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ENGINEER Wildfire 3.0中文版範例教程》是2007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秦長海、夏素民、白喬等人。
本書全面介紹了Pro/ENGINEER Wildfire 3.0的新增功能、工作界面、創建特徵、編輯特徵、裝配設計以及模具設計等多方面的內容。具體內容包括Pro/E的基本知識、在草繪環境中繪製草圖、Pro/E的基礎特徵、基準特徵、孔特徵、殼特徵、筋特徵、倒角特徵、倒圓角特徵、拔模特徵等內容;鏡像特徵、複製特徵、陣列特徵等內容;曲面特徵的基本概念,通過拉伸特徵、旋轉特徵、掃描特徵以及混合特徵等工具創建曲面的方法。本書還介紹了利用合併、修剪以及延伸等編輯功能編輯曲面特徵的操作方法;元件裝配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驟,工程圖的創建方法,創建模具型腔的知識。 本書內容系統規範,範例典型實用,語言通俗,圖文並茂,既適於初學者快速入門並逐步成為業內高手,也適於Pro/ENGINEER老用戶學習新版軟體之用。
基本介紹
- 書名:Pro/ENGINEER Wildfire 3.0中文版範例教程
- 作者:秦長海、夏素民、白喬等
- ISBN:9787302159421
- 定價:59.5元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9-21
圖書簡介
本書內容系統規範,範例典型實用,語言通俗,圖文並茂,既適於初學者快速入門並逐步成為業內高手,也適於Pro/ENGINEER老用戶學習新版軟體之用。
圖書前言
目前Pro/ENGINEER Wildfire 3.0是其最新版本,它構建於Pro/ENGINEER野火版的成熟技術之上,新增了許多功能,使其技術水準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本書以Pro/ENGINEER Wildfire 3.0中文版為藍本,以講解知識點並通過實例說明的編寫手法,來詳細剖析Pro/ENGINEER中文版主要模組設計的流程、方法、思路和技巧。全書共分為15章,主要內容如下。
第1章 講解Pro/ENGINEER的功能、特點、安裝方法、環境設定方法,以及基礎操作。本章是學習Pro/ENGINEER的基礎,是快速掌握軟體的捷徑。
第2章 介紹Pro/ENGINEER的草繪環境,包括進入草繪環境的方法,草繪工具的簡介、標準尺寸的方法、修改圖元的方法等。
第3章 講解用於生成三維模型的基礎特徵,包括拉伸特徵、旋轉特徵、掃描特徵、混合特徵等,任何三維實體都是建立在基礎特徵之上的。
第4章 講解建立零件模型中起輔助作用的基準特徵,包括:基準平面、基準軸、基準點、基準曲線以及基準坐標系。
第5章 主要講解工程特徵的創建方法,它們是依附在基礎特徵上的一些特徵,包括倒角特徵、倒圓角特徵、孔特徵、筋特徵、殼特徵等。
第6章 介紹編輯特徵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複製和貼上特徵、陣列特徵、鏡像特徵、合併特徵、偏移特徵等。
第7章 重點介紹特徵與特徵的編輯操作,包括更改特徵、調整特徵時序和層操作等多項內容。通過本章的學習,使讀者全面認識Pro/E軟體的使用方法。
第8章 介紹家族表的創建、存儲、修改、轉換和刪除等操作方法,以及零件工程設計方法。
第9章 講解Pro/ENGINEER中的曲面模組,主要包括曲面特徵的基本概念,以及創建曲面(通過拉伸、旋轉、掃描以及混合等特徵工具)和編輯曲面(利用合併、修剪以及延伸等編輯工具)的操作方法。
第10章 主要講解設定零件內部特徵的父子關係、模型樹的使用以及設定關係式等方面的內容。
第11章 本章介紹零件裝配基礎,主要包括元件裝配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步驟,並通過實例介紹創建裝配實體的全過程。
第12章 本章介紹工程圖的製作基礎,主要包括創建視圖的基本步驟、調整實體的方法以及尺寸標註及其他注釋,如公差、技術要求等。
第13章 本章詳細介紹鈑金件創建和鈑金件具體設定(包括折彎、展開和切割等),以及鈑金工程圖的創建方法。
第14章 本章介紹創建模具型腔的各方面知識(特別是創建模具分型面),以及創建冷卻和澆注系統等。
第15章 重點講解創建各種連線,建立仿真特徵(伺服電動機、運動副)等方面的內容,從而實現仿真運動的效果。
本書由多所大專院校教師參與,是在已有教案的基礎上聯合編寫而成。根據教學經驗,本書約需40學時左右。為了給教師授課提供方便,本書提供了光碟檔案。在配書光碟中除包括學習本書所需的練習檔案外,為方便讀者快速入門,還提供了有關Pro/ENGINEER Wildfire 3.0基本建模操作的視頻演示檔案。
本書面向Pro/ENGINEER各級用戶,不僅加入了Pro/ENGINEER繪圖方法和技巧,而且使讀者在實例學習過程中能夠掌握機械專業知識和技能。全書使用的實例都來自機械設計中最常見的零件或部件。本書內容豐富、結構安排合理,特別適合作為機械類專業的教材,對於工程技術人員也有參考 價值。
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除了封面署名外,還有李海慶、王樹興、許勇光、李海峰、劉志軍、王敏、張瑞萍、朱俊成、高孝峰、李乃文、王詠梅、張勇、安征、孫岩、馬海軍、王澤波、辛愛軍、鄭霞、祁凱等人。由於時間倉促,水平有限,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圖書目錄
1.1 Pro/E 3.0軟體特點與新增功能 1
1.1.1 Pro/E 3.0軟體特點 1
1.1.2 Pro/E 3.0軟體的新增功能 3
1.2 界面構成與工作環境 5
1.2.1 Pro/E 3.0操作界面 5
1.2.2 定製界面 10
1.2.3 功能環境 11
1.2.4 設定工作方式 12
1.3 檔案操作和管理 13
1.3.1 檔案的操作界面 13
1.3.2 檔案的管理 16
1.4 基本顯示設定 20
1.4.1 設定顯示模式 20
1.4.2 模型樹顯示切換 20
1.4.3 基準顯示設定 20
1.4.4 系統與圖元顏色設定 21
1.4.5 模型顏色與光照設定 22
1.5 參數化三維模型概述 24
1.5.1 三維模型的類型 24
1.5.2 基於特徵的三維模型 26
1.5.3 三維模型的觀察 26
1.6 三維建模的方法與思路 27
1.6.1 定義特徵 27
1.6.2 關聯的概念 27
1.6.3 參數化模型 28
1.7 思考與練習 29
第2章 截面草繪 31
2.1 草繪基礎 31
2.1.1 進入草繪環境 31
2.1.2 認識草繪環境 32
2.1.3 設定草繪環境 34
2.2 繪製草圖 36
2.2.1 繪製基本圖元 37
2.2.2 繪製特殊圖元 41
2.3 編輯草圖 43
2.3.1 修剪和分割 43
2.3.2 鏡像 44
2.3.3 變形 45
2.3.4 常用的滑鼠操作 51
2.4 標註草圖 52
2.4.1 標註基本尺寸 53
2.4.2 標註特殊尺寸 55
2.4.3 編輯標註尺寸 58
2.5 添加幾何約束 63
2.5.1 約束符號的顯示 63
2.5.2 自動設定幾何約束 64
2.5.3 手動設定幾何約束 64
2.5.4 編輯幾何約束 71
2.6 綜合實例:創建滑塊的平面草圖 80
2.7 綜合實例:繪製凸台三視圖 83
2.8 思考與練習 88
第3章 Pro/E基礎特徵 90
3.1 拉伸特徵 90
3.1.1 創建拉伸特徵 90
3.1.2 創建薄壁拉伸 92
3.1.3 編輯拉伸特徵 92
3.1.4 拉伸切除 93
3.1.5 拉伸深度形式 95
3.2 旋轉特徵 96
3.3 掃描特徵 99
3.4 混合特徵 101
3.4.1 混合特徵概述 102
3.4.2 平行混合 103
3.4.3 旋轉混合 106
3.4.4 一般混合 108
3.5 綜合實例:創建機械定位塊
模型 110
3.6 思考與練習 116
第4章 基準特徵 118
4.1 基準面 118
4.1.1 【放置】選項卡 119
4.1.2 【顯示】選項卡 120
4.1.3 【屬性】選項卡 120
4.2 基準軸 122
4.3 基準點 123
4.3.1 一般基準點 123
4.3.2 草繪基準點 125
4.3.3 偏移坐標系基準點 126
4.3.4 域基準點 127
4.4 基準曲線 127
4.4.1 經過點創建基準曲線 127
4.4.2 其他創建方式 130
4.5 坐標系 130
4.6 綜合實例:創建管道接頭模型 132
4.7 思考與練習 136
第5章 工程特徵 138
5.1 孔特徵 138
5.1.1 簡單直孔 138
5.1.2 草繪孔 140
5.1.3 標準孔 143
5.2 殼特徵 146
5.3 筋特徵 148
5.4 拔模特徵 150
5.5 倒圓角特徵 152
5.6 倒角特徵 156
5.6.1 邊倒角 156
5.6.2 拐角倒角 157
5.7 綜合實例:創建固定板的
實體模型 158
5.8 綜合實例:創建連線架的
實體模型 161
5.9 思考與練習 165
第6章 編輯特徵 166
6.1 複製特徵 166
6.1.1 鏡像複製 166
6.1.2 移動複製 167
6.1.3 新參考複製 169
6.2 鏡像特徵 170
6.3 陣列特徵 171
6.3.1 尺寸陣列 171
6.3.2 方向陣列 178
6.3.3 軸陣列 179
6.3.4 填充陣列 180
6.3.5 表陣列 182
6.3.6 參照陣列 184
6.4 扭曲特徵 187
6.4.1 變換 187
6.4.2 扭曲工具 190
6.4.3 骨架工具 191
6.4.4 拉伸工具 192
6.4.5 折彎工具 194
6.4.6 扭轉工具 196
6.4.7 雕刻工具 196
6.5 修飾特徵 198
6.5.1 修飾螺紋特徵 198
6.5.2 修飾草繪特徵 201
6.5.3 修飾凹槽特徵 203
6.6 使用組 204
6.7 綜合實例:創建閥座的實體模型 206
6.8 綜合實例:創建閥體的實體模型 213
6.9 思考與練習 218
第7章 特徵技術與特徵操作 220
7.1 特徵技術概要 220
7.2 修改特徵 221
7.2.1 編輯尺寸 222
7.2.2 編輯定義 225
7.2.3 編輯參照 230
7.3 常用特徵操作 231
7.3.1 複製特徵 231
7.3.2 創建組特徵 234
7.3.3 拭除和刪除特徵 235
7.3.4 隱含與隱藏特徵 236
7.4 調整特徵順序 238
7.4.1 特徵的重新排序 238
7.4.2 特徵的插入操作 240
7.5 特徵生成失敗及其解決方法 241
7.5.1 特徵生成失敗的出現 242
7.5.2 特徵生成失敗的解決方法 243
7.6 層的基礎知識與操作 246
7.6.1 層的基礎知識 246
7.6.2 層操作 247
7.6.3 靈活運用默認層 250
7.7 綜合實例:創建軸端蓋 251
7.8 思考與練習 254
第8章 家族表 255
8.1 家族表概述 255
8.2 家族表操作 256
8.2.1 創建家族表 256
8.2.2 存儲家族表 260
8.2.3 編輯家族表 262
8.2.4 設定族表原型 266
8.2.5 刪除子零件和家族表 268
8.3 設定工程數據 268
8.3.1 設定尺寸 269
8.3.2 設定幾何公差 271
8.3.3 公差設定 275
8.3.4 設定表面光潔度 275
8.3.5 其他零件設定 276
8.4 思考與練習 281
第9章 曲面設計 283
9.1 曲面的基本概念 283
9.2 創建曲面 284
9.2.1 拉伸曲面 284
9.2.2 旋轉曲面 286
9.2.3 掃描曲面 288
9.2.4 混合曲面 291
9.2.5 螺旋掃描曲面 294
9.2.6 邊界混合曲面 297
9.2.7 可變截面掃描曲面 302
9.3 編輯曲面 303
9.3.1 修剪曲面 303
9.3.2 鏡像曲面 308
9.3.3 合併曲面 309
9.3.4 延伸曲面 312
9.3.5 填充曲面 314
9.3.6 偏移曲面 317
9.3.7 複製曲面 320
9.3.8 平移和旋轉曲面 321
9.4 綜合實例 325
9.5 思考與練習 335
第10章 高效使用Pro/E軟體 337
10.1 設定模型樹 337
10.1.1 概述 337
10.1.2 修改模型樹 338
10.2 設定父子關係 339
10.2.1 父子關係簡介 340
10.2.2 父子關係的類型 341
10.2.3 考察父子關係 346
10.3 創建關係式 348
10.3.1 關係式概述 348
10.3.2 關係式常用參數符號 348
10.3.3 建立關係式 349
10.4 綜合實例:利用父子關係改變
模型特徵 353
10.5 綜合實例:創建瓶塞零件關係式 355
10.6 思考與練習 359
第11章 Pro/E裝配設計 361
11.1 零件裝配的基本步驟 361
11.2 定義放置約束 363
11.2.1 匹配 364
11.2.2 對齊 366
11.2.3 插入 368
11.2.4 坐標系 369
11.2.5 相切 371
11.2.6 線上點 372
11.2.7 曲面上的點 374
11.2.8 曲面上的邊 375
11.2.9 預定義約束集 377
11.3 定義移動元件 378
11.4 定義撓性化元件 380
11.4.1 撓性化元件概述 380
11.4.2 定義撓性化元件屬性 381
11.5 管理裝配視圖 382
11.5.1 簡化視圖 382
11.5.2 分解視圖 383
11.5.3 定向視圖 384
11.5.4 顯示樣式 384
11.5.5 生成剖面 385
11.6 綜合實例:挖掘機裝配圖 387
11.7 思考與練習 396
第12章 工程圖設計 398
12.1 工程圖基礎 398
12.1.1 工程圖分類及製作流程 398
12.1.2 工程圖環境 399
12.1.3 認識工程圖界面 401
12.1.4 創建工程圖模板 402
12.2 工程圖視圖 405
12.2.1 使用模板工程圖 405
12.2.2 創建基礎視圖 405
12.2.3 移動或鎖定視圖移動 410
12.2.4 刪除視圖 411
12.2.5 視圖顯示 411
12.2.6 創建高級視圖 415
12.2.7 修改視圖 418
12.2.8 關聯性視圖 422
12.2.9 多模型視圖 422
12.3 草繪視圖 423
12.3.1 繪製視圖 423
12.3.2 編輯視圖 425
12.4 尺寸標註 430
12.4.1 標註尺寸 430
12.4.2 編輯尺寸 432
12.4.3 尺寸公差 438
12.5 注釋文本創建 439
12.5.1 創建注釋文本 439
12.5.2 編輯注釋文本 440
12.6 標註表面粗糙度 441
12.7 幾何公差標註 442
12.7.1 標註幾何公差 443
12.7.2 編輯幾何公差 443
12.7.3 標註基準符號 444
12.8 創建材料明細表 444
12.9 綜合實例:創建一個完整的
零件視圖 446
12.10 思考與練習 449
第13章 Pro/E鈑金設計 451
13.1 創建、命名鈑金件 451
13.1.1 單獨創建鈑金零件 452
13.1.2 從實體零件轉換 452
13.1.3 在裝配模組中建立鈑金件 454
13.2 創建鈑金壁 454
13.2.1 創建主要鈑金壁 455
13.2.2 創建附加鈑金壁 457
13.2.3 止裂槽 463
13.3 鈑金折彎和展開 466
13.3.1 鈑金折彎 467
13.3.2 鈑金展開 472
13.3.3 折彎回去 474
13.4 鈑金切割、切口和沖孔 475
13.4.1 鈑金的切割 475
13.4.2 鈑金切口和沖孔 476
13.5 鈑金設定 480
13.5.1 折彎半徑的設定 480
13.5.2 鈑金展開長度的計算公式 480
13.5.3 用折彎表計算展開長度 481
13.6 創建鈑金工程圖 482
13.7 綜合實例:設計工具箱鈑金件 484
13.8 綜合實例:設計夾子鈑金件 493
13.9 思考與練習 498
第14章 模具設計 500
14.1 模具概述 500
14.1.1 模具的種類 500
14.1.2 模具設計基本流程 501
14.2 模具設計過程詳解 502
14.2.1 設計模型和參照模型 502
14.2.2 創建工件或者夾模器 506
14.2.3 設定收縮率 510
14.2.4 創建組件特徵 512
14.2.5 創建模具分型面 518
14.2.6 分割模具 520
14.3 綜合實例:玩具殼體模具設計 523
14.4 綜合實例:收音機殼體模具設計 531
14.5 綜合實例:機器外罩模具設計 537
14.6 模具的檢測分析 544
14.6.1 拔模斜度檢測 544
14.6.2 壁厚檢測 546
14.6.3 投影面積分析 546
14.6.4 分型面的檢測 547
14.6.5 模具開模干涉檢測 548
14.7 思考與練習 549
第15章 Pro/E運動仿真 551
15.1 運動仿真簡介 551
15.1.1 運動仿真基本流程 551
15.1.2 操作界面 552
15.1.3 基本術語 553
15.2 連線與連線類型 553
15.2.1 連線 553
15.2.2 銷釘約束集 555
15.2.3 圓柱約束集 558
15.2.4 滑動桿約束集 562
15.2.5 平面約束集 565
15.2.6 球約束集 568
15.2.7 軸承約束集 569
15.2.8 焊接約束集 570
15.3 建立運動模型 571
15.3.1 伺服電動機 572
15.3.2 運動副 572
15.4 設定運動環境 575
15.5 運動分析 578
15.6 綜合實例:創建凸輪機構仿真 580
15.7 綜合實例:創建拋光機仿真結構 585
15.8 思考與練習 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