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分類法

Q分類法是技術創新項目管理方法之一。依兩兩分類原理對技術創新項目進行評估的方法。美國蘇德1978年在《使用研發項目評估方法的一種系統》一文中提出。主要步驟為:(1)確定項目評估準則和組建一個專家小組。每個專家得到一疊卡片,每張卡片代表一個候選的技術創新項目,記載著項目的有關信息。(2)專家根據項目與評估準則相符合的程度,把項目分成兩類:與評估準則符合較好標為H類,較差的標為L類。(3)重複上述過程,把H類項目分成HH類和HL類;把L類項目分成LH類和LL類;並把HL類和LH類項目合併為M類。(4)再重複上述過程,把HH類項目分成HHH類和HHL類;把LL類項目分成LLH類和LLL類。經過上述過程,所有候選項目被分成HHH、HHL、M、LLH和LLL五大類。這一分類結果可作為技術創新項目選擇的依據之一。也可與德爾斐法結合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Q分類法
  • 別稱:Q技術
  • 提出者:史蒂芬森
  • 套用學科:研究個體間相互關係的一種研究方法
簡介,Q分類法的步驟,被調查者分類,背景資料,優缺點,

簡介

Q分類法,或稱之為Q技術(Q-sort)的實質是按照對稱分布(如常態分配)的要求,對標有不同的陳述卡片進行分類,然後對兩次分類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例如,為了研究教師和學生之間關係的融洽性,可以先讓某學生就“我對教師的看法”和“教師對我的看法”兩個主題,對一套標有各種師生關係的陳述卡片(通常是60一150個)進行分類(每類所分的卡片數目是事先按對稱分布安排的)。待分類完畢,賦予各類卡片一定的數值(評定值),而後求出這兩組評定值的相關係數,這一相關係數即為教師與學生關係融洽程度的定量描述。
Q分類法的正太分布圖Q分類法的正太分布圖
[編輯]

Q分類法的步驟

1、擬訂50句至100句有價值判斷的語句,由有利態度到不利態度順序排列。
2、制定一個奇數的同意量表,可以是5分制或7分制。
3、每個分數位置上的語句數目分配應該是常態分配的(可查常態分配表)。
例:某次調研共擬訂50條語句,其語句分配及100名被調查者的選擇情況統計如下:
語句
被調查者
1
2
3
4
5

100
1.我最喜歡甲品牌
+2
-1
+2
-1
-1
-1
2.我總是買甲品牌
+1
-2
+1
-2
-2
-1
3.甲品牌品質良好
+2
-1
+2
-2
-1
-2
48.我不喜歡甲品牌
-2
+2
-1
-2
+2
-1
49.甲牌號品質很差
-1
+1
-1
-1
+2
-2
50.我不佳用甲品牌
-2
+2
-2
-1
+2
-1

被調查者分類

根據各被調查者的態度經Q分類法處理後的資料,被調查者可分為三類:有良好印象的;持中性態度的;有不良印象的。

背景資料

經過Q分類法後,被調查者的各種態度可以被分成少數幾類。而大多數情況下,因為調研人員在事先或調研中對被調查者的經濟能力、社會背景等都有所了解,因此,可以對每一類調查者聯繫其背景資料進行分析,以更好地了解這一類被調查者的特點和要求。

優缺點

優點:
(1)Q分析與理論密切結合,邏輯性和實用性較強。
(2)適用於單一被試或很少的樣本的研究情景。
(3)用於檢測自變數對於複雜因變數的效應。
(4)適宜於進行探索型的研究,有利於產生新的研究思路和假設。
(5)收集的資料可以用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和因素分析等多種方法進行整理和分析,使這一個方法更為實用。
缺點:
(1)首先是人員的取樣和代表性,關於人員類型分類的普遍性往往不高,因此,應該用橫切法研究加以補充。
(2)項目不易滿足某些統計處理方法的假設,比如項目反應的獨立性、項目數據的等距性。
(3)強迫選擇和分類,使得受測者的自由反應受到限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