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Engineer Wildfire 2.0中文版手機造型與結構設計實戰

Pro/Engineer Wildfire 2.0中文版手機造型與結構設計實戰

《Pro/Engineer Wildfire 2.0中文版手機造型與結構設計實戰》是2006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譚衛紅

基本介紹

  • 書名:Pro/Engineer Wildfire 2.0中文版手機造型與結構設計實戰
  • 作者:譚衛紅
  • ISBN:9787302131809
  • 定價:48元
圖書信息,圖書簡介,圖書前言,圖書目錄,

圖書信息


印次:1-1
裝幀:平裝
印刷日期:2006-8-2

圖書簡介

本書以手機設計為例,系統地介紹了Pro/Engineer Wildfire 2.0在其外觀與結構設計中的套用與軟體使用技巧,以及自頂向下的設計流程等,全面涵蓋了整個流程中所涉及到的材料、結構、模具、成型工藝、後期處理工藝等內容。
全書共分7章,第1章介紹了手機設計的流程、基礎知識、Pro/E自頂向下的設計方法與套用技巧;第2章介紹了手機外觀設計、主控零件設計、二級主控制項構建、次檔案的拆分等;第3章介紹了常見金屬、塑膠等材料的特性、塑膠件結構設計基礎及其裝配設計、手機結構設計與技術等;第4章介紹了塑膠模具的分類、設計流程、Pro/E模具設計流程;第5章介紹了Pro/E模具設計模組在手機模具設計中的套用與流程;第6章介紹了注塑成型、雙色成型等常見的成型方式、原理以及成型不良原因的判斷與解決方法;第7章介紹了電鍍、超音波焊接等後期處理工藝。

圖書前言

Pro/Engineer是美國PTC公司推出的集CAD/CAE/CAM於一體的三維軟體,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分析和製造軟體之一。該軟體自1988年問世以來,由於其功能強大、界面友好、能夠充分體現設計人員的思想等優點,被廣泛地套用於機械、電子、家電、航天、汽車等各個領域。
Pro/Engineer Wildfire 2.0是PTC公司繼Wildfire 1.0版本後,推出的Pro/Engineer野火系列的第二個版本,在野火第一版本的基礎上對軟體進行了很大的改進,功能更加強大,界面更加友好。
本書以Pro/Engineer Wildfire 2.0中文版為平台,以手機設計為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介紹了使用Pro/Engineer Wildfire 2.0在手機設計流程中的具體套用。
全書共分7章,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第1章介紹了工業設計的基本概念、手機設計的流程,手機的一些基礎知識,Pro/Engineer中自頂向下的設計方法與設計基礎,以及一些Pro/Engineer軟體的套用技巧。
第2章主要介紹了使用Pro/Engineer在翻蓋手機的外觀設計、主控零件、二級主控制項構建、次檔案的拆分中的詳細步驟。
第3章介紹了常見金屬、塑膠等材料的特性,塑膠件結構設計基礎及其裝配件設計,手機結構設計與技術等。
第4章介紹了常見模具的分類及用途、塑膠模具的分類、塑膠模具設計流程、Pro/Engineer模具設計流程等。
第5章以手機電池蓋為例,講述了Pro/Engineer模具設計模組在手機模具設計中的套用與流程。
第6章介紹了注塑成型、雙色成型、吹塑成型、衝壓成型、壓鑄成型、快速成型、氣體輔助射出成型等常見的成型方式、原理以及一些成型不良原因的判斷方法。
第7章簡要介紹了電鍍、超音波焊接、金屬焊接、拉絲、達克羅、燙印、絲網印刷等後期處理工藝的原理及過程。

圖書目錄

第1章 手機設計基礎 1
1.1 手機設計流程 1
1.1.1 工業設計的基本概念 1
1.1.2 工業設計的工作領域 2
1.1.3 手機設計的基本流程 2
1.2 手機基礎知識 6
1.2.1 網路類型 6
1.2.2 手機制式 7
1.2.3 多頻/多模手機 8
1.2.4 手機與Internet 9
1.2.5 數據傳輸 10
1.2.6 簡訊協定 13
1.2.7 手機作業系統 14
1.2.8 攝像頭 15
1.2.9 顯示屏 16
1.2.10 和弦鈴音 17
1.2.11 電池 18
1.3 Pro/Engineer設計基礎 18
1.3.1 自頂向下的產品設計
原則與方法 18
1.3.2 配置Pro/Engineer Config
檔案 19
1.3.3 常用的Config配置選項 20
1.3.4 自定義視窗與選單 23
1.3.5 創建Pro/Engineer快捷鍵 25
1.3.6 配置系統顏色 27
1.3.7 定義零件精度 29
1.3.8 定義模型顯示精度 29
1.3.9 定義撤銷和重做操作 30
1.3.10 關於G1與G2連續 31
1.3.11 ISDX互動式曲面設計 33
1.3.12 扭曲特徵 42
1.3.13 檔案的導入與導出 45
1.4 Pro/Engineer套用技巧 49
1.4.1 草繪創建技巧 49
1.4.2 特徵創建技巧 52
1.4.3 曲面創建技巧 56
1.5 小結 67
第2章 手機外觀設計 68
2.1 檔案管理與規劃 68
2.1.1 分析產品構成 68
2.1.2 檔案命名 69
2.2 主控零件 70
2.3 二級主控制項 82
2.3.1 構建翻蓋主控制項 82
2.3.2 構建主體主控制項 96
2.4 拆分翻蓋部分零件 121
2.4.1 上殼 122
2.4.2 下殼 129
2.4.3 上殼裝飾片 142
2.4.4 前屏裝飾片 145
2.4.5 前屏透鏡 148
2.4.6 攝像頭裝飾片 149
2.4.7 攝像頭透鏡 151
2.4.8 主屏透鏡 153
2.4.9 螺釘堵頭 155
2.5 拆分主體部分零件 156
2.5.1 上殼 156
2.5.2 下殼 165
2.5.3 電池蓋 175
2.5.4 鍵盤 179
2.5.5 天線 186
2.5.6 音頻接口橡膠塞 187
2.5.7 側鍵 191
2.5.8 電池蓋按鍵 197
2.5.9 IO接口堵頭 201
2.5.10 RF接口堵頭 202
2.5.11 橡膠緩衝墊 204
2.6 裝配零件 206
2.6.1 裝配翻蓋部分 206
2.6.2 裝配主體部分 207
2.6.3 創建翻蓋閉合狀態裝配檔案 207
2.6.4 創建翻蓋閉合狀態爆炸圖 208
2.6.5 創建翻蓋打開狀態裝配檔案 210
2.7 小結 212
第3章 手機結構設計基礎 213
3.1 材料 213
3.1.1 塑膠 213
3.1.2 金屬材料 236
3.1.3 玻璃 241
3.1.4 陶瓷 244
3.1.5 橡膠 249
3.2 塑膠製品的結構設計 254
3.2.1 塑膠製品結構設計流程 255
3.2.2 塑膠製品的裝配設計 274
3.2.3 塑膠製品的其他結構設計 281
3.3 手機結構設計與技術 288
3.3.1 常見手機的結構 288
3.3.2 手機的設計流程 290
3.3.3 翻蓋手機結構設計 291
3.3.4 手機按鍵工藝 297
3.4 小結 301
第4章 模具設計基礎 302
4.1 模具基礎 302
4.1.1 模具的功能和作用 302
4.1.2 模具分類及用途 303
4.2 塑膠注塑模具的設計 305
4.2.1 塑膠注塑模具的分類 305
4.2.2 塑膠注塑模具設計流程 307
4.2.3 型腔排列 310
4.2.4 分型面的確定 310
4.2.5 澆注系統的設計 311
4.2.6 排氣系統的設計 317
4.2.7 冷卻系統的設計 318
4.2.8 頂出系統的設計 321
4.2.9 脫螺紋機構 326
4.2.10 側向分型與抽芯機構 327
4.3 Pro/Engineer模具設計 330
4.3.1 Pro/Engineer模具設計流程 330
4.3.2 操作界面 331
4.3.3 裝配參照零件 332
4.3.4 參照零件布局 333
4.3.5 添加工件 336
4.3.6 套用收縮 337
4.3.7 定義分型面 339
4.3.8 分型面的修改 343
4.3.9 分割體積塊 344
4.3.10 抽取模具體積塊 345
4.3.11 增加澆口、流道和水道等
模具特徵 345
4.3.12 填充模具型腔 347
4.3.13 定義模具開模步驟 347
4.3.14 模流分析 348
4.3.15 裝配模具基體元件 350
4.4 小結 358
第5章 手機外殼模具設計 359
5.1 裝配元件 359
5.1.1 創建模具型腔 359
5.1.2 裝配參照零件 361
5.2 創建工件與收縮 362
5.2.1 創建工件 362
5.2.2 套用收縮 364
5.3 定義分型面 365
5.3.1 創建主分型面 365
5.3.2 創建鑲件 368
5.3.3 創建滑塊 374
5.3.4 創建斜頂 377
5.4 分割體積塊 381
5.4.1 分割鑲件 381
5.4.2 分割滑塊 382
5.4.3 分割斜頂 384
5.4.4 分割主分型面 385
5.5 抽取模具體積塊 386
5.6 遮蔽工件、參照零件、
分型面 386
5.7 鑄模 387
5.8 定義模具開模步驟 387
5.9 小結 388
第6章 製品成型工藝 389
6.1 注塑成型 389
6.1.1 注塑機的分類 389
6.1.2 注塑機的構成 390
6.1.3 注塑成型前需注意的問題 390
6.1.4 注塑成型的缺陷及處理 391
6.1.5 常見塑膠射出成型參數 403
6.2 雙色成型 404
6.2.1 雙色成型的優點 405
6.2.2 雙色成型限制 405
6.2.3 雙色成型原理 405
6.3 吹塑成型 406
6.4 衝壓成型 407
6.4.1 衝壓工序 407
6.4.2 常見衝壓設備 408
6.5 壓鑄成型 409
6.5.1 壓鑄成型機的分類 409
6.5.2 壓鑄塗料 410
6.5.3 壓鑄件的成型缺陷分析 410
6.6 快速成型 414
6.6.1 快速成型技術的主要特點 414
6.6.2 立體光刻SLA工藝 415
6.6.3 熔融沉積製造FDM 416
6.6.4 選擇性燒結SLS 416
6.6.5 分層實體製造LOM 417
6.6.6 各類快速成型方法的特點 417
6.7 氣體輔助射出成型 417
6.7.1 氣體輔助射出成型的優點 418
6.7.2 氣體輔助注射成型製品 419
6.7.3 氣體輔助注射成型分類 419
6.7.4 氣體輔助射出成型流程 420
6.7.5 氣體輔助射出成型
系統的組成 420
6.8 小結 421
第7章 後期處理工藝 422
7.1 電鍍 422
7.1.1 電鍍的定義 422
7.1.2 鍍鋅 423
7.1.3 鍍鎳 424
7.1.4 鍍鉻 425
7.1.5 鍍銀 426
7.1.6 其他電鍍 427
7.1.7 各類電鍍層的特性 428
7.1.8 塑膠電鍍 431
7.1.9 電鑄 432
7.2 塑膠焊接 433
7.2.1 熱板焊接 433
7.2.2 振動焊接 434
7.2.3 高頻焊接 434
7.2.4 超音波焊接 435
7.2.5 超音波鉚焊 439
7.3 金屬焊接 441
7.3.1 電弧焊 441
7.3.2 電阻焊 443
7.3.3 高能束焊 443
7.3.4 釺焊 444
7.3.5 其他焊接方法 444
7.4 拉絲 446
7.5 達克羅(Dacroment)技術 447
7.6 塑件燙印 450
7.7 絲網印刷 451
7.8 小結 45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