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EWildfire3.0三維設計基礎與工程範例》是2008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零點工作室、溫建民、任倩等。
基本介紹
- 書名:Pro/E Wildfire 3.0三維設計基礎與工程範例
- 作者:零點工作室、溫建民、任倩等
- 定價:52元
- 出版時間:2008-4-10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圖書前言
本書全面介紹了Pro/E Wildfire 3.0中文版的特點和基本功能。全書共17章,主要分為四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包括第1~10章,主要介紹Pro/E的基礎知識,適合Pro/E的初學者閱讀。第二部分包括第11~13章,主要介紹Pro/E在機械行業中一些典型零件的設計方法,適合對Pro/E具有一定基礎的中級用戶閱讀。第三部分包括第14~16章,主要介紹Pro/E參數化造型設計複雜產品的高級套用技巧,適合Pro/E的高級用戶閱讀和使用。第四部分即最後一章專門介紹Pro/E在機構運動仿真方面的強大功能,也是屬於高級用戶應當掌握的內容。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掌握。
本書的寫作思想立足於實際問題的套用設計,目標是使讀者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通過實例分析,開拓思路,掌握方法,提高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突出“設計理念”和“工程套用”兩個重點,通過對某些工程套用實例 。書中選擇的實例也是在產品設計和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如使用Pro/E的參數化設計快速生成齒輪,繪製由數學方程精確描述的凸輪實際廓線,建立系列化產品的螺栓零件族表,利用曲面造型完成複雜零件的實體造型設計,通過對Pro/E中的裝配機構添加運動副和驅動器來真正實現機構產品的運動仿真等。
為了方便讀者學習,本書採用實例驅動的寫作風格,書中每一個實例都從最基本的操作講解開始,使讀者可以輕鬆地跟隨操作。即使以前從未接觸過Pro/E的新手,只要按照書上介紹的操作步驟學習,就可以輕鬆地創建出各種各樣的三維實體造型特徵。每一章還配有一個綜合實例
圖書目錄
1.1 Pro/E發展概述 2
1.1.1 CAD技術發展簡介 2
1.1.2 Pro/E發展簡介 3
1.1.3 Pro/E Wildfire 3.0的新增功能 3
1.2 Pro/E的建模原理與特點 5
1.2.1 參數化設計 5
1.2.2 特徵建模 5
1.2.3 全相關的單一資料庫 6
1.3 主要功能模組 6
1.3.1 草繪模組 6
1.3.2 零件模組 7
1.3.3 裝配模組 7
1.3.4 曲面模組 7
1.3.5 工程圖模組 8
1.3.6 其他常用模組 8
1.4 Pro/E Wildfire 3.0的用戶界面簡介 9
1.5 定製用戶界面 13
1.6 Pro/E檔案的基本操作 14
1.7 系統顏色設定 16
1.8 控制零件模型的顯示綜合示例 18
1.9 小結 19
第2章 Pro/E的草繪模組 21
2.1 二維草繪環境的設定 22
2.1.1 進入二維草繪環境 22
2.1.2 設定草繪環境 23
2.2 繪製基本幾何圖元 25
2.2.1 繪製直線 25
2.2.2 繪製中心線 26
2.2.3 繪製矩形 27
2.2.4 繪製圓 27
2.2.5 繪製圓弧 29
2.2.6 繪製圓角 32
2.2.7 繪製樣條曲線 33
2.2.8 創建坐標系 33
2.2.9 創建點 33
2.2.10 創建文本 34
2.3 幾何圖元的編輯 35
2.3.1 選擇幾何圖元 35
2.3.2 複製幾何圖元 35
2.3.3 鏡像幾何圖元 37
2.3.4 移動幾何圖元 37
2.3.5 縮放和旋轉幾何圖元 38
2.3.6 修剪幾何圖元 39
2.4 約束條件設定 41
2.5 尺寸標註與修改 44
2.5.1 尺寸標註 44
2.5.2 尺寸修改 49
2.6 草繪綜合示例 51
2.7 小結 56
第3章 三維實體造型基礎 57
3.1 特徵分類 58
3.1.1 實體特徵 58
3.1.2 曲面特徵 59
3.1.3 基準特徵 59
3.2 三維實體造型基礎 60
3.2.1 三維實體造型的基本原理 60
3.2.2 設定草繪平面 61
3.2.3 設定參考平面 62
3.3 基準特徵的顯示控制 63
3.3.1 設定基準特徵的顯示狀態 63
3.3.2 重新命名基準特徵 64
3.4 新建基準特徵 65
3.4.1 新建基準平面 65
3.4.2 創建基準軸 69
3.4.3 創建基準坐標系 71
3.4.4 創建基準曲線 73
3.4.5 創建基準點 75
3.5 新建基準特徵綜合示例 76
3.6 小結 79
第4章 創建基礎實體特徵 80
4.1 創建三維基礎實體特徵的基本方法 81
4.2 創建拉伸實體特徵 81
4.2.1 拉伸特徵操控板介紹 81
4.2.2 創建拉伸實體特徵實例 84
4.3 創建旋轉實體特徵 88
4.3.1 旋轉特徵操控板介紹 88
4.3.2 創建旋轉實體特徵實例 90
4.4 創建掃描實體特徵 92
4.4.1 掃描特徵操控板介紹 92
4.4.2 創建掃描實體特徵實例 94
4.5 創建混合實體特徵 96
4.5.1 混合實體特徵介紹 96
4.5.2 混合操控板介紹 97
4.5.3 創建平行混合特徵實例 98
4.5.4 創建旋轉混合特徵實例 101
4.5.5 創建一般混合實體特徵實例 104
4.6 綜合示例——實體零件造型設計 107
4.7 小結 111
第5章 工程特徵和構造特徵 113
5.1 工程特徵和構造特徵 114
5.2 孔特徵 114
5.2.1 孔特徵操控板 115
5.2.2 創建簡單孔特徵 116
5.2.3 創建草繪孔特徵 119
5.2.4 創建標準孔特徵 120
5.3 倒圓角特徵和倒角特徵 121
5.3.1 創建倒圓角特徵 121
5.3.2 創建倒角特徵 125
5.4 拔模特徵 127
5.4.1 拔模特徵操控板 128
5.4.2 創建拔模特徵實例 129
5.5 殼特徵 130
5.5.1 殼特徵操控板 130
5.5.2 創建殼特徵實例 131
5.6 筋特徵 132
5.6.1 筋特徵操控板 132
5.6.2 創建筋特徵實例 132
5.7 管道特徵 134
5.7.1 創建管道特徵的選單介紹 134
5.7.2 創建管道特徵實例 134
5.8 綜合示例——利用工程特徵創建零件 136
5.9 小結 140
第6章 曲面特徵 141
6.1 基本曲面特徵的創建方法 142
6.1.1 創建拉伸曲面特徵 142
6.1.2 創建旋轉曲面特徵 143
6.1.3 創建掃描曲面特徵 144
6.1.4 創建混合曲面特徵 145
6.2 創建高級曲面特徵 148
6.2.1 創建邊界混合曲面特徵 149
6.2.2 創建圓錐曲面特徵 149
6.2.3 創建N側曲面特徵 151
6.2.4 創建螺旋掃描曲面特徵 152
6.2.5 將剖面混合到曲面 154
6.2.6 創建在曲面間混合曲面特徵 155
6.2.7 創建可變剖面掃描曲面特徵 155
6.3 通過曲面特徵創建實體特徵 156
6.3.1 曲面特徵轉化為實體特徵的基本方法 157
6.3.2 通過曲面特徵創建實體特徵實例 157
6.4 綜合示例——薄壁零件的造型設計 161
6.5 小結 164
第7章 編輯曲面特徵 165
7.1 合併曲面特徵 166
7.1.1 合併曲面特徵操控板介紹 166
7.1.2 合併曲面特徵實例 167
7.2 裁剪曲面特徵 168
7.2.1 使用拉伸方法裁剪曲面 168
7.2.2 使用旋轉方法裁剪曲面 169
7.2.3 使用面組方法裁剪曲面特徵 170
7.2.4 使用頂點倒圓角裁剪曲面特徵 171
7.2.5 使用側面影像裁剪曲面特徵 172
7.3 創建偏移曲面特徵 173
7.3.1 偏移曲面操控板 173
7.3.2 偏移曲面特徵實例 174
7.4 延伸曲面特徵 175
7.4.1 延伸曲面特徵操控板 175
7.4.2 延伸曲面特徵實例 176
7.5 用草繪約束偏移曲面特徵 177
7.6 創建帶有拔模的偏移曲面特徵 178
7.7 曲面特徵轉換 180
7.7.1 移動曲面特徵 180
7.7.2 鏡像曲面特徵 182
7.8 創建曲面拔模特徵 184
7.9 綜合示例——使用曲線裁剪曲面特徵 186
7.10 小結 189
第8章 特徵操作 190
8.1 特徵複製 191
8.1.1 特徵複製命令 191
8.1.2 特徵複製的基本方法 192
8.1.3 使用移動方式進行特徵複製 197
8.2 特徵陣列 200
8.2.1 特徵陣列分類 200
8.2.2 創建尺寸陣列 201
8.2.3 創建表陣列 207
8.2.4 創建參照陣列特徵 209
8.2.5 創建填充陣列特徵 209
8.2.6 創建方向陣列特徵 211
8.2.7 創建軸陣列特徵 212
8.2.8 創建曲線陣列特徵 213
8.3 創建特徵鏡像 215
8.4 特徵的編輯與再生 215
8.4.1 利用模型樹視窗進行特徵修改 215
8.4.2 通過選單進行特徵的修改 218
8.4.3 選單管理器中的特徵操作 218
8.5 綜合示例——特徵的快速編輯 219
8.6 小結 221
第9章 裝配模組 223
9.1 裝配模組介紹 224
9.1.1 裝配的基本方法 224
9.1.2 進入裝配模組 224
9.2 由底向上裝配 225
9.2.1 零件的空間裝配定位 226
9.2.2 零件的放置 228
9.2.3 由底向上設計裝配件 232
9.3 由頂向下裝配 236
9.3.1 在裝配過程中創建零件 236
9.3.2 零件的裝配布局 238
9.3.3 利用布局生成裝配件 239
9.4 裝配件的分解 245
9.4.1 裝配件的分解命令 245
9.4.2 生成裝配件的分解視圖實例 246
9.5 綜合示例——利用骨架圖生成裝配件 247
9.6 小結 253
第10章 工程圖模組 254
10.1 工程圖的基本設定 255
10.1.1 圖紙設定 255
10.1.2 圖紙設定實例 257
10.2 各向視圖的生成與修改 258
10.2.1 生成視圖的選單命令介紹 258
10.2.2 創建各向正交視圖 260
10.2.3 創建輔助視圖 262
10 2.4 創建細節視圖 265
10.2.5 視圖的修改 267
10.3 視圖示注 268
10.3.1 創建注釋 268
10.3.2 尺寸標註 269
10.3.3 手工尺寸標註 270
10 3.4 尺寸公差標註 270
10.3.5 幾何公差標註 271
10.4 創建剖視圖 275
10 4.1 創建全剖視圖 275
10.4.2 創建半剖視圖 277
10.4.3 創建旋轉剖視圖 279
10.4.4 創建局部剖視圖 281
10.5 綜合示例——創建平面工程圖 284
10.6 小結 291
第11章 軸與帶輪類零件設計 292
11.1 軸類零件設計分析 293
11.1.1 軸類零件的結構特點 293
11.1.2 軸類零件的造型設計原則 294
11.2 實例——階梯軸的造型設計 294
11.3 帶輪零件 298
11.3.1 帶輪零件的設計準則 299
11.3.2 帶輪類零件的造型方法 300
11.4 實例——腹板式V帶帶輪的造型設計 300
11.5 小結 305
第12章 彈簧零件設計 306
12.1 彈簧零件分析 307
12.1.1 彈簧的主要功能 307
12.1.2 螺旋彈簧的主要結構特點 307
12.1.3 螺旋彈簧的造型設計原則 308
12.2 Pro/E中螺旋彈簧的設計命令 308
12.3 創建螺旋掃描實體特徵的基本步驟 309
12.4 圓柱螺旋彈簧的造型設計 310
12.5 圓錐螺旋彈簧的造型設計 311
12.6 變節距非標準螺旋彈簧的造型設計 314
12.7 小結 317
第13章 鍵與緊固件設計 318
13.1 鍵零件分析 319
13.1.1 鍵的結構特點 319
13.1.2 花鍵的結構特點 321
13.2 螺栓與螺母 322
13.2.1 螺栓與螺母聯接的特點 322
13.2.2 零件族表的特點 323
13.3 鍵零件的造型設計 324
13.3.1 平鍵的造型設計 324
13.3.2 花鍵的造型設計 326
13.4 螺栓與螺母的造型設計 329
13.4.1 螺栓的造型設計 330
13.4.2 螺母的造型設計 337
13.5 小結 341
第14章 齒輪的參數化設計 342
14.1 齒輪零件分析 343
14.1.1 直齒輪的漸開線齒廓方程 343
14.1.2 直齒輪幾何尺寸的計算 344
14.2 Pro/E參數化設計命令介紹 344
14.2.1 Pro/E的程式功能 344
14.2.2 【程式】選單介紹 345
14.3 直齒輪的基本設計思路 345
14.4 綜合示例——直齒輪的參數化造型設計 346
14.5 直齒輪的參數化造型設計套用 366
14.6 小結 369
第15章 凸輪的參數化設計 370
15.1 凸輪零件分析 371
15.1.1 凸輪的傳統設計方法簡介 371
15.1.2 凸輪輪廓曲線的方程介紹 372
15.2 凸輪設計思路 374
15.3 擺動從動件盤形凸輪的參數化設計實例 375
15.3.1 擺動從動件盤形凸輪的已知參數 375
15.3.2 凸輪輪廓曲線數學表達式的推導 376
15.3.3 在Pro/E中建立凸輪輪廓曲線的數學表達式 376
15.3.4 凸輪的參數化造型設計過程 378
15.4 凸輪的參數化造型設計套用 390
15.5 小結 393
第16章 複雜曲面設計套用 395
16.1 複雜曲面特徵簡介 396
16.2 通過加厚曲面特徵創建實體特徵 396
16.2.1 創建加厚特徵的基本思路 396
16.2.2 加厚特徵操控板介紹 397
16.3 綜合示例——滑鼠上蓋的造型設計 398
16.4 小結 409
第17章 機構運動仿真 410
17.1 Pro/E的機構運動仿真概述 411
17.2 機構運動仿真的基本思路與選單命令 411
17.2.1 機構運動仿真的基本思路 411
17.2.2 機構運動仿真的操作界面 412
17.2.3 常用機構工具條按鈕介紹 413
17.2.4 機構連線方式介紹 414
17.3 機構運動仿真綜合實例 415
17.3.1 曲柄滑塊機構運動仿真 415
17.3.2 單級圓柱齒輪減速器機構運動仿真 433
17.3.3 對心直動滾子推桿盤形凸輪機構仿真 441
17.4 小結 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