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Engineer Wildfire 3.0中文版參數化建模與案例分析

Pro/Engineer Wildfire 3.0中文版參數化建模與案例分析

《Pro/Engineer Wildfire 3.0中文版參數化建模與案例分析》作者孫江宏,定價48元,平裝。

基本介紹

  • 書名:Pro/Engineer Wildfire 3.0中文版參數化建模與案例分析
  • 作者:孫江宏
  • ISBN:9787302141686  
  • 定價:48元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10-9
  • 裝幀:平裝
圖書簡介,圖書前言,圖書目錄,

圖書簡介

本書是有關Pro/ENGINEER Wildfire 3.0的參數化建模與工程實踐設計的教材,是作者多年從事Pro/ENGINEER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的總結。全書結合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最新發展和工程實例,充分圍繞參數化設計這一中心點,系統地講解了Pro/ENGINEER Wildfire 3.0的具體功能與實踐操作。主要包括系統基本操作、系統配置與對象操作、輪廓草繪、拉伸等基本特徵、孔等編輯特徵、特徵參數化修改、特徵效率工具、裝配以及工程圖等。
本書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理論講解中給出具體操作的前後比較結果,每節後面都提供一個工程實例。例子首先進行建模分析與難點解析,隨後採用手把手方式引導讀者逐步練習,對自己的每一步都有所理解,非常方便讀者自學。本書採用立體化教學的方式,提供了光碟以及相關專業網站,供讀者隨時諮詢。
本書非常適合課堂教學、資料參考和自學指導。即可以作為高等工科院校的相關設計專業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圖書前言

Pro/ENGINEER Wildfire 3.0是當前國內三維設計軟體中的主流產品,讀者範圍廣泛,基本上涉及到了機械、汽車、建築等多個行業。由於該方面的相關書籍種類繁多,寫作方法各式各樣,所以如何探索出一套標準的寫作模式就成為當前的主要任務。本書是作者的教學改革成果之一,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學生和學員的認可,並符合教材編寫體例,相比其他書籍而言更具有教學說服力,適用於教師教學與讀者自學。
本書是有關Pro/ENGINEER Wildfire 3.0的基礎教程類書。全書深刻結合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最新發展和工程實踐例子,充分圍繞參數化設計這一中心點,系統講解了Pro/ENGINEER Wildfire 3.0的具體功能與實踐操作。
全書共分18章,具體內容如下:
第1章: 講解了Pro/ENGINEER的基本工作環境,常見檔案操作與工具。
第2章: 講解了如何進行系統配置與模型的顯示設定等。
第3章: 講解了草繪環境,幾何圖元繪製,尺寸與幾何約束,圖元編輯及其他功能,最後講解了幾個綜合實例。
第4章: 講解了基準特徵。其中,利用撥叉實例講解了基準平面,利用軸承套實例講解了基準點,利用轉動副滑塊實例講解了基準軸,利用移動副滑塊實例講解了基準坐標系,利用連線臂實例講解了基準曲線。
第5章: 結合工字鋼與螺母實例,講解了拉伸特徵。
第6章: 結合軸、燈罩和燈座實例,講解了旋轉特徵。
第7章: 結合觀察孔頂蓋實例,講解了筋特徵; 結合箱體底座,講解了殼特徵。
第8章: 結合箱體底座、軸、拐角鐵和觀察孔實例,講解了多種孔操作。
第9章: 結合曲柄實例,講解了掃描特徵; 結合起重螺桿和簡單彈簧,講解了螺旋掃描特徵。
第10章: 講解了混合特徵。其中,結合沉頭螺釘和支撐件實例,講解了平行混合特徵; 結合軸環實例,講解了旋轉混合特徵。
第11章: 結合軸和支撐板實例,講解了倒角特徵; 結合普通造型實例,講解了多種倒圓角特徵。
第12章: 結合印章實例,分別講解了常規特徵複製和4種專用特徵複製操作。
第13章: 結合閥蓋頂板實例,講解了7種陣列方式; 結合泵蓋孔,講解了陣列組操作。
第14章: 結合擴徑頭錐體實例,講解了可變剖面掃描特徵; 結合蓮蓬頭實例,講解了掃描混合特徵。
第15章: 結合簡單實例,分別講解了特徵重定義,特徵重排序,編輯參照,特徵隱含與恢復,特徵失敗與解決方法等。
第16章: 結合螺栓等實例,講解了圖層與族表。
第17章: 結合挖掘機實例,講解了裝配環境,元件的放置與移動,零件的編輯與修改,視圖分解與管理,元件替換等。
第18章: 結合前面建立的零件與裝配體特徵,講解了工程圖視圖操作與設定,普通視圖與剖視圖的插入,視圖編輯操作與尺寸、公差處理等。

圖書目錄

第1章Pro/ENGINEER Wildfire 3.0系統概述
1.1Pro/ENGINEER系統簡介
1.1.1概述
1.1.2Pro/ENGINEER系統的特點
1.1.3Pro/ENGINEER功能模組
1.2Pro/ENGINEER Wildfire的環境要求與運行
1.2.1運行環境
1.2.2運行方法
1.3Pro/ENGINEER主界面簡介
1.4常見檔案操作
1.4.1主選單及其組成
1.4.2檔案操作
1.4.3應用程式之間的切換
1.4.4工作視窗切換
1.4.5獲取幫助
1.5常用工具
1.5.1主工具列
1.5.2選單管理器
1.5.3操控板
1.5.4“導航器”和“模型樹”視窗
第2章系統設定與對象操作
2.1系統配置工作
2.1.1定製螢幕
2.1.2顯示設定
2.1.3環境設定
2.1.4設定系統選項2.2對象與模型設定
2.2.1模型的操作
2.2.2模型顯示設定
2.2.3模型的顏色設定與渲染
第3章輪廓草繪
3.1草繪模組
3.1.1草繪環境
3.1.2草繪設定
3.1.3草繪顯示設定
3.2幾何圖元繪製
3.2.1設計意圖
3.2.2草繪步驟
3.2.3直線
3.2.4矩形
3.2.5圓
3.2.6圓弧
3.2.7圓角
3.2.8文本
3.2.9樣條曲線
3.2.10點和坐標系
3.3尺寸標註與約束
3.3.1尺寸標註
3.3.2 幾何約束
3.4幾何圖元編輯
3.4.1選擇與刪除
3.4.2撤銷與重做
3.4.3修改尺寸
3.4.4複製與鏡像
3.4.5修剪
3.5其他功能
3.5.1過尺寸與過約束
3.5.2幾何分析
3.5.3創建軸點和使用已有邊
3.5.4從外部檔案生成草繪
3.6綜合實例分析
第4章基準特徵
4.1基準的類型與基本設定
4.1.1基準的類型
4.1.2基準特徵顯示設定
4.2基準平面
4.2.1基準平面基本知識
4.2.2新增基準平面方法
4.2.3實例——撥叉
4.3基準點
4.3.1基準點基本知識
4.3.2新增基準點的方法
4.3.3實例——軸承套
4.4基準軸
4.4.1基準軸基本知識
4.4.2新增基準軸方法
4.4.3實例——轉動副滑塊
4.5坐標系
4.5.1新增坐標系方法
4.5.2實例——移動副滑塊
4.6基準曲線
4.6.1基準曲線基本知識
4.6.2新增基準曲線方法
4.6.3草繪基準曲線方法
4.6.4實例——連線臂
第5章拉伸特徵
5.1拉伸的生成及屬性
5.1.1拉伸類型及區別
5.1.2拉伸生成過程及屬性
5.2零件構思與建模
5.2.1實例——工字鋼
5.2.2實例——螺母
第6章旋轉特徵
6.1旋轉的生成及屬性
6.1.1旋轉類型及注意事項
6.1.2旋轉生成過程及屬性
6.2零件構思與建模
6.2.1實例——軸
6.2.2實例——燈罩和燈座
第7章筋與殼
7.1筋的成型與屬性
7.1.1筋的成型條件
7.1.2實例——觀察孔頂蓋
7.2殼的成型與屬性
7.2.1殼的成型條件
7.2.2實例——箱體底座
第8章孔特徵
8.1孔的生成與屬性
8.1.1孔類型及區別
8.1.2孔生成過程及屬性
8.2零件構思與建模
8.2.1實例——觀察孔
8.2.2實例——箱體底座
8.2.3實例——拐角鐵
8.2.4實例——軸
第9章掃描特徵
9.1掃描的生成與屬性
9.1.1掃描特徵的生成過程
9.1.2掃描屬性
9.1.3實例——曲柄
9.2螺旋掃描
9.2.1螺旋掃描的生成過程
9.2.2螺旋掃描屬性設定
9.2.3實例——起重螺桿
9.2.4實例——簡單彈簧
第10章混合特徵
10.1混合特徵概述及其類型
10.1.1混合特徵類型及區別
10.1.2生成過程及基本屬性
10.2平行混合特徵
10.2.1屬性設定
10.2.2實例——沉頭螺釘
10.2.3實例——支撐件
10.3旋轉混合特徵
10.3.1屬性設定
10.3.2實例——軸環
10.4一般混合特徵
第11章倒角特徵與倒圓角特徵
11.1倒角特徵
11.1.1倒角特徵類型與生成
11.1.2邊倒角特徵屬性設定
11.1.3拐角倒角特徵屬性設定
11.1.4實例——軸與支撐板
11.2倒圓角特徵
11.2.1倒圓角特徵生成與類型
11.2.2固定半徑倒圓角特徵及實例
11.2.3可變半徑倒圓角特徵及實例
11.2.4完全倒圓角特徵及實例
11.2.5通過曲線倒圓角特徵及實例
第12章特徵複製與鏡像
12.1常規複製
12.1.1常規特徵複製與貼上
12.1.2實例——印章
12.2特徵操作複製與鏡像
12.2.1特徵複製的生成與類型
12.2.2複製的4種操作
12.2.3實例——印章
第13章特徵陣列與處理
13.1陣列的類型與屬性
13.1.1陣列的類型
13.1.2生成過程及屬性設定
13.1.3實例——閥蓋底板矩形陣列孔(尺寸與方向)
13.1.4實例——閥蓋頂板環形陣列孔(尺寸與軸)
13.1.5實例——閥蓋頂板螺旋陣列孔(軸)
13.1.6實例——閥蓋底板矩形陣列鍃孔(參照陣列)
13.1.7實例——閥蓋頂板孔(填充陣列)
13.1.8實例——閥蓋頂板無規則陣列孔(表陣列)
13.1.9實例——閥蓋頂板曲線陣列孔
13.2組的陣列與處理
13.2.1陣列組
13.2.2實例——泵蓋孔(組陣列)第14章可變剖面掃描與掃描混合
14.1可變剖面掃描特徵
14.1.1可變剖面掃描特徵類型及區別
14.1.2可變剖面掃描特徵生成過程及屬性
14.1.3實例——擴徑頭錐體
14.2掃描混合特徵
14.2.1掃描混合特徵類型及區別
14.2.2掃描混合特徵生成過程及屬性
14.2.3實例——蓮蓬頭
第15章特徵參數化修改
15.1零件設計修改
15.2特徵重定義
15.2.1概述
15.2.2實例操作
15.3特徵重新排序
15.3.1特徵的父子關係
15.3.2重新排序概述
15.3.3實例操作
15.4編輯參照
15.4.1概述
15.4.2實例操作
15.5特徵隱含與恢復
15.5.1概述
15.5.2實例操作
15.6特徵失敗及解決
15.6.1特徵操作失敗的原因與處理
15.6.2特徵操作失敗的處理實例
第16章特徵效率工具
16.1圖層
16.1.1層樹概述
16.1.2新建與刪除層
16.1.3新增項目到層中
16.1.4新增規則到層中
16.1.5圖層的顯示與隱藏
16.1.6圖層嵌套
16.2族表
16.2.1族表基礎
16.2.2實例操作
16.3關係第17章裝配建模
17.1裝配的方式及其環境
17.1.1零件裝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7.1.2進入零件裝配模式
17.2元件放置與移動
17.2.1元件放置
17.2.2約束類型設定
17.2.3移動元件
17.2.4封裝
17.3裝配中零件的修改與編輯
17.3.1在零件模式中進行修改
17.3.2在裝配模式中修改
17.3.3元件陣列
17.3.4元件複製
17.3.5裝配體干涉檢查
17.4分解視圖
17.4.1分解位置
17.4.2偏距線
17.5視圖管理
17.5.1保存分解視圖
17.5.2簡化表示
17.5.3樣式視圖
17.5.4組合視圖
17.6元件替換
17.6.1概述
17.6.2實例操作
17.7實例——挖掘機裝配第18章工程製圖基本操作
18.1三視圖基礎
18.2視圖操作與設定
18.2.1視圖類型設定
18.2.2設定可見區域
18.2.3設定視圖比例
18.2.4設定剖面
18.2.5設定視圖狀態
18.2.6設定視圖顯示
18.2.7設定視圖原點
18.2.8設定視圖對齊
18.3插入普通視圖
18.3.1投影視圖
18.3.2輔助視圖
18.3.3詳細視圖
18.4剖視圖
18.4.1剖視圖的基本概念與類型
18.4.2完全視圖
18.4.3半剖視圖
18.4.4局部視圖
18.4.5創建階梯剖視圖
18.5視圖操作
18.5.1單個視圖編輯
18.5.2多個模型視圖
18.6尺寸標註與公差
18.6.1尺寸標註
18.6.2插入幾何公差
18.6.3插入注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