年 10 月到 1943 年 4 月,共有 780 架這種“無畏”走下流水線。陸軍以 A-24A 的編號接受了其中的 170 架,將她們大多用於訓練。
SBD-4SBD-4
大多數的 SBD-4 都交給了海軍陸戰隊和岸基海軍航空兵:對於機庫空間有限的航空母艦而言,無畏”機機翼不能摺疊的缺陷實在是一宗罪過。不過還是有一艘輕型航母裝備了 SBD-4,那就是“獨立”級輕型航母的首艦“獨立”號。艦上第 22 轟炸機中隊的飛行員們駕駛著“無畏”參加了 1943 年對馬爾庫斯、威克和塔拉瓦島的空襲,直至最後被摺疊機翼的“復仇者”式魚雷機所取代。

SBD-5

前線的飛行員們對“無畏”評價頗高,但詬病也不少,這些批評主要集中在飛機緩慢的速度上。為此,SBD-5 換上了新的 1,200 馬力的 R-1820-60 型“旋風”發動機。但由於其它裝備重量的增加,此次提高功率的改進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飛機的最大時速僅僅提高了 11 公里,巡航速度反而還下降了!從外形上看,新飛機的變化包括取消了汽化器進氣口,引擎罩兩側的通風片數量減少為每側一個,發動機散熱口也被重新設計而有所擴大。老式的望遠式轟炸瞄準具被新的反射式瞄準具所取代,兩側翼下各增加了一個副油箱掛點,各攜帶一個 58 加侖(220 升)的副油箱,使飛機的航程達到了 1,340 海里(2,480 公里)。這種 SBD-5 型機最終成了產量最高的“無畏”,從 1943 年 2 月到 1944 年 4 月,該機的生產數量達到了 2,965 架,此外,道格拉斯還以 A-24B 的編號為陸軍生產了 615 架。需要說明的是,為陸軍生產的飛機中,有 60 架後來被海軍接受並轉交給了海軍陸戰隊。
SBD-5SBD-5
大批生產的 SBD-5 源源而來,在 1943 年一年之內就取代了先前的所有型號。在 1943 年下半年美國海軍艦載機對日軍據點的空襲作戰中,參戰的俯衝轟炸機角色完全由 SBD-5 擔綱。按照美國海軍的原定計畫,SBD 轟炸機將在 1943 年內被 SB2C“地獄俯衝者”俯衝轟炸機完全取代,但由於後者生產的延誤,這一過程被推遲到了 1944 年。到 1944 年夏末,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上已經見不到“無畏”的身影了,但是,她們並沒有從此退出戰爭舞台,而是依舊以陸基俯衝轟炸機的身份奮戰在西太平洋的島群上。

SBD-6

SBD-6 是“無畏”家族的最後一名成員。由於對飛機速度不夠的“保留弱項”耿耿於懷,設計師再一次提高了飛機的引擎功率,換上了 1,350 馬力的 R-1820-66 發動機。然而,由於飛機基本設計的限制,飛機的最大速度僅僅達到 420 公里/小時,按照 1943 年的標準,這種改進實在是不值一提。很自然的,SBD-6 沒有能夠挽回“無畏”最終被取代的命運,她僅僅生產了 450 架就宣告停產,從而結束了“無畏”作為美國海軍主力艦載轟炸機的歷史。當 1944 年 3 月 18 日第一架 SBD-6 服役的時候,她真的已經過時了。所有的 450 架飛機都被留在本土,用來執行諸如訓練、巡邏、拖靶之類次要任務。
SBD-6SBD-6

性能數據

技術數據
乘員:2人
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
機長:10.06米
翼展:12.65米
機高:3.94米
空重:2,964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4,318千克
發動機:萊特R-1820-66“旋風”9發動機
性能數據
最大飛行速度:410千米每小時
最大航程:1,244千米

列表

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